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施肥对植烟红壤不同团粒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的影响
1
作者 晋艳 杨宇虹 +1 位作者 段玉琪 袁玲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2-146,共5页
为给植烟红壤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研究了长期施肥模式下土壤团粒中的养分变化。结果表明:长期配施有机肥处理(CFM)显著增加了土壤中>2mm的团粒,比单施化肥处理(CF)提高了5.6%,但降低了0.25~0.15mm和<0.15mm团粒在土壤中的比例,表... 为给植烟红壤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研究了长期施肥模式下土壤团粒中的养分变化。结果表明:长期配施有机肥处理(CFM)显著增加了土壤中>2mm的团粒,比单施化肥处理(CF)提高了5.6%,但降低了0.25~0.15mm和<0.15mm团粒在土壤中的比例,表明,长期配施有机肥有利于将小团粒聚合为大团粒。各级团粒的C、N、P、K含量各异,在CFM处理的大部分团粒中,这些养分显著高于CF处理,分别提高了19%~48%(有机质)、15%~40%(全氮)、13%~43%(碱解氮)、14%~24%(全磷)、48%~55%(有效磷)、5%~25%(全钾)和22%~39%(有效钾)。结论:在肥力较低的植烟红壤上,长期配施有机肥能提高各级团粒的养分浓度及其生物有效性;CFM处理提高了>2mm团粒中养分的分配率,长期配施有机肥增加了大团粒中养分的储量,有益于生产优质烤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 植烟红壤 土壤团粒 氮磷钾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阳县马铃薯氮磷钾养分平衡定位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火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5期100-101,103,共3页
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建立了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施肥量与产量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检验,确定了模型的可靠性,马铃薯施磷肥与钾肥、不施氮肥减产减收,连作时施纯氮12 kg/666.7 m2、五氧化二磷8.25 kg/666.7 m2、氧化钾7.32 kg/666.7 m2为最优... 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建立了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施肥量与产量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检验,确定了模型的可靠性,马铃薯施磷肥与钾肥、不施氮肥减产减收,连作时施纯氮12 kg/666.7 m2、五氧化二磷8.25 kg/666.7 m2、氧化钾7.32 kg/666.7 m2为最优经济施肥量,施纯氮12 kg/666.7 m2、五氧化二磷8.69 kg/666.7 m2、氧化钾8.02 kg/666.7 m2为最高施肥量,施五氧化二磷3~6 kg/666.7 m2、氧化钾0~3 kg/666.7 m2范围内产量效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氮磷钾养分 平衡定位 宁夏彭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粳稻氮磷钾养分测土配方施肥肥料效应的研究
3
作者 杨宗飞 李兰仙 +2 位作者 李洪云 黎绍云 范国德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23期129-132,140,共5页
通过氮磷钾三要素组合处理效应的试验研究,得出了不同生态区、不同土壤条件下不同组合处理对常规粳稻作物的产量、产值、主要农艺性状、吸收肥料规律的影响,以及三要素单一施用时作物产量与土壤含养分量、施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及有效指... 通过氮磷钾三要素组合处理效应的试验研究,得出了不同生态区、不同土壤条件下不同组合处理对常规粳稻作物的产量、产值、主要农艺性状、吸收肥料规律的影响,以及三要素单一施用时作物产量与土壤含养分量、施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及有效指标,同时得出了作物达到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产量及对主要农艺性状影响显著的最优三要素养分测土配方施肥的数量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氮磷钾养分 配方施肥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雨养区施钾对马铃薯氮磷钾养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白志强 何文寿 +1 位作者 梁熠 何进勤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74-78,99,共6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采用单因素(钾肥)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研究了钾肥对马铃薯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马铃薯干物质的累积量表现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呈近似"S"形趋势,经回归分析和曲...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采用单因素(钾肥)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研究了钾肥对马铃薯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马铃薯干物质的累积量表现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呈近似"S"形趋势,经回归分析和曲线拟合,符合Logistic生长函数。其干物质累积量为169.72 g/株,鲜薯产量达到26.86 t/hm^2;施钾量在4~16 kg/667 m^2之间时,均可促进马铃薯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形成块茎所需氮(N)为4.07~7.77 kg/t,磷(P2O5)为0.84~2.09 kg/t,钾(K2O)为7.54~11.99 kg/t,三要素(N∶P2O5∶K2O)平均比例为1∶0.23∶1.58。当施K量增至6.21 kg/667 m^2时,马铃薯产量最大,为1 344.15 kg/667 m^2,之后随着施钾量的增大产量缓慢下降。经济最佳施钾量为3.23 kg/667 m^2时,产量为1 332.49 kg/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钾肥 氮磷钾养分 吸收 累积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温岭市土壤pH及氮磷钾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陈謇 丁安娜 施加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7-526,共10页
