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磷石膏添加量对奶牛粪堆肥腐熟及氮素损失的影响
1
作者 汤莹 赵旭 +1 位作者 李娟 王子宁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6,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磷石膏添加量对奶牛粪堆肥腐熟及氮素损失的影响。【方法】以干湿分离的奶牛粪为堆肥材料,分别添加0%、3%、6%和9%磷石膏,采用条垛式堆肥技术进行35 d的试验,监测堆肥过程中温度、pH值、种子发芽指数、碳氮比(C/N值)、... 【目的】研究不同磷石膏添加量对奶牛粪堆肥腐熟及氮素损失的影响。【方法】以干湿分离的奶牛粪为堆肥材料,分别添加0%、3%、6%和9%磷石膏,采用条垛式堆肥技术进行35 d的试验,监测堆肥过程中温度、pH值、种子发芽指数、碳氮比(C/N值)、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氨气释放速率及氮损失率的变化。【结果】添加3%~9%磷石膏可以将奶牛粪堆肥过程中温度升高至50℃以上的时间缩短3~6 d,最高温度提高1~4℃,并使温度保持在50℃以上的时间延长0~3 d;堆肥产品的pH值降低0.27~0.71,C/N值降低9.57%~16.50%,种子发芽指数提高9.27%~22.17%,硝态氮含量增加7.04%~16.92%;堆肥过程中氨气释放速率降低15.13%~37.87%,总氮损失率降低6.53%~15.36%。磷石膏添加量为6%时,保氮效率最高。【结论】在奶牛粪条垛式堆肥过程中,添加3%~6%磷石膏,不仅可以提高堆料的腐熟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可以有效降低堆肥过程中氨气的释放量。本研究为进一步资源化利用磷石膏及优化奶牛粪堆肥技术工艺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粪 磷石膏 堆肥腐熟 氮素损失 添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废弃物堆肥中氮循环与氮素损失缓解策略
2
作者 曹旭 刘治廷 +5 位作者 孟利强 商亮 姜超 樊川 陈静宇 张先成 《农业工程》 2025年第5期87-91,共5页
堆肥技术能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是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变废为宝的重要手段。堆肥可将有机废弃物中不易被利用的有机氮,转化为可供植物利用的无机氮形式。对堆肥中氮循环进行定向调控,能够减少氮以气态形式的损失,从而固存更多... 堆肥技术能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是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变废为宝的重要手段。堆肥可将有机废弃物中不易被利用的有机氮,转化为可供植物利用的无机氮形式。对堆肥中氮循环进行定向调控,能够减少氮以气态形式的损失,从而固存更多的氮素,提高堆肥产物氮含量和堆肥产物质量。综述堆肥过程中影响氮循环的因素,讨论降低氮素损失策略,为堆肥质量提升和污染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废弃物 堆肥 氮素损失 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农牧系统氮素损失风险优化调控
3
作者 杨颂祺 张楠楠 +5 位作者 樊相文 柏兆海 王选 董杰 杨晶 马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0-360,共11页
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农牧系统发展迅速。与此同时,该系统逐渐成为我国氮素环境损失的主要来源,但是区域间由氮素损失造成的环境风险特征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农牧系统的分区精准优化调控对我国农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农牧系统发展迅速。与此同时,该系统逐渐成为我国氮素环境损失的主要来源,但是区域间由氮素损失造成的环境风险特征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农牧系统的分区精准优化调控对我国农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农牧系统氮素损失进行了分区分步优化调控。本文分区优化主要根据不同地区损失风险特征选择匹配的减排技术,分步优化则为3个步骤层层叠加(种养一体化→技术消减→空间转移优化)。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更为精准地调控农牧系统氮素损失风险,并最大限度实现农牧系统氮素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结果发现,京津冀地区农牧系统通过分区分步优化调控,可大幅降低系统氮素环境损失风险。对于氨挥发风险来说,第一步种养一体化可使京津冀地区中高风险区行政区面积(下同)占比降低30.81%,第二步优化后中高风险区行政区面积占比共降低55.81%,第三步优化后中高风险区行政区面积占比共降低55.94%~58.42%,三步优化后最终使得京津冀地区低风险及以下区县行政区面积占比提高至87.89%~90.37%;对于硝酸盐损失风险来说,第一步优化后中高风险区行政区面积占比增加7.99%,第二步优化后中高风险区行政区面积占比共降低22.20%,第三步优化后中高风险区行政区面积占比共降低22.19%~26.54%,最终使得京津冀地区低风险及以下区县行政区面积占比提高到79.50%~83.85%。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分区分步精准调控,京津冀地区农牧系统氮素管理水平可以在最小化经济投入的情况下得到大幅提升,其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对未来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损失 有机肥还田 种养一体化 技术优化 空间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性碳源对市政污泥好氧发酵中氮素损失的影响机制
