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缘雪被覆盖和凋落物添加对土壤氮素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胡霞 吴宁 +1 位作者 王乾 吴彦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89-1794,共6页
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氮素是植物生命活动的主要限制元素之一。这类区域冬季往往被长时间的季节性雪被覆盖着。研究证实,寒冷而漫长的冬季雪被下土壤氮素在维持年际土壤氮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的青藏高原东缘... 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氮素是植物生命活动的主要限制元素之一。这类区域冬季往往被长时间的季节性雪被覆盖着。研究证实,寒冷而漫长的冬季雪被下土壤氮素在维持年际土壤氮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的青藏高原东缘雪下土壤物质转化过程的研究却很少。为了探索青藏高原东缘季节性雪被覆盖地区,冬季凋落物输入对土壤氮素转化过程的影响,2010年1—5月在青藏高原东缘(松潘卡卡沟地区)采用PVC原位培养管培养土壤,并对培养土壤进行不同的雪厚度(0、30、100 cm)处理和不同水平的凋落物添加(0、5、20 g鲜卑花叶片)处理,从实验开始后,每隔1个月采集各个处理的土壤,测定其无机氮(NH4+-N和NO3--N)含量,并计算净氮矿化率,以探讨冬季季节性雪被覆盖下不同碳供应水平对高山土壤氮转化过程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雪被覆盖能有效地绝缘大气和土壤,减少冻融交替的幅度和频次,并加速了土壤的净氮矿化。说明对于雪被覆盖的高山土壤而言冷季是氮素循环的关键时期。冬季一定厚度的积雪覆盖可通过调节整个土壤氮素的矿化水平,从而为来年春季高山植物的生长提供一个巨大的潜在氮库。添加大量凋落物显著增加了NO3--N含量,降低了NH4+-N含量,加速了土壤净氮矿化。暗示在具有高有机质含量的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极有可能仍然受到低水平可利用碳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被覆盖 凋落物添加 氮素动态 净氮矿化 青藏高原东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箭舌豌豆与多花黑麦草混播群落氮素动态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毛凯 周寿荣 刘忠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9-21,共3页
在盆栽条件下,对箭舌豌豆+多花黑麦草不同生育期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氮素含量、氮素积累速率及箭舌豌豆生物固氮速率、固氮量以及氮在土壤-植物根系-植物地上器官之间的转移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混播群落中,生长发育前... 在盆栽条件下,对箭舌豌豆+多花黑麦草不同生育期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氮素含量、氮素积累速率及箭舌豌豆生物固氮速率、固氮量以及氮在土壤-植物根系-植物地上器官之间的转移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混播群落中,生长发育前期阶段以箭舌豌豆占绝对优势,后期则黑麦草生长加快;植物地上部氮素积累速率为双峰型,地下根系则为单峰型;混播中箭舌豌豆的固氮速率呈单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动态 混播 箭舌豌豆 多花黑麦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侵入阔叶树对琉球松人工林碳素及氮素动态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小牛 王勤 平田永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7,共7页
对日本冲绳岛北部相同土壤条件下的琉球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的土壤氮素及有机碳素、地表凋落物量、枯枝落叶量以及土壤氮素矿化速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琉球松纯林的地表凋落物层氮、碳平均贮量分别为133kg·hm- 2 和 7199kg... 对日本冲绳岛北部相同土壤条件下的琉球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的土壤氮素及有机碳素、地表凋落物量、枯枝落叶量以及土壤氮素矿化速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琉球松纯林的地表凋落物层氮、碳平均贮量分别为133kg·hm- 2 和 7199kg·hm- 2 ,混交林则分别为 10 5kg·hm- 2 和 6 14 3kg·hm- 2 。然而 ,混交林地表 10cm矿质土层的氮、碳贮量则显著高于纯林 ,氮素比纯林多 4 93kg·hm- 2 ,碳素多 5 5 5 4kg·hm- 2 。在 30d的实验室培养实验中 ,混交林表层土壤的氮素矿化速率高于纯林 18% ;而且 ,混交林的落叶和土壤的碳氮比值亦明显低于松纯林。混交林土壤的年平均矿化氮素 (NH4+ +NO3- )浓度高于纯林 2 2 %。与松纯林相比 ,混交林通过枯枝落叶年平均氮素归还量多 4 3 7kg·hm- 2 ,碳素归还量多 16 5 5kg·hm- 2 。混交林具有较高的氮素归还量 ,主要是混交林的针叶含氮含量较高以及大量的高含氮量的阔叶落叶所致。上述结果充分说明针阔混交导致了林分氮素循环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侵入 阔叶树 琉球松 人工林 碳素 氮素动态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氨挥发和土壤氮素动态变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徐久凯 李絮花 +2 位作者 李伟 彭强 王洪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27,共5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采用"静态吸收法"和"土壤培养法",研究了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混施条件下,氨挥发和土壤中氮素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缓释掺混肥处理能减少氨挥发损失氮量;与普通尿素处理(SRU0)相比,25%缓释尿素...