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尺度高光谱技术的苎麻叶片氮含量估测
1
作者 陈建福 岳云开 +8 位作者 付虹雨 许明志 焦鑫伟 廖澳 张蕾 赵亮 陈兆中 崔国贤 佘玮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1,共7页
氮肥对苎麻生长及产量品质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氮素检测方法存在费时、费力、时效性差等缺点,而高光谱遥感技术能有效监测作物多项生理指标,从而帮助实时掌握作物的生长态势和营养情况。本研究设置4个施氮水平,即N0(不施氮肥)、N1(... 氮肥对苎麻生长及产量品质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氮素检测方法存在费时、费力、时效性差等缺点,而高光谱遥感技术能有效监测作物多项生理指标,从而帮助实时掌握作物的生长态势和营养情况。本研究设置4个施氮水平,即N0(不施氮肥)、N1(施纯氮273 kg/hm2)、N2(施纯氮332 kg/hm2)、N3(施纯氮390 kg/hm2,常规施用量),以及2个追肥时期,即封行期(a)和旺长期(b),利用光谱技术分析不同处理苎麻在冠层和叶片两个尺度下的光谱特征差异,然后通过分析多尺度高光谱数据与苎麻叶片氮含量(LNC)的相关性,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三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苎麻关键生育时期(苗期、封行期、旺长期、成熟期)的LNC估测模型,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个生育时期冠层光谱模型的精度优于叶片光谱模型,基于冠层光谱波段构建的苎麻LNC估测模型在成熟期精度最高(R2=0.795,RMSE=0.608),基于叶片光谱波段构建的苎麻LNC估测模型在旺长期精度最高(R2=0.670,RMSE=0.470);采用RF算法构建的LNC估测模型在多个生育时期中表现最佳,总体性能稳定且精度较高。综上,基于多尺度高光谱技术的苎麻叶片氮含量估测是可行的,尤其基于冠层尺度的估测更易操作,这为苎麻氮素反演提供了更优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叶片氮含量 高光谱 多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氨基酸添加对温带暗棕壤碳氮含量和甲烷排放的影响
2
作者 李颖 郭亚芬 崔晓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3,共11页
【目的】解析土壤pH值与土壤氮以及CH_(4)排放速率与土壤碳氮含量间的相互关系,为明确碳氮转化及温室气体排放规律、优化温带森林暗棕壤的水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温带森林暗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法,设置水分条件为土壤饱... 【目的】解析土壤pH值与土壤氮以及CH_(4)排放速率与土壤碳氮含量间的相互关系,为明确碳氮转化及温室气体排放规律、优化温带森林暗棕壤的水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温带森林暗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法,设置水分条件为土壤饱和持水量(WHC)的40%、60%、90%,通过向温带暗棕壤中添加两种不同性质的氨基酸,探讨其对土壤碳氮含量及CH_(4)排放的潜在影响,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土壤碳氮含量、pH值及CH_(4)排放速率间的相关性。【结果】(1)氨基酸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铵态氮(NH_(4)^(+)-N)含量及CH_(4)排放速率。亮氨酸处理使DOC、NH_(4)^(+)-N含量分别升高21.39%、45.10%,CH_(4)排放速率较CK升高3.20倍,甲硫氨基酸使DOC、NH_(4)^(+)-N含量分别升高21.39%、72.71%,CH_(4)排放速率较CK升高7.00倍;(2)不同氨基酸对土壤硝态氮(NO_(3)^(-)-N)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亮氨酸处理使土壤NO_(3)^(-)-N含量升高了8.41%,但其对于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可能存在滞后性,而甲硫氨基酸能够显著抑制土壤硝化作用,NO_(3)^(-)-N含量显著降低了37.90%;(3)土壤不同水分条件对土壤DOC、NH_(4)^(+)-N、NO_(3)^(-)-N含量及CH_(4)排放速率均存在显著影响。90%WHC使DOC含量升高11.95%~19.91%,使NH_(4)^(+)-N升高19.83%~35.46%,使NO_(3)^(-)-N降低10.05%~23.79%,使CH_(4)排放速率升高至另外两种水分条件的1.48~2.06倍。60%WHC条件使NH_(4)^(+)-N升高13.05%,使NO_(3)^(-)-N含量升高24.62%。60%WHC可能是温带暗棕壤硝化作用的最适含水量,90%WHC条件有利于DOC积累,同时对NO_(3)^(-)-N的产生存在明显抑制作用;(4)土壤pH与N H4+-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O_(3)^(-)-N含量呈正相关。CH_(4)排放速率与NO_(3)^(-)-N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NH_(4)^(+)-N含量呈负相关,与DO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性质氨基酸添加在温带森林暗棕壤碳氮含量及CH_(4)排放中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一定范围内,土壤水分含量的升高有利于土壤NH_(4)^(+)-N、NO_(3)^(-)-N、DOC的积累及CH_(4)的排放,但土壤高含水量条件对NO_(3)^(-)-N的产生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在研究温带森林暗棕壤碳含量、CH_(4)排放及氮转化机制时,建议关注不同氨基酸的差异性作用,同时考虑水分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氨基酸态 氮含量 甲烷 温带暗棕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滇池流域湿地植物氮含量估算模型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迈 李晓琳 +2 位作者 郑毅 欧朝蓉 孙仕仙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9,共10页