4
作者 梁永睿 胡湛波 +3 位作者 陈秋羽 郑榆凯 白元硕 杨潇凯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0,共11页
针对市政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严重的问题,该研究以市政污泥为原料,分别添加菌糠(易降解)、秸秆(较难降解)和树皮(难降解)作为碳源并标记为MS、CS、GS组,以无外加碳源作对照(CK组),探究不同生物降解性碳源对市政污泥好氧发酵中氮... 针对市政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严重的问题,该研究以市政污泥为原料,分别添加菌糠(易降解)、秸秆(较难降解)和树皮(难降解)作为碳源并标记为MS、CS、GS组,以无外加碳源作对照(CK组),探究不同生物降解性碳源对市政污泥好氧发酵中氮素损失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相较于空白组,MS、CS、GS组的氮素损失分别降低了15.37%、12.57%、12.39%,氨气累计挥发量分别减少了53.98%、66.54%、39.28%;难降解的树皮通过促进好氧发酵堆体中的铵态氮(NH_(4)^(+)-N)向有机氮组分中难以矿化的酸解未知氮(HUN)转化,使得氮素更好地保存在堆体中;较难降解的秸秆则显著影响了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降低厚壁菌门和尿素芽胞杆菌属的数量、提高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实现保氮;易降解的菌糠既促进了NH_(4)^(+)-N向HUN的转化,又影响了微生物群落结构,故氮素损失的控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好氧发酵 碳源 氮素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粪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研究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曹丽娜 暴振康 +1 位作者 王岩 李红丽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3,共7页
好氧堆肥是实现鸡粪资源化处理最主要的技术手段之一。然而在鸡粪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较为严重,在降低肥效的同时,还引起严重的面源污染。本文总结影响鸡粪堆肥过程氮素损失的主要原因,并综述初始C/N、初始含水率、翻堆频率、添加剂种类... 好氧堆肥是实现鸡粪资源化处理最主要的技术手段之一。然而在鸡粪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较为严重,在降低肥效的同时,还引起严重的面源污染。本文总结影响鸡粪堆肥过程氮素损失的主要原因,并综述初始C/N、初始含水率、翻堆频率、添加剂种类对鸡粪堆肥过程氮素损失的影响,得出减少鸡粪堆肥氮素损失的最适初始C/N为20~25、初始含水率为60%~65%、翻堆频率为7天1次。复合添加剂较单一添加剂更能降低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最后提出鸡粪堆肥未来方向的研究展望,为今后进行鸡粪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好氧堆肥 氮素损失 工艺条件 添加剂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矿物与酸性化学物质复配添加剂对牛粪堆肥氮素损失的影响
6
作者 赵欧亚 王雪晴 +7 位作者 徐万强 侯利敏 孙世友 茹淑华 肖广敏 王策 刘蕾 董景湘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67-174,共8页
为有效控制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采用反应器进行模拟堆肥试验方法,以鲜牛粪为原料、玉米秸秆为辅料,研究不同黏土矿物与化学物质复配添加剂对牛粪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氮素形态转化规律以及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未... 为有效控制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采用反应器进行模拟堆肥试验方法,以鲜牛粪为原料、玉米秸秆为辅料,研究不同黏土矿物与化学物质复配添加剂对牛粪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氮素形态转化规律以及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未对物料的腐熟过程造成显著影响,堆肥结束后有机肥种子发芽率和pH值均达到《有机肥料》(NY525-2021)的要求。添加黏土矿物蛭石和膨润土后,牛粪堆肥过程中氨气总排放量均较对照显著下降,分别为21.83%和14.22%;而黏土矿物与化学物质复配可进一步降低堆肥氨排放,以蛭石+过磷酸钙组合的氨减排效果最佳,其次是蛭石+磷酸二氢钙组合,氨气排放总量均较单一蛭石处理显著下降,分别为28.47%和21.18%。