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氮素营养指数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遥感反演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鹏飞 王吉顺 +2 位作者 潘鹏 徐于月 姚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5-80,共6页
基于遥感实现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提早估测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预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准确度,该研究引入能更好反映作物氮素营养状况的农学参数-氮素营养指数,作为衔接遥感信息与产终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桥梁。在田间试验的... 基于遥感实现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提早估测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预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准确度,该研究引入能更好反映作物氮素营养状况的农学参数-氮素营养指数,作为衔接遥感信息与产终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桥梁。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探讨氮素营养指数与其他农学参数在诊断籽粒蛋白质含量上的优劣,并基于"遥感参数-氮素营养指数-籽粒蛋白质含量"间关系,利用主成分回归算法构建估测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遥感反演模型。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参数,冬小麦旗叶期氮素营养指数能更好的反映产终籽粒蛋白质含量;以氮素营养指数为中间变量,所建遥感反演模型能准确预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模型的预测决定系数为0.48,预测标准误差为0.38%,相对误差为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籽粒蛋白质 氮素营养指数 高光谱指数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的冬小麦氮素营养监测 被引量:60
2
作者 王玉娜 李粉玲 +2 位作者 王伟东 陈晓凯 常庆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1-39,共9页
为了实现小区域尺度上的作物氮素营养状况遥感监测,该研究利用无人机搭载Cubert UHD185成像光谱仪对2016—2017年关中地区的冬小麦进行遥感监测,通过分析冠层光谱参数与植株氮含量、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素营养指数的相关性,筛选出对三者均... 为了实现小区域尺度上的作物氮素营养状况遥感监测,该研究利用无人机搭载Cubert UHD185成像光谱仪对2016—2017年关中地区的冬小麦进行遥感监测,通过分析冠层光谱参数与植株氮含量、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素营养指数的相关性,筛选出对三者均敏感的光谱参数,结合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和随机森林回归建立抽穗期冬小麦氮素营养指数(Nitrogen Nutrition Index,NNI)估测模型,并与单个光谱参数建立的冬小麦氮素营养指数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任意两波段光谱指数对氮素营养指数更为敏感,与氮素营养指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性相关;基于差值光谱指数和红边归一化指数的单个光谱参数构建的模型具有粗略估算氮素营养指数的能力,相对预测偏差分别为1.53和1.56;基于随机森林回归构建的多变量冬小麦氮素营养指数估算模型具有极好的预测能力,模型决定系数为0.79,均方根误差为0.13,相对预测偏差为2.25,可以用来进行小区域范围内的冬小麦氮素营养指数遥感填图,为冬小麦氮素营养诊断、产量和品质监测及后期田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高光谱 监测 冬小麦 氮素营养指数 随机森林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界氮浓度的滴灌春小麦氮素营养诊断 被引量:8
3
作者 彭新新 刘其 +1 位作者 王江丽 刁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09-1015,共7页
为了准确定量诊断滴灌春小麦氮素营养状况,以新春6号为指示品种,分别设置5个施氮水平,研究了新疆北疆地区滴灌春小麦临界稀释氮浓度曲线。结果表明,根据滴灌春小麦地上部干物质与对应氮浓度值,可构建出临界氮浓度幂指数函数为NC=5.03 W-... 为了准确定量诊断滴灌春小麦氮素营养状况,以新春6号为指示品种,分别设置5个施氮水平,研究了新疆北疆地区滴灌春小麦临界稀释氮浓度曲线。结果表明,根据滴灌春小麦地上部干物质与对应氮浓度值,可构建出临界氮浓度幂指数函数为NC=5.03 W-0.38,相关系数R2=0.95。基于临界氮浓度建立的氮素营养指数模型能对滴灌春小麦氮素营养状况进行比较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植株氮浓度 临界氮稀释曲线 氮素营养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秸秆还田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红星 高飞 +3 位作者 任佰朝 赵斌 刘鹏 张吉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60-1270,共11页