采用数理统计和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分析方法,分别对浙江省温岭市2006年和2017年间隔11年的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数据进行时空动态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呈现一定的酸化趋势,pH下降达5.40%;土壤有机质和氮磷... 采用数理统计和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分析方法,分别对浙江省温岭市2006年和2017年间隔11年的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数据进行时空动态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呈现一定的酸化趋势,pH下降达5.40%;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幅最为明显,增幅高达50.34%;其次是土壤速效钾,增幅达到26.23%;同时,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增幅分别为13.97%和10.76%。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总体上呈现西降东升的趋势,土壤全氮含量总体上呈现北减南增现象,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上都显著增加。因此,在后续全市域土壤培肥过程中,需依据土壤p H及氮磷钾养分丰缺情况,并结合所种作物的需肥规律,进行合理平衡施肥,实现全市耕地土壤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土壤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PH 土壤有机质 氮磷钾养分 时空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对玉米氮磷钾养分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安臻 皇甫呈惠 +3 位作者 高占 贾志越 柯妍柠 刘树堂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12期58-62,共5页
为明确玉米氮磷钾养分高效分配及高产稳产的氮肥运筹,利用池栽试验,以青农11号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不施氮肥、普通复合肥、脲缓控释肥、自制缓控释肥60天和自制缓控释肥90天,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氮磷钾... 为明确玉米氮磷钾养分高效分配及高产稳产的氮肥运筹,利用池栽试验,以青农11号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不施氮肥、普通复合肥、脲缓控释肥、自制缓控释肥60天和自制缓控释肥90天,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氮磷钾养分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缓控释肥更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提高,与对照相比缓控释肥60天处理的玉米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穗长、小区粒重分别增加31.7%、28.9%、13.9%、15.9%、53.9%。缓控释肥60天、90天处理的氮磷钾养分分配差异不明显。施用缓控释肥60天的处理,玉米根、茎、叶、籽粒中氮素含量依次为12.77、46.10、50.36、107.80 kg/hm^2,分别比对照提高2.51、1.81、1.59、1.26倍;磷素含量依次为3.21、10.06、4.99、72.50 kg/hm^2,分别比对照提高1.28、1.23、1.26、1.60倍;钾素含量依次为18.19、96.12、24.44、44.84 kg/hm^2,分别比对照提高2.03、2.10、1.67、1.13倍。可见施用缓控释肥60天,玉米可得到氮磷钾养分的高效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 氮磷钾养分分配 产量构成因素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树体氮磷钾养分的年动态变化 被引量:14
7
作者 戚嘉敏 张鹏 奚如春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126,共6页
为给油茶生产中采取合理的生产栽培措施提供指导,提高油茶产量,改善果实品质,以普通油茶为材料,测定油茶植株生长过程中N、P、K元素在各部位的含量,研究其在油茶树体中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油茶树体中,各营养元素总含量最大为K元... 为给油茶生产中采取合理的生产栽培措施提供指导,提高油茶产量,改善果实品质,以普通油茶为材料,测定油茶植株生长过程中N、P、K元素在各部位的含量,研究其在油茶树体中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油茶树体中,各营养元素总含量最大为K元素,N元素次之,P元素最少。从油茶叶片营养含量变化情况来看,3—5月,叶片吸收的N、P、K元素不断增多;6月,叶片N、P、K元素积累达到最大。从树体部位来看,果实需要养分最多。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对矿质营养的需求不同,K、N、P的需求量依次为31.60、17.11、7.90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氮磷钾养分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水稻氮磷钾养分测土配方施肥肥料效应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付春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1期22-23,25,共3页
