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类型氮输入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紫色潮土氮赋存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何立平
林俊杰
+1 位作者
段林艳
陆伟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28-2236,共9页
陆源氮输入是三峡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外源氮在消落带土壤中的赋存形态是决定其进一步向三峡水体释放的关键.为此,以三峡典型土壤-紫色潮土为研究对象,进行4种氮输入〔分别添加NaNO_(3)、NH_(4)NO_(3)、(NH_(4))_(2)SO_(4)、CO(...
陆源氮输入是三峡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外源氮在消落带土壤中的赋存形态是决定其进一步向三峡水体释放的关键.为此,以三峡典型土壤-紫色潮土为研究对象,进行4种氮输入〔分别添加NaNO_(3)、NH_(4)NO_(3)、(NH_(4))_(2)SO_(4)、CO(NH_(2))_(2)〕和淹水-落干两个水文条件处理,利用连续分级提取法测定土壤氮赋存形态含量,分析氮添加类型及水文条件对消落带紫色潮土氮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_(3)、NH_(4)NO_(3)、(NH_(4))_(2)SO_(4)和CO(NH_(2))_(2)添加下,土壤培养结束后,离子交换态氮(IEF-N)含量在落干期分别为93.88、79.42、59.02和46.80 mg kg,在淹水期分别为65.60、56.95、42.46和32.94 mg kg;有机及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含量在落干期分别为122.18、126.21、137.53和148.19 mg kg,在淹水期分别为142.22、149.09、156.43和161.76 mg kg;IEF-N含量变化占比在落干期分别为45.20%、35.56%、21.96%和13.82%,在淹水期分别为36.57%、30.80%、16.21%和7.26%;OSF-N含量变化占比在落干期分别为12.33%、15.02%、22.57%和29.68%,在淹水期分别为16.76%、21.84%、26.73%和30.29%.落干期和淹水期,IEF-N含量及其变化在氮添加总量中的占比均表现为NaNO_(3)添加下最高、CO(NH_(2))_(2)添加下最低,且落干期大于淹水期;OSF-N含量及其变化占比则与IEF-N表现相反.落干期和淹水期,外源氮主要表现为向OSF-N转化,此外,外源氮在落干期还存在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氮转化的过程.研究显示,控制落干期消落带土壤氮输入(特别是硝态氮)是预防三峡水库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
形态
变化
速率
氮形态变化占比
氮
类型
落干期
淹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类型氮输入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紫色潮土氮赋存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何立平
林俊杰
段林艳
陆伟
机构
重庆三峡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和灾害防治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28-2236,共9页
基金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No.KJQN201801233)
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No.18sxxyjd11)
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No.WEPKL2019YB-05)
文摘
陆源氮输入是三峡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外源氮在消落带土壤中的赋存形态是决定其进一步向三峡水体释放的关键.为此,以三峡典型土壤-紫色潮土为研究对象,进行4种氮输入〔分别添加NaNO_(3)、NH_(4)NO_(3)、(NH_(4))_(2)SO_(4)、CO(NH_(2))_(2)〕和淹水-落干两个水文条件处理,利用连续分级提取法测定土壤氮赋存形态含量,分析氮添加类型及水文条件对消落带紫色潮土氮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_(3)、NH_(4)NO_(3)、(NH_(4))_(2)SO_(4)和CO(NH_(2))_(2)添加下,土壤培养结束后,离子交换态氮(IEF-N)含量在落干期分别为93.88、79.42、59.02和46.80 mg kg,在淹水期分别为65.60、56.95、42.46和32.94 mg kg;有机及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含量在落干期分别为122.18、126.21、137.53和148.19 mg kg,在淹水期分别为142.22、149.09、156.43和161.76 mg kg;IEF-N含量变化占比在落干期分别为45.20%、35.56%、21.96%和13.82%,在淹水期分别为36.57%、30.80%、16.21%和7.26%;OSF-N含量变化占比在落干期分别为12.33%、15.02%、22.57%和29.68%,在淹水期分别为16.76%、21.84%、26.73%和30.29%.落干期和淹水期,IEF-N含量及其变化在氮添加总量中的占比均表现为NaNO_(3)添加下最高、CO(NH_(2))_(2)添加下最低,且落干期大于淹水期;OSF-N含量及其变化占比则与IEF-N表现相反.落干期和淹水期,外源氮主要表现为向OSF-N转化,此外,外源氮在落干期还存在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氮转化的过程.研究显示,控制落干期消落带土壤氮输入(特别是硝态氮)是预防三峡水库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氮
形态
变化
速率
氮形态变化占比
氮
类型
落干期
淹水期
Keywords
nitrogen fraction change velocity
nitrogen fraction change proportion
nitrogen types
dry period
flood period
分类号
X14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类型氮输入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紫色潮土氮赋存形态的影响
何立平
林俊杰
段林艳
陆伟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