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杂氮团簇FeN^(+)_(n)、CoN^(+)_(n)和NiN^(+)_(n)的生成及光解
1
作者 李陶琦 丁可伟 +4 位作者 刘红利 卜建华 杨斌 刘卫 葛忠学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0-204,I0002,共6页
为了制备新型高氮含量的原子簇材料,分别将金属铁、钴和镍粉末与氮化硼制成的底物,经波长532nm激光溅射生成了杂氮团簇FeN^(+)_(n)、CoN^(+)_(n)和NiN^(+)_(n),并采用波长266nm激光进行了光解。结果表明,不同底物生成的金属杂氮团簇具... 为了制备新型高氮含量的原子簇材料,分别将金属铁、钴和镍粉末与氮化硼制成的底物,经波长532nm激光溅射生成了杂氮团簇FeN^(+)_(n)、CoN^(+)_(n)和NiN^(+)_(n),并采用波长266nm激光进行了光解。结果表明,不同底物生成的金属杂氮团簇具有不同特点:3种金属杂氮团簇最高含氮原子数分别为8、12和8;铁杂氮团簇有2种偶数氮原子团簇,其中FeN^(+)_(8)离子峰强度较高;钴杂氮团簇有4种偶数氮原子团簇,团簇离子峰相对强度从6到8随氮原子数增加而提高、从8到12随氮原子数增加而降低,其中CoN^(+)_(8)离子峰强度最高;镍杂氮团簇有2种偶数氮原子团簇NiN+6和NiN^(+)_(8),其离子峰相对强度随氮原子数增加而增高;FeN^(+)_(8)、CoN^(+)_(8)和NiN^(+)_(8)光解通道分别为1个、1个和2个,对应的光解产物分别为Fe^(+)、Co^(+)及Ni^(+)和NiN^(+)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氮团簇 氮团簇 氮团簇 氮团簇 激光溅射 激光光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杂氮团簇CrN+n的生成及光解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陶琦 丁可伟 +4 位作者 许洪光 卜建华 肖啸 郑卫军 葛忠学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58,共4页
将铬/氮化硼(Cr/BN)混合粉末经压片机制成直径为13mm、厚度为2~5mm的底物,然后在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仪上,以高纯氮气为载气,用激光轰击Cr/BN底物,生成了铬杂氮团簇CrN_n^+(n=2、4、6、8),得到其质谱图。用波长为266nm的激光对CrN_6^+和C... 将铬/氮化硼(Cr/BN)混合粉末经压片机制成直径为13mm、厚度为2~5mm的底物,然后在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仪上,以高纯氮气为载气,用激光轰击Cr/BN底物,生成了铬杂氮团簇CrN_n^+(n=2、4、6、8),得到其质谱图。用波长为266nm的激光对CrN_6^+和CrN_8^+进行了光解,获得其光解质谱图,探讨了铬杂氮团簇的组成。结果表明,生成的铬杂氮团簇中最稳定的团簇为CrN_8^+,这些团簇的组成依次相差2个氮原子,推测生成的铬杂氮团簇CrN+8由Cr^+和N_2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团簇 铬杂氮团簇 激光溅射 光解 高能量密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氮含量钠杂氮团簇的生成与检测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陶琦 丁可伟 +4 位作者 苏海鹏 刘影 刘红利 张敏 葛忠学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5-148,共4页
为了将NaN3及NaN3分别与BN、ZrN、Ti混合粉末(摩尔比1∶1)经压片机制成直径为13mm、厚度为2~5mm的底物,使用高纯氮气为反应气体和载气,采用液氮冷却离子源,经激光溅射生成了钠杂氮团簇NaNn+(n=2、4、5、6、7、8、9、10、11、12),采用反... 为了将NaN3及NaN3分别与BN、ZrN、Ti混合粉末(摩尔比1∶1)经压片机制成直径为13mm、厚度为2~5mm的底物,使用高纯氮气为反应气体和载气,采用液氮冷却离子源,经激光溅射生成了钠杂氮团簇NaNn+(n=2、4、5、6、7、8、9、10、11、12),采用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并获得了其质谱图。结果表明,不同底物生成的钠杂氮团簇具有不同特点,激光溅射NaN3和NaN3/BN混合物分别生成了4种钠杂氮团簇NaN+n(n=2、4、6、8),但是其离子峰相对强度随氮原子数变化的趋势不同;激光溅射NaN3生成的钠杂氮团簇离子峰相对强度随氮原子数从2到6逐渐增高,到8时降低,而激光溅射NaN3和NaN3/BN混合物生成的钠杂氮团簇离子峰的相对强度随氮原子数增加单调下降;激光溅射NaN3/ZrN混合物生成了不同于NaN3和NaN3/BN混合物的钠杂氮团簇NaN+10和NaN4(H2O)+,最大氮原子数达到10。其中以NaN3/TiN混合样品为底物生成的钠杂氮团簇NaNn+种类最多、含氮量最高,氮原子数最多的团簇为NaN12+,NaN12+的含氮质量百分数达到约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化学 氮团簇 氮团簇 NaN^+12 激光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氮含量锂氮团簇的生成与检测 被引量:6
