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秸秆还田下减氮增密对双季稻田土壤氮素库容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
20
1
作者
肖小平
李超
+5 位作者
唐海明
汤文光
程凯凯
郭立君
汪柯
潘孝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2-430,共9页
为推动传统稻作技术向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型,本研究在稻草还田基础上设置不施氮常密(T1)、常氮常密(T2)、常氮增密(T3)、减氮常密(T4)、减氮增密(T5)5种双季稻栽培模式,研究稻草还田下减氮增密对双季稻田土壤氮素库容及氮素...
为推动传统稻作技术向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型,本研究在稻草还田基础上设置不施氮常密(T1)、常氮常密(T2)、常氮增密(T3)、减氮常密(T4)、减氮增密(T5)5种双季稻栽培模式,研究稻草还田下减氮增密对双季稻田土壤氮素库容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下,减氮增密(基肥减施总氮量的20%,增加密度27.3%)的0~10 cm、10~20 cm的土壤全氮含量及库容量与常氮常密无显著差异,但碱解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5.6%、8.8%,碱解氮总库容量显著降低10.7%。与常氮常密相比,减氮增密可显著降低双季稻田的土壤氮素表观盈亏量,氮素损失量及损失率分别显著降低51.7%及15.5个百分点;早、晚稻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显著增加33.6%、23.0%,吸收利用率分别显著增加5.9个百分点、6.3个百分点,生理利用率分别显著增加16.3%、3.7%。表明稻草还田下短期内的减氮增密不会显著降低土壤的全氮库容,但会显著降低土壤的碱解氮库容,可显著降低氮素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还田
双季稻
减施氮肥
增加密度
氮素库容
氮素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密植减氮对三熟区不同肥力红壤稻田作物产量和耕层氮素的影响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芳东
吕伟生
+3 位作者
符明金
郭熙
孙小香
赵小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85-291,共7页
2017-2018年在长江中游三熟制区(江西进贤)开展油菜-早稻-晚稻3季作物田间试验,初步探究了油稻稻秸秆还田下密植减氮对不同肥力红壤稻田作物产量和耕层氮素的影响,为三熟制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
2017-2018年在长江中游三熟制区(江西进贤)开展油菜-早稻-晚稻3季作物田间试验,初步探究了油稻稻秸秆还田下密植减氮对不同肥力红壤稻田作物产量和耕层氮素的影响,为三熟制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油稻稻三熟秸秆还田条件下,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种植密度能够促进油菜及双季水稻群体生长,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增密30%、减氮20%的密植减氮处理,可以满足油稻稻3季作物生育期内的氮素需求,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并明显提高氮肥利用率。总体而言,密植减氮栽培能够达到甚至略高于常规栽培的产量水平,尤其是在高肥力条件下。短期内的密植减氮栽培并不会造成耕层土壤全氮含量及库容量显著降低,但在低肥力条件下显著降低了耕层的碱解氮含量及库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稻稻轮作
秸秆还田
密植减氮
土壤肥力
产量
氮素库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秸秆还田下减氮增密对双季稻田土壤氮素库容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
20
1
作者
肖小平
李超
唐海明
汤文光
程凯凯
郭立君
汪柯
潘孝晨
机构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2-430,共9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906
2018YFD0301004)资助~~
文摘
为推动传统稻作技术向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型,本研究在稻草还田基础上设置不施氮常密(T1)、常氮常密(T2)、常氮增密(T3)、减氮常密(T4)、减氮增密(T5)5种双季稻栽培模式,研究稻草还田下减氮增密对双季稻田土壤氮素库容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下,减氮增密(基肥减施总氮量的20%,增加密度27.3%)的0~10 cm、10~20 cm的土壤全氮含量及库容量与常氮常密无显著差异,但碱解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5.6%、8.8%,碱解氮总库容量显著降低10.7%。与常氮常密相比,减氮增密可显著降低双季稻田的土壤氮素表观盈亏量,氮素损失量及损失率分别显著降低51.7%及15.5个百分点;早、晚稻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显著增加33.6%、23.0%,吸收利用率分别显著增加5.9个百分点、6.3个百分点,生理利用率分别显著增加16.3%、3.7%。表明稻草还田下短期内的减氮增密不会显著降低土壤的全氮库容,但会显著降低土壤的碱解氮库容,可显著降低氮素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
关键词
稻草还田
双季稻
减施氮肥
增加密度
氮素库容
氮素
利用率
Keywords
Rice straw return
Double cropping rice
Reduced nitrogen
Increased density
Nitrogen storage capacity
Nitrogen recovery efficiency
分类号
S31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密植减氮对三熟区不同肥力红壤稻田作物产量和耕层氮素的影响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芳东
吕伟生
符明金
郭熙
孙小香
赵小敏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基地管理中心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抚州市农业农村局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85-291,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301603)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3123)
+1 种基金
江西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专项(JXARS-08)
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71BBF60032)。
文摘
2017-2018年在长江中游三熟制区(江西进贤)开展油菜-早稻-晚稻3季作物田间试验,初步探究了油稻稻秸秆还田下密植减氮对不同肥力红壤稻田作物产量和耕层氮素的影响,为三熟制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油稻稻三熟秸秆还田条件下,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种植密度能够促进油菜及双季水稻群体生长,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增密30%、减氮20%的密植减氮处理,可以满足油稻稻3季作物生育期内的氮素需求,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并明显提高氮肥利用率。总体而言,密植减氮栽培能够达到甚至略高于常规栽培的产量水平,尤其是在高肥力条件下。短期内的密植减氮栽培并不会造成耕层土壤全氮含量及库容量显著降低,但在低肥力条件下显著降低了耕层的碱解氮含量及库容量。
关键词
油稻稻轮作
秸秆还田
密植减氮
土壤肥力
产量
氮素库容
Keywords
oilseed rape-rice-rice rotation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cultivation with high planting density and low nitrogen rate
soil fertility
grain yield
nitrogen storage capacity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秸秆还田下减氮增密对双季稻田土壤氮素库容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肖小平
李超
唐海明
汤文光
程凯凯
郭立君
汪柯
潘孝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密植减氮对三熟区不同肥力红壤稻田作物产量和耕层氮素的影响
王芳东
吕伟生
符明金
郭熙
孙小香
赵小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