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不同氮素形态配比施肥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道承 庞艳萍 +1 位作者 田湘 王凌晖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4-170,共7页
植物对不同氮素形态(如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的吸收存在偏好,不同氮素形态对植物生长发育、营养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但这些有关植物对不同氮素形态吸收及利用特性的研究结果尚缺乏系统的总结归纳。本文从各类氮素形态的... 植物对不同氮素形态(如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的吸收存在偏好,不同氮素形态对植物生长发育、营养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但这些有关植物对不同氮素形态吸收及利用特性的研究结果尚缺乏系统的总结归纳。本文从各类氮素形态的特点入手,归纳总结植物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偏好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然后对不同氮素形态对植物生长、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植物响应不同氮素形态单施或配施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及利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结果发现,植物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喜好存在差异,而植物中关于氮吸收及代谢关键基因的作用及调控网络需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在生产实践层面,应对硝化抑制剂的合理使用、氮高效利用种质资源的深入挖掘及遗传、环境、季节等因素对氮素形态吸收及利用方面进行系统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形态 吸收偏好 植物生长及品质 氮吸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