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调控剂施用对小麦生长、氮素利用及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建涛 张会永 +2 位作者 王雪 崔少雄 孙志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9-214,共6页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探讨氮肥调控剂的施用对冬小麦生长、氮素利用及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氰胺(DCD)的施用可显著提高小麦秸秆生物量和产量,提高幅度分别达到15.24%~20.37%和8.96%~26.85%;施用DCD后氮肥利用...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探讨氮肥调控剂的施用对冬小麦生长、氮素利用及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氰胺(DCD)的施用可显著提高小麦秸秆生物量和产量,提高幅度分别达到15.24%~20.37%和8.96%~26.85%;施用DCD后氮肥利用效率有了显著提高,其中氮肥偏生产力、氮表观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以及氮素农学效率分别提高8.96%~26.87%,70.39%~81.33%,13.25%~30.34%和53.61%~74.36%;在返青期提高表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17.18%~49.42%;在返青期和成熟期,0—100cm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下降12.50%~14.88%和11.69%~12.84%;氮素平衡盈余量降低幅度达23.09%~60.69%。但邢台宁晋试验区,即使DCD与尿素同施,氮素平衡盈余量仍达到53.58~95.08kg/hm2,氮素平衡盈余率在24%以上,仍旧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因此,在考虑小麦季施肥方案时应该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并配合施用硝化抑制剂,以保持农田生态系统中氮库的基本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调控剂 冬小麦 氮素利用 氮素表观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用量对四川紫色丘陵区水稻氮素吸收及土壤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罗付香 林超文 +3 位作者 朱永群 姚莉 张建华 王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03-1907,共5页
为全面掌握氮肥施用对紫色丘陵区稻麦轮作模式下水稻季氮素吸收积累及土壤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机理,本试验采用6水平氮肥(0~300 kg N/hm^2)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氮肥用量对稻麦轮作模式下水稻产量、氮素吸收积累及土壤氮素表观平衡的影... 为全面掌握氮肥施用对紫色丘陵区稻麦轮作模式下水稻季氮素吸收积累及土壤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机理,本试验采用6水平氮肥(0~300 kg N/hm^2)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氮肥用量对稻麦轮作模式下水稻产量、氮素吸收积累及土壤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籽粒产量先增加后趋于平稳,可以用二次方程模拟y=-0.032 x^2+23.50 x+6495,R^2=0.998;氮肥用量与水稻氮素吸收量及土壤氮素表观平衡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y=0.27x+85.28,R^2=0.990,y=0.730x-85.32,R^2=0.998。施氮量低于112.5 kg/hm2时,水稻产量较低,氮素表观盈余量为-3.23 kg/hm^2,有耗竭土壤的风险;施氮量在112.5~187.5 kg/hm2时水稻产量稳定,氮素吸收量为135.77 kg/hm^2,氮素表观盈余量为51.56 kg/hm^2,水稻产量和氮素表观盈余维持在较为合理水平,土壤氮肥力和产量得以维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施氮量在187.5~300 kg/hm^2的时候,水稻产量趋于稳定,而氮素表观盈余增加到133.68 kg/hm^2,氮素表观盈余增加了159.27%。过多的氮肥通过水体、大气或者其他渠道流失,引起环境污染。因此,从保证粮食安全和控制面源污染的角度出发,四川丘陵区稻麦轮作模式下水稻氮肥用量以187.5kg/hm^2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 吸收 氮素表观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基因型与土壤氮素表观平衡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建安 米国华 张福锁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38-41,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产量、N累积量和土壤N素表观平衡。结果表明,3个施N水平处理下不同基因型玉米间的产量、N累积量均存在显著差异。N肥在土壤中的表观残留率平均值由施N112.5kg/hm^2水平(Ⅰ)下的36.74%升至施N168.75kg/h...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产量、N累积量和土壤N素表观平衡。结果表明,3个施N水平处理下不同基因型玉米间的产量、N累积量均存在显著差异。N肥在土壤中的表观残留率平均值由施N112.5kg/hm^2水平(Ⅰ)下的36.74%升至施N168.75kg/hm^2水平(Ⅱ)下的40.79%和施N225kg/hm^2水平(Ⅲ)下的48.36%。应用N累积量较高的玉米基因型可显著减少施用N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基因型 氮累积量 土壤氮素表观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菜地氮素径流损失与表观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郭智 刘红江 +2 位作者 张岳芳 郑建初 陈留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2,50,共7页