相关分析表明,在物料pH值7.0~8.0,堆体氨排放总量与物料pH值呈线性相关关系(y=52.97 x-351.77,r=0.83),物料pH值每降低0.1个单位,氨排放总量可降低5.30 g/kg。堆肥结束后各处理全氮含量较对照处理增加6~14百分点。可见,黏土矿物与磷酸二氢钙、木醋液、过磷酸钙等化学物质复配,可有效降低堆体pH值,减少堆肥过程中的氨排放总量,增加堆肥中氮含量,进而实现牛粪堆肥过程中的保氮增肥功效,以蛭石和过磷酸钙复配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堆肥 复合添加剂 氨气排放 氮素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氮素损失途径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7-13,共7页
为了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量,未来一段时间内稻田氮肥消耗量仍会持续增加,但现阶段我国氮肥回收利用率仅为30%左右,针对我国稻田氮素损失量大的现状,概述了稻田氮素三大损失途径,即氨挥发损失、硝化反硝化损失和氮素淋溶、径流损... 为了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量,未来一段时间内稻田氮肥消耗量仍会持续增加,但现阶段我国氮肥回收利用率仅为30%左右,针对我国稻田氮素损失量大的现状,概述了稻田氮素三大损失途径,即氨挥发损失、硝化反硝化损失和氮素淋溶、径流损失的现状及其环境效应,分析了农作措施、降雨、土壤类型及水稻基因型对稻田氮素损失的影响,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当前减少稻田氮素损失的对策,并对今后减少稻田氮素损失措施的研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氮素损失 环境效益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氮肥、保水剂和生物炭在控制农田土壤氮素损失方面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7
8
作者 邱月 张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17-422,共6页
氮肥中的氮素损失是限制农业生产中肥料利用率的最主要因素,损失的氮素威胁着大气、水、土壤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选取包膜氮肥、保水剂和生物炭3种用于控制土壤氮素损失的材料,分析了各自的作用机理、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 氮肥中的氮素损失是限制农业生产中肥料利用率的最主要因素,损失的氮素威胁着大气、水、土壤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选取包膜氮肥、保水剂和生物炭3种用于控制土壤氮素损失的材料,分析了各自的作用机理、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包膜氮肥利用膜材料阻隔肥料与土壤接触,从而控制养分释放,被应用到包膜上的材料有无机材料、有机聚合物和易降解的生物质材料;保水剂是一种吸水力极强的树脂,通过吸附土壤水分和养分、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氮的迁移转化,在与肥料结合制成凝胶、混合聚合物和包膜氮肥后能有效减少氮素损失;生物炭富含独特的微孔结构和多种养分,能有效吸附氮素并影响微生物对氮素的转化,其作用机理和效果目前还存在争议。由于这3种材料在控制氮素损失方面潜力巨大,文章最后给出了未来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氮素损失 包膜氮肥 保水剂 生物炭 农田 土壤氮素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及其变化规律 被引量:124
9
作者 贺琪 李国学 +1 位作者 张亚宁 林小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9-173,共5页
利用鸡粪和粉碎小麦秸秆为原料进行了C/N比分别为12.4、17.4、31.2、35.2的自然通风静态堆肥对比试验,定量化研究了堆肥过程中不同阶段各种形态氮素转化和氮素损失途径。结果表明,TOC随着堆肥的进行逐渐降低,C/N比越低堆肥TOC的降解越少... 利用鸡粪和粉碎小麦秸秆为原料进行了C/N比分别为12.4、17.4、31.2、35.2的自然通风静态堆肥对比试验,定量化研究了堆肥过程中不同阶段各种形态氮素转化和氮素损失途径。结果表明,TOC随着堆肥的进行逐渐降低,C/N比越低堆肥TOC的降解越少;低C/N比堆肥的全氮含量呈下降趋势,高C/N比堆肥处理的含氮量呈上升趋势。堆肥过程中的C/N比均呈下降趋势,其中31.2C/N和35.2C/N2个处理的C/N比下降明显,12.4C/N和17.4C/N堆肥处理的C/N比变化不大。12.4C/N、17.4C/N、31.2C/N、35.2C/N4个堆肥处理的氮素损失率分别为58.7%、60.2%、37.7%、23.3%。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为铵态氮以氨气的形式挥发,堆肥的3~7d是氮素损失的主要时期。堆肥过程中氨态氮和有机氮的变化最大,硝态氮变化较小,主要在堆肥后期略有形成,堆肥28d时,所有堆肥处理硝态氮含量占总氮含量变化为0.58%~0.25%。堆肥C/N比越低,有机氮损失越多,氨态氮损失越小。高C/N比堆肥氨态氮不仅损失少,而且向有机氮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堆肥 C/N比 氮素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学添加剂对猪粪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控制 被引量:26
