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蛋白质饲粮中非常规饲料原料不同程度替代玉米和豆粕对生长猪生长性能、氮利用率和营养物质吸收转运的影响
1
作者 陈青云 涂佳钰 +3 位作者 曾祥芳 谯仕彦 宋青龙 蔡爽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4-1631,共18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使用非常规饲料原料不同程度替代低蛋白质饲粮中玉米和豆粕对生长猪生长性能、氮利用率和营养物质吸收转运的影响。研究分2个试验进行,试验1选取180头初始体重为(28.94±3.58)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 本试验旨在探究使用非常规饲料原料不同程度替代低蛋白质饲粮中玉米和豆粕对生长猪生长性能、氮利用率和营养物质吸收转运的影响。研究分2个试验进行,试验1选取180头初始体重为(28.94±3.58)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占1/2)。3组分别饲喂含20.30%(高豆粕组)和10.50%豆粕(低豆粕组)以及不添加豆粕(无豆粕组)的饲粮,并通过添加不同比例木薯粉、菜籽粕、玉米蛋白粉和棉籽粕等替代玉米和豆粕。各组饲粮营养水平保持一致,粗蛋白质水平为16%。试验期28 d。试验2选取18头初始体重为(26.16±0.34)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各组饲粮处理同试验1,试验期19 d,包括7 d的代谢笼适应期、7 d的饲粮适应期和5 d的全收粪尿期。结果表明:1)低蛋白质饲粮中非常规饲料原料不同程度替代玉米和豆粕对生长猪各阶段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高豆粕组第14~28天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低豆粕组(P<0.05)。2)与高豆粕组相比,无豆粕组生长猪十二指肠钠离子依赖的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4(Snat4)、L型氨基酸转运蛋白3(Lat3)、T型氨基酸转运蛋白1(Tat1)、阳离子氨基酸转运蛋白2(Cat2)、磷转运蛋白1(Pht1)和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Eaat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空肠Snat4、钠离子依赖的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5(Snat5)、Asc型氨基酸转运蛋白1(Asc1)、Pht1和Eaat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回肠Snat4、阳离子氨基酸转运蛋白4(Cat4)、Pht1和Eaat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与低豆粕组相比,无豆粕组回肠Snat4、Pht1和Eaat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3)与高豆粕组相比,低豆粕组和无豆粕组生长猪十二指肠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3(Sglt3)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4)与高豆粕组相比,低豆粕组和无豆粕组生长猪空肠脂肪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空肠乳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无豆粕组空肠蔗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5)试验第14天,与高豆粕组相比,无豆粕组生长猪血清赖氨酸(Lys)、蛋氨酸(Met)、丙氨酸(Ala)、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和脯氨酸(Pro)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色氨酸(Try)、异亮氨酸(Ile)、精氨酸(Arg)和酪氨酸(Tyr)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28天,与高豆粕组相比,无豆粕组血清Glu和胱氨酸(Cys-Cys)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Try和Ile含量显著降低(P<0.05)。6)与高豆粕组相比,无豆粕组生长猪背最长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叉头框蛋白O3(FoxO3)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与低豆粕组相比,无豆粕组背最长肌Igf-Ⅰ、FoxO3和F-框蛋白32(Fbxo3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7)低蛋白质饲粮中非常规饲料原料不同程度替代玉米和豆粕对生长猪氮利用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低蛋白质饲粮中使用木薯粉、棉籽粕和菜籽粕等非常规饲料原料部分替代玉米和豆粕,对25~50 kg阶段生长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以促进肠道氨基酸转运和肌肉蛋白质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饲料原料 生长猪 生长性能 氮利用率 养分吸收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施氮量提高温室砂田滴灌甜瓜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率 被引量:34
2
作者 杜少平 马忠明 薛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119,共8页
为解决设施砂田甜瓜生产中的水肥瓶颈问题,该文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西北旱区设施砂田甜瓜传统水肥管理与滴灌施肥处理对不同生育时期甜瓜生长、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从而确定甜瓜高效的灌溉方式及适宜的氮肥用量。试验设置了2个... 为解决设施砂田甜瓜生产中的水肥瓶颈问题,该文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西北旱区设施砂田甜瓜传统水肥管理与滴灌施肥处理对不同生育时期甜瓜生长、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从而确定甜瓜高效的灌溉方式及适宜的氮肥用量。试验设置了2个对照处理:大水漫灌不施氮肥(CK0)和大水漫灌传统施氮(CK),并在灌水量减少40%的滴灌条件下设置了4个氮肥水平:不施氮(T1)、传统施氮量N 180 kg/hm2(T2)、减氮40%即N 108 kg/hm2(T3)、增氮40%即N 252 kg/hm2(T4),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处理较对照在甜瓜生长后期光合、植株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等生理、生长指标均显著提高,甜瓜增产7.40%~14.35%,水、氮利用率分别提高28.81%~40.65%和22.78%~77.22%,果实品质中可溶性固形物及Vc含量也显著提高,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且滴灌可减少砂层含土量,从而延长砂田的使用年限。相同滴灌条件不同氮水平处理间,甜瓜植株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光合指标、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率则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T2和T3处理的甜瓜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率最高。综合分析表明,滴灌施肥是西北旱区设施砂田甜瓜栽培优质高产、高效和节水节肥的水肥管理模式,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108~18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温室 砂田 甜瓜 产量 品质 氮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稻田尿素氮利用率若干方法与机理探讨 被引量:18
