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氮化碳纳米片/球形共轭聚合物S型异质结界面电场以促进析氢反应
1
作者 孟凡鹏 赵飞 +3 位作者 林靖恺 赵金生 张华阳 王少彬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6-136,共11页
基于氮化碳设计异质结是提升光催化效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简便高效的球磨技术,构建了由氮化碳纳米片(GCNNS)与供体-受体共轭聚合物(聚对氨基亚苄基异苯胺,PASO)组成的全有机S型无金属异质结。该异质结展现出优异的光催化产氢性能,... 基于氮化碳设计异质结是提升光催化效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简便高效的球磨技术,构建了由氮化碳纳米片(GCNNS)与供体-受体共轭聚合物(聚对氨基亚苄基异苯胺,PASO)组成的全有机S型无金属异质结。该异质结展现出优异的光催化产氢性能,优化后的GCNNS/PASO-10样品的产氢速率达到10.12 mmol·g^(−1)·h^(−1),分别是GCNNS和PASO的5.9倍和19.5倍。这种提升源于独特的界面结合作用、增强的可见光吸收能力以及S型异质结强内建电场促进的高效电荷分离。理论计算与表征结果表明,该异质结的S型机制实现了能带最优匹配并推动了空间电荷的有效分离,从而显著提升了光催化活性。本工作揭示了全有机材料在异质结构建中的独特优势,为设计先进S型体系以实现可持续能源转化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有机异质结 氮化纳米 S型异质结 产氢 D-A共轭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硼对纳米洋葱碳/硅橡胶复合材料的介电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曾玉 唐鹿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提升硅橡胶的介电与力学性能,将零维的纳米洋葱碳(OLCs)和二维的氮化硼纳米片(BN)同时添加到硅橡胶(SR)中来制备OLCs/BN/SR复合材料。通过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填料能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且OLCs/BN/SR复合材料... 为提升硅橡胶的介电与力学性能,将零维的纳米洋葱碳(OLCs)和二维的氮化硼纳米片(BN)同时添加到硅橡胶(SR)中来制备OLCs/BN/SR复合材料。通过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填料能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且OLCs/BN/SR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明显增强。当1.2%的纳米洋葱碳和9%的氮化硼纳米片添加到硅橡胶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增加到7.31,而介电损耗则低至0.001 52。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填料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了填料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以及复合材料中增强的界面极化效应。复合材料也显示出良好的柔韧性,即断裂伸长率为748%,而弹性模量则为227 kPa。因此,不同维度的低维填料之间的协同作用,能使得复合材料表现出的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以及低弹性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纳米洋葱 氮化纳米 介电性能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光谱响应范围的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光催化产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桂珍 姚陈忠 +2 位作者 孙友谊 辛德华 吕宝华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7-284,共8页
以块体氮化碳(CN)为前驱物,采用氧化剥离制备氧化型氮化碳纳米片(o-CN NSs),将o-CN NSs还原制得了还原型氮化碳纳米片(r-CN NSs)。o-CN NSs和r-CN NSs厚度均约2 nm,且都保留了纯CN的庚嗪环骨架结构;相比于o-CN NSs,r-CN NSs具有更小的... 以块体氮化碳(CN)为前驱物,采用氧化剥离制备氧化型氮化碳纳米片(o-CN NSs),将o-CN NSs还原制得了还原型氮化碳纳米片(r-CN NSs)。o-CN NSs和r-CN NSs厚度均约2 nm,且都保留了纯CN的庚嗪环骨架结构;相比于o-CN NSs,r-CN NSs具有更小的禁带宽度(2.62 eV)、更宽的光响应范围(485 nm)和更高的产氢速率(1700μmol/(g·h));r-CN NSs的光催化产氢速率是CN的8.5倍、o-CN NSs的2.1倍。经过20 h的循环测试,r-CN NSs的光催化产氢速率没有衰减,具备良好的光催化稳定性。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r-CN NSs是边缘基团为氨基的纳米片结构,氨基的引入改善了纳米片的结晶性,提高了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拓宽了纳米片的光响应范围,从而导致光催化性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 纳米 光催化 光响应范围 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石墨相氮化碳二维纳米片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阎鑫 惠小艳 +5 位作者 闫从祥 艾涛 苏兴华 王振军 孙国栋 赵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7-80,共4页
