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商品价值和环境风险的西葫芦氮肥投入阈值研究
1
作者 杨岩 刘丽 +3 位作者 石璟 江丽华 李妮 徐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5,共9页
【目的】针对设施蔬菜过量施氮导致产量品质下降、环境风险升高等系列问题,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西葫芦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确定西葫芦适宜氮肥用量,促进其绿色高效生产,为设施蔬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在山东省德... 【目的】针对设施蔬菜过量施氮导致产量品质下降、环境风险升高等系列问题,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西葫芦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确定西葫芦适宜氮肥用量,促进其绿色高效生产,为设施蔬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春茬拱棚内设置6个施氮(N)水平:0、195.0、292.5、390.0、487.5和585.0k g/hm^(2),分别记作N 0、N 1、N 2、N 3、N 4和N 5,研究施氮量对西葫芦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计算了基于产量和蔬菜安全(品质和环境)的氮素投入阈值。【结果】西葫芦产量、效益、氮肥利用率和品质均与施氮量呈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关系,4个指标最高值对应的氮肥用量分别为427.8、416.2、310.5和228.8 kg/hm^(2)。各处理下氮肥利用率介于14.15%~23.14%,大量氮素累积在土壤中,1 m土体中,矿质氮残留量和表观损失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施氮量为261.7kg/hm^(2)时,氮素收支基本持平。【结论】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品质和土壤氮盈余与施氮量的关系,提出春季拱棚西葫芦合理氮肥投入阈值为288.3~386.8 kg/hm^(2),能保证西葫芦获得高产、增收、质优,同时降低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产量 氮素表观盈余 氮肥效应 氮肥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喷限水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2
作者 亢秀丽 马爱平 +4 位作者 靖华 赵玉坤 崔欢虎 席吉龙 黄学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07-3117,共11页
为探究微喷限水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山西南部麦区设置正常微喷(S_(0))、限水微喷(S_(1))、过量微喷(S_(2))、漫灌(F_(0))4个灌溉处理,比较分析不同灌溉水平下麦田土壤贮水耗水特性、籽粒产量构成因素、植株氮素分... 为探究微喷限水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山西南部麦区设置正常微喷(S_(0))、限水微喷(S_(1))、过量微喷(S_(2))、漫灌(F_(0))4个灌溉处理,比较分析不同灌溉水平下麦田土壤贮水耗水特性、籽粒产量构成因素、植株氮素分配及水氮利用的差异化表现规律。结果表明,过量灌溉(S_(2)、F_(0))处理0~200 cm土层贮水量显著高于S_(0)、S_(1)处理,而S_(0)和S_(1)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处理各土层贮水量均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0~100 cm土层贮水量低于100~200 cm。4种灌溉方式下麦田0~200 cm土壤水耗水量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占比区间为8.95%~48.48%,该比例随灌水量增加而减小;0~200 cm土壤水耗水最高处理为S_(1),而灌溉水耗水最高处理为F_(0);F_(0)、S_(2)处理的100~200 cm土层耗水量显著低于S_(0)和S_(1)。在产量构成因素中,F_(0)、S_(2)处理的穗数显著低于S_(0)和S_(1),而千粒重高于S_(0)和S_(1);各处理冬小麦籽粒产量S_(0)>S_(1)>S_(2)>F_(0),S_(0)和S_(1)处理间产量差异较小,均显著高于F_(0)和S_(2)。各处理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增多而降低,限水微喷S_(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其余灌溉处理高1.39~7.36 kg hm–2 mm–1。与正常微喷S_(0)相比,S_(1)处理的氮素吸收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分别高1.64%和1.91%,氮肥偏生产力略低(P>0.05),但两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F_(0)和S_(2)。S_(1)处理的土壤氮素表观盈余量较其余灌溉处理低2.46%~21.01%,而籽粒氮素积累量较其余处理高3.64%~31.39%。综上所述,限水微喷灌溉能促进冬小麦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和籽粒氮素积累,优化灌溉制度,提高水氮利用效率,稳产增效,同时可减少麦田土壤氮素盈余,降低无机氮向下淋溶风险,推进节水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水微喷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氮肥偏生产力 氮素表观盈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北部地区水稻氮肥投入阈值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施泽升 续勇波 +1 位作者 雷宝坤 刘宏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2-470,共9页
为了研究洱海北部地区水稻合理的氮肥投入阈值。本试验通过连续两年的大田定点监测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条件下对水稻产量、水稻氮肥利用率、田面水可溶性总氮(DTN)、土壤氮素表观盈余率(SNASR)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水... 为了研究洱海北部地区水稻合理的氮肥投入阈值。本试验通过连续两年的大田定点监测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条件下对水稻产量、水稻氮肥利用率、田面水可溶性总氮(DTN)、土壤氮素表观盈余率(SNASR)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呈二次曲线关系,施氮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但当施氮量达到304.34 kg/hm2后,水稻有减产风险;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水稻地上部分器官对氮素的吸收,但收获指数逐渐减少;在施入氮肥后的9 d内,施氮量与田面水DTN浓度相关系数在0.609**以上;当施肥量在228.26~304.34 kg/hm2时,水稻产量范围在9969~10212 kg/hm2,SNASR在50.05%~79.65%之间,田面水DTN在施肥后9 d内的平均含量为78.40 mg/L~108.58 mg/L。因此,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水稻推荐施氮量为228.26~304.34 kg/hm2,能保证水稻稳定高产,且环境可承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产量 氮素吸收量 氮阈值 可溶性总氮 土壤氮素表观盈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氮肥配比对红壤区双季直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宋惠洁 吴艳 +4 位作者 余红英 杨延安 胡丹丹 胡志华 柳开楼 《土壤与作物》 2023年第1期53-60,共8页
探明红壤区双季直播稻控释氮肥适宜的施用比例,以期为直播稻科学高效施肥提供理论指导。于2021年在江西省余江市直播稻区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肥(N0)、80%复合肥+20%尿素(N_(1))、50%控释氮肥+50%尿素(N_(2))、60%控释氮肥+40%尿素(N... 探明红壤区双季直播稻控释氮肥适宜的施用比例,以期为直播稻科学高效施肥提供理论指导。于2021年在江西省余江市直播稻区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肥(N0)、80%复合肥+20%尿素(N_(1))、50%控释氮肥+50%尿素(N_(2))、60%控释氮肥+40%尿素(N_(3))、70%控释氮肥+30%尿素(N_(4))5个处理,监测早、晚稻产量、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及氮素表观盈余等指标,并分析氮素表观盈余量与氮肥利用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N_(2)、N_(3)处理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提升效果最好,可使早稻产量增加5.7%~6.5%,晚稻产量增加9.0%~10.0%,早稻氮素吸收量提高7.5%~7.7%,晚稻氮素吸收量提高8.6%~9.7%,但晚稻产量、氮素吸收量及氮肥利用率均低于早稻。氮素表观盈余量以N_(4)表现最高,N_(2)、N_(3)处理较低,且晚稻氮素表观盈余量均高于早稻。氮素表观盈余量与氮肥利用率表现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氮素表观盈余量增加10 kg·hm^(−2)时,早、晚稻氮肥利用率分别降低了6.3%、6.2%。因此,等氮水平下,50%~60%比例的控释氮肥更有利于双季直播稻产量、氮素吸收量及氮肥利用率的提升,为红壤区双季直播稻控释氮肥最佳施用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氮肥配比 直播稻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氮素表观盈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