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2014—2015年)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农户习惯性施肥、减量施肥及减量施肥配施生物炭等不同施肥模式对太湖流域蔬菜地氮素径流流失、蔬菜产量及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种植季内菜地径流水量达1 729.20m^... 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2014—2015年)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农户习惯性施肥、减量施肥及减量施肥配施生物炭等不同施肥模式对太湖流域蔬菜地氮素径流流失、蔬菜产量及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种植季内菜地径流水量达1 729.20m^3/hm^2,且与降雨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农户习惯性施肥(T1)处理条件下,菜地TN径流流失量达47.66kg/hm^2。减量施肥(T2)和减量施肥配施生物炭(T3)处理显著减少了氮素径流流失量,分别达13.95%和23.68%。与T2相比,配施生物炭(T3)可显著降低菜地氮素径流流失量达11.31%。菜地径流氮素以NO_3^-—N损失为主,各处理条件下,其流失量占TN的比例达81.11%~85.94%。菜地氮素平衡盈余量达158.24kg/hm^2,且随着氮素输入量的减少,氮素盈余量显著降低。T2、T3处理条件下,盈余量显著降低29.03%~39.81%。同时,T2、T3处理显著降低甘蓝叶球产量达16.12%~19.11%,而球形指数则显著增加6.17%~7.41%,氮素偏生产力也显著提高24.39%~28.98%。与T2相比,配施生物炭(T3)处理可小幅提高甘蓝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地 地表径流 氮素表观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场肥水施用对玉米-小麦农田氨排放、氮素利用与表观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硕 王选 +6 位作者 张西群 刘泽龙 赵浩 赵占轻 张玉铭 孙宏勇 马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02-1514,共13页
规模化生猪养殖废弃物已成为当前重要污染来源,为有效解决猪场废水所引发面源污染问题,有必要开展将其替代矿物氮肥(作为肥水)施用于农田的探索。以华北平原高度集约化玉米-小麦一年两熟轮作体系为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定量研究猪场... 规模化生猪养殖废弃物已成为当前重要污染来源,为有效解决猪场废水所引发面源污染问题,有必要开展将其替代矿物氮肥(作为肥水)施用于农田的探索。以华北平原高度集约化玉米-小麦一年两熟轮作体系为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定量研究猪场肥水施用对作物产量、氮素吸收、氮素利用效率、土壤矿质氮累积、氨挥发损失及轮作体系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试验包括7个处理:不施肥对照(CK)、尿素表施(CK1)、尿素注射施用(CK2)、猪场肥水替代25%尿素氮表施(25%WB)、猪场肥水替代50%尿素氮表施(50%WB)、猪场肥水替代25%尿素氮注射施用(25%WI)和猪场肥水替代50%尿素氮注射施用(50%WI)。猪场肥水作为基肥施用。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尿素和猪场肥水均可显著提高玉米、小麦产量和籽粒氮吸收量,其中25%WI最高,50%WI次之。与尿素表施相比,尿素注射施用、猪场肥水表施和注射施用均可明显提高氮肥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和表观利用率,且肥水注射施用最高,肥水表施次之,而25%WI和50%WI之间无显著差异。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尿素和猪场肥水0~100 cm土体矿质氮残留量显著增加50.8%~87.9%,其中50%WB、25%WI和50%WI无显著差异。与尿素表施相比,尿素注射施用、肥水表施和注射施用均可显著降低玉米和小麦基肥期土壤氨损失总量,降幅分别为26.5%~48.6%和11.4%~29.1%;同时,肥水表施和注射施用下轮作体统氮盈余显著降低7.6%~16.0%,其中25%WI降幅最高,但与50%WI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作物产量、氮素利用和环境效应,猪场肥水替代25%和50%尿素氮注射施用是该区玉米-小麦轮作农田猪场肥水最佳施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麦轮作农田 猪场肥水 注射施用 氨排放 氮素利用 氮素表观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对工业大麻产量和土壤表观氮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杨阳 何飞飞 +2 位作者 邓纲 杜光辉 刘飞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3-837,共5页