应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原理,设置常规水稻种植区常规稻氮磷钾测土配方施肥肥料效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利用率提高9.47%,磷肥利用率提高11.09%,钾肥利用率提高22.00%,得出肥料效应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常规水稻种植区最佳施肥... 应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原理,设置常规水稻种植区常规稻氮磷钾测土配方施肥肥料效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利用率提高9.47%,磷肥利用率提高11.09%,钾肥利用率提高22.00%,得出肥料效应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常规水稻种植区最佳施肥指标为纯N331.20kg/hm^2、P2O5103.50kg/hm^2、K2O113.10kg/hm^2,最佳产量为10605.15kg/hm^2,利润为16814.40元/hm^2,产投比为7.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稻 氮磷钾养分 测土配方施肥 肥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磷钾养分比例配方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金陆 《南方农业》 2019年第6期13-15,共3页
为了给烤烟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提供合理施用数量及比例提供科学依据,以云烟87为供试品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在天柱烟区进行不同氮磷钾养分比例配方对烤烟产量和质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基肥配方为N-P-K=2-3-5.4... 为了给烤烟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提供合理施用数量及比例提供科学依据,以云烟87为供试品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在天柱烟区进行不同氮磷钾养分比例配方对烤烟产量和质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基肥配方为N-P-K=2-3-5.4,追肥配方为N-P-K=10.1-0-36.6时,烤烟生育后期长势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氮磷钾养分比例配方 产量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氮磷钾养分测土配方施肥肥料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惠吉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1期12-13,20,共3页
应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法,进行了冬小麦氮磷钾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计算机分析得出F=13.42>F0.05=6.00,差异显著,得出施肥技术模型Y=1 602.75+357.277 5X1-10.02X12+41.292X2-14.085X22-219.75X3+23.55X32-4.665X1X2-1... 应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法,进行了冬小麦氮磷钾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计算机分析得出F=13.42>F0.05=6.00,差异显著,得出施肥技术模型Y=1 602.75+357.277 5X1-10.02X12+41.292X2-14.085X22-219.75X3+23.55X32-4.665X1X2-12.85X1X3+21.594X2X3,由此模型得出冬小麦最佳施肥量为纯N 166.35 kg/hm2、P2O561.80 kg/hm2、K2O 93.15 kg/hm2,最佳产量3 416.40 kg/hm2,利润8 471.42元/hm2,产投比4.8;氮肥利用率提高23.92个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提高6.85个百分点,钾肥利用率提高6.5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磷钾养分 测土配方施肥 肥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硅量和播种方式对胡麻养分积累及分配规律的影响
11
作者 王瑞珺 吴兵 +6 位作者 高玉红 郭丽琢 卢培娜 李玥 薛文芳 马幸康 范鑫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8-487,共10页
为探索适合黄土高原陇中地区旱作胡麻的高产栽培措施,了解施用硅肥对常规条播和宽幅匀播技术下旱地胡麻养分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田间试验,以硅肥施用量0(Si0)、75(Si1)、150(Si2)kg·hm^(-2)为主区,常规条播(R0)和宽幅匀播(R1)两种... 为探索适合黄土高原陇中地区旱作胡麻的高产栽培措施,了解施用硅肥对常规条播和宽幅匀播技术下旱地胡麻养分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田间试验,以硅肥施用量0(Si0)、75(Si1)、150(Si2)kg·hm^(-2)为主区,常规条播(R0)和宽幅匀播(R1)两种播种方式为副区,分析了施硅量对不同播种方式下胡麻全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氮、磷、钾素积累及分配规律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条播,宽幅匀播条件下胡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增加8.41%,籽粒产量提高9.31%。与此同时,宽幅匀播促进了胡麻整个生育期氮、磷、钾素积累,增幅分别达到7.61%~22.24%、7.14%~44.06%、9.27%~25.80%,进而提升各养分在成熟期生殖器官中的分配。随着施硅量的增加,胡麻植株地上部干物质、养分积累量和产量均表现为Si1>Si2>Si0,其中Si1水平下胡麻植株干物质积累量较Si0处理显著增加9.29%~25.81%;氮磷钾积累量呈相似变化,施硅肥对各养分积累的促进作用表现为:钾>氮>磷;籽粒产量提高12.31%。干物质积累量对养分积累量贡献率为13.5%~36.0%,养分含量贡献率为63.6%~87.6%。Si1R1处理显著提高胡麻养分收获指数、硅肥偏生产力和产量。综上表明,施75 kg·hm^(-2)硅肥结合宽幅匀播的播种方式可显著促进胡麻干物质量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提升氮磷素在生殖器官中的分配,进而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硅肥 宽幅匀播 氮磷钾养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用高粱养分吸收、产量及品质对氮磷钾营养的响应 被引量:55
