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湿生植物对城市生活污水中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唐飞 张玉枝 武浩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12期19-20,133,共3页
选取城市生活污水排污口至污水流入汾河的缓冲地带作为研究区域,以生长状况良好、生物量大的4种湿生植物作为研究材料,研究其对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植物的平均氮磷含量相比,4种湿生植物的总氮及总磷浓度明显偏高... 选取城市生活污水排污口至污水流入汾河的缓冲地带作为研究区域,以生长状况良好、生物量大的4种湿生植物作为研究材料,研究其对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植物的平均氮磷含量相比,4种湿生植物的总氮及总磷浓度明显偏高,其中总氮浓度尤其突出;经过密集植物群落过滤后的污水样中总氮和总磷浓度与未经过植物群落的污水样中的总氮和总磷浓度相比,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所测的植物群落对缓冲地带的污水中总氮、总磷去除效果显著。该试验可为构建汾河流域生态治理污水的设想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生植物 城市污水 氮磷去除效果 汾河临汾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空心菜在富营养池塘中的生长特性和去除氮磷效果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胡雄 谢从新 +5 位作者 何绪刚 杨慧君 鲜莹 陈见 邵俭 张松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14,共6页
运用浮床系统,比较研究了华中地区4个常见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skal)品种(大叶青梗、细叶青梗、大叶白梗、柳叶白梗)在富营养池塘中的生长特性和对水体氮、磷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大叶白梗在生物量的积累速度、生长潜能... 运用浮床系统,比较研究了华中地区4个常见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skal)品种(大叶青梗、细叶青梗、大叶白梗、柳叶白梗)在富营养池塘中的生长特性和对水体氮、磷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大叶白梗在生物量的积累速度、生长潜能、生长周期上明显优于其它3个品种;大叶青梗和大叶白梗空心菜对各形态氮、磷的去除率最高,对NH4^+、NO3^-、TN、PO4^3-和TP的15 d累积去除率分别为79.35%-91.39%、84.38%-85.32%、62.30%-68.98%、70.09%-85.26%和77.95%-78.88%。综合比较,大叶白梗空心菜是4个品种中最佳的浮床材料,可广泛用于池塘等相关富营养水体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菜品种 富营养池塘 生长特性 氮磷去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湖泊水生植物优势种对氮、磷去除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晓东 王俊 +3 位作者 吴苏舒 徐继雄 郭刘超 吴沛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51,共4页
为研究江苏省典型湖泊优势种对氮、磷的去除效果,选取江苏省6大典型湖泊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长荡湖、滆湖以及邵伯湖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地区水生植物分布情况筛选出6种优势种,对地表Ⅴ类标准(TN:2 mg/L;TP:0.2 mg/L)水体中氮、磷... 为研究江苏省典型湖泊优势种对氮、磷的去除效果,选取江苏省6大典型湖泊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长荡湖、滆湖以及邵伯湖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地区水生植物分布情况筛选出6种优势种,对地表Ⅴ类标准(TN:2 mg/L;TP:0.2 mg/L)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进行探究。调查结果表明:江苏省湖泊适应性较强的6种优势种分别为芦苇、茭草、穗状狐尾藻、轮叶黑藻、野菱、荇菜。净化试验表明:茭草和芦苇对TP、TN去除率较其他水生植物高,穗状狐尾藻去除氨氮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水生植物优势种 氮磷去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藻共生系统净化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条件探究与优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贾晓彤 何小娟 +2 位作者 封吉猛 沈剑 王欣泽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7-1184,共8页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水体后,尾水中的氮、磷仍易引起受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开展尾水深度处理以进一步去除氮、磷营养物质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菌藻共培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筛选出优势菌藻组合,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通气...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水体后,尾水中的氮、磷仍易引起受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开展尾水深度处理以进一步去除氮、磷营养物质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菌藻共培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筛选出优势菌藻组合,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通气量、光波长、细菌接种量对氮、磷去除效果的交互影响,提出最优参数组合,并建立菌藻共生系统,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藻组合中,蛋白核小球藻-地衣芽胞杆菌-恶臭假单胞菌共培养组对TN、TP的去除效果较好;此菌藻共生系统在蓝光、通气量为1.8 L/min及细菌接种量为20%(体积比)条件下,TN去除率最大可达93.7%,1 d后TP基本上完全被去除;在蓝光、通气量为2.0 L/min及细菌接种量为5%条件下,2 d后氮去除率可达98.4%;在红光、通气量为2.0~3.0 L/min及细菌接种量为10%~20%条件下,2 d后氨氮可完全被去除。菌藻共生系统对氮、磷去除效果的最优参数组合为蓝光、通气量为1.8L/min及细菌接种量为20%,最优参数组合验证的结果与预测值相符,系统出水符合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水质标准,可为菌藻共生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藻共生 响应面法优化 去除效果 蛋白核小球藻 污水处理厂尾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