【目的】研究工业大麻生产中精准施氮的方法。【方法】以云麻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氮肥水平(0、50、100和150 kg/hm^2),2个氮肥基追比例(2/3基肥1/3为追肥、1/2基肥1/2追肥),研究氮肥对大麻农艺性状、氮素积累量和土壤表观氮素平衡的... 【目的】研究工业大麻生产中精准施氮的方法。【方法】以云麻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氮肥水平(0、50、100和150 kg/hm^2),2个氮肥基追比例(2/3基肥1/3为追肥、1/2基肥1/2追肥),研究氮肥对大麻农艺性状、氮素积累量和土壤表观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低施氮量(50 kg/hm^2)对大麻农艺性状改善作用明显,除株高外,继续增加氮肥用量对大麻农艺性状改善作用不显著;低氮肥用量和高追施量(50 kg/hm^2、1/2基肥1/2追肥)可实现土壤表观氮素平衡,但高氮肥用量和高追施量(150 kg/hm^2、1/2基肥1/2追肥)大麻茎叶的氮素积累量最大,说明大麻对氮素存在奢侈消耗的现象。【结论】综合考虑工业大麻产量和表观氮素平衡,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50 kg/hm^2,1/2基肥1/2追肥是合理的施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氮肥运筹 产量 氮素积累 表观氮素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调控对小麦/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42
7
作者 刘欢 陈苗苗 +2 位作者 孙志梅 刘建涛 甄文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2-238,共7页
为了实现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生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管理措施对小麦/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季在农民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适当减少追氮量不会对小麦产量产生明显影响,在施氮总量195 kg/hm... 为了实现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生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管理措施对小麦/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季在农民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适当减少追氮量不会对小麦产量产生明显影响,在施氮总量195 kg/hm2基础上配施调控剂处理小麦增产8.3%-24.6%,氮肥偏生产力、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及氮肥贡献率均得到相应提高。在玉米季,以一次性基施适量氮肥同时配施抑制剂的氮肥管理方案为最佳,在施氮240 kg/hm2水平上与不添加抑制剂等氮量一次性基施和基追结合处理相比,增产幅度分别为7.4%-9.6%和13.9%-16.2%,氮肥贡献率、肥料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亦得到显著提高;经过一个轮作周期后,农田土壤氮素盈余量为63.94-126.83 kg/hm2。在总施氮量435 kg/hm2的情况下,与单施尿素相比较,配施氮素调控剂的氮素盈余量降低了27.4%-44.2%,其中脲酶与硝化抑制剂配施效果最佳。但在总施氮量480 kg/hm2的情况下,即使施用了氮素调控剂,氮素平衡盈余率仍在20%以上,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氮肥调控 脲酶/硝化抑制剂 产量 氮素利用 农田氮素表观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中国稻区氮素平衡及氮肥偏生产力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28
8
作者 黄晶 刘立生 +8 位作者 马常宝 薛彦东 韩天富 柳开楼 刘淑军 张璐 李冬初 都江雪 张会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7-998,共12页
【目的】中国的稻作模式和区域条件复杂多样,研究和推荐各稻区氮肥合理施用量,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维持土壤氮素平衡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88―2017年开展的全国水稻土长期监测平台,分析主要稻区(包括东北、西南、长江中游、华南、... 【目的】中国的稻作模式和区域条件复杂多样,研究和推荐各稻区氮肥合理施用量,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维持土壤氮素平衡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88―2017年开展的全国水稻土长期监测平台,分析主要稻区(包括东北、西南、长江中游、华南、长三角稻区,322个土壤监测点)氮肥施用水平、氮肥偏生产力、土壤氮素平衡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各稻区氮肥的合理用量。【结果】近30年来,我国东北、西南、长江中游(早稻)、华南(双季)和长三角稻区水稻氮肥平均施用量分别为N 159、173、179、284和279 kg/hm^2,全国稻区氮肥平均施用量为N 215 kg/hm^2。西南和长三角稻区氮肥施用量随施肥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增加速率分别为N 0.4和2.5 kg/(hm^2·a)。整体而言,全国稻区氮肥施用量随施肥年限的增加无显著变化。30年间,各稻区之间氮素表观平衡量差异显著(P<0.05)。东北、西南、长江中游(早稻)、华南(双季)和长三角稻区氮素年均盈余量分别为N 35、5、20、69和109 kg/hm^2,氮素盈余量分别占氮肥平均施用量的22%、3%、11%、24%和39%。各稻区氮素盈余量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001)。东北、西南、长江中游(早稻)、华南(双季)和长三角各稻区水稻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54、51、42、44和35 kg/kg,全国平均为45kg/kg,仅东北和长江中游(早稻)稻区水稻氮肥偏生产力随施肥年限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各稻区氮肥偏生产力均随着氮素盈余量的增加而呈指数下降趋势(P<0.0001)。【结论】除西南稻区,其他稻区氮素施用量偏高。综合考虑维持土壤氮平衡和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建议东北、西南、长江中游(早稻)、华南(双季)和长三角稻区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N 131、167、156、244和151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稻区 氮素表观平衡 氮肥偏生产力 时空变化 氮肥推荐施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屈佳伟 高聚林 +6 位作者 于晓芳 王志刚 胡树平 孙继颖 苏治军 谢岷 青格尔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7-749,共13页
