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背浮萍对养殖废水氮磷吸收及生物资源化利用前景的研究
1
作者 乔同雷 吕冬伟 董仁杰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5-291,共7页
文章以紫背浮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养殖废水稀释倍数和初始接种量对紫背浮萍生长和粗蛋白累积的影响,以及紫背浮萍对养殖废水中氮磷营养盐的吸收净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养殖废水稀释倍数的增加,紫背浮萍对NH_(4)^(+)-N,NO_(3)^(-)-N... 文章以紫背浮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养殖废水稀释倍数和初始接种量对紫背浮萍生长和粗蛋白累积的影响,以及紫背浮萍对养殖废水中氮磷营养盐的吸收净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养殖废水稀释倍数的增加,紫背浮萍对NH_(4)^(+)-N,NO_(3)^(-)-N,PO_(4)^(3-)-P的去除率逐渐上升,紫背浮萍对NH_(4)^(+)-N的吸收净化早于NO_(3)^(-)-N;随着紫背浮萍初始接种量的增加,其对PO_(4)^(3-)-P和NO_(3)^(-)-N的去除率均增加,当紫背浮萍初始接种量分别为50%和75%时,其对NH_(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6%和94.1%;紫背浮萍的粗蛋白含量随着养殖废水稀释倍数的增大而减小,在20倍稀释的养殖废水中紫背浮萍有最高增长量和增长率;在养殖废水稀释20倍,紫背浮萍初始接种量为75%的条件下,紫背浮萍的蛋白质年产量可达0.91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背浮萍 养殖废水 氮磷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耐盐高效除氮磷菌的筛选及鉴定
2
作者 王军力 王宇婷 +1 位作者 张天倩 柳郁滨 《河北渔业》 2025年第4期22-26,共5页
从盘锦红海滩盐地碱蓬(Suaeda salsa)根部及根系土壤中分离出多种菌落,从中筛选出1株高效脱氮除磷菌HN8,通过16S rRNA基因同源性比较初步将其鉴定为青海琼氏菌(Jonesia quinghaiensis)。菌株HN8培养24 h后,培养基中上清液磷浓度从50.6 m... 从盘锦红海滩盐地碱蓬(Suaeda salsa)根部及根系土壤中分离出多种菌落,从中筛选出1株高效脱氮除磷菌HN8,通过16S rRNA基因同源性比较初步将其鉴定为青海琼氏菌(Jonesia quinghaiensis)。菌株HN8培养24 h后,培养基中上清液磷浓度从50.6 mg/L降低到9.5 mg/L,除磷率达81.2%,上清液硝酸盐氮浓度从49.9 mg/L降低到7.6 mg/L,脱氮率达84.8%。从盐度因素对菌株HN8生长情况以及脱氮除磷效果分析发现,最佳的盐度为14‰,说明菌株HN8在盐度较高的环境下可以正常生长,能够有效降低海水中的氮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 筛选 鉴定 氮磷去除率 青海琼氏菌(Jonesia quinghaien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植物对景观河道水体氮磷去除的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付春平 唐运平 +6 位作者 张志扬 吉志军 李江华 王卫红 李健 陈双星 关代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14-117,共4页
通过川蔓藻和篦齿眼子菜对天津泰达景观河道水体氮磷去除的室内试验研究和实际水体测量结果,考察了不同形态的氮和磷酸盐的去除情况.在对试验结果(TN的去除率为42.40%~43.48%、NO3-N的去除率为38.02%~41.51%、NH3-N的去除率为96.54%~... 通过川蔓藻和篦齿眼子菜对天津泰达景观河道水体氮磷去除的室内试验研究和实际水体测量结果,考察了不同形态的氮和磷酸盐的去除情况.在对试验结果(TN的去除率为42.40%~43.48%、NO3-N的去除率为38.02%~41.51%、NH3-N的去除率为96.54%~99.73%、PO4-P的去除率为94.31%~99.70%)和实际水体测量结果(TN的去除率为60.45%、NO3-N的去除率为51.83%、NH3-N的去除率为46.08%、PO4-P的去除率为66.39%)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适时收割川蔓藻和篦齿眼子菜来去除水体中氮磷的有效途径,为防治再生水景观河道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氮磷去除率 川蔓藻 篦齿眼子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蕹菜覆盖率去除松浦镜鲤池水中氮磷的效果 被引量:6
4
作者 白海锋 李引娣 +2 位作者 王丰 张星朗 袁永锋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73,共4页
