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分配与运转的差异 被引量:43
1
作者 董桂春 王余龙 +5 位作者 周娟 张彪 张传胜 张岳芳 杨连新 黄建晔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9-155,共7页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氮素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氮素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和F 6种类型,研究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品种氮素分配与运转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NUEg的差异很大(244%、325%),A、B、C、D、E和F类品种的平均NUEg,2001年分别为20.51、31.04、35.64、39.46、43.55、50.92 g g-1,2002年分别为24.33、31.61、35.83、39.06、43.51、50.00g g-1;NUEg高的品种抽穗期、成熟期茎鞘叶中氮素比例小、穗中氮素比例大,成熟期更明显,结实期茎鞘叶氮素运转量大、运转率高;提高结实期茎鞘叶氮素运转量和运转率有利于提高结实期茎鞘叶干物重运转量和经济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水稻 品种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氮素分配 氮素运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的基本特点 被引量:35
2
作者 董桂春 王余龙 +3 位作者 张岳芳 陈培峰 杨连新 黄建晔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11-1518,共8页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叶面积系数、干物重(包括根系)、氮素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叶面积系数、干物重(包括根系)、氮素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共6类,研究各类品种产量构成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间NUEg的差异很大(344%、425%),A、B、C、D、E、F类品种的平均NUEg 2001年分别为20.51、31.04、35.64、39.464、3.55、50.92 g.g-1,2002年分别为24.33、31.613、5.833、9.06、43.51、50.00 g.g-1;(2)随着NUEg水平的提高,籼稻品种的产量水平显著提高,两年结果一致;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氮素总吸收量(包括根)和NUEg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改良二者均可提高籼稻品种的产量水平;(3)高NUEg类品种的基本特点为单位面积穗数较多、库容量大、结实率高、抽穗期叶面积系数较小、抽穗期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高、经济系数高,而每穗颖花数、千粒重以及生物产量等与籼稻品种的NUEg水平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水稻 品种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产量 叶面积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品种氮素积累与分配特征 被引量:18
3
作者 左青松 葛云龙 +4 位作者 刘荣 殷璀艳 唐瑶 杨光 冷锁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52-1859,共8页
2007—2008年度以98个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系)为材料,在不施氮肥(N0)和施纯氮150kghm–2(N1)2个处理下,通过测定成熟期不同器官干重、氮素含量,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聚类并分析其氮素积累... 2007—2008年度以98个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系)为材料,在不施氮肥(N0)和施纯氮150kghm–2(N1)2个处理下,通过测定成熟期不同器官干重、氮素含量,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聚类并分析其氮素积累与分配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差异较大,类型间差异极显著。不同类型品种随着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增加,产量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成熟期氮素吸收总量之间相关不显著(rN0=–0.0245,rN1=–0.1131),与成熟期茎秆氮素分配比例(rN0=–0.5941**,rN1=–0.4141**)和果壳氮素分配比例(rN0=–0.6007**,rN1=–0.5374**)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籽粒氮素分配比例(rN0=0.7954**,rN1=0.7239**)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成熟期总籽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N0=0.5945**,rN1=0.5412**)。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素吸收总量对产量都有显著影响,油菜品种的选育应在一定氮素吸收总量基础上,促进后期氮素从营养器官向籽粒中输送,提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从而达到高产和高氮素利用效率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氮素积累 氮素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品种干物质生产及农艺性状差异 被引量:6
4
作者 左青松 刘荣 +3 位作者 石剑飞 唐瑶 杨光 冷锁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5-239,共5页
2007~2008年度以98个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系)为材料,通过测定初花期和成熟期不同器官干重和氮素含量以及成熟期植株农艺性状,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系)按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从低到高依次分为6类,并研究不同类... 2007~2008年度以98个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系)为材料,通过测定初花期和成熟期不同器官干重和氮素含量以及成熟期植株农艺性状,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系)按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从低到高依次分为6类,并研究不同类型材料间干物质生产和农艺性状差异。结果表明,成熟期总生物量、果壳干重和籽粒产量、一次分枝数和角果数可以作为NUEg的初步筛选指标。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干物质生产方面,成熟期籽粒和果壳干重对NUEg有显著影响,提高NUEg重点是提高花后角果干物质积累,尤其是籽粒干物质积累;在农艺性状方面,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对NUEg有显著影响,提高NUEg首先应提高角果数,其次是每角粒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干物质生产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油菜品种物质生产及产量构成的差异 被引量:8
