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地区麦后复种毛叶苕子的播种期、播量及氮肥替代效应
1
作者 杜若楠 张睿 +5 位作者 金慧 潘多锋 赵海滨 杨学 张举梅 高嫱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78-82,共5页
为促进绿肥作物在黑龙江地区的推广应用,2017年4月-5月进行的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播期播量试验表明,黑龙江地区生产毛叶苕子的适宜播种量为30 kg·hm^(-2),且播种期越早越好。并在2017年7月开展了小麦收获前30 d、收获前1... 为促进绿肥作物在黑龙江地区的推广应用,2017年4月-5月进行的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播期播量试验表明,黑龙江地区生产毛叶苕子的适宜播种量为30 kg·hm^(-2),且播种期越早越好。并在2017年7月开展了小麦收获前30 d、收获前15 d及收获当天3个播种处理下的毛叶苕子生长及土壤效应研究,确定了麦收当天采用机械播种毛叶苕子的方式为最优选择。2018-2019年进一步开展了小麦复种毛叶苕子的氮肥替代效应试验,设计了8种施肥处理,T1(清耕不施肥)、T2(清耕施肥50%)、T3(清耕施肥75%)、T4(清耕施肥100%)、T5(复种毛叶苕子不施肥)、T6(复种毛叶苕子施肥50%)、T7(复种毛叶苕子施肥75%)、T8(复种毛叶苕子施肥100%),系统探讨了黑龙江地区麦后复种毛叶苕子的播种期、播量及氮肥替代效应。结果表明,麦后复种毛叶苕子能够显著增加土壤中的速效氮含量,对翌年小麦产量产生正效应。复种毛叶苕子处理(T5~T8)可减少后茬小麦约25%的氮肥用量,平均减施尿素60 kg·hm^(-2),且小麦产量未出现下降。此外,复种毛叶苕子还能显著降低翌年小麦田间杂草密度,减少除草剂用量。相比清耕处理(T1~T4),种植毛叶苕子显著改善了耕地的物理结构,提升了土壤肥力。综上所述,麦后复种毛叶苕子不仅能够优化土壤养分状况,还能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具有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建议在黑龙江地区推广麦收当天机械播种毛叶苕子的方式,并结合适宜的施肥管理,以实现绿肥作物的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复种 毛叶苕子 氮肥替代效应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替代对马铃薯农田土壤水氮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杜二小 包珺玮 +5 位作者 韩志刚 梁红伟 赵晓宇 任永峰 于伟卓 赵沛义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5期84-94,共11页
【目的】探讨不同肥料替代部分化学氮肥对马铃薯农田土壤水氮利用效率以及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揭示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马铃薯田不同肥料替代化学氮肥的保墒增产作用机制。【方法】以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主栽马铃薯... 【目的】探讨不同肥料替代部分化学氮肥对马铃薯农田土壤水氮利用效率以及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揭示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马铃薯田不同肥料替代化学氮肥的保墒增产作用机制。【方法】以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主栽马铃薯品种华颂7号为供试材料,于2022年和2023年在平衡施用氮磷钾肥的情况下,设置不施用氮肥(CK)、氮肥习惯施用(NPK)、80%氮肥施用(RN)、80%氮肥施用+20%水溶肥(RN+WF)、80%氮肥施用+20%腐熟羊粪(RN+SM)、80%氮肥施用+20%生物有机肥(RN+BM)、80%氮肥施用+20%缓释尿素(RN+RUN)7个处理,分析不同肥料替代部分氮肥处理对0~80 cm土层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变化以及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2022年和2023年,不同肥料替代部分氮肥处理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低于CK;全生育期马铃薯田土壤耗水量均以RN+SM处理最高,较CK分别提高5.14%、6.59%;马铃薯全生育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以RN+SM处理最高,较CK分别增加19.70%、18.93%;不同肥料替代部分氮肥处理马铃薯产量较CK显著提高(P<0.05),增产幅度为3.40%~23.73%,以RN+SM处理最为明显;不同肥料替代部分氮肥处理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以RN+SM处理最高,水分利用效率较CK提高17.68%、44.71%,氮肥偏生产力较NPK提高36.78%、42.38%。【结论】80%氮肥施用+20%腐熟羊粪可以增加马铃薯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土壤水氮利用效率,是适合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马铃薯种植的理想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替代 马铃薯 水氮利用效率 产量 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有机氮肥替代无机氮肥对双季稻生长和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3