2017年7月1日—9月13日,在水深1.5 m、面积667 m2主养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套养长丰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精养池塘中,设长250 cm、宽100 cm的生态浮床,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的覆盖率分别为15%、20%、25%和30%... 2017年7月1日—9月13日,在水深1.5 m、面积667 m2主养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套养长丰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精养池塘中,设长250 cm、宽100 cm的生态浮床,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的覆盖率分别为15%、20%、25%和30%,探讨不同覆盖率下水蕹菜对精养鱼池氮、磷吸收的效果。75d的养殖和氮磷含量监测结果表明,试验池塘与对照池塘(覆盖率0%)间水中氮磷含量差异显著(P<0.05);四种覆盖率浮床对水体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5.02%、53.47%、59.17%和69.84%,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48.48%、55.93%、64.91%和76.67%,水体氮磷去除率与覆盖率呈正相关。生态浮床覆盖率在20%~30%时,氮磷去除效果较好,考虑生产成本,水蕹菜覆盖率以25%为宜。该研究结果可为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生态防控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蕹菜 覆盖率 松浦镜鲤 氮磷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绿狐尾藻净水效果对氮磷浓度的响应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陆庆楠 贺宇欣 +2 位作者 庄文化 李龙国 王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5,共5页
采用室外完全随机试验,研究粉绿狐尾藻净水效果对水体氨氮、硝氮、总磷浓度的响应机制。试验发现,氨氮、硝氮浓度分别为25、15 mg/L时,粉绿狐尾藻在无污染物输入环境中能发挥最优净水效果。净水效果存在氨氮、硝氮浓度阈值,阈值之内净... 采用室外完全随机试验,研究粉绿狐尾藻净水效果对水体氨氮、硝氮、总磷浓度的响应机制。试验发现,氨氮、硝氮浓度分别为25、15 mg/L时,粉绿狐尾藻在无污染物输入环境中能发挥最优净水效果。净水效果存在氨氮、硝氮浓度阈值,阈值之内净水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关系。高氨氮浓度(15~25 mg/L)环境中,粉绿狐尾藻对氨氮更具有亲和性,会抑制对硝氮的吸收,导致对硝氮的去除效果较差。总磷浓度在35 mg/L以内,随浓度增加,净水效果愈好。高磷环境能促进粉绿狐尾藻对氨氮、硝氮、总磷的吸收,并且氨氮、硝氮、总磷去除率最高。粉绿狐尾藻更适合净化高磷水体。夏季高温天气,粉绿狐尾藻对氨氮、硝氮、总磷的去除率30 d后分别可达78.1%~81.1%、59.1%~63.9%、85.7%~91.9%,对总磷、氨氮去除效果显著,硝氮去除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绿狐尾藻 净水效果 氮磷去除率 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改性对沸石物化性质及脱氮除磷抗菌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林海 郑倩倩 +2 位作者 董颖博 金鑫 张小佩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3040-13044,13047,共6页
对天然沸石进行Na Cl-焙烧改性、La Cl3调控,再载入银离子制备出复合沸石。研究发现,复合沸石对污水氨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1.66%和90.09%,抗菌率达到96.58%。在此基础上,运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图分析(EDS)、红外光谱图分析(IR)、... 对天然沸石进行Na Cl-焙烧改性、La Cl3调控,再载入银离子制备出复合沸石。研究发现,复合沸石对污水氨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1.66%和90.09%,抗菌率达到96.58%。在此基础上,运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图分析(EDS)、红外光谱图分析(IR)、离子交换容量(CEC)、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等手段对改性复合后的沸石进行结构表征,来进一步探究复合改性对沸石物化性质及脱氮除磷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沸石经改性复合后,孔道被拓宽,孔容积、比表面积等均有所增加。复合沸石Na、La和Ag含量增加,Ca、Mg等含量相应的减少。改性复合后沸石的阳离子交换容量与天然沸石比均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复合改性 物化性质 去除率 抗菌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pH和盐分下青萍对沼液中氮磷吸收的影响
7
作者 付佳洁 吕冬伟 +1 位作者 高昊东 张亚豪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76-82,共7页