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采用"静态吸收法"和"土壤培养法",研究了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混施条件下,氨挥发和土壤中氮素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缓释掺混肥处理能减少氨挥发损失氮量;与普通尿素处理(SRU0)相比,25%缓释尿素+75%普通尿素(SRU25)、45%缓释尿素+55%普通尿素(SRU45)、65%缓释尿素+35%普通尿素(SRU65)、100%缓释尿素(SRU100)处理的氨挥发量分别降低19.88%、25.94%、42.84%和46.13%。在培养前期,普通尿素处理的土壤全氮、碱解氮和铵态氮含量明显高于缓释尿素处理,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普通尿素处理降低幅度最大,缓释掺混肥处理的全氮、碱解氮和铵态氮含量明显高于普通尿素处理;而硝态氮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其中,以45%缓释尿素+55%普通尿素配比最佳,既能满足植物全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又能减少氨挥发损失,节省经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尿素 混施 氨挥发 氮素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CE的水稻氮素动态模拟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一凡 孙成明 +1 位作者 高威 刘涛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96-498,共3页
借助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技术平台,研究大气CO2浓度比对照高200μmol/mol的FACE处理对氮素动态影响的模拟模型,利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设计语言Visual Basic以及相应的数据库技术,对上述模型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系统设计,并通... 借助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技术平台,研究大气CO2浓度比对照高200μmol/mol的FACE处理对氮素动态影响的模拟模型,利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设计语言Visual Basic以及相应的数据库技术,对上述模型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系统设计,并通过实时数据链接和可视化图形处理技术,最终实现了一套基于FACE的水稻氮素动态模拟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FACE 氮素动态 模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态氮肥在坡耕地雨季土壤氮素流失动态特征 被引量:19
6
作者 罗付香 刘海涛 +5 位作者 林超文 涂仕华 庞良玉 张冀 张建华 朱永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20,共9页
为有效控制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氮素流失,采用二因素四水平随机区组试验,利用模拟径流小区观测方法,研究氮肥形态对坡耕地雨季土壤氮素流失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雨季氮素流失量占玉米季氮肥施用量的3.29%,其中玉米生长季的氮素流失量... 为有效控制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氮素流失,采用二因素四水平随机区组试验,利用模拟径流小区观测方法,研究氮肥形态对坡耕地雨季土壤氮素流失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雨季氮素流失量占玉米季氮肥施用量的3.29%,其中玉米生长季的氮素流失量占氮肥施用量的1.63%,玉米收获后径流氮素流失量占氮肥施用量的1.65%。氮素流失动态差异受氮肥形态和施肥距径流产生时间间隔的共同作用。在攻苞肥施用之前的5月22日,各氮肥形态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在接近作物收获的7月30日和8月4日,铵态氮处理和酰胺态氮处理两次总的氮素损失量(3.65和4.35 kg/hm2)较其它处理高。玉米收获后的9月16日,硝态氮肥处理和缓控释肥处理的氮损失分别是2.95和3.17 kg/hm2,较铵态氮肥处理的氮损失低119.95%和103.96%,较酰胺态氮肥处理的氮素损失低85.04%和71.60%。可见,施用硝态氮肥和缓控释肥能够有效降低攻苞肥施用后的径流氮流失量,而铵态氮加地膜以及酰胺态氮肥处理增加攻苞肥施用后壤中流和总径流氮流失浓度和流失量。从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角度考虑,建议玉米生产上,在肥料种类选择时以缓控释肥和硝态氮肥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形态:覆盖 坡耕地 氮素流失: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节烟田土壤氮素矿化动态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胡玮 邸青 +2 位作者 刘吉振 张谊模 田时炳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26-31,共6页