作者 陈伟龙 沈文英 +2 位作者 肖佳丽 屠昌鹏 曹雪仙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2368-2372,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常规施肥(N100)、有机氮替代25%无机氮肥(N75)以及有机氮替代50%无机氮肥(N50),共4个处理,分析了不同比例有机氮肥替代条件下对双季稻的产量及其构成、氮肥吸收与利用效率以及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试验... 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常规施肥(N100)、有机氮替代25%无机氮肥(N75)以及有机氮替代50%无机氮肥(N50),共4个处理,分析了不同比例有机氮肥替代条件下对双季稻的产量及其构成、氮肥吸收与利用效率以及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施氮肥水稻可生产籽粒9 971 kg·hm^(-2)(早稻5 457 kg·hm^(-2)和晚稻4 514 kg·hm^(-2)),氮肥增产贡献率为25.6%条件下,施氮肥可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产量。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有机替代处理水稻籽粒产量明显提高,尤其是有机替代25%无机氮效果更好。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N75处理水稻有效穗数均是最高的,其次是N50和N100,CK的是最低的。但处理间水稻收获指数、千粒重和穗粒数没有显著差异。有机无机配施也提高了水稻对氮的吸收。与N100相比,N75和N50早稻籽粒和秸秆吸氮量提高了,N75晚稻籽粒和秸秆吸氮量显著提高了25.5%和43.7%。施氮肥引起了氮素在土壤中的累积,尤其是N100处理的,其氮素盈余量远高于施用有机肥处理的(N75和N50)。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N75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其次是N50,N100的最低。而施氮处理间氮素内部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没有显著差异。施氮肥提高了土壤中全氮、微生物量氮、水溶性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与N100相比,N75处理土壤全氮、微生物量氮、水溶性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显著提高了14.0%、42.8%、68.8%、25.1%和107.1%。但N75与N50处理间土壤养分含量却没有显著差异。在常规施氮量的条件下,与单施化肥相比,施氮比例为25%有机肥+75%无机肥的配施方案,能够保证水稻籽粒产量、吸氮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不下降的前提下,显著提升土壤供氮能力,因此,从南方稻-稻轮作体系的长期生产来看,有机无机配施比纯化肥处理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有机替代 氮肥 效率 供氮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秸秆还田下玉米氮素积累与氮肥替代效应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闫宇婷 宋秋来 +5 位作者 闫超 刘爽 张宇辉 田静芬 邓钰璇 马春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2-974,共13页
针对东北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然而焚烧弃置严重,养分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探讨常年玉米连作下还田秸秆的氮肥替代效应在松嫩平原玉米种植生产上的可行性。试验于2017—2019年在东北农业大学校内试验场进行,采用框栽、连作方式,采用再... 针对东北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然而焚烧弃置严重,养分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探讨常年玉米连作下还田秸秆的氮肥替代效应在松嫩平原玉米种植生产上的可行性。试验于2017—2019年在东北农业大学校内试验场进行,采用框栽、连作方式,采用再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秸秆不还田(S0)和秸秆还田(S1),副处理为3个施尿素梯度0(N0)、175(N1)、350(N2)kg hm^(-2),再副处理为一次性施肥(基追比1:0)和2次均匀施肥(基追比1:1)。结果表明,每公顷还12 t玉米秸秆可替代单质氮36.80 kg,2017—2019年黑龙江省产生的玉米秸秆量平均为4650.05万吨,秸秆还田可替代单质氮14.27万吨。在2次均匀施氮肥处理下,秸秆氮肥替代量比一次性施氮肥处理高26.88%。秸秆还田与玉米氮肥利用率负相关,在当地农业常用施尿素量350 kg hm^(-2)(纯氮161 kg hm^(-2))下,玉米氮肥利用率3年平均S0较S1高6.09%,产量S1较S0高4.66%,且在秸秆还田、2次等量施氮肥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为268.22 g框^(-1)。综上所述,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的氮肥替代效果显著,将秸秆中残留养分有效转化为玉米生长所需氮素,有利于秸秆资源的肥料化利用,且作物秸秆与氮肥的长期配施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生物产量、产量和氮素累积,是东北地区玉米增产增效的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秸秆还田 氮肥替代 氮素积累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叶面喷施高浓度氮肥替代根施花铃肥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元明 吕淑平 +1 位作者 郭小平 许伟林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2000年第10期10-11,共2页
在棉花花铃期 ,于下午 1 7时后叶面喷施 4%,8%浓度的尿素 ,与根际亩施尿素 2 0kg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喷 8%尿素的处理 ,喷肥量为根际施肥量的 90 %,两者产量相当 ;喷 4%尿素的处理 ,喷肥量为根际施肥量的 45%,其产量比根际施肥处理略... 在棉花花铃期 ,于下午 1 7时后叶面喷施 4%,8%浓度的尿素 ,与根际亩施尿素 2 0kg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喷 8%尿素的处理 ,喷肥量为根际施肥量的 90 %,两者产量相当 ;喷 4%尿素的处理 ,喷肥量为根际施肥量的 45%,其产量比根际施肥处理略低 ,但差异未达到 1 0 %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氮肥 叶面喷施 产量 喷肥量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在水稻上氮肥替代试验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何旭华 徐君 +3 位作者 邵赛男 裘希雅 夏小燕 李凤根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2262-2264,共3页
