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山土壤细菌群落及氮循环功能群的垂向分布格局 被引量:5
1
作者 向兴 满百膺 +5 位作者 张俊忠 罗洋 毛小涛 张超 孙丙华 王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9,共14页
山地生态系统是研究土壤微生物垂向变化规律的天然场所,受采样空间尺度、样本异质性、测序深度、变化的生态因子、环境参数及多样性度量指数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对该系统土壤细菌群落及氮循环功能群垂向分异格局的认识仍然薄弱。以植被和... 山地生态系统是研究土壤微生物垂向变化规律的天然场所,受采样空间尺度、样本异质性、测序深度、变化的生态因子、环境参数及多样性度量指数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对该系统土壤细菌群落及氮循环功能群垂向分异格局的认识仍然薄弱。以植被和土壤垂直分带明显的黄山为研究对象,选取海拔926—1 800m的典型森林土壤样本,采用Illuminia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土壤细菌群落信息,在生物信息学分析中引入谱系结构指数(MNTD和NTI),结合土壤理化参数及FAPROTAX功能预测手段,探究黄山森林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氮循环功能群垂向变化的潜在规律。结果显示,(1)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4.77%)、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21.85%)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4.88%)为优势细菌门类,其垂向分布依次呈现递减式、“U”型式和单峰式。(2)细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谱系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垂向分布呈单峰模式。(3)谱系结构指数分析揭示细菌群落的系统发育关联度随海拔升高呈单调递增模式,表明环境过滤作用显著影响细菌群落的形成过程。(4)系统发育方法和分类学方法均表明pH和温度(t)是黄山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垂向分布的主控因素。(5)4个主要的氮循环功能群中,尿素降解功能群(8.14%)、好氧氨氧化功能群(2.73%)和好氧亚硝酸氧化功能群(0.99%)的相对丰度在垂向分布上呈单峰模式,其优势类群依次为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Ellin6067类群和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固氮功能群(21.45%)在垂向呈“U”型分布模式,其优势类群是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研究结果揭示黄山森林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物种组成及氮循环功能群的垂向分异格局,为认识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群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 细菌 谱系结构指数 土壤PH 氮循环功能群 垂向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科植物改变土壤氮素的可利用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涵 李伟华 +3 位作者 赵海霞 赵梦欣 刘万学 孙文秀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66-1778,共13页
生物入侵破坏入侵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和稳定性、阻碍农林牧渔业生产、危害人类健康。我国已成为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有402种入侵植物。菊科、豆科、禾本科构成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的主体,其中菊科入侵植物约有107种,广泛分... 生物入侵破坏入侵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和稳定性、阻碍农林牧渔业生产、危害人类健康。我国已成为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有402种入侵植物。菊科、豆科、禾本科构成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的主体,其中菊科入侵植物约有107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省(区)。菊科入侵植物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如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种子产量高且易于传播等)而具有高度的入侵性。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38篇共211个关于菊科入侵植物对土壤氮素含量影响的案例。结果发现,菊科植物入侵后,85%以上的案例中土壤总氮、铵态氮、硝态氮等氮素含量显著(P<0.05)增加,其中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最大。菊科植物入侵可通过释放化感物质、分解凋落物和改变土壤氮循环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来改变土壤氮素含量,从而对本地生态系统的氮养分资源造成极大影响。土壤氮是限制植物生长的最主要因素,通过研究菊科入侵植物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能帮助理解土壤氮在入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完善外来植物的入侵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素含量 菊科植物 入侵机制 化感作用 土壤微生物 循环功能 凋落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