10
作者 史春梅 王继红 +3 位作者 李国学 江滔 魏洪飞 马志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01-1006,共6页
以氢氧化镁+磷酸、磷酸、磷酸二氢钾+氯化镁和磷酸二氢钙+氯化镁为固氮添加剂,以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装置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研究了不同化学添加剂对猪粪堆肥过程中的保氮效果。结果表明,化学添加剂可以... 以氢氧化镁+磷酸、磷酸、磷酸二氢钾+氯化镁和磷酸二氢钙+氯化镁为固氮添加剂,以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装置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研究了不同化学添加剂对猪粪堆肥过程中的保氮效果。结果表明,化学添加剂可以显著降低堆肥化过程中氨气的排放率。氢氧化镁+磷酸、磷酸、磷酸二氢钾+氯化镁和磷酸二氢钙+氯化镁的氮素损失分别占初始氮的13.15%、11.50%、10.69%和7.59%,与对照相比,各添加剂处理的固氮率为58.27%~75.90%。磷酸二氢钙+氯化镁处理的氮素损失最少,但堆肥过程中有机物降解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堆肥结束时,各添加剂处理的有机物降解率仅为对照处理的58.48%~98.70%。最终堆肥产品的种子发芽指数为69.87%~118.24%,表明所有处理在堆置39 d后均达到腐熟。根据模糊评价的结果,该试验中的磷酸二氢钾和氯化镁是堆肥过程中最佳的固氮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氮素损失 氨气挥发 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添加量对伊乐藻堆肥过程氮素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海候 金梅娟 +5 位作者 徐军 严慧霞 陆长婴 施林林 周新伟 沈明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34-240,共7页
为探讨高温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有效控制技术,研究以生物质炭为添加剂对伊乐藻与稻草混合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的影响,通过静态高温好氧堆肥试验,设置了6个处理,即:CK(不添加生物质炭)、5个生物质炭不同添加量处理(以CK为基础,生物质炭... 为探讨高温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有效控制技术,研究以生物质炭为添加剂对伊乐藻与稻草混合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的影响,通过静态高温好氧堆肥试验,设置了6个处理,即:CK(不添加生物质炭)、5个生物质炭不同添加量处理(以CK为基础,生物质炭添加量分别为CK堆体干基质量的6%、18%、30%、42%、54%),监测了伊乐藻与稻草混合堆肥过程中堆温、氨挥发速率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添加生物质炭可以提高堆温、延长高温期天数、缩短堆肥周期,堆肥周期减少天数与生物质炭添加量呈极显著的对数曲线相关(P〈0.01);添加生物质炭可以显著降低堆肥过程中的氨累积挥发量(P〈0.05),但与CK相比,生物质炭添加量为6%、18%处理的氨累积挥发量分别增加了26.58%、6.34%,同时,氮素损失率亦高于CK处理;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率与生物质炭添加量关系密切,呈显著的一元三次曲线相关(P〈0.05),生物质炭的适宜添加量为27.11%-45%;根据不同影响因子的标准偏回归系数,对堆肥体氮素损失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全氮、铵态氮、有机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温度 生物质炭 伊乐藻 氮素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稻田中氮素损失及其对水环境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2
12
作者 高效江 胡雪峰 +2 位作者 王少平 贺宝根 沈铭能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6-198,205,共4页
采用野外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淹水稻田施用碳铵后,氮素的转化、运移和损失的作用过程。结果表明,田间水中氮素以氨氮为主,淹水稻田剖面土壤溶液中氨氮和硝态氮的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 0.5 m深度以下,淋溶液中硝态氮和氨氮水... 采用野外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淹水稻田施用碳铵后,氮素的转化、运移和损失的作用过程。结果表明,田间水中氮素以氨氮为主,淹水稻田剖面土壤溶液中氨氮和硝态氮的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 0.5 m深度以下,淋溶液中硝态氮和氨氮水平较低,在 0.6— 4.8μ g· mL- 1之间,对地下水环境有一定影响。模拟暴雨径流试验表明,田间氮素径流损失负荷随施肥与降雨间隔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施肥后短时间内暴雨径流导致的氮肥损失较大,对地表水环境污染严重, 必须加强科学合理的田间水肥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稻田 氮素损失 水环境影响 试验 施肥 暴雨径流 地表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氮素损失与环境污染 被引量:34
