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释肥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23
1
作者 赵斌 董树亭 +1 位作者 张吉旺 刘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60-1768,共9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树脂包膜控释肥(CRF)和硫包膜控释肥(SCF)对夏玉米花后光合产物和氮素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控释肥处理的光合速率始终较高,在相同施肥量(N、P、K量相同)情况下,控释肥CRF(1428kghm-2)和SCF(1668kghm-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树脂包膜控释肥(CRF)和硫包膜控释肥(SCF)对夏玉米花后光合产物和氮素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控释肥处理的光合速率始终较高,在相同施肥量(N、P、K量相同)情况下,控释肥CRF(1428kghm-2)和SCF(1668kghm-2)及其减量25%处理的单株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都显著高于等量普通复合肥(CCF,1260kghm-2)处理;控释肥减量25%时,干物质向籽粒中的分配比例显著高于CCF处理;成熟期籽粒的氮素积累,控释肥处理都显著高于CCF处理,并随着控释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全量与减量25%的处理无显著差异。控释肥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等量控释肥增产13.15%和14.15%;控释肥减量25%时,分别比CCF增产9.69%和10.04%;其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也均显著高于普通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控释肥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氮素积累与分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烤烟根冠平衡及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树声 李春俭 +1 位作者 梁晓芳 陈爱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35-939,共5页
在盆栽条件下,设不施氮(CK)、每株施N 5.45 g(N1)和8.18 g(N2)3个施氮水平,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烤烟根冠平衡及氮素在不同器官间的积累与分配。结果表明,移栽至打顶期烤烟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根... 在盆栽条件下,设不施氮(CK)、每株施N 5.45 g(N1)和8.18 g(N2)3个施氮水平,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烤烟根冠平衡及氮素在不同器官间的积累与分配。结果表明,移栽至打顶期烤烟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根系干物质积累量以N1处理最高;打顶至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N1处理最高,根系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打顶期根冠比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成熟期根冠比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打顶至成熟期烟株氮素积累量以N1处理最高;期间N1处理各器官均有一定氮素积累,而N2处理和CK下部叶及中部叶有一定量的氮素输出。打顶期氮素在根系中的分配比例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随施氮量增加,烤烟积累的氮素中来自肥料氮的比例增加;积累的肥料氮中来自基肥氮的量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N)5.45 g/plant可促进根冠平衡,使烟株稳健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烤烟 根冠平衡 氮素积累与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迟拔节水对小麦氮素积累与分配和硝态氮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红光 于振文 +2 位作者 张永丽 王东 石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61-1870,共10页
2007—2008年度以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设置2个拔节水灌溉时期,为拔节期和拔节后10 d;3个目标相对含水量,灌水后0—1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达到65%、75%、80%,以W1、W2、W3表示拔节期灌水处理,DW1、DW2、DW3表示拔节后10 ... 2007—2008年度以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设置2个拔节水灌溉时期,为拔节期和拔节后10 d;3个目标相对含水量,灌水后0—1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达到65%、75%、80%,以W1、W2、W3表示拔节期灌水处理,DW1、DW2、DW3表示拔节后10 d灌水处理;开花期均灌水至0—1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研究推迟拔节水对小麦氮素积累与分配和硝态氮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W2和DW2处理有利于提高0—6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促进籽粒氮素积累;营养器官贮藏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籽粒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高于W1和DW1,与W3和DW3处理无显著差异;开花后植株氮素积累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高于W3和DW3,是拔节期和拔节后10 d灌水的最优处理。(2)W2和DW2处理比较,DW2成熟期100—14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低于W2,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W2,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灌水方案。2008—2009生长季试验各处理变化趋势同2007—2008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推迟拔节水 氮素积累与分配 硝态氮运移 氮素吸收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花期渍水对不同耐湿性芝麻品种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国强 张建涛 +3 位作者 胡峰 周萌 陈丹丹 郑国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88,共8页
