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氮肥运筹对稻田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影响
被引量:
22
1
作者
潘圣刚
黄胜奇
+4 位作者
曹凑贵
蔡明历
翟晶
江洋
张帆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00-1005,共6页
通过大田试验,设计3个不同氮肥水平(0、150、240kgN·hm-2)和两种不同施肥比例(基肥:分蘖肥:穗粒肥=40%:30%:30%、基肥:分蘖肥:穗粒肥=30%:20%:50%),研究了氮肥运筹对稻田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特征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大田试验,设计3个不同氮肥水平(0、150、240kgN·hm-2)和两种不同施肥比例(基肥:分蘖肥:穗粒肥=40%:30%:30%、基肥:分蘖肥:穗粒肥=30%:20%:50%),研究了氮肥运筹对稻田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特征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田面水NH4+-N和总N浓度在施肥后第1d达到最大值,随后降低,在施肥后的第7d,分别降为峰值的7.88%~17.84%和29.71%~45.55%。施氮水平介于0~240Nkg·hm-2时,水稻产量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却随之降低。在高氮水平(240kgN·hm-2)下,与氮肥前移相比(基肥:分蘖肥:穗粒肥=40%:30%:30%),采用氮肥后移(基肥:分蘖肥:穗粒肥=30%:20%:50%)的施肥比例,水稻产量增加了6.2%、氮素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0.49%和23.72%,而氮素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差异不显著,说明适宜的氮肥运筹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提高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减少氮素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水稻
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田面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番茄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传伟
宋述尧
赵春波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56-60,共5页
以吉林省市场上常见的25个番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同一氮素水平不同番茄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差异。结果表明:番茄总吸氮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变幅分别为262.8~460.1 kg·hm-2和281~526 kg·kg-1。聚类分析表明,吸氮能力较弱、氮素...
以吉林省市场上常见的25个番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同一氮素水平不同番茄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差异。结果表明:番茄总吸氮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变幅分别为262.8~460.1 kg·hm-2和281~526 kg·kg-1。聚类分析表明,吸氮能力较弱、氮素利用效率较高、产量高的品种有4个:朝研219、瑞琦1号、四季粉红、佳粉19,产量平均值为145 754 kg·hm-2。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表明,总吸氮量与番茄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并对提高番茄产量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品种差异
聚类分析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秸秆还田下氮肥运筹对白土田水稻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
56
3
作者
李录久
王家嘉
+2 位作者
吴萍萍
黄厚宽
蒋荫锡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4-262,共9页
【目的】研究小麦秸秆直接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基追比例运筹方式对白土稻田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华中低产白土稻田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2种小麦秸秆还田量(0和3000 kg/hm2)及3种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
【目的】研究小麦秸秆直接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基追比例运筹方式对白土稻田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华中低产白土稻田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2种小麦秸秆还田量(0和3000 kg/hm2)及3种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80-0-20、60-20-20和40-30-30)和不施氮的对照,共7个处理,分别为N80-0-20、N60-20-20、N40-30-30、N80-0-20+S、N60-20-20+S、N40-30-30+S和CK。水稻收获期采集代表性样品考察水稻产量结构性状,同时测定水稻籽粒和秸秆产量,分析籽粒和秸秆氮素含量,计算水稻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60-20-20的处理水稻籽粒产量最高,两年试验较不施分蘖肥的对照分别增产9.4%12.9%和7.4%8.9%。实施小麦秸秆直接还田后,水稻籽粒产量较不施秸秆的对照分别提高10.2%23.4%和0.8%5.5%。不施秸秆条件下,基-蘖-穗肥施用比例60-20-20的处理水稻籽粒含氮量最高,较不施氮的对照提高11.3%,而秸秆含N量随中后期追肥比例的加大而提高。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后移能明显提高水稻籽粒和秸秆含氮量。水稻籽粒氮素吸收量,基-蘖-穗肥比例60-20-20处理最多,2011年较对照N80-0-20分别增加13.7%和24.8%,2012年提高14.5%和9.2%;秸秆氮素积累量则随中后期追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多,基-蘖-穗肥比例40-30-30处理最多。不施秸秆条件下,基-蘖-穗肥比例60-20-20的处理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收获指数均最高,百公斤籽粒吸氮量最低。秸秆还田条件下,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均随中后期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而百公斤籽粒吸氮量则最高。氮素农学效率、氮肥回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也是60-20-20比例的处理最高,较对照N80-0-20农学效率分别提高4.90和2.44 kg籽粒/kg N,氮肥利用率提高7.82和21.29个百分点,偏生产力提高4.90和2.44个百分点。【结论】综合水稻产量、氮素吸收量以及氮肥利用效率,安徽省江淮丘陵低产白土地区,小麦秸秆直接还田条件下,单季中稻氮肥的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以60-20-20运筹方式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水稻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秸秆还田
白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肥气耦合滴灌提高温室番茄土壤通气性和水氮利用
被引量:
10
4
作者
雷宏军
肖哲元
+3 位作者
张振华
杨宏光
刘鑫
潘红卫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6,共9页
【目的】探索温室作物水肥气耦合滴灌下掺气量、灌水量和施氮量适宜组合方案,为提高水氮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施氮量(低氮和常氮)、掺气量(常规滴灌和曝气滴灌)和灌水量(低水量和高水量)3因素2水平随机区组试验,以地下滴...