【目的】研究夏玉米秸秆还田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为提高秸秆和氮肥利用效率,实现冬小麦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9—2021年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站进行。分别在夏玉米秸秆全量还田(S)、半量还田(1/... 【目的】研究夏玉米秸秆还田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为提高秸秆和氮肥利用效率,实现冬小麦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9—2021年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站进行。分别在夏玉米秸秆全量还田(S)、半量还田(1/2S)和不还田(CK)条件下,设施氮量为N 210 kg/hm^(2)(N)和178.5 kg/hm^(2)(−15%N),即SN、S−15%N、1/2SN、1/2S–15%N、CKN和CK–15%N,共6个处理。分析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素营养指数(NNI)、氮素吸收效率(UPE)、吸收氮素利用效率(UTE)和氮素利用率(NUE)。【结果】与CKN处理相比,SN、S–15%N和1/2SN处理的小麦产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2.79%、11.24%和12.63%,成熟期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4.45%、22.81%和23.51%(P<0.05)。SN和1/2SN处理小麦成熟期土壤无机态氮累积量分别较CKN处理显著增加了4.81%和3.19%,S–15%N和1/2S–15%N处理较CK–15%N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8.28%和5.15%。小麦拔节期,CKN处理的NNI为0.90,其余处理较CKN显著降低8.14%~25.56%。小麦开花后,SN处理的NNI大于1,且比CKN显著增加了28.66%;S–15%N和1/2SN的NNI分别为0.98和1.08,分别较CKN处理显著增加20.66%和17.45%。SN、S–15%N和1/2SN处理的UPE较CKN分别显著增加16.99%、42.65%和27.15%。与CKN相比,SN和S–15%N处理的UTE分别显著降低10.68%和8.29%。SN、S–15%N和1/2SN处理的NUE较CKN分别显著增加10.41%、29.55%和14.19%。【结论】不减少氮肥用量(N 210 kg/hm^(2)),夏玉米秸秆半量还田与全量还田的小麦产量无显著差异;与施氮量210 kg/hm^(2)相比,减施15%氮肥,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不会显著降低小麦产量,且获得更高的氮肥利用效率,而半量还田小麦产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玉米秸秆还田量 施氮量 氮素营养指数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临界氮浓度模型与营养诊断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娟娟 杜盼 +3 位作者 郭建彪 曹锐 张捷 马新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80-1488,共9页
为探讨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临界氮浓度模型的差异和开展小麦氮素营养诊断研究,基于两年大田试验,以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周麦27(高氮高效)、豫麦49-198(低氮高效)和矮抗58(低氮低效)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地上部生物量... 为探讨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临界氮浓度模型的差异和开展小麦氮素营养诊断研究,基于两年大田试验,以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周麦27(高氮高效)、豫麦49-198(低氮高效)和矮抗58(低氮低效)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地上部生物量、地上部氮含量和氮素营养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氮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临界氮浓度(N_C)与地上部最大干物质(DM)均呈幂函数关系(N_C=aDM^(-b)),且氮高效型品种模型的两个参数(a和b)值均大于氮低效型品种。经检验,模型的标准化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3.87%(周麦27)、7.7%(豫麦49-198)和13.02%(矮抗58),通过临界氮浓度模型所建立的氮素营养指数推荐的麦田施肥量均在120~225kg·hm^(-2)范围,其中周麦27和豫麦49-198的推荐施肥量分别为225和120kg·hm^(-2),矮抗58的推荐施肥量介于二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临界氮浓度 氮素营养指数 氮效率 推荐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花后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建立及在施氮量调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58
6
作者 薛晓萍 周治国 +3 位作者 张丽娟 王以琳 郭文琦 陈兵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81-1791,共11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于江苏南京(长江中下游棉区)和河南安阳(黄淮棉区)设置了棉花氮素水平试验,依据Justes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确定方法,建立了棉花花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结果表明,2试点的临界氮浓度与地上最大生物量间均符合幂...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于江苏南京(长江中下游棉区)和河南安阳(黄淮棉区)设置了棉花氮素水平试验,依据Justes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确定方法,建立了棉花花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结果表明,2试点的临界氮浓度与地上最大生物量间均符合幂指数关系,尽管不同气候区域间的模型存在一定差异,但临界氮稀释曲线斜率相同。