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区,利用S-R3500光谱仪采集芦苇、菰、香蒲和风车草4种典型滇池湿地植物的光谱数据,应用A3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湿地植物叶片氮含量,筛选出氮含量最敏感的光谱特征波段和变换形式参量,建立湿地植物叶片高光谱氮含量估... 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区,利用S-R3500光谱仪采集芦苇、菰、香蒲和风车草4种典型滇池湿地植物的光谱数据,应用A3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湿地植物叶片氮含量,筛选出氮含量最敏感的光谱特征波段和变换形式参量,建立湿地植物叶片高光谱氮含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4种湿地植物的光谱曲线与健康绿色植被的光谱曲线趋势一致,但在800~1350 nm和1650~1800 nm波段存在差异,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和“三边”参数光谱变换可以更加突出4种湿地植物的光谱特征;芦苇二阶微分1836 nm、香蒲二阶微分881 nm、菰一阶微分1264 nm、风车草二阶微分1665 nm波长和氮含量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菰的“三边”参数红边面积和蓝边面积的比值、红边面积和蓝边面积的归一化值,香蒲的红边幅值、红边面积、“绿峰”反射率和“红谷”反射率比值、红边面积和蓝边面积比值和氮含量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且呈极显著相关(P<0.01);4种湿地植物基于光谱二阶微分构建的氮含量估算模型精度比一阶微分高,基于光谱“三边”参数构建的氮含量的估算模型精度最高且误差最小;4种湿地植物基于“三边”参数构建的氮含量估算多元逐步回归模型估测效果较好。基于高光谱技术的湿地植物养分含量估算模型技术可以长时序快速地监测大面积湿地植被养分含量的时空动态变化,为湿地植物远程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高光谱 湿地植物 氮含量 估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调控下土壤碳氮含量、酶活性和三七产量的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石小兰 脱云飞 +5 位作者 丁明净 刘香凝 王昭仪 刘艳伟 向萍 杨启良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6,共11页
为揭示水肥对三七田土壤碳氮含量、酶活性和产量调控效应,明确三七不同生育时期最适水肥调控模式,于2018—2021年在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三七种植基地开展田间试验,设3个灌水水平(5 mm, W1;10 mm, W2;15 mm, W3)和4个不同生育时期(根增期... 为揭示水肥对三七田土壤碳氮含量、酶活性和产量调控效应,明确三七不同生育时期最适水肥调控模式,于2018—2021年在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三七种植基地开展田间试验,设3个灌水水平(5 mm, W1;10 mm, W2;15 mm, W3)和4个不同生育时期(根增期、苗期、花期、果期)施肥配比水平(25%∶25%∶25%∶25%,F1;20%∶25%∶30%∶25%,F2;15%∶30%∶30%∶25%,F3;10%∶40%∶20%∶30%,F4),以全生育期不灌溉施肥处理为对照(CK),研究不同水肥调控模式对土壤碳氮含量、酶活性、三七产量、总皂苷含量及各指标间相互关系的影响,同时采用CRITIC-VIKOR法对最适水肥调控模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灌水量和生育时期施肥配比对三七根增期、苗期、花期和果期土壤全氮、有机碳含量和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产量、总皂苷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与CK相比,花期W2F3处理土壤全氮含量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7.69%~92.50%,W1F1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5.11%~7.11%;根增期各灌水施肥处理土壤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平均较CK增加7.20%、19.82%和47.44%,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19.16%。与CK相比,收获后水肥调控处理三七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53.83%,肥料偏生产力平均提高66.30%,W2F4处理产量最高(2 797.25 kg·hm^(-2)),W2F3处理总皂苷含量最高(176.34 mg·g^(-1))。综合评分法结果表明,三七根增期W3F1处理Q值为0.03,苗期W2F3处理Q值为0.02,花期W2F3处理的Q值为0.01,果期W3F2处理的Q值为0.02;根增期和果期最佳灌溉施肥方案为W3F1和W3F2,苗期和花期最佳灌溉施肥方案为W2F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调控 土壤碳氮含量 土壤酶活性 三七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苹果树冠层氮含量反演研究
5
作者 曾鹏宗 王旺 +1 位作者 袁敏鑫 杨福增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7-173,共7页
快速、便捷地实时获取苹果树冠层氮含量是实现精准施肥的数据基础。本研究以“秦脆”苹果树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新梢旺长期、春梢停长期、果实膨大期利用无人机遥感平台获取30、50、70 m飞行高度下的多光谱遥感图像,并同步测定冠层氮含量... 快速、便捷地实时获取苹果树冠层氮含量是实现精准施肥的数据基础。本研究以“秦脆”苹果树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新梢旺长期、春梢停长期、果实膨大期利用无人机遥感平台获取30、50、70 m飞行高度下的多光谱遥感图像,并同步测定冠层氮含量。从不同试验条件下的遥感图像中各提取43种植被指数,然后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6种敏感植被指数,利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算法,建立了苹果树冠层氮含量的反演模型。结果表明:GBDT算法可以在“秦脆”苹果树不同生长期的冠层氮含量反演模型建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且降低无人机遥感试验的飞行高度可以显著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最优模型出现在新梢旺长期30 m高度时,其R2为0.941,RMSE为0.300。本研究结果可为“秦脆”苹果树的精准施肥提供数据支撑,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 苹果树冠层氮含量 多光谱 梯度提升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煤中碳氢氮含量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6
作者 张宁 《石化技术》 2024年第12期190-192,共3页
