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特性 被引量:62
1
作者 霍中洋 李杰 +4 位作者 张洪程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龚金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08-1919,共12页
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为材料,比较研究了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下水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拔节期植株含氮率和吸氮量为直播〉机插〉手栽,... 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为材料,比较研究了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下水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拔节期植株含氮率和吸氮量为直播〉机插〉手栽,抽穗期和成熟期为手栽〉机插〉直播,手栽成熟期总吸氮量较机插和直播分别高11.68%和39.03%,机插较直播高24.49%;氮素吸收速率,拔节前为直播〉机插〉手栽,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为手栽〉机插〉直播,手栽和机插拔节至抽穗期的吸收速率最大,直播中熟中粳拔节至抽穗期最大,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粳拔节前最大;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的氮素积累量为手栽〉机插〉直播,不同种植方式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氮素吸收利用率,手栽、机插和直播分别为44.49%、39.00%和31.41%,且手栽和机插为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直播为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同一生育类型常规粳稻大于杂交粳稻;百千克籽粒需氮量,手栽、机插和直播分别为1.959(1.900~2.009)、1.842(1.681~1.914)和1.638(1.540~1.721)kg,常规粳稻手栽与机插间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高于直播,杂交粳稻不同种植方式间差异均显著,直播稻为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手栽和机插在不同生育类型品种间没有明显变化规律。科学选择种植方式并配套适宜的品种类型对实现水稻氮素高效吸收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水稻 生育类型 氮素吸收利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于水稻氮素吸收的绿肥翻压量和施氮水平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杨滨娟 黄国勤 +1 位作者 陈洪俊 兰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87-1195,共9页
【目的】紫云英是我国南方稻区重要的冬季绿肥,具有固定碳素、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等效果,能为后茬水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本研究为探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特性,为水稻高产栽培中氮肥的合理运筹和水稻氮素营养性状... 【目的】紫云英是我国南方稻区重要的冬季绿肥,具有固定碳素、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等效果,能为后茬水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本研究为探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特性,为水稻高产栽培中氮肥的合理运筹和水稻氮素营养性状改良提供依据。【方法】在"紫云英–双季稻"耕作制度轮作土壤上,进行田间4×4双因素裂区试验。每小区收获的紫云英全部翻压为100%翻压,设不翻压、翻压30%、60%、100%4个水平;每个翻压水平处理下,设置不施氮肥、施常规氮量(N 150 kg/hm^2)的30%、60%和100%,共16个处理。分别在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取水稻植株样品,调查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水稻群体干物积累量随生育进程处理间差异逐渐增大。抽穗期以M_(30%)+N0处理最高,M_(60%)+N_(60%)处理次之,对照(M0+N0)最低,此阶段是水稻群体物质积累量全生育期中差异最大的时期,最高的M_(30%)+N_0处理较对照和其他处理平均高79.02%和45.04%,此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占总干物质积累量的比例为23.19%~44.23%。分蘖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干物积累量均以M_(60%)+N_(60%)处理最高,对照最低,在成熟期M_(60%)+N_(60%)处理群体总干物质重为13.14 t/hm^2,较对照高53.15%。不同生育期水稻植株含氮量和吸氮量处理间不同。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含氮量均以M_(60%)+N_(60%)处理最高,较其他处理平均分别高20.71%、14.84%和15.44%;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吸氮量也以M_(60%)+N_(60%)处理最高,对照最低,氮肥与冬种绿肥有显著协同效应。水稻氮素阶段吸收量及其占总吸收量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分蘖期前、孕穗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均是紫云英翻压60%+施氮60%处理的吸收量高于其他处理,平均分别高29.89%、79.46%和121.1%;而分蘖至孕穗期是M100%+N100%处理达到最大,较其他处理平均高51.87%。【结论】综合来看,供试条件下,在"紫云英–双季稻"种植体系中,M_(60%)+N_(60%)处理能够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改善稻田氮素循环,对于实现水稻氮素高效吸收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冬种绿肥 氮素吸收利用特性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