棉花最高(Nmax)、最低(Nmin)氮浓度稀释模型也符合幂指数关系,且2试点最高、最低氮稀释曲线斜率亦分别相同。2试点氮稀释模型参数值的差异表明,对于相同的地上部生物量,安阳试点棉株的氮累积能力高于南京。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建立了棉株地上部氮素与干物质累积量之间的异速生长模型和氮营养指数模型(NNI),前者可作为施氮量调控的判别指标,后者作为实际与临界氮浓度的比值,能客观、定量地诊断棉株的氮素营养状况。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条件下的异速生长参数、氮营养指数及动态临界氮累积量等指标得到施氮量调控的结果一致:(1)尽管安阳、南京2试点的地上生物量、产量差异较大,但临界氮稀释曲线条件下不同气候区域棉花达到最高产量的瞬时氮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氮素快速累积期、最大氮吸收速率出现日等基本一致;(2)安阳、南京2试点的适宜施氮量应控制在360 kg.hm-2和240kg.hm-2水平上。由于临界氮浓度具有合理的生物学意义,因而所建模型有精确、简单和生物学意义明确等特点,可以直接用于评估作物的需氮量,亦可用于作物氮动态模拟的复杂模型中,为适时精确施肥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临界氮浓度 稀释模型 氮素营养指数 施氮量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地区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正鹏 宋明丹 冯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35-141,共7页
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推导的氮素营养指数既可以诊断出氮素供应不足也可以诊断出氮肥供应过量。该文在整理分析关中平原8 a氮肥大田试验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关中灌区夏玉米和渭北旱塬春玉米的地上部生物量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 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推导的氮素营养指数既可以诊断出氮素供应不足也可以诊断出氮肥供应过量。该文在整理分析关中平原8 a氮肥大田试验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关中灌区夏玉米和渭北旱塬春玉米的地上部生物量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结果表明,关中玉米地上部临界氮浓度与生物量符合幂函数关系。利用独立试验资料对建立的临界氮稀释曲线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准确诊断该区玉米植株的氮营养状况,施肥量和施肥时期对玉米植株的氮素营养状况影响较大,一般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素营养指数值会增大,只基施氮肥或前期施氮过多都会使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营养失衡。该研究建立的关中地区玉米的临界氮稀释模型为该区玉米氮素营养诊断和优化管理提供了较好的技术途径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N肥 诊断 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 氮素营养指数 关中灌区 渭北旱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研究述评 被引量:3
8
作者 庄恒扬 叶迎 +2 位作者 赵考诚 马军 黄丽芬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0-229,共10页
作物临界氮浓度是作物达到最大生长的植株最小氮浓度。临界氮浓度随地上部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而下降,可以用幂函数模型N_(c)=a×W_(max)^(-b)表示。已建立了数十种作物临界氮稀释模型,根据作物收获器官的特点,分为收获籽粒、收获... 作物临界氮浓度是作物达到最大生长的植株最小氮浓度。临界氮浓度随地上部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而下降,可以用幂函数模型N_(c)=a×W_(max)^(-b)表示。已建立了数十种作物临界氮稀释模型,根据作物收获器官的特点,分为收获籽粒、收获鲜果实、收获块根块茎和收获地上部营养体4类,不同类型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在模型参数和氮素诊断应用方面各有特点。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除了植株临界氮浓度-植株干重这一典型形式外,还有器官临界氮浓度-器官干重、植株临界氮浓度-器官数量指标(叶片干重、茎鞘干重、LAI、叶面积持续期)等形式。因此,提出评价选择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类型的基本原则。由于不同气候条件、不同作物类型,甚至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生育特性、氮素营养特性和干物质生产力差异很大,建立某一大类作物甚至某一种作物在各个气候区域的通用模型是困难的,应以一定生态区域某一作物特征相近品种类型作为建模基本单元。作物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应用包括计算氮营养指数(NNI)进行氮素营养诊断,计算临界氮积累量、亏缺量和氮肥需要量,预测作物产量和品质等。分析了以植株干物质重驱动的氮素稀释模型的局限性,指出最大植株干物质重的增加在本质上是作物发育进程的度量,临界氮浓度的概念提供了在某个生育时期确定植株适宜氮浓度的科学方法。提出首先进行区域和品种类型划分,通过田间试验确定作物不同生育期的临界氮浓度,进而建立以生育进程驱动的临界氮浓度动态模型的研究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临界氮浓度 稀释模型 氮素营养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