13
作者 张炎 史军辉 +2 位作者 李磐 冯耀祖 马海刚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7-60,共4页
氮素是化肥中施用量最大的营养元素,其循环途径对环境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氮素损失对环境的影响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氮损失的研究进展、损失途径以及氮损失对环境的影响... 氮素是化肥中施用量最大的营养元素,其循环途径对环境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氮素损失对环境的影响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氮损失的研究进展、损失途径以及氮损失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氮素损失 环境污染 氨挥发 硝化-反硝化作用 淋洗 径流 水体污染 温室效应 氮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基辅料对羊粪好氧堆肥中氮素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海候 何胥 +5 位作者 陶玥玥 金梅娟 陆长婴 施林林 周新伟 沈明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28-936,共9页
养殖废弃物(羊粪)的堆肥化处置是现代"草-羊-田"农牧循环生产的重要环节,为探讨羊粪高温好氧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有效控制技术,研制了一种炭基辅料,与羊粪和稻草混合后进行了34 d的堆肥试验。试验设置2个处理:羊粪与稻草高温好... 养殖废弃物(羊粪)的堆肥化处置是现代"草-羊-田"农牧循环生产的重要环节,为探讨羊粪高温好氧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有效控制技术,研制了一种炭基辅料,与羊粪和稻草混合后进行了34 d的堆肥试验。试验设置2个处理:羊粪与稻草高温好氧堆肥(CK)、CK基础上添加质量比15%的炭基辅料(CA)。监测了堆肥体的温度、NH_3挥发速率、N_2O排放通量、各形态氮素含量等参数变化情况,分析了炭基辅料对羊粪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及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添加炭基辅料促进了堆肥后第1~7 d堆肥温度快速上升,对堆肥后第8~34 d的堆温影响较小;堆肥34 d后,CK、CA处理的NH_3挥发累积量分别为368.38、175.63 mg·kg-1,N_2O排放累积量分别为50.38、88.94 mg·kg-1,CA处理的NH_3挥发累积量显著小于CK处理(P<0.05),而2个处理之间的N_2O排放累积量差异性不显著(P>0.05),羊粪堆肥过程中NH_3挥发是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CK、CA处理的氮素损失率分别为50.49%、32.63%,添加炭基辅料显著降低了羊粪堆肥体的氮素损失率(P<0.05),炭基辅料应用于羊粪有机肥生产,氮素损失率可减少35.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炭基辅料 羊粪 氮素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粪堆制过程中氮素损失及减少氮素损失的机理 被引量:43
15
作者 曹喜涛 黄为一 +1 位作者 常志州 黄红英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以鸡粪为试验材料进行为期70d室外好氧堆制,观测鸡粪、鸡粪添加1%稻草和鸡粪添加3%稻草3种不同处理的pH值、温度、铵态氮、硝态氮、氨挥发潜力和全氮等变化,并以鸡粪在堆制腐熟过程中灰分绝对量不变为前提计算了氮素的损失量。结果表...  以鸡粪为试验材料进行为期70d室外好氧堆制,观测鸡粪、鸡粪添加1%稻草和鸡粪添加3%稻草3种不同处理的pH值、温度、铵态氮、硝态氮、氨挥发潜力和全氮等变化,并以鸡粪在堆制腐熟过程中灰分绝对量不变为前提计算了氮素的损失量。结果表明:氨挥发是鸡粪堆制腐熟过程中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氮素损失高峰期出现在鸡粪堆制后21d内;3个处理经过70d的堆制腐熟过程,氮素损失率均达15%以上;与鸡粪处理相比,在鸡粪中添加1%稻草能减少氮素损失2 52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堆制 氮素损失 氨挥发 稻草 堆肥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铁和过磷酸钙控制堆肥氮素损失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7
16
作者 林小凤 李国学 +1 位作者 任丽梅 王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62-1666,共5页