探究沼液在水稻田使用的积极效应和负面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替代1/2化学氮处理和沼液替代全部化学氮处理均提高了水稻产量;但沼液替代2倍化学氮处理却出现水稻低产现象。由此得出,在施用沼液时,应根据农田环境的承载力进行定量施用... 探究沼液在水稻田使用的积极效应和负面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替代1/2化学氮处理和沼液替代全部化学氮处理均提高了水稻产量;但沼液替代2倍化学氮处理却出现水稻低产现象。由此得出,在施用沼液时,应根据农田环境的承载力进行定量施用,并建立相应的检测机制,严控施用沼液产生的二次污染现象,科学指导施用沼液,促进高产,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氮肥替代 产量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单季稻区紫云英翻压的氮肥替代效应 被引量:9
7
作者 卜容燕 韩上 +8 位作者 李敏 程文龙 胡润 郑仁兵 王慧 唐杉 高嵩涓 曹卫东 武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19-1227,共9页
【目的】紫云英富含氮素营养,是重要的有机氮源。基于两地、两年田间试验,研究紫云英还田下氮肥减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影响,分析稻田翻压紫云英对化肥氮的替代效应。【方法】试验于2017—2019年连续... 【目的】紫云英富含氮素营养,是重要的有机氮源。基于两地、两年田间试验,研究紫云英还田下氮肥减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影响,分析稻田翻压紫云英对化肥氮的替代效应。【方法】试验于2017—2019年连续两年在安徽省贵池区和霍山县进行,均设置7个处理,分别是冬闲+不施氮肥(–N)和冬闲+常规施氮(100%N)两个对照,以及冬种紫云英条件下,施常规氮肥量的0%(Mv)、40%(Mv+40%N)、60%(Mv+60%N)、80%(Mv+80%N)和100%(Mv+100%N)5个处理。2018和2019年水稻收获后,调查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计算氮肥利用率。【结果】Mv+60%N处理两地、两年水稻产量平均为8349 kg/hm^(2),与Mv+80%N、Mv+100%N和100%N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Mv+40%N和Mv处理(P<0.05)。与100%N处理相比,Mv+60%N、Mv+80%N处理两年、两地水稻氮素吸收量差异不显著,Mv+40%N显著降低,Mv+100%N增加。与100%N处理相比,Mv+40%N、Mv+60%N、Mv+80%N和Mv+100%N处理的水稻季氮肥利用率分别平均提高了46.3%、31.6%、16.1%和4.4%,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61.6%、43.6%、23.2%和0.1%。试验开展两年后,与100%N处理相比,在种植紫云英基础上减施不同比例氮肥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3.3%~13.8%,颗粒态有机碳增加14.9%~32.0%。【结论】综合产量、氮肥效率和土壤培肥效果,紫云英翻压还田下,减少常规氮量的40%(Mv+60%N)不仅可保证水稻氮素营养,维持高产,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31.6%和43.6%,还可以提高土壤碳和氮含量,是安徽稻田较好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还田 水稻 氮肥有机替代率 氮素利用效率 产量 土壤培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氮肥替代水溶肥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赵凯丽 高飞 +4 位作者 刘瑜 沈欣 李权辉 赵静 郭宁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8-143,共6页
为解决基质栽培条件下草莓肥料投入量大、追肥次数多、劳动力成本投入高等问题,研究以控释氮肥代替水溶肥实现草莓的一次性施肥。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以常规优化施肥处理为对照,测定基质栽培条件下优化施肥处理和不同氮用量的控... 为解决基质栽培条件下草莓肥料投入量大、追肥次数多、劳动力成本投入高等问题,研究以控释氮肥代替水溶肥实现草莓的一次性施肥。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以常规优化施肥处理为对照,测定基质栽培条件下优化施肥处理和不同氮用量的控释氮肥处理对草莓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计算最优施氮量。结果表明:与常规优化施肥处理相比,控释氮肥处理的草莓产量提高了7.4%~26.5%,单果重提高了9.1%~33.3%,经济效益增加了7.5%~26.7%,糖度提升了7.7%~31.4%,Vc含量提升了8.8%~14.0%;除控释氮肥氮用量97.50 kg/hm^(2)处理外,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较常规优化施肥处理也分别提高了26.5%~144.3%和73.7%~222.7%。这说明,控释氮肥替代水溶肥既减少了肥料用量,保证草莓的产量,而且可以实现高产,提高了草莓的经济效益。通过二次曲线拟合控释氮肥施氮量与草莓产量、单果重的关系,得出控释氮肥的最佳推荐用量约为N 60 kg/hm^(2),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综上所述,控释氮肥替代水溶肥提高了草莓的产量,保证了草莓的品质,降低了肥料投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综合考虑草莓的产量、单果重、品质、肥料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推荐适宜草莓生产的控释氮肥用量约为N 6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氮肥 最优施氮量 草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减量与缓释氮肥替代玉米田间效应研究