5
作者 左青松 唐瑶 +3 位作者 石剑飞 杨光 惠飞虎 冷锁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985-3987,共3页
[目的]明确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生产及产量构成因素差异。[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成熟期测定各器官干物重、氮素含量以及产量构成,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进行聚类,... [目的]明确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生产及产量构成因素差异。[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成熟期测定各器官干物重、氮素含量以及产量构成,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进行聚类,研究不同NUEg类型品种干物质积累分配特性和产量构成差异。[结果]供试品种间NUEg差异很大,类型间差异显著。随着NUEg增加,类型间籽粒产量增加,籽粒干重比例增加,角果数增加,茎枝干重比例下降。进一步分析显示NUEg与籽粒干重(r2007=0.6840**,r2008=0.7374**)、籽粒干重比例(r2007=0.5703**,r2008=0.5354**)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生产上提高NUEg,可以通过高产,高角果数品种的筛选,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促进茎枝光合产物向外输送,增加籽粒干重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干物质 产量构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油菜品种氮素积累差异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石剑飞 刘荣 +3 位作者 左青松 唐瑶 殷璀艳 冷锁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59,共4页
2007-2008年以98个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系)为材料,在不同氮肥水平下通过测定成熟期不同器官干重、氮素含量,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进行聚类并研究了不同类型品种的氮素积累差异。结果表明,... 2007-2008年以98个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系)为材料,在不同氮肥水平下通过测定成熟期不同器官干重、氮素含量,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进行聚类并研究了不同类型品种的氮素积累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差异较大,类型间达极显著差异。不同类型品种的产量随着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类型品种氮素积累总量差异较小;不同类型品种随着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增加,茎枝和果壳积累氮素减少,籽粒积累氮素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茎枝和果壳氮素积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籽粒氮素积累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首先是降低营养器官中氮素积累,其次才是增加籽粒氮素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氮素积累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被引量:6
7
作者 周娟 李进前 +4 位作者 张彪 张传胜 张岳芳 王余龙 董桂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5805-1580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点。[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88个2、002年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氮素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点。[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88个2、002年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氮素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6种类型。[结果]供试品种间NUEg的差异很大;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成熟期全株、根系、茎鞘叶、穗含氮率低;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抽穗前吸氮量、成熟期总吸氮量较小;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成熟期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高。[结论]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吸氮量小、植株含氮率低、氮素利用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品种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氮素吸收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下水稻灌浆期氮磷钾的积累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慧 李茂柏 +5 位作者 李培德 张建明 朱春梅 张志奇 Jung-Ro Lee 朴钟泽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5,共7页
选用10个氮素利用效率不同的粳稻品种,研究在3个氮素处理水平下水稻灌浆期营养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及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鞘叶和茎中氮的含量均以灌浆前期最高,以后逐渐降低,穗部氮素总积累量在整个籽粒灌浆时期均呈增加的趋... 选用10个氮素利用效率不同的粳稻品种,研究在3个氮素处理水平下水稻灌浆期营养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及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鞘叶和茎中氮的含量均以灌浆前期最高,以后逐渐降低,穗部氮素总积累量在整个籽粒灌浆时期均呈增加的趋势,N10、N20处理更有利于促进植株对氮的吸收及含量的提高。施氮后灌浆前期能够促进籽粒中增加磷、钾的积累,后期能加快磷、钾的转移速度。