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及其控制正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利用氯化铁、过磷酸钙及其混合物按不同比例添加到堆肥原始物料中,进行高温好氧堆肥化控制氮素损失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固定剂的堆肥处理,其铵态氮、硝态氮含量都有... 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及其控制正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利用氯化铁、过磷酸钙及其混合物按不同比例添加到堆肥原始物料中,进行高温好氧堆肥化控制氮素损失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固定剂的堆肥处理,其铵态氮、硝态氮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堆肥产品总氮含量也显著提高,氮素固定效果较好,并且随着固定剂添加量的增加,氮素固定率升高,最高达85%,降低了堆肥化过程中的氮素损失,说明这3种固定剂适合作为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固定剂;通过对比混合添加和单独添加的固氮效果,结果发现在本试验条件下,氯化铁和过磷酸钙混合添加的固氮效果与单独添加的相比要略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化 氮素损失 原位控制 氯化铁 过磷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地种植大白菜的氮肥效应与氮素损失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曹兵 贺发云 +1 位作者 徐秋明 蔡贵信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6-1122,共7页
采用田间小区和微区试验,研究了施用化学氮肥在露地大白菜上的氮肥效应和氮素损失。氮素总损失用^15N示踪法测定,氨挥发用通气密闭室法测定,反硝化损失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测定,不加乙炔测定N2O排放。结果表明,施用化学氮肥... 采用田间小区和微区试验,研究了施用化学氮肥在露地大白菜上的氮肥效应和氮素损失。氮素总损失用^15N示踪法测定,氨挥发用通气密闭室法测定,反硝化损失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测定,不加乙炔测定N2O排放。结果表明,施用化学氮肥增产显著,用差值法计算得到的氮肥利用率在25.3%~47.2%之间,相应的示踪法氮肥利用率为18.1%~24.6%。化学氮肥显著增加了氨挥发、反硝化和N2O排放等气态氮损失;其中氨挥发占施氮量的0.97%~17.1%,反硝化占4.33%~8.55%,N2O排放在1.09%~1.63%之间变化。大白菜收获时9.2%~10.9%的标记尿素被淋洗到40cm以下土层。试验期间尿素的氮素总损失达41.1%~48.1%,以表观淋洗损失最为严重,其次是氨挥发,而反硝化损失最低。与普通尿素相比,包衣尿素明显降低了氨挥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氮肥效应 氮素损失 包衣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稻田氮素损失特征及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29
18
作者 赵冬 颜廷梅 +2 位作者 乔俊 杨林章 吕寒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49-1154,共6页
通过氮肥减量小区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稻田氮素径流损失、渗漏损失、氨挥发损失以及氨挥发通量的动态变化特征,阐述了氮素损失量、水稻产量与施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稻季氮素径流损失和氨挥发损失均随施氮量的增加不断增加,而渗漏... 通过氮肥减量小区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稻田氮素径流损失、渗漏损失、氨挥发损失以及氨挥发通量的动态变化特征,阐述了氮素损失量、水稻产量与施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稻季氮素径流损失和氨挥发损失均随施氮量的增加不断增加,而渗漏损失与施氮量没有显著相关性。综合整个稻季,氨挥发损失以分蘖肥期最高,基肥期次之,穗肥期最低。稻季氮素总损失为13.7~59.8 kg·hm-2,占总施氮量的16.5%~22.2%,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其中氨挥发损失占42.2%~72.0%,径流损失占22.2%~38.4%,渗漏损失占5.8%~22.7%。稻季181 kg·hm-2的氮肥用量,较常规施氮量减少了33%的氮肥,增加了10.3%的产量,降低了48.5%的氮素损失,较好地兼顾了粮食产量和环境效应;而对于重要环境区域或高污染区域,还可以尝试更低的氮肥投入,以达到更好的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太湖地区 氮素损失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解温度生物质炭对羊粪堆肥过程氮素损失的减控效果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海候 韩奇隆 +4 位作者 刘泽凯 金梅娟 施林林 沈明星 顾海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84-191,共8页