通过田间和室内培养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植烟土壤矿化动态模型,探讨其对氮素矿化预测的效果。试验采用改进过的Stanford的间歇淋洗好气培养法,研究不同温度(10,15,20,25,30,35,30,25,20℃),和温度(5,15,20,25,30,35,40℃)与水分(风干... 通过田间和室内培养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植烟土壤矿化动态模型,探讨其对氮素矿化预测的效果。试验采用改进过的Stanford的间歇淋洗好气培养法,研究不同温度(10,15,20,25,30,35,30,25,20℃),和温度(5,15,20,25,30,35,40℃)与水分(风干土、7%,13%,20%,27%,33%,40%,47%,53%)交互作用下土壤氮素的矿化动态,并以此建立模型,然后采用田间试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水分和温度对土壤氮素矿化作用的影响均为非线性的响应,以此建立了组合模型N=k([θ/θ_(Max))]~m[∑(T-T_0)~n],用该模型的预测值与田间土壤氮素矿化积累实测值进行回归分析,两个试验点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和0.959,说明该模型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田土壤 氮素矿化动态 累积矿化量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下双季稻田氮素形态变化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冬初 徐明岗 +3 位作者 李菊梅 秦道珠 八木一行 宝川靖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3-310,共8页
为揭示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下稻田氮素的动态及迁移特征,在湘南双季水稻农作区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黄泥稻田上进行了连续6年田间试验。通过比较不施氮肥(PK)、施用有机肥猪粪(M)、化肥(NPK)及有机肥化肥配合(NPKM),研究稻田表层全氮、无... 为揭示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下稻田氮素的动态及迁移特征,在湘南双季水稻农作区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黄泥稻田上进行了连续6年田间试验。通过比较不施氮肥(PK)、施用有机肥猪粪(M)、化肥(NPK)及有机肥化肥配合(NPKM),研究稻田表层全氮、无机氮动态变化,不同层次(25—30、55—60、85—90 cm)土壤溶液无机氮动态,耕层土壤无机氮动态等。结果表明,NH4+-N是红壤双季稻田无机氮素存在的主要形态,施用化学肥料处理(NPK)施肥后1~3 d表面水NH4+-N浓度占全氮比例可达0.5~0.9,有机肥处理(M)为0.3左右。不同层次土壤溶液及其土壤氮素浓度呈现一致的特征,即施肥后短期内出现浓度峰值随后迅速下降,且随着往下推移,氮素峰值出现时间延长,表层水全氮及无机氮在施肥后1~2 d出现浓度高峰,耕层土壤及25—30 cm土壤溶液无机氮浓度高峰约在施肥后3~5 d。化肥有机肥配施有利于水稻稳产高产,年产量达12.2 t/hm2,比不施氮肥的对照产量(7.3 t/hm2)增加68%;土壤有机质6年提升18.5%,显著高于化肥。施用有机肥(M)及有机无机肥配合(NPKM)显著降低了稻田表层水全氮及不同层次土壤溶液和耕层土壤NH4+-N峰值浓度,提高水稻产量和培肥土壤,有利于减少当前氮肥过量施用带来的环境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氮素动态 有机无机肥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氮素矿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廖中建 黎理 《湖南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56-59,共4页
总结了目前土壤氮素矿化的研究成果,详细概述了土壤氮素矿化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并展望了今后土壤氮素矿化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土壤氮素矿化 影响因子 氮素动态 氮素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不同产区酿酒葡萄氮素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婷慧 蒋鹏 王锐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第6期57-58,共2页
当前,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存在生育期植株各部位养分分布不均,不能及时供给果实有效养分,造成果实品质下降等问题。为此,以6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验材料,在酿酒葡萄初果期开始,按时采取4个产区的酿酒葡萄植株的根、茎、叶... 当前,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存在生育期植株各部位养分分布不均,不能及时供给果实有效养分,造成果实品质下降等问题。为此,以6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验材料,在酿酒葡萄初果期开始,按时采取4个产区的酿酒葡萄植株的根、茎、叶和果实,测定分析赤霞珠在全生育期中植株各器官的全氮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全氮含量在各器官大小分布为果实>叶片>茎>根;红寺堡产区根器官全氮含量最高,4个产区整体上植株全氮含量不足。今后应在酿酒葡萄花期前叶面喷施氮肥,以提高葡萄氮素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产区 酿酒葡萄 氮素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根系交互强度下紫花苜蓿/甜高粱体内氮营养动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雪 刘晓静 +1 位作者 赵雅姣 王静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6-83,共8页
