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2Cr13钢氮碳氧硫变温离子共渗工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 1
-
-
作者
钟厉
邵丽
陆亚
-
机构
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工程管理系
-
出处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9-152,共4页
-
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C
2008BB6348)
+1 种基金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00424)
重庆市南岸区科技计划项目(20061023)
-
文摘
从温度、时间、氨气流量和混合气(乙醇和二硫化碳混合液)流量方面研究2Cr13不锈钢氮碳氧硫变温离子共渗工艺,寻找最优的共渗参数,并与常规离子渗氮和变温离子渗氮相比较。利用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Cr13钢经535℃变温共渗8 h,氨气流量1.5 L/min,混合气流量0.25 L/min变温离子共渗处理,表面硬度达到硬化要求,共渗层厚度0.28 mm,梯度平缓;共渗层中微量的Fe3O4可降低摩擦系数,FeS具有储油减磨的特性,使工件耐磨性更好;另外,其耐腐蚀性略低于常规离子渗氮。
-
关键词
2Cr13不锈钢
氮碳氧硫变温离子共渗
工艺优化
-
Keywords
2Cr13 stainless steel
N-C-O-S multi-element variable temperature ion penetrating
process optimizing
-
分类号
TG156.8
[金属学及工艺—热处理]
-
-
题名变质M2高速钢稀土离子硫碳氮共渗研究
- 2
-
-
作者
宋绪丁
张天明
-
机构
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
-
出处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6年第6期76-77,111,共3页
-
文摘
对Y-K-Na复合变质的M2高速钢进行离子硫碳氮共渗和稀土离子硫碳氮共渗处理,研究稀土元素对复合变质M2高速钢离子硫碳氮共渗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改善变质M2高速钢渗层组织,提高表面硬度,使渗层硬度梯度平缓,可有效地提高其抗摩擦磨损的能力。
-
关键词
铸造高速钢
变质处理
稀土元素
离子硫碳氮共渗
耐磨性
-
Keywords
Cast high speed steel Modification Rare earth element Ion-sulph-carbonitriding Wear resistance
-
分类号
TG156
[金属学及工艺—热处理]
-
-
题名碳氮氧硫硼共渗在抽油泵泵筒制造中的应用
- 3
-
-
作者
蒲宝林
宫善锋
吴光英
-
机构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胜岛石油机械厂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技术检测中心
南京光英炉业
-
出处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0-61,共2页
-
文摘
为了探索适合抽油泵泵筒的热处理工艺 ,着重对碳氮氧硫硼多元共渗工艺进行了探讨。试验工艺用电炉采用真空脉冲氮化炉 ,分别从上、中、下三处同时充氨气 ,并同时从上部滴注液体 ,成分包括 :稀土、甲酰胺、硫尿、三氧化二硼、乙醇。现场试验表明 ,经多元共渗后的抽油泵泵筒表面硬度大幅度提高 ,表面硬度梯度比其他处理方式更合理 ,耐磨性能明显改善 ,抽油泵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比普通泵平均提高 11%。
-
关键词
碳氮氧硫硼共渗
抽油泵
泵筒
防腐
耐磨
热处理
-
分类号
TE933.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
-
题名空气-乙炔碳氮氧离子多元共渗工艺研究
被引量:6
- 4
-
-
作者
王铁
周上祺
周安若
任勤
刘林飞
孔纪兰
-
机构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2-64,共3页
-
文摘
用空气-乙炔混合气体作为气源,对40Cr钢进行了离子碳氮氧多元共渗;用光学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对渗层形貌、物相和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乙炔浓度是影响性能的关键因素,它对硬度、物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常规离子渗氮相比,以空气-乙炔混合气体作为气源的碳氮氧离子多元共渗工艺操作简便,成本低廉。
-
关键词
离子渗氮
碳氮氧共渗
空气
乙炔
-
Keywords
plasma nitriding
C-N-O multi-elements cementation
air
C2n2
-
分类号
TG156.8
[金属学及工艺—热处理]
-
-
题名氮碳共渗-渗硫复合层的摩擦学行为
被引量:5
- 5
-
-
作者
马世宁
胡春华
朱乃姝
-
机构
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再制造工程系
-
出处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07年第1期104-107,共4页
-
基金
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预研基金资助项目(51489020305JS9105)
-
文摘
采用离子氮碳共渗-离子渗硫复合处理技术在CrMoCu合金铸铁表面制备了氮碳共渗-渗硫复合层,并对未渗及复合渗表面在含硫添加剂液体石蜡润滑下的摩擦学行为及其磨损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含硫添加剂润滑下,复合层与含硫添加剂产生协同作用,生成钼的化合物、磷酸盐和硫化物等化学反应膜使复合渗表面的摩擦系数较未渗表面降低了25%,耐磨性较未渗表面提高了50.1%.
-
关键词
离子氮碳共渗-离子渗硫
复合层
含硫添加剂
化学反应膜
摩擦学行为
-
Keywords
ion nitrocarburizing-ion sulphurizing
composite layer
sulphuric additive
chemical reaction film
tribological behaviors
-
分类号
TG156.8
[金属学及工艺—热处理]
TH117.3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
-
题名合金铸铁的离子硫氮碳共渗及其在活塞环上的应用
- 6
-
-
作者
熊卫东
曾耀新
邓洋
徐冰仲
胡荣静
马吉人
-
机构
北京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
出处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18-122,共5页
-
基金
铁道部科研项目
-
文摘
利用含氮、碳、硫等元素的混合气对内燃机车柴油机活塞环用合金铸铁试样及活塞环工件进行离子硫氮碳共渗,研究了气体组成、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化合物层组织形貌、相组成及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合金铸铁进行离子硫氮碳共渗,与离子氮化或离子氮碳共渗比较,可有效地提高化合物层的ε相含量和厚度,明显地改善组织和层厚均匀性;通过改变工艺参数,可方便地控制化合物层的厚度及相组成,获得以ε相为主、具有一定厚度和良好均匀性的FeS+ε-Fe_[2.3]N复合化合物层;活塞环经离子硫氮碳共渗后,宏观和微观质量指标均符合技术条件要求,装车运行安全可靠,磨合良好,无拉缸、剥落和断裂,耐磨性和使用寿命比铜衬环提高2~3倍,生产成本降低15~20%。
-
关键词
合金铸铁
离子硫
碳氮共渗
活塞环
-
Keywords
alloy cast iron,plasma sulphonitrocarburizing,piston ring,application
-
分类号
TG156.82
[金属学及工艺—热处理]
-
-
题名等离子S-N-C共渗
- 7
-
-
作者
楼芬丽
高文龙
顾水章
-
机构
浙江大学材料系
-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2期294-299,共6页
-
文摘
本文介绍在研制的多功能离子轰击炉中进行38CrMoAl,W18Cr4V。钢试样的离子S—N—C共渗工艺。通过金相、硬度、X射线结构分析等测试方法,讨论了用H_2,N_2,CS_2挥发气作为共渗介质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550±10℃,(N_2+H_2)/CS_2=20/l,共渗时间为2.5小时,共渗效果最佳。
-
关键词
三元共渗
等离子
S-N-C
硫
氮
碳
-
Keywords
Plesma sulfo-nitro-carburi-Zing, Plasma nitrding, Plasma carburizing
-
分类号
TG156.8
[金属学及工艺—热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