阐明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是挖掘品种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物学潜力,提高氮素供应与作物需求的匹配度,进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氮高效玉米品种郑单958、金山27和氮低效玉米品种蒙... 阐明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是挖掘品种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物学潜力,提高氮素供应与作物需求的匹配度,进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氮高效玉米品种郑单958、金山27和氮低效玉米品种蒙农2133、内单314、四单19为材料,在不同施氮量下(0、300和450 kg hm^(-2)),系统研究了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并分析了植株氮积累量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下,氮高效品种的产量、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利用率都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相关分析表明植株氮素积累量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呈显著负相关。从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来看,随生育进程,土壤硝态氮含量最大土层逐渐下移,下移速率不受品种氮效率影响,其年际间差异与降雨量差异显著相关;但吐丝后氮高效品种的60~100 cm土壤剖面内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氮低效品种,差异达显著水平;收获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则表现为氮低效品种显著高于氮高效品种,且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从农田氮素平衡来看,品种的氮效率显著影响农田土壤氮素残留及表观损失,氮低效品种的农田氮素表观损失是氮高效品种的2.2倍(300 kg hm^(-2))和1.5倍(450 kg hm^(-2)),且年际间差异较大。因此,不同氮效率品种通过对氮素的差异性吸收显著影响农田氮素平衡。选用氮高效品种可显著降低土壤中硝态氮残留和表观损失,降低氮素淋溶风险,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氮效率 土壤硝态氮 农田氮素表观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条施对春玉米产量、吸氮量与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赵营 刘晓彤 +2 位作者 罗健航 赵天成 张学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39,共6页
为实现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目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以晋单73春玉米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引黄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CON,N 360kg/hm^2,基肥N∶追肥N=60%∶40%)、普通复合... 为实现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目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以晋单73春玉米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引黄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CON,N 360kg/hm^2,基肥N∶追肥N=60%∶40%)、普通复合肥(CF,15-15-15,N 240 kg/hm^2,一次性条施)、缓释肥(SRF,22-8-6,N 240 kg/hm^2,一次性条施)、控释掺混肥(BB,17-20-8,N 240 kg/hm^2,一次性条施)5个施肥处理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土壤无机氮残留和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ON处理相比,SRF和BB处理下子粒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9.2%和20.0%,收获指数显著增加了0.04和0.07。相对于CON和CF处理,SRF和BB处理能显著促进春玉米子粒和地上部对氮素吸收累积。缓/控释肥条施明显降低0~1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而CON处理下硝态氮可淋洗到60~100 cm深层土壤。氮肥为主要氮素输入来源(N 240~360kg/hm^2),其次为试验前0~100 cm土体N_(min)残留(N 200.0 kg/hm^2);玉米地上部吸氮量为氮素主要输出项(N 172.4~292.7 kg/hm^2)。相对于CON处理,SRF、BB处理土壤N_(min)残留量、氮素表观损失分别显著降低了62.8%和56.2%、23.9%和42.0%。