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农业农村氮流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弼 庞爱萍 李春晖 《环境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91,共12页
氮磷等营养元素过剩引发的面源污染问题,是黄河流域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为应对黄河流域氮素危机,从源头上降低面源污染负荷,本研究基于物质流和空间分析方法,刻画1949-2022年间黄河流域农业农村氮流时空格局演化规律,评估黄河流域面源... 氮磷等营养元素过剩引发的面源污染问题,是黄河流域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为应对黄河流域氮素危机,从源头上降低面源污染负荷,本研究基于物质流和空间分析方法,刻画1949-2022年间黄河流域农业农村氮流时空格局演化规律,评估黄河流域面源污染关键氮流和高风险区.结果表明:(1)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的作物收获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2015年之后在氮输入水平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年均2%的增长,黄河流域在氮素利用水平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黄河流域农业农村依然存在严重的氮流失现象,其中存贮和反硝化是氮流失的主要部分,1962年、1992年和2022年这两部分流失量分别占耕地氮输出流的51%、47%和36%.2015开始氮素流失(存储)量逐年下降,2022年比2015年减少了15.55%,但是每年仍有30.12×10^(8)kg氮素流失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是当年作物收获氮量的1.64倍,氮素损失率高达62.05%.(3)降雨和地势地形是影响氮径流的决定因素,在高风险区内约有27%~45%的氮剩余流失到附近的地表水中,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的最南部和东南角部分地区、陕西省的最南部和山东省东部地区.研究显示:黄河流域在氮素利用提升和氮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严重的氮流失现象;需要持续推进化肥减量、粪便还田和农村污水治理,同时需要在高风险区采取构建缓冲带等工程措施,才能实现面源污染等氮危机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农业农村污染 氮流路径 时空分布 高风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