9
作者 濮永赛 陈晓明 +3 位作者 刘体靖 尹胜鑫 祁俊 莽斌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6期50-54,共5页
通过玉米减施氮肥、缓释氮肥替代田间效应研究,探索该区域减少氮肥用量的可能性,为玉米高效施肥提供依据。2022年在施甸县太平镇东蚌村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普通氮肥、普通氮肥减氮10%、普通氮肥减氮20%、等养分... 通过玉米减施氮肥、缓释氮肥替代田间效应研究,探索该区域减少氮肥用量的可能性,为玉米高效施肥提供依据。2022年在施甸县太平镇东蚌村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普通氮肥、普通氮肥减氮10%、普通氮肥减氮20%、等养分缓释氮肥、缓释氮肥70%+普通氮肥30%、缓释氮肥减氮10%+普通氮肥减氮10%、缓释氮肥减氮20%+普通氮肥减氮20%,共7个处理。结果表明,普通氮肥减施10%~20%,玉米株高、穗位高、穗粒数、秸秆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减少0.57%~3.80%、2.76%~7.17%、9.43%~19.88%、7.06%~17.06%和9.39%~20.80%;缓释氮肥减施10%~20%,玉米株高、穗位高、穗粒数、秸秆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减少1.70%~2.48%、6.01%~7.49%、5.71%~8.11%、12.05%~13.73%和10.34%~14.90%;等养分缓释氮肥和70%缓释氮肥替代处理相比对照,玉米株高、穗位高、穗粒数、秸秆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增加2.97%~3.74%、0.28%~2.07%、1.99%~3.84%、3.84%~5.34%和1.10%~2.92%。综上所述,玉米生产中减少氮肥用量导致玉米株高、穗位高、穗粒数、秸秆产量和籽粒产量降低,降幅随氮肥用量的减少而提高;缓释氮肥替代或部分替代普通氮肥均能改善玉米生物学性状,提高产量和效益;缓释氮肥70%+普通氮肥30%一次性作基肥处理玉米产量、效益和产投比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减量 缓释氮肥 肥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周年优化对灌区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系统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晓娟 魏娇娇 +5 位作者 陈彩锦 李雪雪 马宏秀 李凯 陈永伟 孙权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52,共15页
为了缓解宁夏季节性青饲料短缺和氮肥施用过量等草畜发展不平衡现状。开展秋播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模式及其周年氮肥合理施用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秋播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周年优化施氮量,均... 为了缓解宁夏季节性青饲料短缺和氮肥施用过量等草畜发展不平衡现状。开展秋播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模式及其周年氮肥合理施用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秋播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周年优化施氮量,均为纯氮水平(单位为kg‧hm^(-2)),分别为N_(1)(0 kg‧hm^(-2),CK)、N_(2)(150 kg‧hm^(-2))、N_(3)(300 kg‧hm^(-2))、N_(4)(450 kg‧hm^(-2))、N_(5)(600 kg‧hm^(-2)),系统研究氮肥周年优化对复种系统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周年优化施氮量对复种系统两种饲草株高、茎粗、SPAD值、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性影响。其中,两种饲草生长指标和干物质积累随着生育期的延长逐渐增大,小黑麦在开花期,青贮玉米在灌浆期各生长指标和干物质积累达到峰值,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生长指标和干物质积累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在N_(4)水平时呈下降趋势,整体表现为N_(4)>N_(5)>N_(3)>N_(2)>N_(1);复种系统鲜草产量随着周年施氮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N_(5)水平时产量最大,为156.8 t‧hm^(-2),比对照增产61.3%,干草产量随周年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N_(4)水平时产量最大,为39.1 t‧hm^(-2),比对照增产45.9%,农学利用效率最高为30.2%;复种系统鲜草产量与青贮玉米鲜草产量显著正相关,干草产量与小黑麦干草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复种系统氮素利用率与青贮玉米中性洗涤纤维(NDF)极显著正相关,与酸性洗涤纤维(ADF)显著正相关。优化施氮量对饲草营养品质有显著影响,N_(4)水平下各营养指标表现最好,显著提高了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和复种系统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含量,其中,小黑麦、青贮玉米和复种系统CP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33.7%、11.2%和31.8%,显著降低了ADF和NDF含量;经肥料效应方程模拟得出,宁夏引黄灌区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饲草复种系统最高产量施肥量为560 kg‧hm^(-2),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为584 kg‧hm^(-2),可为灌区饲草复种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周年优化 灌区 饲草 复种系统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错布种下氮肥减施对花生根系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婧 赵世玉 +7 位作者 徐爽 谢畅 蒋春姬 赵新华 刘喜波 钟超 于海秋 王晓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3,共12页