本文采用长沙开元5E-CHN2200型元素分析仪测定了原煤中的碳、氢、氮含量,通过分析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来源并对其进行计算评定,得出了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当置信概率为95%即k取2时,原煤中碳(C_(d))、氢(H_(d))、氮(N_(d))含量... 本文采用长沙开元5E-CHN2200型元素分析仪测定了原煤中的碳、氢、氮含量,通过分析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来源并对其进行计算评定,得出了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当置信概率为95%即k取2时,原煤中碳(C_(d))、氢(H_(d))、氮(N_(d))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70%、0.13%、0.05%。同时确认了在原煤中的碳、氢、氮含量测定中,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仪器的日漂移校正因子,在后续的样品测定中需要重点关注,必要时采取措施,将由其引入的不确定度控制在较低水平,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煤 碳氢氮含量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金卓 孔琳琳 +2 位作者 李颖 徐浩凯 林文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96,共6页
为探寻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野外快速测定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方法,采集土壤光谱信号,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建立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测定的定标模型。结果表明,采用PLS方法建模时,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测定定标模型... 为探寻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野外快速测定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方法,采集土壤光谱信号,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建立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测定的定标模型。结果表明,采用PLS方法建模时,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测定定标模型的精度较高。为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采用多元散射校正、标准归一化、基线校正、卷积平滑和小波变换5种方法对光谱信号进行预处理,当用小波变换法对光谱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并与PLS方法结合时,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土壤全氮样品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838 5,均方根误差为0.153 1,对应验证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754 9,均方根误差为0.184 2,校正集和验证集土壤全氮含量预测值(y)与实测值(x)之间的关系模型分别为y=0.685 8x+0.198 0和y=0.621 4x+0.237 9;土壤碱解氮样品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866 5,均方根误差为0.007 7,对应验证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796 1,均方根误差为0.009 4,校正集和验证集土壤碱解氮含量预测值(y)与实测值(x)之间的关系模型分别为y=0.749 8x+0.019 4和y=0.700 7x+0.023 3。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进行定量预测是可行的,且应用小波变换方法对光谱冗余信息进行预处理后,再与偏最小二乘法相结合可有效地提高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氮含量 碱解氮含量 野外测定 小波去噪 近红外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油加氢重石脑油氮含量超标原因探讨
8
作者 曹鑫杰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38-40,共3页
某蜡油加氢装置在2022年10月2日出现重石脑油氮含量超标,影响下游重整装置正常运行,经过多方面排查,化验分析,最终确定为高压注水中汽提净化水中存在苯胺,其中的有机氮被带入至分馏系统,富集在重石脑油中,导致重石脑油氮含量超标,通过... 某蜡油加氢装置在2022年10月2日出现重石脑油氮含量超标,影响下游重整装置正常运行,经过多方面排查,化验分析,最终确定为高压注水中汽提净化水中存在苯胺,其中的有机氮被带入至分馏系统,富集在重石脑油中,导致重石脑油氮含量超标,通过降低汽提净化水用量,最终保证重石脑油氮含量合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 氮含量 净化水 超标 重石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分析仪测定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氮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9
作者 马克富 龚婉莉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9期106-110,共5页
基于Elementar vario MACRO cube型元素分析仪测定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氮含量的方法原理,建立了测量数学模型,研究分析了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评定了测量重复性、校准曲线、样品称量以及校准物质纯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并通过... 