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秆两用稻稻草作为香菇培养料的氮素转化效率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君琛 杨菁 +2 位作者 汤葆莎 涂杰峰 郑金贵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31-233,共3页
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比较谷秆两用水稻201与特优63水稻在氮吸收规律上的差异,探索利用其稻草替代麦麸或米糠栽培香菇,氮素被菌丝吸收转化为子实体蛋白的转化效率。结果表明,201稻草含氮量、15N回收率分别比特优63稻草提高47.07%和175... 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比较谷秆两用水稻201与特优63水稻在氮吸收规律上的差异,探索利用其稻草替代麦麸或米糠栽培香菇,氮素被菌丝吸收转化为子实体蛋白的转化效率。结果表明,201稻草含氮量、15N回收率分别比特优63稻草提高47.07%和175.33%,而两个品种的稻谷含氮量、15N回收率没有明显差异。用201稻草和米糠栽培香菇的含氮量、15N回收率没有明显差异,含氮量分别为1.23%和1.08%(菌丝)、3.161%和3.526%(子实体),15N回收率分别为5.64%和6.13%(菌丝)、17.939%和19.998%(子实体),均显著高于特优63稻草处理。说明谷秆两用稻稻草具有高效率的氮吸收能力,且其氮素能较好地被香菇转化利用,可作为麦麸或米糠栽培香菇的替代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秆两用稻 稻草 香菇培养料 氮素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8种禾本科牧草对氮肥的吸收和转化效率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秀声 钟珍梅 +3 位作者 黄勤楼 冯德庆 陈钟佃 王明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77-1684,共8页
研究牧草对肥料氮素的吸收及动物转化效率所表现的基因型差异,对指导优良牧草品种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杂交狼尾草、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热研8号坚尼草、热研11号黑籽雀稗、墨西哥玉米... 研究牧草对肥料氮素的吸收及动物转化效率所表现的基因型差异,对指导优良牧草品种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杂交狼尾草、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热研8号坚尼草、热研11号黑籽雀稗、墨西哥玉米、苏丹草、黑麦草、高羊茅8种禾本科牧草对氮肥的利用效率,并利用15N标记牧草饲喂小白鼠,测定动物对牧草的消化吸收率。结果表明:8种牧草15N肥料利用率为5.197%~29.340%,其中以杂交狼尾草的氮肥利用效率最高;小白鼠对15N标记牧草的消化率为27.67%~68.20%,消化率依次为黑麦草>苏丹草>墨西哥玉米>杂交狼尾草>俯仰臂形草>坚尼草>高羊茅>黑籽雀稗;鼠体对牧草15N的回收率为22.62%~43.90%,表明牧草对氮肥的吸收与转化效率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综合评价认为,6种夏季牧草品种中,以杂交狼尾草和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的15N转化效果较好,冬季牧草品种黑麦草则优于高羊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牧草 15N示踪技术 氮肥利用 氮素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太堡煤矿区不同复垦年限和复垦模式土壤氮矿化及硝化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江山 刘焕焕 +1 位作者 张菁 王改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6-295,共10页
为揭示煤矿复垦区土壤氮素内循环中的矿化及硝化特征,探索不同复垦模式与不同复垦年限下复垦土壤的氮素转化效率,采集山西安太堡露天煤矿中复垦3年、9年、21年苜蓿地及3年荞麦地表层(0~20 cm)土壤,并以3年自然恢复和未复垦新排土为对照... 为揭示煤矿复垦区土壤氮素内循环中的矿化及硝化特征,探索不同复垦模式与不同复垦年限下复垦土壤的氮素转化效率,采集山西安太堡露天煤矿中复垦3年、9年、21年苜蓿地及3年荞麦地表层(0~20 cm)土壤,并以3年自然恢复和未复垦新排土为对照,采用间歇淋洗好气培养法与恒温培养法研究各采样地土壤矿化与硝化过程,利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与Logistic方程对有机氮素的矿化与硝化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3年苜蓿地的矿化速率最高, 21年苜蓿地的矿化速率最低,且土壤氮素快速矿化主要在培养前7 d,之后逐渐平缓,并在28 d趋于稳定。经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可知,氮矿化势(No)的变化范围为89.28~124.51mg·kg?1,21年苜蓿地>3年自然恢复地>3年苜蓿地>3年荞麦地>未复垦新排土>9年苜蓿地;矿化速率常数(k)的变化范围为0.022 6~0.051 9, 3年苜蓿地>9年苜蓿地>未复垦新排土>3年自然恢复地>3年荞麦地>21年苜蓿地。氮矿化势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r=0.91)。复垦区各土壤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硝态氮含量大致为"S"型曲线且可分为3个阶段:前期阶段(0~5d)—上升阶段(5~14 d)—稳定阶段(14~28d);Logistic方程拟合结果显示:复垦年限显著影响硝化高峰出现的时间(不同复垦年限苜蓿地最大相差6.85d),21年苜蓿地硝化过程剧烈而短促,3年自然恢复地的硝化过程缓慢而漫长;耕地较草地有更大的硝化速率与更长的硝化时间。长期的种植苜蓿复垦显著提高了土壤的氮库容量,矿化过程更为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年限 复垦模式 氮素转化效率 有机氮 矿化 硝化 安太堡露天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