鞘叶和茎秆的氮素积累量与成熟期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在灌浆后期均呈负相关,鞘叶的N0和N20处理达到极显著水平,N10处理达到显著水平;3种处理水平下氮素在穗中的分配比率与成熟期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氮素在鞘叶和茎秆的分配率与成熟期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在灌浆后期呈负相关,所有处理中鞘叶部分达到极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 氮素积累 灌浆期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遗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施伏芝 阮新民 +2 位作者 倪金龙 罗志祥 苏泽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1792-11794,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氮环境中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遗传特点。[方法]采用Dasanbyeo×TR22183杂交,构建了163个家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施氮、不施氮处理的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遗传机制。... [目的]了解不同氮环境中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遗传特点。[方法]采用Dasanbyeo×TR22183杂交,构建了163个家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施氮、不施氮处理的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遗传机制。[结果]两亲本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在不同处理中均存在统计学差异,RILs群体的变幅较大,极显著差异,且呈连续变异。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属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在施氮处理下的最适模型为E-1-4模型,主基因表现为显性上位作用,遗传率为51.03%,且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不同;在未施氮处理下的最适模型为E-1-9,主基因表现为抑制作用,遗传率为41.10%。主基因间包括加性和加性上位互作效应。[结论]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在不同的氮环境中均属两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在施氮环境中表现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水平对不同氮效率基因型水稻的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黄丽芬 董芙蓉 +5 位作者 霍中洋 全晓艳 魏海燕 戴其根 许钶 张洪程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90-1297,共8页
研究了在群体水培条件下,3种氮素水平(5、15和25mg.kg-1)对6种不同氮效率利用基因型迟熟中粳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水平、基因型对水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NUEdm)、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均有极显著的影响。6种不同... 研究了在群体水培条件下,3种氮素水平(5、15和25mg.kg-1)对6种不同氮效率利用基因型迟熟中粳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水平、基因型对水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NUEdm)、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均有极显著的影响。6种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可分成氮高效和氮低效利用型2类。NUEdm在2类基因型水稻中总体上均随着氮素水平升高呈现上升趋势;而NUEg在氮低效基因型中表现为随氮素浓度升高而先升后降。在水稻的4个关键生育期,不同氮素水平、2类基因型之间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差异显著。成熟期,氮素水平对水稻茎鞘、根、穗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影响显著,对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影响不显著。相同氮素水平下,就平均值而言,水稻茎鞘、叶片、根系干物质比例均表现为氮低效基因型>氮高效基因型,而穗的干物质比例均表现为氮高效基因型>氮低效基因型。氮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水稻产量影响显著,同一氮素水平下均表现为氮高效型基因型水稻产量显著高于氮低效型基因型,且施氮量越大差异越大。相关分析表明,水稻各关键生育期的干物质生产量、产量、每穗粒数均与氮素水平、基因型的NUEg、NUEdm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成熟期水稻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相关性则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 物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盐分对油菜氮素积累、运转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左青松 蒯婕 +7 位作者 刘浩 冯倩南 刘婧怡 丁立 杨晨 杨光 周广生 冷锁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27-833,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盐分含量条件下油菜产量、品质等性状差异,初步探讨盐分含量对油菜氮素积累、运转及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方法】以杂交油菜宁杂1818和盐油杂3号为材料,在盐分含量为2.7 g/kg(低盐)和4.4 g/kg(高盐)的土壤上连续两年... 【目的】比较不同盐分含量条件下油菜产量、品质等性状差异,初步探讨盐分含量对油菜氮素积累、运转及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方法】以杂交油菜宁杂1818和盐油杂3号为材料,在盐分含量为2.7 g/kg(低盐)和4.4 g/kg(高盐)的土壤上连续两年进行了田间试验。在初花期和成熟期取样,定期收集田间落叶,测定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含量及籽粒品质,计算了不同盐分含量土壤条件下油菜氮素积累、运转及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结果】高盐土壤上油菜的初花期和成熟期时间较低盐土壤的推迟3~4天,产量、总生物量和氮素积累总量显著降低,宁杂1818和盐油杂3号两年产量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23.6%和26.1%。与低盐土壤相比,高盐土壤上油菜籽粒含油量显著降低,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宁杂1818和盐油杂3号两年油分含量平均下降幅度均为4.6%,蛋白质含量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6.4%和9.4%。盐分含量对根系和叶片的氮素运转率影响较小。高盐土壤上油菜茎枝中的氮素运转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较低盐土壤的低,宁杂1818和盐油杂3号茎枝氮素运转率两年平均下降幅度均约为14.2%,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6.8%和9.3%。【结论】高盐土壤上油菜的产量、总生物量、氮素积累总量以及籽粒含油量较低盐土壤显著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高盐土壤上油菜茎枝中氮素运转率的显著降低是导致油菜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含量 油菜 产量 氮素积累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N水平对油菜杂交种及其亲本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董召娣 左青松 +3 位作者 冷锁虎 石剑飞 孙家刚 孙统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6-369,共4页