基于Elementar vario MACRO cube型元素分析仪测定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氮含量的方法原理,建立了测量数学模型,研究分析了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评定了测量重复性、校准曲线、样品称量以及校准物质纯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并通过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的计算,得出了元素分析仪测定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氮含量的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影响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氮含量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是测量重复性与校准曲线,样品质量与校准物质纯度引入的不确定度较小,最终得到的固体生物质燃料样品中碳、氢、氮含量与不确定度为:碳元素(43.63±0.18)%,氢元素(5.23±0.05)%,氮元素(0.83±0.05)%,其中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生物质燃料 元素分析仪 碳氢氮含量 不确定度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叶绿素与氮含量关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朱哲燕 鲍一丹 +1 位作者 黄敏 冯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2-154,共3页
为了找出油菜的叶绿素(SPAD值)与其全氮含量的关系,利用叶绿素仪(SPAD)对田间油菜氮含量进行测试,并将已知SPAD值的油菜叶通过凯氏定氮法进行测定,将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拟合,建立了SPAD值和全氮含量在油菜中的数学关系模型,结果... 为了找出油菜的叶绿素(SPAD值)与其全氮含量的关系,利用叶绿素仪(SPAD)对田间油菜氮含量进行测试,并将已知SPAD值的油菜叶通过凯氏定氮法进行测定,将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拟合,建立了SPAD值和全氮含量在油菜中的数学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相关系数达0.863,为油菜在生长期间全氮含量的快速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D 氮含量 油菜 凯氏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利用后减施化肥对水稻产量和产值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1
作者 周兴 李再明 +5 位作者 谢坚 廖育林 杨曾平 鲁艳红 聂军 曹卫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5-230,共6页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连续5年紫云英利用后不同化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稻谷经济效益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CK:不施紫云英和化肥(对照);处理CF:不施紫云英,施100%化肥(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50、75、120 kg/...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连续5年紫云英利用后不同化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稻谷经济效益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CK:不施紫云英和化肥(对照);处理CF:不施紫云英,施100%化肥(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50、75、120 kg/hm2);处理A1:紫云英(22 500 kg/hm2,下同)+100%化肥+100%磷肥;处理A2:紫云英+80%氮、钾肥+100%磷肥;处理A3:紫云英+60%氮、钾肥+100%磷肥;处理A4:紫云英+40%氮、钾肥+100%磷肥。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紫云英利用后化肥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与CF相比,处理A2的早稻产量提高了7.7%,处理A3的水稻产量基本持平;紫云英利用后适当减少化肥用量可以增加水稻产值,与CF相比,处理A1的水稻产值增加了5.92%,处理A2的水稻产值的增加效果次之,增加了4.08%;处理A4提高水稻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效果明显优于处理CF,A2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比CF显著降低。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认为翻压紫云英可以代替部分化肥,增加水稻产量,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化肥施用量 水稻 产量 经济效益 土壤碳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营养对肯氏南洋杉幼苗生长、根系活力及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金浩 周再知 +3 位作者 杨晓清 梁坤南 黄桂华 马华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36,共6页
为了探索不同氮素水平对肯氏南洋杉苗期生长的影响,确定其适宜施氮量,采用指数施肥法,设置0,50,150,250,350,550,750和950 mg·株-18个施肥处理,在温室开展肯氏南洋杉幼苗氮素施肥试验。结果表明:1)肯氏南洋杉幼苗的苗高、地径、生... 为了探索不同氮素水平对肯氏南洋杉苗期生长的影响,确定其适宜施氮量,采用指数施肥法,设置0,50,150,250,350,550,750和950 mg·株-18个施肥处理,在温室开展肯氏南洋杉幼苗氮素施肥试验。结果表明:1)肯氏南洋杉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起先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施氮量为550 mg·株-1时达到峰值,继续增大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根冠比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递减,但影响不明显;2)肯氏南洋杉幼苗的根系活力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施氮量为550 mg·株-1时,根系活力最大;3)通过拟合苗木生物量、叶片氮含量与施氮量的响应曲线,确定肯氏南洋杉幼苗的充足施肥量和最佳施肥量分别为558.82和573.55 mg·株-1。