与SRF、BB处理相比,同等施氮量下,CF处理造成氮素表观损失高达150.0kg/hm^2,氮素表观盈余率为70.8%。不同施肥处理下春玉米当季氮肥表观利用率为16.6%~50.1%,SRF、BB较CON处理提高了2.7~3.0倍,且其氮素表观盈余率分别降低到54.5%和49.8%。因此,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均可实现一次性条施,同时显著提高春玉米子粒产量,促进作物氮素吸收利用,降低土壤无机氮残留和氮素表观损失,节约氮肥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条施 春玉米 产量 吸氮量 土壤无机氮残留 氮素表观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与有机肥配施对棕红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石博文 赖欣 +2 位作者 李洁 田秀平 张贵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38-945,共8页
为了解析尿素配施有机肥对土壤氮库活动的影响,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尿素(225kg N·hm^(-2))分别与低量(30 t·hm^(-2))、中量(60 t·hm^(-2))及高量(120、150 t·hm^(-2))有机肥配施条件下棕红壤有机氮库、无机氮... 为了解析尿素配施有机肥对土壤氮库活动的影响,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尿素(225kg N·hm^(-2))分别与低量(30 t·hm^(-2))、中量(60 t·hm^(-2))及高量(120、150 t·hm^(-2))有机肥配施条件下棕红壤有机氮库、无机氮库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配施有机肥土壤的有机氮含量较单施尿素增加16.3%~85.6%。中、高量配施显著提高土壤氮素矿化速率(p<0.05),加剧无机氮转化强度,与单施尿素相比,无机氮最大矿化量增加52.9~246.0 mg·kg^(-1),有效矿化持续时间延长5 d,转化量增大2.3倍~8.7倍;配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氨化强度,加快铵态氮(NH_4^+-N)转化速率。与单施尿素相比,配施有机肥处理NH_4^+-N含量峰值增加2.6~42.6 mg·kg^(-1),平均氨化速率提高7.8 mg·kg^(-1)·d^(-1),转化速率增加1.4倍~8.8倍。一定量配施有机肥(30~120 t·hm^(-2))对土壤的硝化过程无显著影响,但过高量配施有机肥(150 t·hm^(-2)),强化土壤硝化作用,硝化速率较单施尿素提高4.2倍,引起土壤硝态氮(NO-3-N)大量累积。氮素表观平衡结果表明,中、高量配施有机肥显著增加培养体系氮素表观损失,60、90和120 t·hm^(-2)处理氮素损失量分别较单施尿素增加2.2倍、2.8倍和2.3倍,占总输入氮的27.5%~34.5%,其中,NH_4^+-N转化损失是体系氮表观损失的主要途径。本研究结果为棕红壤合理培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铵态氮 硝态氮 矿化作用 氮素表观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和修剪对沟叶结缕草生长、土壤无机氮及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云鹏 范博 +6 位作者 张海阔 沈玉叶 张宝刚 陈有超 余兵 李永夫 蔡延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87-2799,共13页
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景观类型,城市草坪频繁受到人为管理措施的强烈干扰。本研究以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为对象,通过控制3个灌溉水平(I_(1):4.00 L·m^(-2)、I_(2):5.71 L·m^(-2)、I_(3):7.43 L·m^(-2))... 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景观类型,城市草坪频繁受到人为管理措施的强烈干扰。本研究以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为对象,通过控制3个灌溉水平(I_(1):4.00 L·m^(-2)、I_(2):5.71 L·m^(-2)、I_(3):7.43 L·m^(-2))和3个修剪水平(M_(1):不修剪、M_(2):留茬2 cm、M_(3):留茬6 cm)的盆栽试验,探究不同灌溉和修剪水平对草坪草生长、土壤无机氮及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灌溉水平下,M_(2)处理草坪草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M_(1)和M_(3)处理,但M_(2)处理草坪草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氮含量均显著高于M_(1)处理(P<0.05)。在草坪草生长末期,相同灌溉水平下M_(2)处理土壤无机氮(N_(min))含量较M_(1)、M_(3)处理下降了0.6%~54.1%。各处理淋溶液中N_(min)均以铵态氮(NH_(4)^(+)-N)为主要形式,不过,N_(min)淋失量仅占氮输出总量的0.4%~1.3%。相同灌溉水平下,M_(2)处理的氮平衡相较于M_(3)处理表现出更为明显的盈余特征(P<0.05),但M_(3)处理在高灌溉量下会更趋于氮素收支平衡。综上可知,重度修剪(M_(2)处理)显著抑制了草坪草生长,增加了氮素损失风险,但却提高了草坪草氮素吸收量,因此,在本研究条件下,建议灌溉量(5.71~7.43 L·m^(-2))略高于一般灌溉水平,同时适度修剪(保持留茬高度为6 cm),既可以保证草坪草良好的生长状况,也可维持土壤氮素基本收支平衡,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管理措施 城市草坪 生物量 土壤无机氮 淋溶损失 氮盈余 氮素表观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半干旱区浅埋滴灌下玉米高产高效的尿素硝酸铵溶液投入阈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孔丽丽 尹彩侠 +4 位作者 侯云鹏 张磊 赵胤凯 刘志全 徐新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81-2093,共13页