为探明豆/禾间作在不同生长阶段及种间互作的氮营养动态特征,本试验采用营养液砂培法进行了盆栽根系分隔模拟间作试验,通过根系分隔方式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甜高粱(Sorghum dochna)不同生育时期的氮代谢特性及紫花苜蓿结瘤固... 为探明豆/禾间作在不同生长阶段及种间互作的氮营养动态特征,本试验采用营养液砂培法进行了盆栽根系分隔模拟间作试验,通过根系分隔方式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甜高粱(Sorghum dochna)不同生育时期的氮代谢特性及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特性在各生育时期下均表现为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分隔和单作;紫花苜蓿4个氮代谢酶活性在初花期时表现为紫花苜蓿单作显著大于不分隔和尼龙网分隔(P<0.05);甜高粱氮代谢特性均在紫花苜蓿初花期时均表现为不分隔显著大于甜高粱单作。因此,紫花苜蓿/甜高粱种间根系互作紧密时,有利于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由此加强了紫花苜蓿/甜高粱种间氮营养的互馈利用,提高其中禾本科牧草甜高粱氮代谢水平。另外,紫花苜蓿/甜高粱在不同生长阶段种间氮营养互馈动态均表现为随着生长动态进程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甜高粱 种间 根系分隔模式 氮素动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叶红松林优势树种N素营养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玉文 柴一新 +3 位作者 杨贺道 赵晓虹 王业蘧 李俊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2-26,共5页
1992年6~10月,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海拔高度740m),用现代化学、生物化学分析方法,对原始阔叶红松林的土壤N素供应状况,优势树种林木N素营养与土壤N素供应关系及与物候的关系,优势树种间N素营养关系进行了动态研... 1992年6~10月,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海拔高度740m),用现代化学、生物化学分析方法,对原始阔叶红松林的土壤N素供应状况,优势树种林木N素营养与土壤N素供应关系及与物候的关系,优势树种间N素营养关系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根层土壤含水率、全N含量、NO3-N和NH4-N含量与其上层动态趋势相似并和下层土壤有较大相关性;(2)原始阔叶红松林冠层优势树种林木特别是红松在生长季对NO3-N、NH4-N吸收利用和土壤N素供应状况是极其适应的,而且这些树种对N素的需求和其物候情况紧密相关;(3)在生长季中,各种林木对N素吸收利用在时间动态上是不一致的,避免了树种间对N素需求的激烈竞争,使群落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氮素营养动态 物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北坡土壤氮矿化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琪璟 徐倩倩 +1 位作者 张国春 周才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656-5664,共9页
利用土壤温度连续观测数据,基于文献报道的土壤氮矿化测定数据,对长白山主要林型的年矿化量进行模拟计算,同时修正了以往利用气温计算造成的偏差以及相关模型中的参数错误。根据长白山各植被带的土壤温度观测数据,对各植被带的矿化量进... 利用土壤温度连续观测数据,基于文献报道的土壤氮矿化测定数据,对长白山主要林型的年矿化量进行模拟计算,同时修正了以往利用气温计算造成的偏差以及相关模型中的参数错误。根据长白山各植被带的土壤温度观测数据,对各植被带的矿化量进行估计。位于基带的针阔混交林的矿化量为58.5 kg.hm-.2a-1,红松云冷杉林为34.5 kg.hm-.2a-1,岳桦云冷杉林为28.5 kg.hm-2.a-1,苔原为19.6 kg.hm-2.a-1。建立了通用于各植被带的土壤矿化对温度(t)的综合回归模型(y=0.038255e(0.1392t))。同时用所建立的综合方程,模拟计算了各海拔高度土壤氮矿化季节变化,并指出海拔每升高100m矿化速率降低2.31 kg.h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云冷杉林 土壤温度 季节变化 氮素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粮轮作与农田生态平衡——兼论 Ladino 白三叶的生态经济效益 被引量:7
14
作者 蒲朝龙 周寿荣 +3 位作者 毛凯 干友民 张新全 张世勇 《四川草原》 1997年第2期6-10,18,共6页
利用无性繁殖法定植Ladino白三叶(Trifoiumrepens)和雅安逸生白三叶(T.repens),地上部生物量前者比后者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地下部生物量和贮氮量表现为显著差异。后作玉米产量,Ladino白三叶地... 利用无性繁殖法定植Ladino白三叶(Trifoiumrepens)和雅安逸生白三叶(T.repens),地上部生物量前者比后者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地下部生物量和贮氮量表现为显著差异。后作玉米产量,Ladino白三叶地为6.29t/ha大于雅安逸生白三叶地(6.15t/ha);农田生态系统里前者表现为正氮平衡,后者表现为负氮平衡,前者土壤固相、液相和气相比为1∶0.5∶0.25明显优于后者;前者C/N比适中,后者C/N过窄,其抗性雅安逸生白三叶低于Ladino白三叶。三种种子直播的豆科牧草的生态经济特性表现为南苜蓿(Medicagohispeda)大于苕子(Viciacoracca),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则介于两者之间。草粮轮作周期证明,Ladino白三叶和南苜蓿以及苕子是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最佳材料,值得广泛推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粮轮作 生物量 氮素动态 农田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