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得出:肯氏南洋杉幼苗的最佳施氮范围为550~575 mg·株-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氏南洋杉 指数施肥法 生长表现 根系活力 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控释尿素(追施)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薛高峰 张贵龙 +2 位作者 孙焱鑫 陈延华 廖上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7-384,共8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苗期和返青期追施释放期为30d和60d的包膜控释尿素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在冬小麦苗期和返青期追施释放期为60d包膜控释尿素(N60N60),能显著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强植株对N、P、K养...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苗期和返青期追施释放期为30d和60d的包膜控释尿素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在冬小麦苗期和返青期追施释放期为60d包膜控释尿素(N60N60),能显著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强植株对N、P、K养分吸收,增加籽粒产量。与不追肥(CK)处理相比,N60N60处理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重分别提高33.21%和67.84%;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12.77%~25.20%;植株茎叶N、P、K含量分别增加63.55%、37.08%和6.91%,籽粒N、P、K含量分别增加8.56%、31.18%和24.49%;小麦穗长、穗粒重、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4.14%、27.00%、39.32%和48.01%。在返青期追施1次包膜控释尿素,N0N30优于N0N60处理,叶绿素含量增加1.50%~3.04%;植株茎叶N、P、K含量分别增加12.37%、12.25%和1.26%,籽粒N、P、K含量分别增加0.50%、5.69%和9.74%;小麦穗长、穗粒重、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分别增加2.84%、11.81%、11.65%和6.61%。同时,包膜控释尿素施用能明显减少硝态氮向土壤深层渗漏数量,减轻对地下水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控释尿素 追施 冬小麦 生长发育 土壤硝态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氮素积累与转运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郑成岩 于振文 +2 位作者 王东 张永丽 石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03-1311,共9页
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条旋耕(SR)、深松+条旋耕(SRS)、深松+旋耕(RS)、旋耕(R)和翻耕(P)5个耕作方式处理,研究了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氮素积累、分配和转运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深松+条旋耕和深松+旋耕处理... 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条旋耕(SR)、深松+条旋耕(SRS)、深松+旋耕(RS)、旋耕(R)和翻耕(P)5个耕作方式处理,研究了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氮素积累、分配和转运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深松+条旋耕和深松+旋耕处理小麦开花至成熟期20—140 cm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较低;拔节期之后的小麦氮素吸收强度、开花和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成熟期氮素向子粒中的分配比例及开花期营养器官中贮存的氮素向子粒中的转运量均高于条旋耕和旋耕处理;深松+条旋耕和深松+旋耕处理成熟期氮素向子粒中的分配量高于翻耕,翻耕高于旋耕和条旋耕处理。2)深松+条旋耕和深松+旋耕处理成熟期0—80 cm各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翻耕处理,翻耕低于旋耕和条旋耕处理,条旋耕最高;深松+旋耕在120—160 cm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在160—200 cm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3)深松+旋耕和深松+条旋耕的子粒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最高且两者无显著差异,翻耕次之,旋耕和条旋耕低于上述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氮素利用、子粒产量和土壤中硝态氮的淋溶,深松+条旋耕为最佳耕作方式,可供生产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小麦 素积累与转运 土壤硝态氮含量 子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5
15
作者 黄绍敏 皇甫湘荣 +2 位作者 宝德俊 张鸿程 孙克刚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1-354,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及人工渗滤池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大田土壤中硝态氮因素很多,程度不一,其中土壤类型决定着硝态氮基础含量,是内因,而施肥及施氮量是影响硝态氮含量最大的外界因素,其次是土壤湿度和... 采用田间试验及人工渗滤池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大田土壤中硝态氮因素很多,程度不一,其中土壤类型决定着硝态氮基础含量,是内因,而施肥及施氮量是影响硝态氮含量最大的外界因素,其次是土壤湿度和氮肥品种,土壤温度对其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NO3-N 影响因素 土壤监测 硝态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氮肥对洋葱-棉花套作体系产量及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田晓飞 李成亮 +4 位作者 张民 谢志华 路艳艳 郑文魁 耿计彪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5-752,共8页