[目的]针对辽宁省花生生产上氮肥施用量过大,导致氮肥利用率低、产量和品质下降的现状,探究交错布种下氮肥减施对花生根系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明确辽宁地区单垄交错布种条件下花生最佳氮肥减施量,为当地的花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 [目的]针对辽宁省花生生产上氮肥施用量过大,导致氮肥利用率低、产量和品质下降的现状,探究交错布种下氮肥减施对花生根系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明确辽宁地区单垄交错布种条件下花生最佳氮肥减施量,为当地的花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试验于2019-2020年在沈阳农业大学进行,以青花6号为试材,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氮肥用量水平,T0(不施氮肥)、T1(纯氮82.5 kg·hm^(-2),大田常规施氮量)、T2(纯氮70 kg·hm^(-2),氮减施15%)、T3(纯氮62 kg·hm^(-2),氮减施25%)、T4(纯N54 kg·hm^(-2),N减施35%),研究氮肥减施对花生根系形态、根瘤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氮肥适量减施能够有效促进单垄交错布种花生根系形态的优化,T2处理可显著增加花生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平均直径,并在生育期内保持较高的根系活力。通过对花生根瘤超显微结构分析得出,氮肥减施能促进类菌体增大并产生脂质体。与T0相比,施氮肥提高了花生荚果产量,增产幅度为3.76%~9.74%。不同氮肥减施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同,其中T2处理下获得最高产量,两年平均比T1增产2.17%,而T3处理平均比T1减产0.58%。氮肥减施对花生籽仁品质的影响不显著。[结论]氮减施15%(T2)时有利于花生根系生长,增产效果最好,为最佳氮肥减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氮肥减施 根系形态 根瘤特性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饲用高粱/拉巴豆混播草地生产性能和氮肥贡献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斌 史佳梅 +6 位作者 王腾飞 张译尹 马江萍 李佳旺 王小兵 邓建强 兰剑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3,共11页
为了探究施氮量对饲用高粱单作及混播模式下饲草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本研究以饲用高粱品种“绿巨人”和拉巴豆品种“高值”为试验材料,于2021-2022年在宁夏大学草业科学教学科研基地进行大田裂区试验,设置两个种植模式(饲用高粱单... 为了探究施氮量对饲用高粱单作及混播模式下饲草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本研究以饲用高粱品种“绿巨人”和拉巴豆品种“高值”为试验材料,于2021-2022年在宁夏大学草业科学教学科研基地进行大田裂区试验,设置两个种植模式(饲用高粱单播,SS;饲用高粱/拉巴豆混播,SL)为主区,4个施氮量(N_(0),0 kg·hm^(-2);N_(90),90 kg·hm^(-2);N_(180),180 kg·hm^(-2);N_(270),270 kg·hm^(-2))为副区,测定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饲用高粱/拉巴豆混播结合施氮可促进饲草生长,提高草地生产性能,其中饲用高粱/拉巴豆混播结合施氮量180 kg·hm^(-2)模式下的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28352.5 kg·hm^(-2)和2481.1 kg·hm^(-2),较单播饲用高粱分别提高了14.8%和25.9%。混播结合施氮可改善饲草营养品质,混播模式下施氮量为180 kg·hm^(-2)时,茎秆糖锤度和相对饲喂价值较单播饲用高粱分别提高10.3%和18.9%。适宜的施氮量也可显著提高氮肥贡献率,单播模式的氮肥贡献率在施氮量为270 kg·hm^(-2)时达到最高,混播模式在180 kg·hm^(-2)时最高。此外,混播模式的氮肥农艺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较单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施氮量为9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综上所述,饲用高粱/拉巴豆混播结合施氮量180 kg·hm^(-2)模式是宁夏干旱区增加饲草产量、改善饲草营养品质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适宜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 氮肥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氮肥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混尿素配施有机肥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率、产量及土壤供氮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常英 安静 +2 位作者 窦京海 丁美丽 杜娇娇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3,共9页