为探究盛花期渍水对不同耐湿性芝麻品种氮素吸收的影响,在盆栽试验条件下,以2种耐湿性不同的品种郑芝13和郑98N09为材料,研究了盛花期渍水持续时长(0,12,24,36 h)对芝麻植株氮含量、氮积累量及各器官氮分配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 为探究盛花期渍水对不同耐湿性芝麻品种氮素吸收的影响,在盆栽试验条件下,以2种耐湿性不同的品种郑芝13和郑98N09为材料,研究了盛花期渍水持续时长(0,12,24,36 h)对芝麻植株氮含量、氮积累量及各器官氮分配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进程推进,两品种4个处理茎秆、蒴果壳氮含量逐渐降低,而叶片氮含量逐渐增加,至出苗后40 d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降低。两品种茎秆、叶片、蒴果壳氮积累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即出苗61 d之前逐渐增加,之后逐渐下降。两品种单株氮积累量随生育期推进逐渐增加。于出苗后61,90 d,两品种W12h、W24h和W36h处理茎秆氮含量均大于CK,而叶片、蒴果壳氮含量均低于CK。于出苗后61,90 d,两品种茎秆氮积累量均表现为W12h>W24h>CK>W36h,而叶片、蒴果壳和单株氮积累量大小顺序均为CK>W12h>W24h>W36h。于成熟期,郑芝13和郑98N094个处理茎秆、叶片、蒴果壳、籽粒和单株氮积累量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各器官(郑芝13蒴果壳氮素分配比例除外)分配比例也达到显著差异。正常生长情况下(CK),郑芝13和郑98N09籽粒氮素积累量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51.29%,53.04%,其次为蒴果壳>茎秆>叶片。随渍水时长增加,两品种叶片、蒴果壳、籽粒和单株渍害指数逐渐增加。在4个器官中,渍水对两品种叶片影响最大,其次为籽粒,单株受影响最小。在渍水时长相同时,耐湿品种郑98N09各器官(茎秆除外)的渍害指数小于不耐湿品种郑芝13。综上,盛花期渍水提高了芝麻茎秆氮含量,降低了叶片和蒴果壳氮含量,降低了成熟期芝麻各器官及单株氮积累量。随渍水持续时间增加,茎秆和籽粒分配比例逐渐增加,而叶片和蒴果壳分配比例逐渐降低。受渍水影响,芝麻各器官和单株的渍害指数逐渐增大。叶片和蒴果壳的渍害指数均大于茎秆和籽粒。渍害对不同耐湿品种氮素吸收、积累分配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耐湿性品种郑98N09对氮素的吸收积累分配要优于不耐湿品种郑芝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盛花期 渍水 氮素积累与分配 渍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顷产10000kg小麦氮素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 被引量:91
5
作者 张法全 王小燕 +2 位作者 于振文 王西芝 白洪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86-1096,共11页
以泰山23和济麦22为试验品种,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对单产高达10000kghm?2的小麦进行了施氮量和氮素吸收转运和分配特性的研究。在2006—2007年生长季,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先增加后降低,施纯氮240kghm-2(N240)和270kghm-2(N... 以泰山23和济麦22为试验品种,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对单产高达10000kghm?2的小麦进行了施氮量和氮素吸收转运和分配特性的研究。在2006—2007年生长季,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先增加后降低,施纯氮240kghm-2(N240)和270kghm-2(N270)处理的产量分别达9954.73kghm-2和10647.02kghm-2,比不施氮肥处理(N0)分别增加11.20%和18.93%。与N0处理相比,施氮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籽粒氮素积累量和开花后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成熟期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呈先增后降趋势,以N270处理最高;开花后营养器官氮素向小麦籽粒转运量和转运率先升后降,转运量以N270处理最大,为213.78kghm-2;而转运率以N240处理最高,为67.98%。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再分配量和再分配率先增后降,均以N270处理最高;开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的贡献率亦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N240处理最高。2005—2006年的试验结果呈相同变化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产量水平达10000kghm-2时的适宜施氮量为240~270kghm-2,可供生产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小麦 产量 氮素积累与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花期渍水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赟 李霞 +2 位作者 李慕嵘 杨蕊 王小燕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30-1138,共9页
为探究江汉平原小麦生育期间雨水过多对小麦造成的影响,于2020-2021年以耐渍品种襄麦55和主推品种郑麦9023为供试材料开展大田试验,分析了开花期连续渍水7 d小麦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无渍水的对照(CK)相比,... 为探究江汉平原小麦生育期间雨水过多对小麦造成的影响,于2020-2021年以耐渍品种襄麦55和主推品种郑麦9023为供试材料开展大田试验,分析了开花期连续渍水7 d小麦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无渍水的对照(CK)相比,渍水导致小麦旗叶SPAD值下降。渍水后郑麦9023旗叶比襄麦55衰老更早,旗叶功能期相对更短。开花期渍水致使成熟期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下降,促进花前储存的干物质和氮素在花后向籽粒的转运,提高了花前储存的干物质和氮素对籽粒产量和氮素的贡献率,但依然使成熟期单茎籽粒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分别下降10.87%~13.59%和19.32%~23.60%。襄麦55成熟期茎鞘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下降量较大,花前干物质和氮素转运效率高于郑麦9023。开花期渍水影响籽粒灌浆速率和灌浆时间。渍水导致襄麦55最快灌浆期由花后21~35 d缩短至花后28~35 d,但单粒重下降不显著;渍水后郑麦9023灌浆在花后35 d时基本停止,单粒重下降显著。开花期渍水显著降低小麦产量,使襄麦55和郑麦9023分别减产7.7%和15.6%,减产主因分别是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显著下降。总之,开花期渍水会导致小麦减产,但促进了花前储存的干物质和氮素向籽粒的转运,对襄麦55花前干物质和氮素转运的影响大于郑麦9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渍水 小麦 产量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氮素积累与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交替灌溉下氮素形态对水稻花期光合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何海兵 杨茹 +4 位作者 吴汉 尤翠翠 朱德泉 时强强 武立权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30-2237,共8页
干湿交替灌溉(节水栽培)水稻较传统淹灌栽培表现出较高的生产潜力,其高产形成除因土壤水分改变有关外,可能还与根区水分变化引起的土壤氮素形态改变有关。该研究于2016年通过设置传统淹灌(W_1)和干湿交替灌溉(W_2)水分处理,以及氮素形... 干湿交替灌溉(节水栽培)水稻较传统淹灌栽培表现出较高的生产潜力,其高产形成除因土壤水分改变有关外,可能还与根区水分变化引起的土壤氮素形态改变有关。该研究于2016年通过设置传统淹灌(W_1)和干湿交替灌溉(W_2)水分处理,以及氮素形态配比[硝态氮∶氨态氮=100∶0(N_1)、50∶50(N_2)和0∶100(N_3)]处理,并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探讨水分与氮素形态互作对水稻花期光合生理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W_2水分处理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光合生产能力、收获指数、氮素收获指数以及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显著高于W_1处理,其N素累积量略低于W_1处理。(2)在不同氮素形态之间,N_2处理的产量水平显著高于N_3和N_1处理,这主要是N_2处理加强了水稻物质转运以及光合生产能力,其中叶片含氮量和N素浓度提高可能是N_2处理呈现出高光合性能的重要原因。(3)氮素利用效率以N_1处理最高,随后依次分别为N_2和N_3处理。研究发现,土壤水分与氮素形态对促进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收获指数等形成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且W_2N_2处理的效应较其他处理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形态 水分管理 光合生理 氮素积累与分配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