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泾惠渠灌区不同水氮供应对冬小麦氮素吸收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杨佩 蔡焕杰 +1 位作者 高振晓 石小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7-94,共8页
【目的】研究泾惠渠灌区不同水氮供应对冬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运转的影响,为泾惠渠灌区提供合理的灌水施肥运筹方式。【方法】在泾惠渠灌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水(W_(90)和W_(120),即灌水定额为90和120mm)和施氮(底肥60和120kg/hm... 【目的】研究泾惠渠灌区不同水氮供应对冬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运转的影响,为泾惠渠灌区提供合理的灌水施肥运筹方式。【方法】在泾惠渠灌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水(W_(90)和W_(120),即灌水定额为90和120mm)和施氮(底肥60和120kg/hm^2,追肥0,60和120kg/hm^2,即施氮的底追肥处理组合为N_(60/0),N_(60/60),N_(60/120);N_(120/0),N_(120/60),N_(120/120))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各部位氮素积累量、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除净积累量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及氮素收获指数外,灌水和施氮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各器官氮素积累量、氮素转移量、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低水处理(W_(90))的籽粒产量、氮素积累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显著高于高水处理(W120),其中产量增幅为4.88%~7.44%,植株氮素积累量增幅为6.15%~18.66%,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增幅为19.48%~35.94%。随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氮素积累量均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中籽粒产量表现为N_(0/0)(5 653.68kg/hm^2)<N_(60/0)(6 777.71kg/hm^2)<N_(60/60),N_(120/0)(7 165.63kg/hm^2)<N_(60/120),N_(120/60)(7 376.92kg/hm^2)<N_(120/120)(7 659.88kg/hm^2);氮素积累量表现为N_(0/0)(188.97kg/hm^2)<N_(60/0)(229.49kg/hm^2)<N_(60/60),N_(120/0)(275.23kg/hm^2)<N_(60/120),N_(120/60)(310.00kg/hm^2)<N_(120/120)(327.40kg/hm^2);当施氮量过高时,继续增加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积累量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适当提高追肥的施氮比例,有利于提高产量、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及各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其中N_(60/60)与N_(120/0)处理相比,W_(90)和W_(120)灌水水平下籽粒产量分别提高3.92%和4.44%,各器官氮素积累量提高11.43%~27.99%,各营养器官转移量提高18.37%~71.81%;N_(60/120)与N_(120/60)处理相比,各营养器官转移量提高15.06%~39.63%。【结论】综合考虑籽粒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等因素,灌水定额为90mm、底肥施氮量60kg/hm^2、追肥施氮量120kg/hm^2,即W_(90)N_(60/120)为本试验条件下泾惠渠灌区冬小麦的最佳水氮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 施氮 氮素累积 氮素转移量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