4
作者 丁可伟 李陶琦 +4 位作者 许洪光 苏海鹏 刘影 郑卫军 葛忠学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7-450,共4页
为发现高氮含量锂氮团簇并分析影响其形成的因素,以氮气为载气,用纳秒激光分别溅射作为底物的LiF以及LiF与ZrN、BN、AlN的混合物,并用自制的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了生成的氮团簇。结果表明,用激光溅射LiF底物,生成了锂氮簇LiN+n(n=2、... 为发现高氮含量锂氮团簇并分析影响其形成的因素,以氮气为载气,用纳秒激光分别溅射作为底物的LiF以及LiF与ZrN、BN、AlN的混合物,并用自制的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了生成的氮团簇。结果表明,用激光溅射LiF底物,生成了锂氮簇LiN+n(n=2、4、6、8);用激光溅射LiF/ZrN、LiF/BN和LiF/AlN底物,生成了锂氮簇LiN_n^+(n=2、4、6、8、10);载气参与了锂氮团簇的形成反应,且向底物中引入固态氮源物质有助于高氮含量锂氮簇的形成;实验中发现的该系列锂氮簇都含有偶数个氮原子,且依次相差两个氮原子,其中LiN_8^+的相对丰度最高,LiN_(10)^+的含氮质量分数高达95.2%,有望从高氮含量的锂氮团簇中发现具有高能量密度的亚稳态团簇材料或其前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团簇 材料 激光溅射 飞行时间质谱 LiN8 LiN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铝簇合物的结构与稳定性 被引量:3
5
作者 许小红 金志浩 王永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3-186,共4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 )中的B3LYP方法 ,以 6- 31G标准基组加一个极化函数 ,对(ClAlNH ) 10 和 (AlN) 10 簇合物分子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和红外光谱进行了优化计算 ,并讨论了它们的化学键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ClAlNH) 10 和 (AlN) 10...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 )中的B3LYP方法 ,以 6- 31G标准基组加一个极化函数 ,对(ClAlNH ) 10 和 (AlN) 10 簇合物分子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和红外光谱进行了优化计算 ,并讨论了它们的化学键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ClAlNH) 10 和 (AlN) 10 簇合物的基态稳定结构均具有C2h对称 ,不存在Al—Al和N—N键 ,因此Al—N键是惟一的键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几何构型 振动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_nC_mN_(3-n-m)微团簇结构和红外光谱的DFT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庾弘朗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28-1034,共7页
基于密度泛函B3LYP/6-311+G(2df)理论,本文对BnCmNl(n+m+l≤3)团簇进行结构优化和简谐振动频率计算.结果表明,硼碳氮双体团簇BnCmNl(n+m+l=2)的基态分别为B2(3∑g),BC(4∑-),BN(3∑),C2(1∑g),CN(2∑),N2(1∑g),其键能遵循顺序:N-N>C... 基于密度泛函B3LYP/6-311+G(2df)理论,本文对BnCmNl(n+m+l≤3)团簇进行结构优化和简谐振动频率计算.结果表明,硼碳氮双体团簇BnCmNl(n+m+l=2)的基态分别为B2(3∑g),BC(4∑-),BN(3∑),C2(1∑g),CN(2∑),N2(1∑g),其键能遵循顺序:N-N>C-N>C-C>B-N>C-B>B-B;三体团簇BnCmNl(n+m+l=3)的基态中,B2C(C2v,1A1)、C2B(Cs,2A′)、N2B(C2v,2A1)采取环状结构,而BCN(C∞v,1∑)、B2N(D∞h,2∑u)、C2N(D∞h,2∏g)、CN2(D∞h,3∑g)则采取直线结构.分析表明相对强键和芳香环的形成是主导硼碳氮三体团簇同分异构体稳定性的决定因素.在相同的理论水平上,所有基态都给出预测的红外频率和相应的振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涵理论 芳香性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