以三聚氰胺为原料制备类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采用球磨与超声联用技术制备g-C_3N_4二维纳米片。利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光谱、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荧光(PL)光谱等分析手段... 以三聚氰胺为原料制备类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采用球磨与超声联用技术制备g-C_3N_4二维纳米片。利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光谱、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荧光(PL)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g-C_3N_4二维纳米片具有与体相g-C_3N_4相同的晶体结构,片层结构仅有5个原子层厚。g-C_3N_4二维纳米片增加了对可见光的吸收,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以染料罗丹明B的降解反应研究了g-C_3N_4二维纳米片在可见光下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球磨超声1h后制备的g-C_3N_4二维纳米片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性能,150min内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高达94%,是体相g-C_3N_4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石墨相氮化 纳米 液相剥离 可见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纳米片状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侯建华 蔡瑞 +1 位作者 沈明 蒋坤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7-474,共8页
以三聚氰胺和硫脲为前驱体,通过简易的氧气刻蚀制备了多孔纳米片状氮化碳。相比于三聚氰胺制备的薄片状氮化碳(MCNS),以硫脲制备的多孔纳米片状的g-C_3N_4(TCNS)片层更薄,其单片厚度约为30 nm,且TCNS的层状结构明显,能带隙约为3.03 eV,... 以三聚氰胺和硫脲为前驱体,通过简易的氧气刻蚀制备了多孔纳米片状氮化碳。相比于三聚氰胺制备的薄片状氮化碳(MCNS),以硫脲制备的多孔纳米片状的g-C_3N_4(TCNS)片层更薄,其单片厚度约为30 nm,且TCNS的层状结构明显,能带隙约为3.03 eV,高于石墨相氮化碳(2.77 eV),更宽的禁带赋予载流子更强的氧化还原能力。较大的比表面积(114 m^2·g^(-1))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同时纳米片状结构可以促进电子与空穴的有效分离和转移,且能有效地降低光生载流子的复合率,因而TCNS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 氧刻蚀 多孔材料 纳米 可见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曾炜炜 吴赟炎 +1 位作者 李毅 杨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1,14,共4页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是一种不含金属的聚合物半导体光催化剂,具有独特的电子能带结构、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使其广泛应用于催化、生物和能源等领域。研究结果表明,与块体g-C_3N_4相比,二维g-C_3N_4...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是一种不含金属的聚合物半导体光催化剂,具有独特的电子能带结构、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使其广泛应用于催化、生物和能源等领域。研究结果表明,与块体g-C_3N_4相比,二维g-C_3N_4纳米片不仅具有增强的本征性质,还能产生很多新的物理化学性质,拓宽了其应用领域。阐述近年来国内外层状材料g-C_3N_4的主要剥离方法,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对其他层状材料的剥离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 纳米 剥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片层结构石墨相氮化碳的光催化活性及循环利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瑞 李明 李雪飞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01-1004,共4页
以尿素为初始原料,用高温热解方法制备纳米片层结构的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X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用罗丹明对... 以尿素为初始原料,用高温热解方法制备纳米片层结构的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X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用罗丹明对样品的光催化性能与循环催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g-C_3N_4纳米片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及循环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 光催化降解 纳米 循环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马贺成 刘建军 +1 位作者 于迎春 左胜利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9-268,共10页