本试验以‘泰农18’为供试小麦品种,进行2年(2022、2023年)的田间肥料试验。基于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7∶3掺混,设置无氮对照(CK)、普通尿素处理(CU)以及有机肥(F)替代掺混尿素(M)比例分别为0、25%、50%、75%、100%处理(分别记为M100F0、M... 本试验以‘泰农18’为供试小麦品种,进行2年(2022、2023年)的田间肥料试验。基于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7∶3掺混,设置无氮对照(CK)、普通尿素处理(CU)以及有机肥(F)替代掺混尿素(M)比例分别为0、25%、50%、75%、100%处理(分别记为M100F0、M75F25、M50F50、M25F75、M0F100),共7个处理,研究等氮条件下有机肥不同比例替代掺混尿素一次性施用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产量以及土壤供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尿素处理(CU)提高了冬小麦生育前期表层(0~30 cm)土壤硝态氮与铵态氮含量,使得该阶段小麦长势较佳,但硝态氮与铵态氮淋溶量也较高,导致此后土壤有效氮含量迅速下降,因此冬小麦氮肥利用率(NUE)、产量均较低。与CU相比,掺混尿素配施有机肥处理延长土壤氮素的供应周期,降低氮素淋溶及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腐植酸组分转化,提高小麦干物质积累、氮肥利用率及产量。2年NUE平均以M50 F50处理最高,2022、2023年较其他施肥处理NUE分别增加1.51%~21.48%、8.90%~22.64%。综上,本试验条件下采用50%有机肥替代掺混尿素可提高土壤供氮性能,从而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为最佳有机肥替代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混尿素 有机肥 冬小麦 氮肥利用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绿肥翻压下氮肥用量对早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樊剑波 柳开楼 +2 位作者 李继文 孙明珠 胡丹丹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7,共6页
近年来,南方双季稻区冬闲田的绿肥种植发展迅速,但是关于绿肥翻压还田下早稻季的合理氮肥用量还缺乏研究。通过设置冬闲和紫云英翻压还田下不同氮肥用量的田间试验,分析了早稻产量、产量构成、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 近年来,南方双季稻区冬闲田的绿肥种植发展迅速,但是关于绿肥翻压还田下早稻季的合理氮肥用量还缺乏研究。通过设置冬闲和紫云英翻压还田下不同氮肥用量的田间试验,分析了早稻产量、产量构成、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冬闲相比,N150(氮肥用量为150 kg/hm^(2))、N210(氮肥用量为210 kg/hm^(2))和N270(氮肥用量为270 kg/hm^(2))处理下,紫云英翻压还田下早稻产量分别比冬闲增加了23.32%、47.19%和39.85%;氮素吸收量提高了25.84%~53.41%,紫云英翻压还田下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均值为43.08%)也明显高于冬闲(均值为32.50%)。结合产量构成因子发现,紫云英翻压还田主要增加了单位有效穗数来实现水稻增产。同时,与冬闲相似,紫云英翻压还田下也表现出N150处理的籽粒产量、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氮肥用量处理,分别比N0(氮肥用量为0 kg/hm^(2))处理增加了2.35、2.93和3.42倍。因此,在南方双季稻区,利用冬闲期进行紫云英种植并翻压还田是实现早稻产量提升的关键,且150 kg/hm^(2)的氮肥用量是实现早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协同提升的合理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翻压还田 早稻 氮肥用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替代氮肥对设施番茄根系特征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王金辉 郑健 +1 位作者 撒青林 宿智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98,107,共7页
为探讨不同沼液替代氮肥配施比例对设施番茄根系特征、土壤pH值、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基于氮施用总用量不变,按氮含量折算沼液替代氮肥用量,设置单施沼液(CF1)、单施氮肥(CF2)和不同沼液替代氮肥配施比... 为探讨不同沼液替代氮肥配施比例对设施番茄根系特征、土壤pH值、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基于氮施用总用量不变,按氮含量折算沼液替代氮肥用量,设置单施沼液(CF1)、单施氮肥(CF2)和不同沼液替代氮肥配施比例处理(T1:75%、T2:50%、T3:35%、T4:25%、T5:15%),共7个处理。探求番茄根系特征、根系活力、土壤pH值、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沼液替代氮肥各处理更能平衡养分释放,T3和T4处理在番茄开花结果期和果实成熟期分别获得了最高的根系活力和番茄根系特征指标;沼液替代氮肥处理均降低土壤pH值;沼液替代氮肥处理对土壤全氮累积效应明显,CF1处理全氮含量在0~60 cm土层均高于其他处理,10~20 cm处出现最大值1.949 g/kg;沼液替代氮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集中在0~20 cm土层,各处理有机质含量呈T3>T4>T5>T2>T1;T3处理对0~30 cm土层碱解氮含量提升效果最优;S-UE(脲酶)、S-NR(硝酸还原酶)和S-AG(α-葡萄糖苷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T3处理可以获得最高的S-UE活性,T4处理可以获得最好的S-NR和S-AG活性。25%~35%沼液替代氮肥比例可以更好地平衡土壤养分释放,稳定土壤pH值,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促进土壤酶活性,有助于设施番茄提质增效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替代比例 根系特征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氮肥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替代不同比例氮肥对轻度盐化潮土土壤性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16
作者 张典 黄兆恒 +5 位作者 孙楷清 诸葛玉平 杨全刚 张延杰 石艳春 庄兆恒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7,共8页