研究以青萍为实验对象,通过设定不同的光照、盐度及pH范围,研究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沼液中氮磷的吸收及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pH为6.0、自然光照射以及盐度为0‰的条件下,青萍对氮磷的去除率最高,此时对沼液中氮的去除率为81.10%,对活... 研究以青萍为实验对象,通过设定不同的光照、盐度及pH范围,研究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沼液中氮磷的吸收及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pH为6.0、自然光照射以及盐度为0‰的条件下,青萍对氮磷的去除率最高,此时对沼液中氮的去除率为81.10%,对活性磷的去除率为37.01%,且在此条件下,青萍的生长状况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萍 氮磷去除率 沼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流人工湿地不同植物及其组合净化污水处理厂尾水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吴丹 缪爱军 +3 位作者 李丽 甘琳 王爱丽 杨柳燕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15-121,共7页
为提高表面流人工湿地对低污染水的生态净化效率,对人工湿地中湿生植物的组成进行比选研究,设置8个由不同湿生植物(包括挺水、沉水和浮叶植物)组成的表面流人工湿地,比较其净化尾水氮磷效果。结果表明:挺水植物圆币草(Hydrocotyle v... 为提高表面流人工湿地对低污染水的生态净化效率,对人工湿地中湿生植物的组成进行比选研究,设置8个由不同湿生植物(包括挺水、沉水和浮叶植物)组成的表面流人工湿地,比较其净化尾水氮磷效果。结果表明:挺水植物圆币草(Hydrocotyle verticillata)和大聚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组合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净化尾水氮磷效果最好,其人工湿地对TN、NO-3-N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8.6%、62.6%和78.2%,对TP和溶解性无机磷(DI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5%和80%。浮叶植物睡莲(Nymphaea L.)人工湿地去除氮磷能力次之,TN、NO-3-N、NH3-N、TP和DI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5%、55.2%、63.3%、56.1%和64.7%,体现一定的污染物去除潜力。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在与圆币草等共存净化尾水过程中逐渐失去优势种地位。而由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和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等挺水植物构建的表面流人工湿地,虽然生物量高,但其氮磷去除效果较差,尤其是再力花人工湿地对TN、NO-3-N和NH3-N平均去除率仅在18%-36.2%之间,对TP和DIP平均去除率也分别只有41.5%和38.7%。因此,采用圆币草和大聚藻组合构建的表面流人工湿地能更有效净化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氮磷,对TN的去除尤为高效,能有效提升尾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厂尾水 湿生植物 氮磷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萍多样性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阳 成家杨 +1 位作者 钟钰 唐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9-265,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浮萍物种多样性对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效果及其对浮萍生物质积累的影响,为未来利用浮萍混养组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及开发浮萍生物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将青萍(Lemna aequinoctialis LC33)、少根紫萍(Landoltia punc... 【目的】通过研究浮萍物种多样性对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效果及其对浮萍生物质积累的影响,为未来利用浮萍混养组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及开发浮萍生物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将青萍(Lemna aequinoctialis LC33)、少根紫萍(Landoltia punctata LC06)和多根紫萍(Spirodela polyrhiza LC15)进行单独和混合培养,测量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率,同时分析混养组合的生物质含量。【结果】由少根紫萍和多根紫萍构成的混养组合对水体中硝氮(NO3--N)、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7.05%、95.00%和97.64%;由3种浮萍构成的混养组合对水体中氨氮(NH4+-N)的去除率最高,达98.17%。由青萍和少根紫萍构成的混养组合及由少根紫萍和多根紫萍构成的混养组合具有更高的生物量增长率,由青萍和少根紫萍构成的混养组合可积累更多的淀粉,由少根紫萍和多根紫萍构成的混养组合可积累更多的粗蛋白。【结论】适当的浮萍混养搭配不仅可提高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还能促进生物质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萍 混合培养 植物修复 氮磷去除率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耐盐植物人工湿地净化养殖外排水效果 被引量:11