2012—2013年在济宁市鱼台县,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速效氮肥和控释氮肥在0、100、200、300 kg·hm-2 4个氮素水平下对洋葱-棉花套作体系产量及土壤氮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用量200、300 kg·hm-2时,速效氮肥和控释氮肥... 2012—2013年在济宁市鱼台县,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速效氮肥和控释氮肥在0、100、200、300 kg·hm-2 4个氮素水平下对洋葱-棉花套作体系产量及土壤氮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用量200、300 kg·hm-2时,速效氮肥和控释氮肥处理棉花产量显著高于氮素用量100 kg·hm-2处理;氮素用量100、200 kg·hm-2时,控释氮肥棉花产量较速效氮肥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7.3%和7.7%;施氮200 kg·hm-2的控释氮肥处理较氮素用量100 kg·hm-2的控释氮肥处理的籽棉显著增产14.5%,但与施氮300 kg·hm-2的控释氮肥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控释氮肥较速效氮肥更能提高0~20 cm土层NO-3-N的含量,但对土壤中NH+4-N含量无显著影响。施用控释氮肥能够提高洋葱和棉花产量,施氮量为200 kg·hm-2的控释氮肥处理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施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类型 肥用量 洋葱产量 棉花产量 土壤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氮肥用量对设施菜地硝态氮含量及环境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李若楠 武雪萍 +4 位作者 张彦才 王丽英 李孝兰 陈丽莉 翟凤芝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42-1651,共10页
【目的】滴灌施肥较传统施肥更为精准的将肥水输送至作物的根区,减少肥料的用量,降低土壤水分和养分深层渗漏带来的环境风险。本试验研究滴灌管理下不同氮肥(N)用量对设施菜地供氮能力及环境质量的影响,以期获得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条件... 【目的】滴灌施肥较传统施肥更为精准的将肥水输送至作物的根区,减少肥料的用量,降低土壤水分和养分深层渗漏带来的环境风险。本试验研究滴灌管理下不同氮肥(N)用量对设施菜地供氮能力及环境质量的影响,以期获得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条件下最佳施氮用量。【方法】采用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秋冬茬番茄轮作,共设计4个化肥氮用量梯度(N_0、N_1、N_2、N_3,对应冬春茬黄瓜季施氮0、300、600、900 kg/hm^2;秋冬茬番茄季施氮0、225、450、675 kg/hm2)3年定位研究比较不同氮用量下0-100 cm土体硝态氮、电导率(EC_(5:1))、pH动态变化计算了各施氮水平下设施蔬菜生产的氮素表观平衡、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结果】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N_2和N_3处理0-100 cm土体硝态氮和盐分积累显著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由2008年黄瓜季季平均14.4~31.1和14.9~41.0 mg/kg增至2010年番茄季季均76.4~119.8和129.0~184.5 mg/kg,分别增加了1.9~5.1和3.5~7.7倍;两处理EC。分别由2008年黄瓜季季平均379.6~514.3和407.0~476.7S/cm增至2010年番茄季季平均663.0~1212.4和710.0~1359.6μS/cm分别增加了0.3~1.8和0.5~2.0倍。与N_2和N_3处理相比,N_1处理节氮50%~66.7%,经过三年的种植0-100cm土层季均硝态氮含量和EC_(5:1)分别下降了35.5%~67.4%和6.0%~25.2%,pH增加0.06~0.18,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9.0~13.8个百分点而种植蔬菜的经济效益未有显著下降。【结论】温室滴灌冬春茬黄瓜一秋冬茬番茄经济施氮量分别为N 300和225kg/hm^2,既能保证3年5季蔬菜根层(0-60 cm)土层硝态氮处于相对适宜水平,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土壤硝态氮含量 EC5∶1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丘陵区4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 被引量:34
18
作者 李胜蓝 方晰 +2 位作者 项文化 孙伟军 张仕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6,共9页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比较湘中丘陵区4种不同森林类型(杉木人工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含...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比较湘中丘陵区4种不同森林类型(杉木人工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含水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种森林各层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平均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出随着林分组成树种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南酸枣落叶阔叶林和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各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均高于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和杉木人工林,且以南酸枣落叶阔叶林最高,杉木人工林最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2.3% ~2.9%,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占全氮含量的4.5% ~6.4%,均以南酸枣落叶阔叶林最高,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最低;4种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型”,呈现出“夏高冬低”型或“秋高春低”型,杉木人工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季节波动幅度较其他2种森林明显,但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季节波动幅度没有其他2种森林明显;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含量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P<o.o1),但与土壤含水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初步揭示该地区4种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的季节变化不直接受控于土壤自然含水率,4种森林与环境因子长期共同作用导致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差异是影响不同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差异及其季节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中丘陵区 