12
作者 王劲松 焦晓燕 +4 位作者 丁玉川 董二伟 白文斌 王立革 武爱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69-1278,共10页
基于2011—2012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农业试验基地的大田定位试验,2013年在高粱/玉米轮作体系下,以晋杂23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为试料,设置NPK、PK、NK、NP和CK(不施肥)5个施肥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基于2011—2012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农业试验基地的大田定位试验,2013年在高粱/玉米轮作体系下,以晋杂23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为试料,设置NPK、PK、NK、NP和CK(不施肥)5个施肥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研究土壤养分耗竭条件下氮磷钾肥对粒用高粱生长、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后76 d,NPK、PK、NK和NP处理最大叶叶面积分别比CK增加18.7%、4.1%、17.9%和16.6%,单株总功能叶面积分别比CK处理增加54.1%、18.4%、47.4%和48.2%;整个生育期施肥处理对叶片生物量有显著影响。自出苗后121 d,各施肥处理对茎干物质累积具有显著影响。NPK、PK、NK和NP处理籽粒产量分别比CK增加了93.8%、35.5%、91.2%和78.1%。自出苗后100 d,CK和PK处理叶片中的N含量显著低于NPK、NK和NP处理,此时CK和NK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中P含量。在收获期,CK处理显著降低了籽粒中N含量。CK、PK和NP处理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而支链淀粉含量下降,导致直链/支链比值相应增加。施氮肥处理(NPK、NP、NK)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CK和PK处理;NPK处理分别提高了73.9%和40.3%。NPK处理籽粒单宁含量比CK和PK处理分别提高15.6%和22.7%。研究表明,不施肥和不施氮肥显著降低了粒用高粱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氮磷养分吸收以及籽粒中支链淀粉、蛋白质和单宁含量,不施肥和不施氮对高粱的影响明显大于不施磷或不施钾,平衡施肥有利于粒用高粱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用高粱 氮磷钾养分 养分吸收 籽粒产量 籽粒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淤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钾空间变异性初探 被引量:39
13
作者 杨玉玲 田长彦 +1 位作者 盛建东 文启凯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30,共5页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 ,初步研究了灌淤土壤 0~ 2 0 cm有机质和全量氮磷钾养分的空间变异特性及其与棉花生长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质及全量氮磷钾养分的田间合理取样数目分别为 15 ,13,2和 3;土壤有机质、全氮属于中等变异性 ,全磷、...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 ,初步研究了灌淤土壤 0~ 2 0 cm有机质和全量氮磷钾养分的空间变异特性及其与棉花生长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质及全量氮磷钾养分的田间合理取样数目分别为 15 ,13,2和 3;土壤有机质、全氮属于中等变异性 ,全磷、全钾属于弱变异性 ;随着棉花的生长发育 ,土壤有机质呈现出减弱的时间变异特性 ,采用直线或曲线拟合方程拟合了它们的半方差图及其参数 ,并绘制了其相应的等值线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空间变异性 灌淤土 全量氮磷钾养分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向日葵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特点 被引量:32
14
作者 李晓慧 何文寿 +2 位作者 白海波 李娜 陈萍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7-175,共9页
在宁夏不同地区进行了向日葵肥料田间试验,测试了其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器官NPK养分含量及其干物质累积量,分析了宁夏食用葵和油用葵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点。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条件下,施肥可明显提高向日葵干物质累积... 在宁夏不同地区进行了向日葵肥料田间试验,测试了其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器官NPK养分含量及其干物质累积量,分析了宁夏食用葵和油用葵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点。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条件下,施肥可明显提高向日葵干物质累积量、体内氮、磷、钾含量及其累积量。不论施肥与否,食用葵和油用葵干物质累积量随生育期均呈“S型”曲线增长,其干物质累积高峰期均在现蕾期至开花期。植株体内氮、磷、钾含量在不同生育期变化较大,但总体趋势是生育前期高于后期,随生育期延长其含量呈下降趋势。食用葵和油用葵各器官吸收氮、磷、钾的量有一定差别,食用葵整个生育期各器官中总吸氮量依次为:叶〉茎〉籽〉盘;磷为:籽〉叶〉茎〉盘;钾为:茎〉叶〉盘〉籽;油用葵各器官中总吸氮量依次为:叶〉籽〉茎〉盘;各器官中总吸磷、钾量的大小与食用葵一致。食用葵吸氮高峰期为现蕾期至开花期,吸磷、钾的高峰期在开花期;油用葵吸氮、钾高峰期在现蕾期、吸磷高峰期在开花至成熟期。在供试条件下,食用葵每形成100kg籽粒约需吸收氮(N)3.8~4.9kg,磷(P2O5)1.5~2.1kg,钾(K2O)8.9~10.3kg;油用葵约需吸收氮(N)3.5~4.6kg,磷(P2O5)1.6~2.1KG,钾(K2O)6.9~9.2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食用葵和油用葵) 干物质积累 氮磷钾养分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滴灌高产杂交棉花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模拟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柳维扬 郑德明 +1 位作者 姜益娟 范业宽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7-600,共4页