10
作者 许永辉 崔正国 +4 位作者 曲克明 王艳艳 王加鹏 李悦悦 胡清静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0-88,共9页
为了探究不同耐盐植物对海水养殖外排水的去污效果,选取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为湿地植物,细沙、蛭石和珊瑚石为基质,构建了2套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比分析了2种挺水植物的耐盐性及对海... 为了探究不同耐盐植物对海水养殖外排水的去污效果,选取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为湿地植物,细沙、蛭石和珊瑚石为基质,构建了2套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比分析了2种挺水植物的耐盐性及对海水养殖外排水中氨氮(NH_4-N)、亚硝态氮(NO_2-N)、硝态氮(NO_3-N)、高锰酸钾指数(COD_(Mn))和磷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芦苇耐盐度最高为20,而互花米草在盐度35以下均能正常生长,芦苇和互花米草湿地系统对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48±0.50)%和(95.01±1.18)%,对COD_(M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7.74±4.40)%和(72.84±2.64)%。互花米草湿地系统对NH_4-N和COD_(Mn)的平均去除率高于芦苇湿地,分别高9.53%和15.01%,差异性显著(P<0.05)。互花米草和芦苇湿地系统对磷酸盐和总磷(TP)的去除率为40.00%~50.00%,差异性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在高盐胁迫下,互花米草生长状况和对无机氮(DIN)和COD_(Mn)的去除效果均优于芦苇,2种植物对磷酸盐和TP的去除率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耐盐植物 氮磷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狐尾藻和空心菜对模拟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鹏 张紫英 +3 位作者 李文红 温晴宇 徐紫娟 杨卓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12-2820,共9页
【目的】探究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 Gaudich)和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在漂浮环境培养条件下对不同氮磷水平养殖尾水的适应性及对氮磷营养的吸收和去除效果,为促进2种植物在池塘养殖尾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目的】探究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 Gaudich)和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在漂浮环境培养条件下对不同氮磷水平养殖尾水的适应性及对氮磷营养的吸收和去除效果,为促进2种植物在池塘养殖尾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绿狐尾藻和空心菜为供试植物,设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分别为5、10、15mg/L和1、2、3 mg/L的低(A)、中(B)、高(C)3组模拟养殖尾水,比较2种植物在培养42 d时的生物量、氮磷累积量,以及对水体氮磷的去除能力。【结果】绿狐尾藻在A、B、C组持续生长42 d,其42 d净增生物量和氮磷累积量随生长时间延长、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增加,最大值出现在C组;空心菜在A、B、C组正常生长28 d,其42 d净增生物量和氮、磷累积量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下降,最大值出现在A组。在42 d的试验期内,绿狐尾藻对水体氨氮(NH4+-N)、TN、活性磷(SRP)和TP的去除率最高,氮磷去除效果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上升且去除氨氮能力最强,最大值出现在C组;空心菜的氮磷去除效果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降低,且28 d后植株生长和去除能力下降。植物氮磷吸收贡献率结果显示,3组模拟养殖尾水中,绿狐尾藻植物吸收的氮磷贡献率介于33.65%~99.82%,高于空心菜的2.34%~62.21%。绿狐尾藻对低、中、高氮磷水平模拟养殖尾水的适应性优于空心菜;植物吸收是绿狐尾藻去除水体氮磷的主要途径。【结论】绿狐尾藻对水体氮磷的适应范围较广,表现为喜高氮磷,对水体氮磷水平的适应能力、生长和水体净化能力优于空心菜,可用于南方池塘养殖尾水的长期净化,应用潜力优于空心菜。空心菜的生长和对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降低,应用于夏秋季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时宜定期收割以保证净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狐尾藻 空心菜 累积 氮磷去除率 池塘养殖尾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