3
作者 唐建阳 翁伯琦 +2 位作者 何萍 林永辉 陈炳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42-248,共7页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稻田使用脲酶抑制剂(BTPT)、硝化抑制剂(EP)及养萍对尿素氮肥效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田使用BTPT和EP均提高了氮素利用率及水稻产量,BTPT、EP和BTPT+EP处理的15N回收率分别为17.4%、17.8%和18.0%,...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稻田使用脲酶抑制剂(BTPT)、硝化抑制剂(EP)及养萍对尿素氮肥效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田使用BTPT和EP均提高了氮素利用率及水稻产量,BTPT、EP和BTPT+EP处理的15N回收率分别为17.4%、17.8%和18.0%,与不用抑制剂的对照相比,分别提高3.1、3.5和3.7个百分点;水稻产量分别为5300、5150和5450kg/hm2,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1.8%、8.7%和15.0%。稻田养萍可以抑制氨的挥发,减少尿素氮的损失;养萍及养萍后翻压两种处理的15N回收率分别为28.8%和34.7%,比不养萍的对照分别提高了3.3和9.2个百分点;土壤15N残留率分别为29.3%和40.1%,比不养萍的对照分别提高了5.1和15.9个百分点。养萍对当季水稻产量增加效果不大,而养萍后翻压对当季水稻产量可提高近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尿素 氮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豆粕发酵工艺参数对酱油全氮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何媛媛 白兴达 +1 位作者 李媛 李宏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15,25,共5页
以豆粕和面粉的挤出物为原料,以全氮利用率为考察指标,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盐水比例为发酵工艺参数,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旋转正交实验,通过SAS9.1软件进行试验数据处理,得出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盐水比例(x1)为94.5%,发酵温度(x2)为46.... 以豆粕和面粉的挤出物为原料,以全氮利用率为考察指标,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盐水比例为发酵工艺参数,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旋转正交实验,通过SAS9.1软件进行试验数据处理,得出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盐水比例(x1)为94.5%,发酵温度(x2)为46.0℃,发酵时间(x3)为14.5天。此时酱油的全氮利用率为86.5%,与传统蒸煮工艺相比较提高了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 豆粕 酱油 氮利用率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评价氮肥肥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侯彦林 周燕 周炜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6,共9页
基于生态平衡施肥理论和通用施肥模型,以河南省小麦氮肥肥效试验数据为例,分别求算长期定位试验、普通田间试验、示踪试验三种情况下的肥料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长期定位试验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都比较稳定;普通田... 基于生态平衡施肥理论和通用施肥模型,以河南省小麦氮肥肥效试验数据为例,分别求算长期定位试验、普通田间试验、示踪试验三种情况下的肥料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长期定位试验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都比较稳定;普通田间试验在最佳施氮情况下,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均与长期定位试验结果接近,但不同普通田间试验之间氮利用率变幅较大;示踪试验的氮利用率或氮转化率不能作为评价肥效和指导施肥的科学依据;②氮利用率低估了氮肥肥效;不考虑外源氮时则高估了氮肥肥效;使用氮转化率和外源氮是科学评价氮肥肥效的方法;③具体施肥实践时,可以不考虑外源氮而直接使用氮相对转化率评价肥效和指导施肥;参照长期定位试验的最佳施氮量,即使在不测定土壤氮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氮转化率半定量地指导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氮利用率 肥料转化率 肥肥效 小麦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碳水化合物组成对奶牛氮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勐 王加启 +5 位作者 朱丹 周小乔 张婷 牛俊丽 张开展 卜登攀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05-2413,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碳水化合物组成对奶牛氮利用率的影响。采用4×4拉丁方设计,选用8头荷斯坦头胎奶牛作为试验动物,4头安装永久瘤胃瘘管,每个处理2头,安装和未安装瘘管的奶牛各1头。采用饲粮中性洗涤纤维与淀粉比例(NDF∶starch)...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碳水化合物组成对奶牛氮利用率的影响。采用4×4拉丁方设计,选用8头荷斯坦头胎奶牛作为试验动物,4头安装永久瘤胃瘘管,每个处理2头,安装和未安装瘘管的奶牛各1头。采用饲粮中性洗涤纤维与淀粉比例(NDF∶starch)表示饲粮碳水化合物组成,通过改变饲粮中燕麦草、玉米青贮以及玉米的比例设计4种不同碳水化合物组成饲粮,NDF∶starch分别为0.86、1.18、1.63和2.34。每期试验21 d,其中适应期14 d,采样期7 d。结果发现:1)乳蛋白产量与粗蛋白质采食量相关性最强(r=0.874,P<0.05),次之为可代谢蛋白质产量(r=0.700,P<0.05)和微生物蛋白产量(r=0.484,P<0.05);2)随着饲粮NDF∶starch的增加,饲粮粗蛋白质转化为乳蛋白效率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P<0.05),饲粮粗蛋白质转化为可代谢蛋白质效率呈线性升高趋势(0.05≤P<0.10),可代谢蛋白质转化为乳蛋白效率呈二次曲线趋势(0.05≤P<0.10),微生物蛋白转化为乳蛋白效率、饲粮粗蛋白质转化为微生物蛋白效率与微生物蛋白转化为可代谢蛋白质效率无显著变化(P>0.05);当饲粮NDF∶starch为1.71时,奶牛饲粮粗蛋白质转化为乳蛋白效率最高,达到27.6%;3)随着饲粮NDF∶starch的增加,尿中尿素氮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趋势(0.05≤P<0.10),乳中和血液尿素氮含量呈显著的线性升高(P<0.05)。