通过测定不同施N水平下油菜杂交种及其亲本各器官的干物重和含N量,研究了施N水平对油菜杂交种及其亲本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油菜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NUEp)、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以及氮素收获指数(NH I)均随施N水平的增... 通过测定不同施N水平下油菜杂交种及其亲本各器官的干物重和含N量,研究了施N水平对油菜杂交种及其亲本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油菜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NUEp)、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以及氮素收获指数(NH I)均随施N水平的增加而显著降低。②不施氮肥条件下杂交种的NUEp和NUEg与其亲本相近,在施氮量为240和360 Kg/hm2条件下显著高于其亲本。③杂交种的NH I在不施N肥和360 Kg/hm2条件下与其亲本相近,而施N量为120、240 Kg/hm2时显著高于其亲本。④NUEg比NUEp和NH I更适合作为反映油菜N素效率高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杂交种 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氮素收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产量水平下超级杂交稻氮素吸收利用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鹏 周兴兵 +6 位作者 张林 朱永川 郭晓艺 刘茂 熊洪 郭长春 徐富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0-803,共14页
探明不同产量水平下超级杂交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可为我国西南稻区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2个超级杂交稻品种(‘德优4727’‘泸优727’)和2个高产常规稻品种(‘金农丝苗’‘黄华占’)为材料,于2018—2020年... 探明不同产量水平下超级杂交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可为我国西南稻区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2个超级杂交稻品种(‘德优4727’‘泸优727’)和2个高产常规稻品种(‘金农丝苗’‘黄华占’)为材料,于2018—2020年在四川省德阳市(高产点)和泸州市(中产点)两个生态点进行大田和盆栽试验,研究两种产量水平下超级杂交稻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大田条件下不同生态点间超级杂交稻产量、氮素吸收积累利用特性差异显著。高产点超级杂交稻产量、氮肥偏生产力较中产点分别增加8.3%~23.2%、8.3%~23.1%。高产点超级杂交稻播种(SO)—幼穗分化(PI)、PI—齐穗(HD)阶段氮素吸收量和氮素吸收速率(除2018年幼穗分化—齐穗外)均高于中产点,HD—成熟(MA)阶段仍保持较高的氮素吸收量。高产点超级杂交稻成熟期氮素总吸收量较中产点增加15.6%~33.7%。尽管高产点超级杂交稻氮素收获指数较中产点平均增加4.6%(2018年除外),但成熟期仍有大量氮素滞留在超级杂交稻的秸秆中,造成高产点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较中产点平均减少11.3%。方差分析表明,盆栽条件下土壤、土壤×地点、土壤×品种互作对超级杂交稻产量、氮素吸收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影响不显著。高产点盆栽超级杂交稻产量、氮素吸收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变化趋势与大田试验相似。高产点SO—PI平均温度高于中产点,HD—MA平均温度低于中产点;高产点SO—PI、PI—HD和HD—MA太阳辐射积累量(除2018年PI-HD外)均高于中产点。相关分析表明,高产点籽粒产量与PI—HD氮素吸收量、氮素收获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SO—PI的氮素吸收量和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中产点籽粒产量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总吸氮量呈显著正相关;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SO—PI和HD—MA的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因此,不同产量水平超级杂交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差异主要与不同生育期内的平均温度和太阳辐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吸氮量 产量水平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稻品种间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14
作者 张岳芳 王余龙 +5 位作者 张传胜 董桂春 杨连新 黄建晔 陈培峰 龚克成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8-324,共7页
2001~2002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不同年代育成的籼稻代表品种国内88个和国外122个为材料,成熟期测定植株的干物重(包括根系)、全氮含量及产量,分析籼稻品种间成熟期氮素累积苣、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差异及... 2001~2002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不同年代育成的籼稻代表品种国内88个和国外122个为材料,成熟期测定植株的干物重(包括根系)、全氮含量及产量,分析籼稻品种间成熟期氮素累积苣、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氮素累积量、氯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品种间差异很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氮素累积量的差异明显大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差异又明显大于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相关分析表明,成熟期氮素累积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籼稻品种的产量水平关系密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籼稻品种的产量水平关系不密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对籼稻品种的产量水平均有显著影响(R^2=0.957—0.974),提高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可提高籼稻品种的产量水平。通径分析显示,籼稻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比氮索籽粒生产效率大40%~70%。作者认为,籼稻品种的选育应在保持较高氮索累积量的基础上,重点改良提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有利于实现籼稻品种高产与高效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水稻 品种 氮素累积量 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胡麻根系形态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崔红艳 胡发龙 +2 位作者 方子森 任盼荣 牛俊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4-701,共8页