二维(2D)层状石墨型氮化碳纳米片(CNNS)由于具有各向异性的2D几何形态和芳香族p-π共轭骨架,高度开放的平面结构、超高的比表面积、增强的电子迁移速率和与层厚度相关可调的半导体带隙等特征,是目前2D层状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 二维(2D)层状石墨型氮化碳纳米片(CNNS)由于具有各向异性的2D几何形态和芳香族p-π共轭骨架,高度开放的平面结构、超高的比表面积、增强的电子迁移速率和与层厚度相关可调的半导体带隙等特征,是目前2D层状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氮化碳纳米片的各种制备方法、功能化改性和应用,涉及环保、能源转换及生物传感等领域。最后指出进一步探索制备高质量氮化碳纳米片的新方法以及拓展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纳米 二维层状材料 光催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微波辐照合成类石墨烯氮化碳纳米片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邹婧叶 余永志 +4 位作者 顾永攀 岳夏薇 孟江 李淑萍 王继刚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共7页
以碳纤维为微波吸收剂,基于微波辐照法直接处理三聚氰胺,快速高效地合成类石墨烯结构的氮化碳纳米片。借助于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微波合成产物进行表征。... 以碳纤维为微波吸收剂,基于微波辐照法直接处理三聚氰胺,快速高效地合成类石墨烯结构的氮化碳纳米片。借助于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微波合成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常规热缩聚合成的石墨相氮化碳相比,高能微波技术合成产物具有明显的纳米片特征,即成功地制备得到类石墨烯结构的氮化碳纳米片。同时,与超声剥离或氧化刻蚀得到的类石墨烯氮化碳纳米片相比,高能微波技术合成产物表面光滑平整,且可发现脆性断裂的现象,呈现出一定的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合成 类石墨烯氮化纳米 结构特征 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碳空位超薄g-C_(3)N_(4)纳米片可见光下产过氧化氢
10
作者 石家汀 王辉 +6 位作者 蒲凯凯 赵婷 聂丽君 郑娜 高宇航 薛坤坤 石建惠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48-4154,共7页
光催化产过氧化氢(H_(2)O_(2))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技术,相比于工业上常用的蒽醌法,具有清洁无污染、安全、低能耗及低成本等优点。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作为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一种很有前景的产H_(2)O_(2)光催化剂。然而,... 光催化产过氧化氢(H_(2)O_(2))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技术,相比于工业上常用的蒽醌法,具有清洁无污染、安全、低能耗及低成本等优点。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作为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一种很有前景的产H_(2)O_(2)光催化剂。然而,块体g-C_(3)N_(4)存在光生电子空穴复合严重以及光生电荷迁移能力弱等问题,导致其光催化产H_(2)O_(2)效率低。为了提高g-C_(3)N_(4)的光催化产H_(2)O_(2)活性。本文通过简单的连续两步高温煅烧制备了含有碳空位的超薄g-C_(3)N_(4)纳米片(CNS580),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电子顺磁共振仪、紫外可见漫反射、瞬态光电流、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等对光催化剂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形貌、光吸收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该光催化剂具有超薄纳米片结构,厚度约为2.15nm,可提高光生电荷的传输效率;同时引入的碳空位可捕获光生电子,这将改善其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能力。在光催化产H_(2)O_(2)的实验中,CNS580光催化反应6h,其产H_(2)O_(2)浓度可达到0.091mmol/L,是块体g-C_(3)N_(4)的4.13倍。此外,讨论并提出CNS580光催化产H_(2)O_(2)可能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 超薄纳米 空位 可见光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活性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策略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开宁 张梦曦 +4 位作者 欧小雨 李睿娜 李覃 范佳杰 吕康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24,共11页