【目的】探索温室作物水肥气耦合滴灌下掺气量、灌水量和施氮量适宜组合方案,为提高水氮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施氮量(低氮和常氮)、掺气量(常规滴灌和曝气滴灌)和灌水量(低水量和高水量)3因素2水平随机区组试验,以地下滴灌为供水方式,通过系统监测土壤水分饱和度、氧气扩散速率(ODR)、氧化还原电位(Eh)、矿质氮量及作物水氮利用等指标,研究了水肥气耦合滴灌对温室番茄土壤通气性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滴灌相比,高水量条件下曝气处理的土壤水分饱和度有所降低,ODR和Eh显著提高。灌水量、施氮量和掺气量影响土壤矿质氮量,曝气滴灌下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量较常规滴灌平均降低21.4%和15.5%(P<0.05),高水量处理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量较低水量处理平均降低22.7%和14.7%(P<0.05),常氮处理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量较低氮处理平均增加29.0%和17.8%(P<0.05)。高水量和常氮条件下番茄灌溉水利用效率较低水量、低氮处理平均降低6.7%和增加40.9%(P<0.05),高水量和常氮条件下番茄氮素吸收利用效率较低水量、低氮处理平均增加13.6%和12.7%(P<0.05),曝气滴灌下番茄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较常规滴灌平均增加22.9%和12.4%(P<0.05)。【结论】水肥气耦合滴灌可有效改善土壤通气性,提高水氮利用效率,促进番茄生长,实现作物增产。本试验中,常氮曝气高水量处理是温室番茄适宜的水肥气组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番茄
土壤通气性
水肥气耦合滴灌
灌溉水
利用效率
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氮肥运筹对稻田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影响
被引量:
22
1
作者
潘圣刚
黄胜奇
曹凑贵
蔡明历
翟晶
江洋
张帆
机构
农业部华中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试验室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00-1005,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2A02)
文摘
通过大田试验,设计3个不同氮肥水平(0、150、240kgN·hm-2)和两种不同施肥比例(基肥:分蘖肥:穗粒肥=40%:30%:30%、基肥:分蘖肥:穗粒肥=30%:20%:50%),研究了氮肥运筹对稻田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特征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田面水NH4+-N和总N浓度在施肥后第1d达到最大值,随后降低,在施肥后的第7d,分别降为峰值的7.88%~17.84%和29.71%~45.55%。施氮水平介于0~240Nkg·hm-2时,水稻产量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却随之降低。在高氮水平(240kgN·hm-2)下,与氮肥前移相比(基肥:分蘖肥:穗粒肥=40%:30%:30%),采用氮肥后移(基肥:分蘖肥:穗粒肥=30%:20%:50%)的施肥比例,水稻产量增加了6.2%、氮素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0.49%和23.72%,而氮素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差异不显著,说明适宜的氮肥运筹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提高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减少氮素损失。
关键词
氮肥运筹
水稻
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田面水
Keywords
nitrogen management
ric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surface water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番茄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传伟
宋述尧
赵春波
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出处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56-60,共5页
基金
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2010005)
文摘
以吉林省市场上常见的25个番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同一氮素水平不同番茄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差异。结果表明:番茄总吸氮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变幅分别为262.8~460.1 kg·hm-2和281~526 kg·kg-1。聚类分析表明,吸氮能力较弱、氮素利用效率较高、产量高的品种有4个:朝研219、瑞琦1号、四季粉红、佳粉19,产量平均值为145 754 kg·hm-2。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表明,总吸氮量与番茄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并对提高番茄产量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
番茄
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品种差异
聚类分析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Keywords
Tomato
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Variety differences
Cluster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Path analysis
分类号
S641.2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秸秆还田下氮肥运筹对白土田水稻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
56
3
作者
李录久
王家嘉
吴萍萍
黄厚宽
蒋荫锡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肥西县土肥站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4-262,共9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05B02)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003016)
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项目资助
文摘