杉木人工林 演替阶段 天然次生林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土小麦碳氮含量对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 被引量:12
19
作者 苗惠田 吕家珑 +3 位作者 张文菊 徐明岗 黄绍敏 张水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80,共9页
【目的】以潮土21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不同施肥模式下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地上部生物量、碳氮含量、碳氮比及碳氮积累量,探讨冬小麦碳氮含量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规律。【方法】试验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施氮磷肥(NP)、... 【目的】以潮土21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不同施肥模式下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地上部生物量、碳氮含量、碳氮比及碳氮积累量,探讨冬小麦碳氮含量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规律。【方法】试验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施氮磷肥(NP)、施氮钾肥(NK)、氮磷钾配施(NPK)、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NPKM)、施氮磷钾肥及玉米秸秆还田(NPKS)7个处理。在2011 2012年冬小麦生长季,分别采集越冬、拔节、灌浆、成熟四个生育时期地上部植株样品,利用Euro Vector EA3000型元素分析仪对小麦植株样品的全碳、全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NPK、NPKM和NPKS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各生育期小麦地上部干重,其中NPKM处理小麦地上部干重在越冬、拔节、灌浆、成熟期分别比CK提高了111%、194%、238%、206%,除越冬期外,等量氮肥条件下,NPK、NPKM和NPKS 3个处理间小麦同一生育期地上部干重无显著差异,说明与氮磷钾配施相比,有机无机配施与秸秆还田这两种措施并不能显著提高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小麦地上部碳含量受不同施肥影响很小,不同生育期小麦地上部碳含量平均值为410 g/kg;小麦成熟期地上部氮含量以N和NK处理最高,分别达到19.4和18.1 g/kg,其中N处理小麦地上部氮含量分别比NPKM和NPKS处理高52%和66%。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各处理小麦氮含量逐渐降低,总体表现为越冬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在整个生育期中各施肥处理碳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而氮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这就使得各施肥处理地上部分C/N比随生育期的推移呈逐渐增加趋势;不同施肥下小麦碳积累量差异性和地上部干物质重差异性规律一致,而不同施肥下地上部氮积累量差异性不同于干物质重的差异性,以NP处理最高,达545 kg/hm2,分别比NPKM和NPKS处理高61%和68%。【结论】施肥方式不能显著改变小麦碳含量但能影响氮含量,因此小麦生物量大小决定了其碳的积累量,相应地,C/N比大小则由氮含量决定。氮磷钾配施、有机无机配施及秸秆还田处理下,小麦具有较高的生物量从而具有较高的碳氮积累量,这有利于增加农田系统碳、氮积累,提升土壤碳、氮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小麦 含量 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代大豆品种叶片氮含量及其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大勇 陈展宇 +4 位作者 徐克章 张治安 武志海 季平 张鹏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1-178,共8页
为了解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叶片氮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对吉林省1923-2004年间育成的21个大豆品种的叶片氮含量和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氮含量与育成年代在R2期和R6期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但在R4期呈不显... 为了解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叶片氮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对吉林省1923-2004年间育成的21个大豆品种的叶片氮含量和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氮含量与育成年代在R2期和R6期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但在R4期呈不显著负相关。在R2期和R6期,大豆品种间叶片单位叶面积氮含量增长率明显大于净光合速率增长率,导致了氮素光合利用效率与育成年代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在R4期,现代品种叶片单位叶面积氮含量低于老品种,而净光合速率仍高于老品种,导致了氮素光合利用效率与育成年代呈显著正相关。叶片氮含量高,叶绿素含量就高,净光合速率也高,但氮素光合利用效率却低;可将R4期氮素光合利用效率作为高产品种选育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叶片氮含量 净光合速率 素光合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