二维聚合物材料氮化碳纳米片因具有独特的电学特性、化学稳定性,在环境治理、能源转换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发绿色友好、经济高效的g-C_(3)N_(4)纳米片剥离策略和合成方法,是催化、能源、材料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关于二... 二维聚合物材料氮化碳纳米片因具有独特的电学特性、化学稳定性,在环境治理、能源转换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发绿色友好、经济高效的g-C_(3)N_(4)纳米片剥离策略和合成方法,是催化、能源、材料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关于二维g-C_(3)N_(4)纳米片的剥离方法与制备策略的研究进展,同时对现有方法进行对比和分析,主要包括热氧化刻蚀、超声辅助剥离、化学法、机械法以及模板法等。文章的最后对g-C_(3)N_(4)纳米片的剥离制备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讨论,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 纳米 剥离 光催化 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负载胱氨酸醌的合成、表征及其对痕量Cd^(2+)和Pb^(2+)的去除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田丽 贺任 +5 位作者 王文磊 郭琳 李音 陈明 肖红波 胡云楚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71-1373,共3页
制备自组装聚合物——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纳米片负载胱氨酸醌(简写为胱氨酸醌/g-C_(3)N_(4)),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表面形貌和微观形态,并考察该自组装聚合物对Cd^(2+)和Pb^(2+)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层叠结构增加了胱... 制备自组装聚合物——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纳米片负载胱氨酸醌(简写为胱氨酸醌/g-C_(3)N_(4)),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表面形貌和微观形态,并考察该自组装聚合物对Cd^(2+)和Pb^(2+)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层叠结构增加了胱氨酸醌/g-C_(3)N_(4)的比表面积,为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2)Cd^(2+)和Pb^(2+)的去除率随着胱氨酸醌/g-C_(3)N_(4)中g-C_(3)N_(4)纳米片用量的增加而提升。5 min时,胱氨酸醌/g-C_(3)N_(4)-15(15 mg g-C_(3)N_(4)纳米片负载5 mg胱氨酸醌)对Cd^(2+)和Pb^(2+)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0%,比胱氨酸醌分别提高了50百分点、24百分点。(3)胱氨酸醌/g-C_(3)N_(4)对Cd^(2+)和Pb^(2+)可实现同步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氨酸醌 石墨相氮化纳米 Cd^(2+) P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构建及其光催化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艳 刘海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55-2261,共7页
通过简单调整g-C_3N_4的热聚合方式,一步构筑了超薄氮化碳纳米片,厚度在0.2~0.4 nm左右,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可以达到99 m^2·g^(-1)。光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片比表面积的增大,材料除了表现出优异的光解水性能以外,还在微... 通过简单调整g-C_3N_4的热聚合方式,一步构筑了超薄氮化碳纳米片,厚度在0.2~0.4 nm左右,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可以达到99 m^2·g^(-1)。光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片比表面积的增大,材料除了表现出优异的光解水性能以外,还在微生物领域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性能,且活性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纳米片层的变薄而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纳米 氮化 光催化 光解水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娅 王锐 +3 位作者 文思斯 周燚洒 薛健 王海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188-6202,共15页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纳米片由于具有本征孔、高孔密度、高稳定性、高力学强度、大比表面积、化学环境可调节等特性,在气体分离、渗透汽化、脱盐等膜分离工艺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从而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g-C_(3)N_...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纳米片由于具有本征孔、高孔密度、高稳定性、高力学强度、大比表面积、化学环境可调节等特性,在气体分离、渗透汽化、脱盐等膜分离工艺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从而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g-C_(3)N_(4)纳米片的结构和性质,总结了g-C_(3)N_(4)纳米片的制备方法,阐述了不同形式的g-C_(3)N_(4)纳米片基分离膜,讨论了g-C_(3)N_(4)纳米片膜在分离中的应用,提出了g-C_(3)N_(4)纳米片膜的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 纳米 分离 水处理 气体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吩环掺杂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雪 徐红赟 +2 位作者 王乙舒 宋艳华 崔言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4-664,共11页