为研究沼液替代不同比例氮肥对盐化潮土的土壤性质和小麦产量的影响,在轻度盐化潮土上开展小麦田间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XG)以及沼液替代常规施氮肥比例分别为30%(T30)、50%(T50)和70%(T70)。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 为研究沼液替代不同比例氮肥对盐化潮土的土壤性质和小麦产量的影响,在轻度盐化潮土上开展小麦田间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XG)以及沼液替代常规施氮肥比例分别为30%(T30)、50%(T50)和70%(T70)。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沼液替代氮肥处理降低土壤pH值0.12~0.33个单位;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52.63%~73.51%、42.83%~120.30%、16.82%~75.14%和15.42%~49.04%;显著增加土壤中Ca^(2+)、Mg^(2+)、Na^(+)、Cl^(-)等离子含量,其中Ca^(2+)和Na^(+)含量分别增加20.15%~60.85%和7.72%~72.93%;提高土壤Cu、Zn、Mn、B等微量元素含量以及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随沼液替代比例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沼液替代氮肥处理提高土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的占比,其中T50处理更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T30和T50处理的小麦产量较XG处理分别显著提高6.22%和11.04%。综合分析,沼液替代不同比例氮肥能够显著改善土壤性质和提高小麦产量,且替代比例为50%时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可为沼液在轻度盐化潮土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氮肥替代比例 盐化潮土 土壤性质 小麦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秸秆还田减施氮肥对烟草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的综合效应
17
作者 吴迪 陈华 +4 位作者 何迟 万紫千 徐高峰 申时才 李江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0-135,共6页
为探讨水稻秸秆还田与减施氮肥策略在水稻→烤烟轮作模式下对烟叶产量与品质的综合效应,在云南省澄江市采用烤烟品种K326和水稻品种云粳37进行隔年轮作定位试验,共设置5个施氮水平(不施氮肥、施用55%氮肥、施用70%氮肥、施用85%氮肥、施... 为探讨水稻秸秆还田与减施氮肥策略在水稻→烤烟轮作模式下对烟叶产量与品质的综合效应,在云南省澄江市采用烤烟品种K326和水稻品种云粳37进行隔年轮作定位试验,共设置5个施氮水平(不施氮肥、施用55%氮肥、施用70%氮肥、施用85%氮肥、施用100%氮肥),并在每个施氮水平下分别设置无秸秆还田和秸秆还田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会显著促进烟草生长,尤其在中等至高等氮肥水平(N70、N85及N100)下,会增加烟草的株高、茎围及有效叶片数。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烟叶产量显著增加,秸秆还田在所有氮肥水平下均会提高上等烟比例和产值,特别是在N70和N85处理下,产值分别提升5249.83、2965.19元/hm^(2)。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烟叶中的总糖和总氮含量,烟碱和钾含量也有所增加。秸秆还田下减施15%~30%氮肥可以优化烟叶的化学成分。秸秆还田在所有氮肥水平下均会提高氮素吸收量,且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普遍高于无秸秆还田处理,适量氮肥配合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提高氮肥的农学效率和经济学利用效率。综上,结合水稻秸秆还田减施15%~30%的氮肥,可显著提高烟叶的产量和产值,改善烟叶品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进而促进烟叶生产的绿色发展以及推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氮肥 烤烟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 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商品价值和环境风险的西葫芦氮肥投入阈值研究
18
作者 杨岩 刘丽 +3 位作者 石璟 江丽华 李妮 徐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5,共9页
【目的】针对设施蔬菜过量施氮导致产量品质下降、环境风险升高等系列问题,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西葫芦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确定西葫芦适宜氮肥用量,促进其绿色高效生产,为设施蔬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在山东省德... 【目的】针对设施蔬菜过量施氮导致产量品质下降、环境风险升高等系列问题,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西葫芦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确定西葫芦适宜氮肥用量,促进其绿色高效生产,为设施蔬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春茬拱棚内设置6个施氮(N)水平:0、195.0、292.5、390.0、487.5和585.0k g/hm^(2),分别记作N 0、N 1、N 2、N 3、N 4和N 5,研究施氮量对西葫芦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计算了基于产量和蔬菜安全(品质和环境)的氮素投入阈值。【结果】西葫芦产量、效益、氮肥利用率和品质均与施氮量呈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关系,4个指标最高值对应的氮肥用量分别为427.8、416.2、310.5和228.8 kg/hm^(2)。各处理下氮肥利用率介于14.15%~23.14%,大量氮素累积在土壤中,1 m土体中,矿质氮残留量和表观损失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施氮量为261.7kg/hm^(2)时,氮素收支基本持平。【结论】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品质和土壤氮盈余与施氮量的关系,提出春季拱棚西葫芦合理氮肥投入阈值为288.3~386.8 kg/hm^(2),能保证西葫芦获得高产、增收、质优,同时降低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产量 氮素表观盈余 氮肥效应 氮肥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尿素及施用方式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19