为探明滴灌玉米尿素硝酸铵溶液(UAN)对尿素的增效作用及适宜投入阈值,在吉林省半干旱区(乾安县)开展连续2年(2020-2021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以UAN为试验材料,设6个氮肥用量[0 kg(N)·hm^(-2)、100 kg(N)·hm^(-2)、140 kg(N)·... 为探明滴灌玉米尿素硝酸铵溶液(UAN)对尿素的增效作用及适宜投入阈值,在吉林省半干旱区(乾安县)开展连续2年(2020-2021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以UAN为试验材料,设6个氮肥用量[0 kg(N)·hm^(-2)、100 kg(N)·hm^(-2)、140 kg(N)·hm^(-2)、180 kg(N)·hm^(-2)、220 kg(N)·hm^(-2)和260 kg(N)·hm^(-2)],并以尿素优化用量处理[Urea,220 kg(N)·hm^(-2)]为对照,研究玉米产量与构成、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氮素利用率、土壤氮素含量及氮素平衡差异。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并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氮肥用量超过180 kg·hm^(-2)后,增产幅度不显著,且高于Urea处理,两年平均增幅为2.02%。增产原因是施用UAN提高了玉米每穗粒数和百粒重。对于施用UAN的处理来说,玉米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转运量和吐丝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贡献率总体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当施氮量增至180 kg·hm^(-2)后以上指标不再显著增加,但均高于Urea处理(2021年吐丝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贡献率除外);氮素回收率、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相同氮肥用量下,UAN处理较Urea处理分别提高4.45%、2.09 kg·kg^(-1)和2.09 kg·kg^(-1)。与Urea处理相比,相同用量下UAN处理降低了60~10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使氮素损失量较Urea处理降低7.51%。通过拟合施氮量与玉米产量、氮素回收率和土壤表观氮素损失量,确定UAN适宜用量为188.90 kg·hm^(-2),相应玉米产量为11 863.42 kg·hm^(-2),氮素回收率为44.21%,氮素表观损失量为151.79 kg(N)·hm^(-2)。与传统尿素优化用量处理(Urea)相比,UAN的施用可在降低14.14%氮肥用量的前提下,使得玉米产量增加4.78%,氮素回收率增加7.61%,氮素表观损失量降低29.55%。以理论最高产量施氮量95%为置信区间,确定UAN适宜施氮范围为179~198 kg(N)·hm^(-2)。综上所述,与施用尿素相比,施用UAN可减少氮素投入总量,获得更高的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并降低氮素损失,是东北半干旱区实现玉米减氮增效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浅埋滴灌 尿素硝酸铵溶液 东北半干旱区 氮素利用效率 氮素表观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鱼模式下减施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晓丰 段红霞 +1 位作者 夏桂龙 金健康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40-42,共3页
为了探明新型稻作模式——稻鱼模式下氮肥减施比例,设置常规施肥(CK)、氮肥减少15%(T1)、减少30%(T2)和减少50%(T3)等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水稻齐穗期SPAD、籽粒产量和氮素表观平衡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1和T2处理不会显... 为了探明新型稻作模式——稻鱼模式下氮肥减施比例,设置常规施肥(CK)、氮肥减少15%(T1)、减少30%(T2)和减少50%(T3)等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水稻齐穗期SPAD、籽粒产量和氮素表观平衡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1和T2处理不会显著降低剑叶SPAD值和籽粒产量,而T3处理的剑叶SPAD值和籽粒产量则分别比CK处理降低了15.39%和7.69%;虽然各处理的水稻均表现为氮素盈余,但T3处理的氮素盈余最低;进一步结合拟合方程的斜率表明,当氮肥偏生产力每提高1 kg/kg,氮素盈余可以降低2.54 kg/hm^2。因此,在稻鱼模式下,氮肥减施15%~30%可维持水稻高产,并显著降低氮素盈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模式 氮肥减施 水稻产量 氮素表观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人员提出水稻化学氮肥用量投入范围
15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第18期83-83,共1页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植物营养创新团队基于大量的田间试验数据,建立了综合产量反应和氮素损失的新评价标准,提出了以氮素表观平衡为评价指标的稻田氮肥限量新方法。该研究为指导区域尺度上稻田氮肥限量提供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植物营养创新团队基于大量的田间试验数据,建立了综合产量反应和氮素损失的新评价标准,提出了以氮素表观平衡为评价指标的稻田氮肥限量新方法。该研究为指导区域尺度上稻田氮肥限量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氮肥用量 氮素损失 科研人员 农业区划研究所 植物营养 氮素表观平衡 产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