【目的】研究小麦秸秆直接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基追比例运筹方式对白土稻田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华中低产白土稻田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2种小麦秸秆还田量(0和3000 kg/hm2)及3种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80-0-20、60-20-20和40-30-30)和不施氮的对照,共7个处理,分别为N80-0-20、N60-20-20、N40-30-30、N80-0-20+S、N60-20-20+S、N40-30-30+S和CK。水稻收获期采集代表性样品考察水稻产量结构性状,同时测定水稻籽粒和秸秆产量,分析籽粒和秸秆氮素含量,计算水稻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60-20-20的处理水稻籽粒产量最高,两年试验较不施分蘖肥的对照分别增产9.4%12.9%和7.4%8.9%。实施小麦秸秆直接还田后,水稻籽粒产量较不施秸秆的对照分别提高10.2%23.4%和0.8%5.5%。不施秸秆条件下,基-蘖-穗肥施用比例60-20-20的处理水稻籽粒含氮量最高,较不施氮的对照提高11.3%,而秸秆含N量随中后期追肥比例的加大而提高。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后移能明显提高水稻籽粒和秸秆含氮量。水稻籽粒氮素吸收量,基-蘖-穗肥比例60-20-20处理最多,2011年较对照N80-0-20分别增加13.7%和24.8%,2012年提高14.5%和9.2%;秸秆氮素积累量则随中后期追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多,基-蘖-穗肥比例40-30-30处理最多。不施秸秆条件下,基-蘖-穗肥比例60-20-20的处理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收获指数均最高,百公斤籽粒吸氮量最低。秸秆还田条件下,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均随中后期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而百公斤籽粒吸氮量则最高。氮素农学效率、氮肥回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也是60-20-20比例的处理最高,较对照N80-0-20农学效率分别提高4.90和2.44 kg籽粒/kg N,氮肥利用率提高7.82和21.29个百分点,偏生产力提高4.90和2.44个百分点。【结论】综合水稻产量、氮素吸收量以及氮肥利用效率,安徽省江淮丘陵低产白土地区,小麦秸秆直接还田条件下,单季中稻氮肥的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以60-20-20运筹方式较为适宜。
关键词
氮肥运筹
水稻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秸秆还田
白土
Keywords
nitrogen application
rice yield
N uptake and use efficiency
wheat straw direct turnover
white paddy soil
分类号
S141.4 [农业科学—肥料学]
S511.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肥气耦合滴灌提高温室番茄土壤通气性和水氮利用
被引量:
10
4
作者
雷宏军
肖哲元
张振华
杨宏光
刘鑫
潘红卫
机构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
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504512,41771256)
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项目(174100510021)
+1 种基金
2019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
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SD2019ZZ017)。
文摘
【目的】探索温室作物水肥气耦合滴灌下掺气量、灌水量和施氮量适宜组合方案,为提高水氮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施氮量(低氮和常氮)、掺气量(常规滴灌和曝气滴灌)和灌水量(低水量和高水量)3因素2水平随机区组试验,以地下滴灌为供水方式,通过系统监测土壤水分饱和度、氧气扩散速率(ODR)、氧化还原电位(Eh)、矿质氮量及作物水氮利用等指标,研究了水肥气耦合滴灌对温室番茄土壤通气性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滴灌相比,高水量条件下曝气处理的土壤水分饱和度有所降低,ODR和Eh显著提高。灌水量、施氮量和掺气量影响土壤矿质氮量,曝气滴灌下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量较常规滴灌平均降低21.4%和15.5%(P<0.05),高水量处理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量较低水量处理平均降低22.7%和14.7%(P<0.05),常氮处理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量较低氮处理平均增加29.0%和17.8%(P<0.05)。高水量和常氮条件下番茄灌溉水利用效率较低水量、低氮处理平均降低6.7%和增加40.9%(P<0.05),高水量和常氮条件下番茄氮素吸收利用效率较低水量、低氮处理平均增加13.6%和12.7%(P<0.05),曝气滴灌下番茄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较常规滴灌平均增加22.9%和12.4%(P<0.05)。【结论】水肥气耦合滴灌可有效改善土壤通气性,提高水氮利用效率,促进番茄生长,实现作物增产。本试验中,常氮曝气高水量处理是温室番茄适宜的水肥气组合方案。
关键词
温室番茄
土壤通气性
水肥气耦合滴灌
灌溉水
利用效率
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Keywords
greenhouse tomato
soil aeration
irrigation-fertilization-aeration
irrigation-water use efficiency
nutrient absorption and use efficiency
分类号
S275.6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氮肥运筹对稻田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影响
潘圣刚
黄胜奇
曹凑贵
蔡明历
翟晶
江洋
张帆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番茄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张传伟
宋述尧
赵春波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秸秆还田下氮肥运筹对白土田水稻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李录久
王家嘉
吴萍萍
黄厚宽
蒋荫锡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5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水肥气耦合滴灌提高温室番茄土壤通气性和水氮利用
雷宏军
肖哲元
张振华
杨宏光
刘鑫
潘红卫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