二次热剥离是合成二维氮化碳纳米片(CNN)的有效方法,进一步拓宽其可见光响应并优化光电转化效率是提升CNN光催化性能的有效策略。本工作采用原位聚合分子掺杂和二次热剥离相结合的方法,以2⁃氨基噻吩⁃3⁃甲腈为分子掺杂源,将噻吩环原位掺... 二次热剥离是合成二维氮化碳纳米片(CNN)的有效方法,进一步拓宽其可见光响应并优化光电转化效率是提升CNN光催化性能的有效策略。本工作采用原位聚合分子掺杂和二次热剥离相结合的方法,以2⁃氨基噻吩⁃3⁃甲腈为分子掺杂源,将噻吩环原位掺杂引入并稳定存在于CNN共轭杂环,制备了噻吩环掺杂的氮化碳纳米片光催化剂(CNN⁃Th_(x))。经过二次热剥离后,产物保持二维杂化共轭聚合结构且噻吩环依然稳定掺杂于CNN共轭杂环。噻吩环掺杂引起π共轭体系进一步扩展,降低了产物禁带宽度,拓宽了可见光吸收范围,增强了光电转换效率;同时,二次热剥离协同噻吩掺杂引起更显著的n⁃π*跃迁,大幅提升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在可见光照下对催化剂进行光解水制H_(2)及活化O_(2)制H_(2)O_(2)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NN⁃Th_(x)具有显著增强的光催化还原性能,其中,CNN⁃Th_(10)的产氢活性达到322.8μmol·h^(-1),4 h后生成H_(2)O_(2)浓度达到223.1μmol·L^(-1),分别是CNN的3.6和2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纳米 掺杂 光催化 制H_(2) 制H_(2)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碳纳米片光电催化性能及界面反应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廖先龙 马晓清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025-8034,共10页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由于低成本、易制备、高化学和热稳定性、合适的带隙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传统热聚合法制备的g-C_(3)N_(4)片层结构不明显,具有比表面积小、易团聚和光催化活性低等缺点。以热氧化法制备得到氮化碳纳米...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由于低成本、易制备、高化学和热稳定性、合适的带隙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传统热聚合法制备的g-C_(3)N_(4)片层结构不明显,具有比表面积小、易团聚和光催化活性低等缺点。以热氧化法制备得到氮化碳纳米片为模型,进行光电催化性能测试。探究了外加偏压对光电流方向的影响,并对光电诱导下的电极界面反应机制进行了讨论。分别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子显微镜(SEM/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光致发光光谱(PL)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光学特性。系统研究了在空气气氛下热氧化法对氮化碳结构和光电化学性能的影响。BET比表面积分析得到,经过热氧化法剥离的氮化碳纳米片的比表面积(160.6 m^(2)/g)较块状g-C_(3)N_(4)(12.5 m^(2)/g)提升了1个数量级。此外,二维纳米片结构的g-C_(3)N_(4)在紫外可见光照射下的光电流密度相较于块状g-C_(3)N_(4)提高了一倍,析氧过电位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 纳米 热氧化法 能带弯曲 光电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修饰氮化碳纳米片/聚酰亚胺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史良壮 吕修为 +2 位作者 王晓东 黄培 俞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7-132,共6页
基于多巴胺优异的表面包覆能力制备了聚多巴胺(PDA)改性氮化碳纳米片(CNNS),再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具有优异界面相容性的银修饰氮化碳纳米片(Ag@CNNS)。将Ag@CNNS填充进聚酰亚胺(PI)基体中制备了PI复合材料,考察填料Ag@CNNS的含量对复... 基于多巴胺优异的表面包覆能力制备了聚多巴胺(PDA)改性氮化碳纳米片(CNNS),再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具有优异界面相容性的银修饰氮化碳纳米片(Ag@CNNS)。将Ag@CNNS填充进聚酰亚胺(PI)基体中制备了PI复合材料,考察填料Ag@CNNS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导热性能、力学性能和电绝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Ag@CNNS的复合材料表现出了良好的热稳定性;随着Ag@CNNS含量的不断提高,PI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之提高,在Ag@CNNS质量分数为20%时,达到0.503W/(m·K)。同时,PI复合材料还保持了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绝缘性能,其体积电阻率达到了10^(12)Ω·cm,拉伸强度保持在80M~105MPa之间。体现出了PI复合材料在电子封装领域作为热管理材料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氮化纳米 银颗粒 聚多巴胺 导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fion-CNNS复合膜构置免标记的AFB1免疫传感器