研究南疆覆膜滴灌条件下高产杂交棉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皮棉3000kg/hm^2高产条件下。棉花总干物质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快时闻在出苗后的107—1嗍和117—118d;棉株吸收N、P2O5、K2O的快增期分别在出苗后66—... 研究南疆覆膜滴灌条件下高产杂交棉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皮棉3000kg/hm^2高产条件下。棉花总干物质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快时闻在出苗后的107—1嗍和117—118d;棉株吸收N、P2O5、K2O的快增期分别在出苗后66—153、55—126和62—126d。高产杂交棉地上部总干物质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102.51和62.27g/株,吸收积累氮磷钾养分的总量换算为N、P2O5、K2O分别为515.3、126.4和591.9kg/11m^2,每生产100kg皮棉需吸收氮磷钾比例N:P2O5:K2O=1:0.25: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高产 干物质 氮磷钾养分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地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氮磷钾吸收积累特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夏冰 赵杨 +3 位作者 魏颖娟 黄敏 敖和军 邹应斌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7-557,共11页
为探明不同生态条件下超级杂交稻产量与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特点及其基因型差异。以两优培九、中浙优1号等8个代表性的超级杂交稻品种为材料,普通杂交稻汕优63和超级常规稻胜泰1号为对照,于2007—2009年在湖南省桂东、长沙、南县... 为探明不同生态条件下超级杂交稻产量与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特点及其基因型差异。以两优培九、中浙优1号等8个代表性的超级杂交稻品种为材料,普通杂交稻汕优63和超级常规稻胜泰1号为对照,于2007—2009年在湖南省桂东、长沙、南县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超级杂交稻产量与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的地点间、年度间、品种间差异显著。不同超级杂交稻品种产量3年3地点平均为9.32-10.25t/hm^2,比汕优63增产5.1%-15.6%,比胜泰1号增产8.9%-19.7%;氮、磷、钾养分需要量分别为18.48-19.85kg,3.75-4.63kg和15.90-17.40kg;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为177.69-189.09kg/hm^2,36.94-39.80kg/hm2和153.38-165.39kg/hm^2,其中稻谷中氮素、磷素分别为61.2%-65.3%和67.6%-74.4%,稻草中钾素为86.9%-89.6%;氮素吸收率在分蘖中期约为20%,穗分化期25%-30%,抽穗期30%-40%,成熟期约为20%;磷素分别约15%,20%-30%,40%-45%,10%-20%;钾素分别为15%-20%,25%-35%,30%-40%,15%-20%。可见,超级杂交稻具有显著的增产优势,养分需要量低于对照品种,说明超级杂交稻有利于实现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产量 氮磷钾养分 地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不同地区温室土壤养分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菊兰 何文寿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0-634,共5页
根据宁夏温室的分布状况,按照不同地区分别采集了温室和露地土壤,分析了土壤N、P、K养分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温室土壤的N、P、K养分含量明显高于露地,表现为相对累积,其顺序依次是NO3--N>速效P>速效K>碱解N>全P>全... 根据宁夏温室的分布状况,按照不同地区分别采集了温室和露地土壤,分析了土壤N、P、K养分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温室土壤的N、P、K养分含量明显高于露地,表现为相对累积,其顺序依次是NO3--N>速效P>速效K>碱解N>全P>全N。从不同地区来看,土壤N、K含量总体上是灌区高于山区,而土壤全P和速效P含量在两地区间差异不显著,但各养分含量的变异系数都是山区大于灌区。从不同县级地域来看,温室土壤养分含量在平罗县、兴庆区、西夏区、青铜峡市、中卫县、原州区、盐池县之间存在显著或不显著差异,其中盐池县的各养分含量最低,均显著低于其他各市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土壤 氮磷钾养分 变化特点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素水平对绿豆产量及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莉 展铭 +2 位作者 万正煌 仲建锋 陈宏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621-5624,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与采样分析研究了钾肥施用对绿豆氮磷钾吸收积累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植株中钾养分积累量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施钾提高了子粒和茎秆中钾的积累量,其中钾素用量为90~135 kg/hm2时养分积累... 