以陇亚杂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量(纯N)水平:不施氮(N0,0kg·hm-2)、低氮(N1,78.75kg·hm-2)、中氮(N2,105kg·hm-2)、高氮(N3,131.25kg·hm-2),采用土柱栽培法研究了氮肥运筹对胡麻根系形态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以陇亚杂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量(纯N)水平:不施氮(N0,0kg·hm-2)、低氮(N1,78.75kg·hm-2)、中氮(N2,105kg·hm-2)、高氮(N3,131.25kg·hm-2),采用土柱栽培法研究了氮肥运筹对胡麻根系形态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抑制了胡麻枞形期根系的生长,现蕾期后根长、根系直径、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超过一定施氮量(N2)时又呈下降趋势。中氮处理增加了胡麻生育后期根系在40cm以下土层的分布,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系分布呈现高氮(N3)浅根化趋势。胡麻的根冠比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降低,但中氮处理显著提高了生育后期的根冠比。胡麻成熟期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表现为:籽粒>茎>根>叶>非籽粒生殖器官,籽粒在氮素的分配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且在中氮水平(N2)时籽粒中氮素分配比例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处理下籽粒产量增加,中氮水平下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最高。综合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105kg·hm-2为有利于实现胡麻高产和高效的最优氮肥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施氮水平 根系形态 籽粒产量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条件下稻茬直播油菜氮素吸收和利用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唐瑶 左青松 +4 位作者 冷锁虎 刘荣 葛云龙 晋晨 惠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6,共3页
试验以扬油6号为材料,设置不同施氮水平,通过测定初花期和成熟期各器官干重和氮素含量,研究了不同施氮条件下稻茬直播油菜氮素吸收和利用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素利用率随氮素吸收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氮素吸... 试验以扬油6号为材料,设置不同施氮水平,通过测定初花期和成熟期各器官干重和氮素含量,研究了不同施氮条件下稻茬直播油菜氮素吸收和利用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素利用率随氮素吸收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氮素吸收量与初花期、成熟期生物产量以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氮素利用率则相反,但未达显著水平。(3)氮素吸收量与角果数和总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氮素利用效率与各产量构成因素均相关不显著。(4)籽粒产量随氮素吸收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随氮素利用率的提高呈下降趋势,但相关不显著。(5)增加氮素吸收量对提高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增加库容量也都是通过增加油菜对氮素的吸收量而提高产量;提高氮素利用率对提高产量也有一定的正效应,但其负效应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氮肥 氮素吸收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产量构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氮素吸收利用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左青松 石剑飞 +1 位作者 袁权 冷锁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3-147,共5页
通过测定4个甘蓝型油菜亲本及其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的氮素吸收总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等性状,研究氮素吸收利用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①氮素吸收总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两性状的杂种优势比较明显,均表现超高亲优势。②F1正反交T测验表明,... 通过测定4个甘蓝型油菜亲本及其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的氮素吸收总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等性状,研究氮素吸收利用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①氮素吸收总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两性状的杂种优势比较明显,均表现超高亲优势。②F1正反交T测验表明,氮素吸收总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可能存在细胞质遗传效应。③氮素吸收总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对籽粒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893 7和0.186 4,氮素吸收总量对产量的直接影响力明显大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④籽粒产量、氮素吸收总量、经济系数、氮收获指数和角果数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可以作为油菜氮素利用效率的筛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杂交优势 氮素总量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氮素吸收利用的杂种优势表现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光 左青松 +3 位作者 殷璀艳 刘荣 唐瑶 冷锁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7-461,466,共6页