18
作者 杨彩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4-481,共8页
本文将氮化碳纳米片(g-C_(3)N_(4) nanosheets,CNNS)分散到一定浓度的Nafion溶液中,滴涂至玻碳电极制备修饰电极,而后将黄曲霉毒素B1抗体、黄曲霉毒素B1(AFB1)先后孵育至该修饰电极上,以鲁米诺溶液为电化学发光探针测定免疫作用前后化... 本文将氮化碳纳米片(g-C_(3)N_(4) nanosheets,CNNS)分散到一定浓度的Nafion溶液中,滴涂至玻碳电极制备修饰电极,而后将黄曲霉毒素B1抗体、黄曲霉毒素B1(AFB1)先后孵育至该修饰电极上,以鲁米诺溶液为电化学发光探针测定免疫作用前后化学发光值,依据前后发光值的差值,构置免标记的用于定量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结果表明,免疫结合前后鲁米诺溶液的ECL差值与溶液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含量在1.0量在曲^(-4)~10.0 ng·mL^(-1)和10.0~160.0 ng·mL^(-1)两个区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对AFB1的检出限为0.1pg·mL^(-4),该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不但线性范围广,而且检出限超低,可实现对黄曲霉毒素B1的超灵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纳米(cnns) NAFION 黄曲霉毒素B1(AFB1) 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中间体运输导向合成富氨基g-C_(3)N_(4)纳米片用于高效光催化产H_(2)O_(2)
19
作者 陈郭强 郑子璇 +2 位作者 钟威 王国宏 吴新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42,共2页
为避免使用当前g-C_(3)N_(4)纳米片合成策略中的外加辅助,如模板、强酸、强碱等,本研究设计了一种g-C_(3)N_(4)熔融中间体运输的创新模式,在没有任何外加物质辅助情况下,成功一步合成富含氨基g-C_(3)N_(4)纳米片。该创新模式具体包括先... 为避免使用当前g-C_(3)N_(4)纳米片合成策略中的外加辅助,如模板、强酸、强碱等,本研究设计了一种g-C_(3)N_(4)熔融中间体运输的创新模式,在没有任何外加物质辅助情况下,成功一步合成富含氨基g-C_(3)N_(4)纳米片。该创新模式具体包括先将三聚氰胺放置在倒置坩埚的顶部平台上,随后进行一步煅烧。在煅烧过程中,三聚氰胺及其随后形成的g-C_(3)N_(4)中间体转变为熔融状态,并沿倒置坩埚外表面逐渐向下流动。这种熔融中间体运输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其团聚,并使其依次分批聚合成富含氨基的g-C_(3)N_(4)纳米片。此外,所得富氨基g-C_(3)N_(4)纳米片的光催化产H_(2)O_(2)速率显著提高,约为85.8μmol·L^(-1)·h^(-1),是传统块体g-C_(3)N_(4)的2倍,这主要是因为除了其纳米片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外,富氨基结构可以有效增强对O_(2)原料和*OOH中间体的吸附,并加速*OOH高效转化为H_(2)O_(2)。该探究提供了一种创新模式来合成富含氨基的g-C_(3)N_(4)纳米片,并深入探究了其光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氮化纳米 富氨基 中间体运输 产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掺杂g-C3N4纳米片光催化氧化染料污染物与还原六价铬的协同处理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文玉 易赋淘 +4 位作者 甘慧慧 张会宁 钱勇兴 靳慧霞 张科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377-3382,共6页
以三聚氰胺与氯化铵为前驱体,通过热缩聚法和液相超声剥离法制备了纳米片状氯掺杂石墨相氮化碳(g-C3N4),采用XRD、XPS、SEM、UV-vis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可见光下,不同改性条件下样品对Cr(Ⅵ)和罗丹明B(RhB)混合... 以三聚氰胺与氯化铵为前驱体,通过热缩聚法和液相超声剥离法制备了纳米片状氯掺杂石墨相氮化碳(g-C3N4),采用XRD、XPS、SEM、UV-vis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可见光下,不同改性条件下样品对Cr(Ⅵ)和罗丹明B(RhB)混合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纳米片状氯掺杂石墨相氮化碳样品对Cr(Ⅵ)和RhB混合溶液中的Cr(Ⅵ)的光催化还原效率比单一Cr(Ⅵ)溶液中提高了2.2倍,对混合溶液中RhB的光催化降解比单一RhB溶液中提高了1.4倍。分析表明改性后的纳米片状氯掺杂氮化碳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好的光吸收性能和电荷分离能力,改性后的样品对混合溶液中RhB的氧化降解与Cr(Ⅵ)的还原反应同时进行也更有效地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从而实现了两种污染物的协同降解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 氯掺杂 纳米 协同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