通过田间试验与采样分析研究了钾肥施用对绿豆氮磷钾吸收积累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植株中钾养分积累量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施钾提高了子粒和茎秆中钾的积累量,其中钾素用量为90~135 kg/hm2时养分积累量最高。施钾(K2O)45、90、135和180 kg/hm2与不施钾相比平均子粒产量分别增加40.4%、44.4%、50.1%和28.7%,荚果含钾量分别增加39.8%、80.5%、90.8%和39.2%,植株地上部钾素总累积量分别提高32.4%、39.2%、54.3%和30.7%。说明施钾能提高绿豆产量和荚果对钾素的吸收和累积。施用钾肥效应方程为y赞=838.250 0+7.597 9x-0.035 4x2(R2=0.954 0),说明合理施用钾肥可以提高钾肥利用率和绿豆产量,施钾过量则出现报酬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钾肥 氮磷钾养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养分供应及调控对夏玉米干物质及养分累积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何一通 王玲莉 +3 位作者 郭丽果 孙志梅 房娜娜 石元亮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21,共8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养分供应及养分增效剂(机械活化磷MRP、长效复合肥增效剂NAM、聚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PAA)调控对夏玉米干物质及养分累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施氮素(-N)或磷素(-P)显著影响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在...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养分供应及养分增效剂(机械活化磷MRP、长效复合肥增效剂NAM、聚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PAA)调控对夏玉米干物质及养分累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施氮素(-N)或磷素(-P)显著影响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累积量,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氮磷在各生育时期向生长发育中心器官的分配。与不施增效剂的对照相比,MRP处理使收获时叶片中磷累积量增加34.8%~47.8%,分配比例增加22.1%~29.4%。NAM处理能改善拔节期玉米植株的氮素营养,促进灌浆后氮素向穗中的转移分配,使籽粒中氮素和干物质累积量分别增加9.4%和7.9%,分配比例分别增加6.5%和2.7%。PAA对玉米灌浆后营养器官中干物质及氮磷钾累积分配均有促进作用,但对籽粒影响不显著。综上说明,氮磷养分胁迫主要通过影响氮磷钾养分在玉米各器官中的累积量,影响其干物质的累积和产量形成,因此平衡施肥是保证高产的前提;施用MRP通过促进生育后期叶片中磷素累积分配提高磷肥利用率;施用NAM通过改善玉米生育前期氮素营养,最终提高籽粒中氮素及干物质累积量,获得较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施用PAA能提高玉米灌浆后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的累积分配,进而获得较高的干物质和养分累积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供应 养分增效剂 玉米 干物质 氮磷钾养分 累积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恢复模式对光伏阵列间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文龙 刘美英 +1 位作者 张有新 赵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23,共8页
[目的]为了寻找光伏阵列间最佳植被恢复模式,并为类似光伏电站植被恢复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本试验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山路能源集团光伏阵列间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光伏阵列间(分别种植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 [目的]为了寻找光伏阵列间最佳植被恢复模式,并为类似光伏电站植被恢复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本试验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山路能源集团光伏阵列间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光伏阵列间(分别种植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天然草地,对照为光伏区外围荒地)不同土层及位置上土壤TN(全氮)、TP(全磷)、TK(全钾)以及SOM(有机质)的变化情况。[结果]樟子松样地底层土壤TN含量显著降低了15%(P<0.05),表层土壤TP含量显著下降了11.9%(P<0.05),而TK和SOM含量分别增加了8%和23.27%(P<0.05),其它土层养分含量无显著差异;苜蓿样地整个土层TN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表层增加了62.5%,而表层土壤TP含量显著下降了23.81%(P<0.05),TK和SOM含量分别增加了9.82%和25.71%(P<0.05),其它土层养分含量无显著变化;天然草地各层土壤养分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除土壤TP外,各植被恢复模式不同养分均有明显的表聚特征。此外,不同位置间土壤TN和SOM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土层对土壤TN、TK及SOM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土层和位置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且受土层和位置影响。长期来看,天然草地恢复效果最好,若短期内想达到较好的恢复效果,应优先选用苜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植被种植 板间位置 氮磷钾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