以2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亲本(17个母本,5个父本),按NCⅡ交配设计配成85个F1杂种,研究了产量、氮素吸收总量(TNA)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的杂种优势表现。以杂种离中亲优势值(Hm)和超优亲优势值(Hb)作为杂种优势的评价指标,以Hm和H... 以2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亲本(17个母本,5个父本),按NCⅡ交配设计配成85个F1杂种,研究了产量、氮素吸收总量(TNA)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的杂种优势表现。以杂种离中亲优势值(Hm)和超优亲优势值(Hb)作为杂种优势的评价指标,以Hm和Hb的显著差异出现率作为一个性状杂种优势潜力的指标。结果表明:产量的Hm正向显著组合数占杂种总数的87.06%;Hb正向显著组合数占杂种总数的60.00%,表明产量的离中亲优势值比超优亲优势强。TNA的Hm正向显著组合数占杂种总数的40.00%;Hb正向显著组合数为18个,占杂种总数的21.18%。NUEg的Hm正向显著组合数占杂种总数的67.06%;Hb正向显著组合数占杂种总数的47.06%。表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杂种优势比氮素吸收总量杂种优势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杂种优势 氮素总量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基因型优良食味品质的氮素调控与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殷春渊 王书玉 +12 位作者 刘贺梅 孙建权 胡秀明 王和乐 田芳慧 马朝阳 张金霞 刘经纬 张瑞平 王蕊 张栩 李习军 王玲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04-1612,共9页
【目的】明确稻米食味品质与氮素营养吸收利用的关系,筛选优良食味氮高效水稻基因型。【方法】以近几年沿黄地区培育的优良粳稻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氮肥水平,研究其对不同水稻基因型稻米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 【目的】明确稻米食味品质与氮素营养吸收利用的关系,筛选优良食味氮高效水稻基因型。【方法】以近几年沿黄地区培育的优良粳稻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氮肥水平,研究其对不同水稻基因型稻米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水稻基因型稻米食味值在不同氮肥处理下存在较大差异,基本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不施氮肥处理食味值较高平均达83.9;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则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线性分析表明,食味值与施氮量呈显著的开口向下抛物线关系(r=0.998^(**))。稻米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氮肥利用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基因型间存在较大差异。以新稻89、新科稻31为代表的优良氮高效水稻基因型普遍表现为外观品质好,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相对较高,最高达56.44 kg/kg。相关分析表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食味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氮肥利用效率与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负相关,与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正相关。说明在不施氮肥或少施氮肥水平下,稻米食味品质提高,外观品质下降。【结论】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可作为优质氮高效食味米育种重要的评价指标,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可能更有利于改善稻米的加工、外观品质及水稻产量水平;优质氮高效(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高产氮高效(高氮肥利用效率)分别可作为水稻优良食味米育种和高产育种的重要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 优良食味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氮肥利用率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条件下高产水稻品种的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特征 被引量:16
20
作者 胡香玉 钟旭华 +5 位作者 彭碧琳 黄农荣 潘俊峰 梁开明 刘彦卓 傅友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60-2471,共12页
为探索通过品种改良实现在减少施氮的条件下维持水稻高产的可行性,明确减氮高产品种特征,本研究于2015-2016年在较当地高产高效栽培减氮三分之一(施氮量120 kg·hm-2)的条件下,以粤晶丝苗2号为对照,分析了晶两优华占、盛泰优722、... 为探索通过品种改良实现在减少施氮的条件下维持水稻高产的可行性,明确减氮高产品种特征,本研究于2015-2016年在较当地高产高效栽培减氮三分之一(施氮量120 kg·hm-2)的条件下,以粤晶丝苗2号为对照,分析了晶两优华占、盛泰优722、丰田优553、五优308、粤晶丝苗2号、4HD005、川优丝苗、恒丰优7011、国优9113、云氮4号、9311A/R672、荃香优6号、华润2号、五山丝苗、天优华占、深优513、两优336、春两优油占、盛泰优018、聚两优751共20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分蘖动态、物质生产、源库特性和氮素吸收利用。结果表明,参试水稻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P<0.01),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为4.99~7.18 t·hm-2和6.22~7.73 t·hm-2;产量较对照高10%以上的品种为2015年的晶两优华占、盛泰优722、丰田优553、五优308、恒丰优7011、国优9113、9311A/R672和荃香优6号,以及2016年的晶两优华占、盛泰优722、丰田优553、天优华占、深优513和聚两优751,其中晶两优华占(两年)、国优9113、荃香优6号、深优513和聚两优751的产量均超过7.00 t·hm-2,且较对照高20%以上,表明通过品种改良实现减氮高产是可行的。在减氮条件下,水稻产量与总生物量、库容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产量构成因子、单位面积茎蘖数、不同阶段物质积累量及叶源大小均无显著相关性。减氮条件下,高产水稻品种的总吸氮量不高,但其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较高,表明生物量大、库容量大、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高是减氮高产水稻品种的重要特征。本研究结果为减氮高产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减氮 生物量 库容量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