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汤逊湖流域农业面源氮、磷入湖通量计算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昂 李晔 +1 位作者 成唯 魏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3-117,共5页
该文基于汤逊湖流域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应用SWAT模型对其流域农业面源氮、磷入湖通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汤逊湖流域农业面源氮、磷年入湖通量分别为490 t/a和31.15 t/a,其氮、磷入湖通量最大的月份均出现在降雨量较大的5月,分... 该文基于汤逊湖流域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应用SWAT模型对其流域农业面源氮、磷入湖通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汤逊湖流域农业面源氮、磷年入湖通量分别为490 t/a和31.15 t/a,其氮、磷入湖通量最大的月份均出现在降雨量较大的5月,分别为59 t/月和5.58 t/月;东湖高新区和江夏区的农业面源污染对汤逊湖的贡献最大,应作为重点控制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 SWAT模型 入湖通量 汤逊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水体溶解态无机氮和磷现状及长期变化特点 被引量:6
2
作者 江涛 俞志明 +2 位作者 宋秀贤 曹西华 袁涌铨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7-1075,共9页
于2006年2、5、8和11月对长江从攀枝花至河口和上游的两条支流雅砻江和嘉陵江的溶解态无机氮(NO-3-N、NO-2-N和NH+4-N)和磷酸盐(PO43--P)进行了取样调查,同时结合长江营养盐的历史数据,分析了长江水体中溶解态无机氮、磷的长期变化特点... 于2006年2、5、8和11月对长江从攀枝花至河口和上游的两条支流雅砻江和嘉陵江的溶解态无机氮(NO-3-N、NO-2-N和NH+4-N)和磷酸盐(PO43--P)进行了取样调查,同时结合长江营养盐的历史数据,分析了长江水体中溶解态无机氮、磷的长期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长江NO-3-N、NH+4-N、DIN(包括NO-3-N、NO-2-N和NH+4-N)和PO3-4-P浓度从上游到下游显示出增加趋势,但存在季节差异;NO2-N浓度总体较低,在长江中下游(武汉—南京)浓度较高。长江从上游到下游DIN通量的变化主要受径流量的影响,从上游到下游单位面积年产N量逐渐升高;PO3-4-P输送通量从上游往下游呈增加趋势,也主要受径流量控制,但从季节变化来讲,PO3-4-P的月输送通量受其浓度的控制更加明显。自20世纪60年代来,长江水体中NO3--N、NO2--N、DIN和PO3-4-P的浓度都处于缓慢上升趋势,但到80年代上升速度明显加快;不同阶段DIN和34PO-P的季节变化特点也不尽相同,反映了其来源的差异。目前,长江水体中溶解态无机氮、磷浓度与国内及国际河流相比处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送通量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滇池和抚仙湖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及氧气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44
3
作者 王建军 沈吉 +3 位作者 张路 范成新 李文朝 潘继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0-648,共9页
采用间隙水连续采集法考察滇池和抚仙湖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并比较在氧气缺乏及氧气充足条件下界面的氮磷行为.结果表明,滇池草海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显著高于滇池湖心及抚仙湖.对云南滇池及抚仙湖沉积物进行好氧和厌氧处理对... 采用间隙水连续采集法考察滇池和抚仙湖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并比较在氧气缺乏及氧气充足条件下界面的氮磷行为.结果表明,滇池草海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显著高于滇池湖心及抚仙湖.对云南滇池及抚仙湖沉积物进行好氧和厌氧处理对照比较,结果显示,好氧组上覆水pH显著大于厌氧组,而间隙水pH在两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厌氧呼吸途径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有关;而在两种处理条件下,间隙水均处于厌氧状态.较好氧条件而言,厌氧条件下间隙水磷和铵氮浓度的增加,与有机质矿化增强有关;而间隙水磷还可能受FeOOH-P模型控制.由分子扩散模型计算获得的界面磷或者铵氮扩散通量均高于表观通量,而且好氧条件下的扩散通量与表观通量之间的差异较厌氧条件下的大;这表明两种营养盐均存在释放潜力,但这种潜力的发挥受氧气的影响.较好氧条件而言,厌氧条件下使用分子扩散模型得到的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更接近于表观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水界面 氧气 氮磷通量 滇池 抚仙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湖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迁移转化特征模拟研究
4
作者 王赞春 孙明东 +5 位作者 陈立斌 谢培 孙宁 刘成真 陈聪聪 乔飞 《中国环境科学》 2025年第9期5071-5080,共10页
湖泊氮、磷浓度是水体富营养化的表征指标,为探究衡水湖沉积物氮、磷释放与水环境质量演化的影响,基于EFDC模型构建了衡水湖水动力-水质-沉积物模型,分析沉积物-水界面氮、磷等营养盐的“源”“汇”转化过程和营养盐通量大小.通过情景... 湖泊氮、磷浓度是水体富营养化的表征指标,为探究衡水湖沉积物氮、磷释放与水环境质量演化的影响,基于EFDC模型构建了衡水湖水动力-水质-沉积物模型,分析沉积物-水界面氮、磷等营养盐的“源”“汇”转化过程和营养盐通量大小.通过情景模拟分析评估衡水湖内源释放对湖泊水质的影响,探讨了外源污染物大量输入或清淤工程实施条件下,湖泊沉积物对水质的调节能力.结果表明衡水湖沉积物中氨氮、硝态氮和磷酸盐的释放通量呈明显的时空变化:补水时王口闸区域氨氮、硝态氮、磷酸盐年净通量相较于大湖心平均涨幅分别为48%、86%和75%.植物区相较于大湖心无植物地带下氨氮年净沉积通量高出2.7倍,磷酸盐年净释放通量高出3.75倍.在情景模拟设置中,水体TN浓度在沉积物下相较于无沉积物时下降了10%~25%,TP浓度相较于无沉积物时上涨了4%~33%,揭示了衡水湖内源TP的释放风险.当外源营养盐输入急剧增加时,导致大量的营养盐会沉降至湖泊底部沉积物中,沉积物营养盐含量约2a后趋于新的平衡状态.清淤过量时湖泊沉积物需要约3a时间才能恢复到湖泊的动态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水湖 EFDC模型 沉积物 释放通量 沉积物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