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M拮抗剂对麦苗氮素同化酶及干物重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学奎 李合生 +2 位作者 伍素辉 孙晶晶 刘武定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21-25,共5页
钙调蛋白拮抗剂 CPZ( Chlorpromazine,氯丙嗪 ,简称 CPZ)抑制小麦幼苗对外源硝态氮的吸收及其向有机氮的转化 ,对根器官的影响明显大于叶片 ,这与 CPZ处理后不同器官中 NR、GS活性受影响的程度相一致 ;根和茎叶干物质累积量下降。但 CP... 钙调蛋白拮抗剂 CPZ( Chlorpromazine,氯丙嗪 ,简称 CPZ)抑制小麦幼苗对外源硝态氮的吸收及其向有机氮的转化 ,对根器官的影响明显大于叶片 ,这与 CPZ处理后不同器官中 NR、GS活性受影响的程度相一致 ;根和茎叶干物质累积量下降。但 CPZ处理后小麦幼苗不同器官中全钙含量增加 ,说明作为植物第二信使系统的钙调蛋白受拮抗后直接影响植物的氮同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幼苗 钙调蛋白拮抗剂 氮素同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高CO_2浓度对油菜氮素同化累积与植株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春 谭太龙 +7 位作者 张力 余佳玲 廖琼 张振华 刘强 荣湘民 宋海星 官春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88-1694,共7页
为了指导高CO2浓度条件下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合理施氮、创建油菜高产高效以及进一步探明油菜氮代谢的调节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微区试验,研究2个油菜品种(沪油15-33号和742-2)在2个CO2浓度水平(自然CO2摩尔分数400μmol... 为了指导高CO2浓度条件下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合理施氮、创建油菜高产高效以及进一步探明油菜氮代谢的调节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微区试验,研究2个油菜品种(沪油15-33号和742-2)在2个CO2浓度水平(自然CO2摩尔分数400μmol·mol-1和高CO2摩尔分数(800±20)μmol·mol-1)和2个氮素水平(施氮与不施氮)条件下,氮素同化酶(NR和GS)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以及油菜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氮素累积量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高CO2浓度会提高NR和GS活性;在氮素处理的影响方面,NR活性的变化与油菜的品种和生育时期不同有关: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品种A在各时期的施氮处理的酶活性高于不施氮处理;品种B只在抽薹期的施氮处理低于不施氮处理,其他时期则升高;对于GS酶活性,在自然CO2浓度条件下施氮会提高GS酶活性,高CO2浓度条件下施氮则降低其活性(苗期除外)。CO2浓度升高会降低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盛花期除外);在正常CO2浓度下,增施氮肥会提高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而在高CO2浓度下,增施氮肥会降低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CO2浓度升高和增施氮肥都会提高油菜地上部干物质量与氮素累积量,油菜干物质量与氮素累积量总体上与上述测定指标呈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 油菜 氮素同化酶 可溶性蛋白 氮素累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播条件下施氮量对稻茬小麦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江东国 黄正来 +2 位作者 张文静 马尚宇 樊永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11-1221,共11页
为给安徽省江淮稻麦轮作区域晚播稻茬小麦高产栽培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选用当地主栽品种扬麦18和皖垦麦076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0、90、180、270和360 kg·hm-2),分析施氮量对晚播小麦氮素积累与分配、糖氮比、氮素同化... 为给安徽省江淮稻麦轮作区域晚播稻茬小麦高产栽培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选用当地主栽品种扬麦18和皖垦麦076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0、90、180、270和360 kg·hm-2),分析施氮量对晚播小麦氮素积累与分配、糖氮比、氮素同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小麦各器官的氮积累量以及营养器官花前贮存氮素转运量、转运效率和转运氮素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氮素收获指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各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的糖氮比值显著降低。小麦的氮素分配比例在生育前期以叶片最高,成熟期籽粒中氮素分配比例显著高于其余部位,而小麦的可溶性糖分配比例在生育前期以茎鞘最高,成熟期籽粒较高。在0~270 kg·hm-2施氮量范围内,增施氮肥后,两个小麦品种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均显著提高,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均明显增加。继续增加施氮量至360kg·hm-2时,氮素同化酶活性和产量无显著变化,说明施氮过多对小麦氮素同化和产量无益。土壤氮贡献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素偏生产力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推荐江淮区域稻茬小麦晚播条件下适宜施氮量为180~270kg·hm-2偏下限,可兼顾高产及氮素高效吸收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播稻茬小麦 氮素积累分配转运 糖氮比 氮素同化酶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