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泾惠渠灌区不同水氮供应对冬小麦氮素吸收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杨佩
蔡焕杰
+1 位作者
高振晓
石小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7-94,共8页
【目的】研究泾惠渠灌区不同水氮供应对冬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运转的影响,为泾惠渠灌区提供合理的灌水施肥运筹方式。【方法】在泾惠渠灌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水(W_(90)和W_(120),即灌水定额为90和120mm)和施氮(底肥60和120kg/hm...
【目的】研究泾惠渠灌区不同水氮供应对冬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运转的影响,为泾惠渠灌区提供合理的灌水施肥运筹方式。【方法】在泾惠渠灌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水(W_(90)和W_(120),即灌水定额为90和120mm)和施氮(底肥60和120kg/hm^2,追肥0,60和120kg/hm^2,即施氮的底追肥处理组合为N_(60/0),N_(60/60),N_(60/120);N_(120/0),N_(120/60),N_(120/120))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各部位氮素积累量、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除净积累量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及氮素收获指数外,灌水和施氮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各器官氮素积累量、氮素转移量、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低水处理(W_(90))的籽粒产量、氮素积累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显著高于高水处理(W120),其中产量增幅为4.88%~7.44%,植株氮素积累量增幅为6.15%~18.66%,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增幅为19.48%~35.94%。随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氮素积累量均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中籽粒产量表现为N_(0/0)(5 653.68kg/hm^2)<N_(60/0)(6 777.71kg/hm^2)<N_(60/60),N_(120/0)(7 165.63kg/hm^2)<N_(60/120),N_(120/60)(7 376.92kg/hm^2)<N_(120/120)(7 659.88kg/hm^2);氮素积累量表现为N_(0/0)(188.97kg/hm^2)<N_(60/0)(229.49kg/hm^2)<N_(60/60),N_(120/0)(275.23kg/hm^2)<N_(60/120),N_(120/60)(310.00kg/hm^2)<N_(120/120)(327.40kg/hm^2);当施氮量过高时,继续增加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积累量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适当提高追肥的施氮比例,有利于提高产量、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及各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其中N_(60/60)与N_(120/0)处理相比,W_(90)和W_(120)灌水水平下籽粒产量分别提高3.92%和4.44%,各器官氮素积累量提高11.43%~27.99%,各营养器官转移量提高18.37%~71.81%;N_(60/120)与N_(120/60)处理相比,各营养器官转移量提高15.06%~39.63%。【结论】综合考虑籽粒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等因素,灌水定额为90mm、底肥施氮量60kg/hm^2、追肥施氮量120kg/hm^2,即W_(90)N_(60/120)为本试验条件下泾惠渠灌区冬小麦的最佳水氮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
量
施氮
量
氮素
累积
量
氮素转移量
氮素
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泾惠渠灌区不同水氮供应对冬小麦氮素吸收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杨佩
蔡焕杰
高振晓
石小虎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
白银市水电勘测设计院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7-9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物非充分灌溉健康生长需水量计算与生理节水潜力"(5117916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旱区节水型生态灌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11BAD29B01)
文摘
【目的】研究泾惠渠灌区不同水氮供应对冬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运转的影响,为泾惠渠灌区提供合理的灌水施肥运筹方式。【方法】在泾惠渠灌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水(W_(90)和W_(120),即灌水定额为90和120mm)和施氮(底肥60和120kg/hm^2,追肥0,60和120kg/hm^2,即施氮的底追肥处理组合为N_(60/0),N_(60/60),N_(60/120);N_(120/0),N_(120/60),N_(120/120))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各部位氮素积累量、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除净积累量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及氮素收获指数外,灌水和施氮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各器官氮素积累量、氮素转移量、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低水处理(W_(90))的籽粒产量、氮素积累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显著高于高水处理(W120),其中产量增幅为4.88%~7.44%,植株氮素积累量增幅为6.15%~18.66%,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增幅为19.48%~35.94%。随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氮素积累量均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中籽粒产量表现为N_(0/0)(5 653.68kg/hm^2)<N_(60/0)(6 777.71kg/hm^2)<N_(60/60),N_(120/0)(7 165.63kg/hm^2)<N_(60/120),N_(120/60)(7 376.92kg/hm^2)<N_(120/120)(7 659.88kg/hm^2);氮素积累量表现为N_(0/0)(188.97kg/hm^2)<N_(60/0)(229.49kg/hm^2)<N_(60/60),N_(120/0)(275.23kg/hm^2)<N_(60/120),N_(120/60)(310.00kg/hm^2)<N_(120/120)(327.40kg/hm^2);当施氮量过高时,继续增加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积累量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适当提高追肥的施氮比例,有利于提高产量、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及各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其中N_(60/60)与N_(120/0)处理相比,W_(90)和W_(120)灌水水平下籽粒产量分别提高3.92%和4.44%,各器官氮素积累量提高11.43%~27.99%,各营养器官转移量提高18.37%~71.81%;N_(60/120)与N_(120/60)处理相比,各营养器官转移量提高15.06%~39.63%。【结论】综合考虑籽粒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等因素,灌水定额为90mm、底肥施氮量60kg/hm^2、追肥施氮量120kg/hm^2,即W_(90)N_(60/120)为本试验条件下泾惠渠灌区冬小麦的最佳水氮组合。
关键词
灌水
量
施氮
量
氮素
累积
量
氮素转移量
氮素
利用效率
Keywords
irrigation amount
nitrogen fertilizer rate
nitrogen accumulation
nitrogen transfer amount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泾惠渠灌区不同水氮供应对冬小麦氮素吸收运转的影响
杨佩
蔡焕杰
高振晓
石小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