作者 李杰 徐其江 +5 位作者 张永强 徐文修 吕晓庆 陈传信 聂石辉 雷钧杰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59,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尿素及施用方式对滴灌冬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生产、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于2021~2022年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不施尿素(F_(0))、普通尿素(F_(1))、腐殖酸尿素(F_(2))、控释尿素一次基施(F_(3))、控释尿... 【目的】探究不同尿素及施用方式对滴灌冬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生产、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于2021~2022年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不施尿素(F_(0))、普通尿素(F_(1))、腐殖酸尿素(F_(2))、控释尿素一次基施(F_(3))、控释尿素分次施用(F_(4))共5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滴灌冬小麦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F_(4)处理的冬小麦叶片SPAD值在各测定期均表现为最高,且在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亦均高于其它处理,其细胞间CO_(2)浓度则最低。各处理在开花期和灌浆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呈F_(4)>F_(2)>F_(3)>F_(1)>F_(0)的变化规律。不同处理滴灌产量以F_(4)处理最高,为9210.95 kg/hm^(2),分别较F_(0)、F_(1)、F_(2)、F_(3)处理产量提高了21.64%、12.52%、8.12%和6.52%;F_(4)处理下冬小麦的氮肥农学利用率(7.28 kg/kg)、氮肥偏生产力(40.93 kg/kg)均最大。【结论】控释尿素分次施用F_(4)处理冬小麦叶片各项光合指标表现较好,籽粒产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冬小麦 光合特性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水田区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的氮肥盈余对次年头季稻的节氮效应
20
作者 徐富贤 周兴兵 +6 位作者 郭晓艺 蒋鹏 张林 朱永川 刘茂 熊洪 郭长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52-1562,共11页
为了提高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田的氮肥施用效率,研究了上年氮素残留对次年头季稻的节氮效果,以期为再生稻田合理的氮肥管理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于2021—2023年在川南冬水田区开展3年定位试验,以优质杂交中稻品种‘旌3优6150’... 为了提高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田的氮肥施用效率,研究了上年氮素残留对次年头季稻的节氮效果,以期为再生稻田合理的氮肥管理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于2021—2023年在川南冬水田区开展3年定位试验,以优质杂交中稻品种‘旌3优6150’为试材,设置再生稻季疏穴0、25%、50%、75%、100%和预留次年头季稻氮肥用量的处理,通过再生稻发苗盛期疏穴塑造再生稻产量差,导致稻田不同氮素残留量,探究上年氮素残留与次年头季稻节氮关系。研究表明,氮残留量与再生稻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头季稻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比再生稻高15.48%,而稻谷氮素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则分别比再生稻低5.56%和16.51%。头季稻与再生稻的氮利用率呈正相关。粒芽肥(^(15)N)大部分被当年头季稻吸收,间接促进再生芽发苗,直接被再生稻吸收利用较少,并残留于土壤中供次年头季稻利用。次年头季稻节氮量与上年氮残留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5**),上年再生稻氮残留量和次年头季稻节氮量均随着上年再生稻疏穴率增加而增加。次年头季稻节氮量与上年再生稻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上年再生稻产量在0~4125 kg∙hm^(−2)范围内,次年头季稻可按当地高产施氮水平减少施氮量99.11~0.11 kg∙hm^(−2)。与头季稻相比,再生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下降,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增加,说明次年头季稻节氮量与上年氮残留量具有协同作用,因此,提高再生稻产量是减少稻田氮盈余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水田 杂交中稻 再生稻 氮肥残留 节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