为探讨高温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有效控制技术,以2种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稻壳生物质炭为堆肥添加剂,与羊粪、食用菌渣混合,进行了43 d的堆肥试验。设置了3个处理,羊粪与食用菌渣质量比9:1混合体作为预备物料,在预备物料上分别添加450、650℃... 为探讨高温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有效控制技术,以2种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稻壳生物质炭为堆肥添加剂,与羊粪、食用菌渣混合,进行了43 d的堆肥试验。设置了3个处理,羊粪与食用菌渣质量比9:1混合体作为预备物料,在预备物料上分别添加450、650℃热解的生物质炭(占预备物料质量百分比15%)为B1、B2处理,在预备物料上添加未热解的稻壳(与生物质炭等体积)为CK处理。监测了堆肥体的温度、NH3挥发、N2O排放、pH值等参数变化动态,分析了不同热解温度生物质炭在堆肥中的保氮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B1、B2处理促进了堆肥初期的温度快速上升,堆肥体初次升温至55℃所需时间分别较CK缩短了2、6 d,B2处理的促升温、增温效应优于B1处理;堆肥43 d后,CK、B1与B2处理的NH3挥发累积量分别为378.12、117.22、94.16 mg/kg,N2O排放累积量分别为13.9、26.3、23.6 mg/kg,氮素损失率分别为47.8%、34.1%,30.5%;与对照组相比B1、B2处理增加了堆肥体N2O排放,降低了堆肥体NH3挥发,整个堆肥过程中N2O排放累积量远小于NH3挥发累积量,添加生物质炭对堆肥过程氮素损失表现为正向的减控作用,B1、B2处理的氮素损失率分别较CK处理降低了28.66%、36.19%,B1、B2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堆温快速上升、氮素损失控制等指标,B2处理对羊粪堆肥过程保氮效果优于B1处理;堆肥工程中应用生物质炭减控氮素损失及提高堆肥质量,优选热解温度650℃制备的生物质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热解 温度 堆肥 氮素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全量还田与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素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98
20
作者 张刚 王德建 +2 位作者 俞元春 王灿 庄锦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77-885,共9页
【目的】在我国水稻生产中探讨秸秆全量还田与氮肥配施的理论与技术,阐明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氮素损失的影响,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氮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09 2011年,以水稻南粳46为材料,在江苏... 【目的】在我国水稻生产中探讨秸秆全量还田与氮肥配施的理论与技术,阐明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氮素损失的影响,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氮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09 2011年,以水稻南粳46为材料,在江苏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进行原状土柱模拟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秸秆全量还田(S)和无秸秆还田(S0);副区为氮肥用量(N),设置N 120、180、240和300 kg/hm^24个氮水平,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分析了水稻基肥期、分蘖期、穗肥期的氨挥发量和土壤80 cm处渗漏水全氮含量,土壤0—15 cm全氮含量,水稻产量,以及水稻籽粒和秸秆氮含量,计算水稻生育期氮肥的氨挥发损失率、淋溶损失率、土壤残留率以及水稻的氮肥利用效率。【结果】水稻产量随氮肥适宜用量增加而增加,与单施氮肥相比,秸秆还田下水稻平均增产6.3%,其中N 24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秸秆还田能够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较单施氮肥分别提高1.4 3.4 kg/kg和1.8%4.2%;水稻田氨挥发损失量、氮肥淋溶损失量和土壤残留氮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 240 kg/hm^2水平下,秸秆还田氨挥发损失量增加18.2%、土壤残留氮量增加10.1 kg/hm^2,减少氮素淋溶损失量30.9%,氮肥总损失率降低6.0%。【结论】在秸秆全量还田下,配施适量的氮肥,可以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增加产量,同时减少氮肥损失。本试验中,以麦秸全量还田配施N 240 kg/hm^2为最优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用量 氮肥利用率 氮素损失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