综合以上,奶牛饲粮碳水化合物组成能够影响氮利用率,随着饲粮NDF∶starch的增加,奶牛饲粮粗蛋白质转化为乳蛋白效率呈二次曲线变化。在本饲粮条件下,奶牛饲粮NDF∶starch为1.71时能够获得最佳的氮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碳水化合物 氮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日粮添加组合蛋白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氮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秀江 向凌云 +5 位作者 解复红 刘丽 冯菲 刘建成 杨灵杰 胡虹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7-31,共5页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日粮添加组合蛋白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氮利用率的影响。选取120头体重约60 kg"杜×长×大"三元猪,按照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各组猪分别饲...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日粮添加组合蛋白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氮利用率的影响。选取120头体重约60 kg"杜×长×大"三元猪,按照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各组猪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玉米-杂粕型和小麦-杂粕型日粮。每组2个重复设为对照,不添加组合蛋白酶;2个重复设为试验,添加0.1%的组合蛋白酶。试验期4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猪相比,饲喂添加组合蛋白酶不同日粮的试验猪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极显著增加(P<0.01);平均日采食量增加,料重比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组合蛋白酶日粮的试验猪对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提高(P<0.01),氮摄入量显著提高(P<0.05),粪便和尿中氮排放量极显著降低(P<0.01),氮利用量和氮利用率极显著提高(P<0.01)。玉米-豆粕型日粮的试验猪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玉米-杂粕型和小麦-杂粕型日粮(P<0.05)。研究表明,饲喂添加组合蛋白酶的不同的日粮可以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提高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降低粪尿中氮的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肥猪 组合蛋白酶 生长性能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氮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亏灌溉下新型土壤改良剂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水氮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杜红霞 冯浩 +1 位作者 吴普特 王百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7-144,共8页
【目的】通过对冬小麦施用一种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研制的新型土壤改良剂,探讨调亏灌溉下该改良剂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氮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冬小麦"西农979"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灌水(灌水量... 【目的】通过对冬小麦施用一种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研制的新型土壤改良剂,探讨调亏灌溉下该改良剂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氮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冬小麦"西农979"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灌水(灌水量分别为0,1.467m3/hm2)、新型土壤改良剂(施入量分别为0,1 500kg/hm2)和氮肥(纯氮施入量分别为0,160,288kg/hm2)3个因素不同水平进行完全随机组合设计,共12个处理,研究亏灌条件下,新型土壤改良剂和氮肥配施后,成熟期冬小麦产量、土壤水分及氮素利用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新型土壤改良剂和氮肥单施或配施均能改善成熟期冬小麦土壤水分条件,提高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率及籽粒产量,且灌水条件下效果更为明显。新型土壤改良剂和氮肥配施不仅明显增加了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而且有利于提高植株氮素吸收量。无论灌水与否,1 500kg/hm2新型土壤改良剂和288kg/hm2氮肥配施的增产效果最明显,水分利用效率、植株氮素吸收量均较高。【结论】适度亏灌条件下,新型土壤改良剂与氮肥配施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及水氮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亏灌溉 新型土壤改良剂 冬小麦 氮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反刍动物氮利用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樊艳华 孙海洲 +3 位作者 桑丹 李胜利 张春华 吴宝升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共9页
提高反刍动物氮利用率是应对全球饲料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论文从当前对反刍动物氮代谢规律的最新认识、日粮和瘤胃因素对反刍动物氮利用率的影响以及经济与环境友好型集成技术等方面,综合阐述了国内外在... 提高反刍动物氮利用率是应对全球饲料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论文从当前对反刍动物氮代谢规律的最新认识、日粮和瘤胃因素对反刍动物氮利用率的影响以及经济与环境友好型集成技术等方面,综合阐述了国内外在提高反刍动物氮利用率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水平 瘤胃原虫 氮利用率 内源尿素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处理生豆饼对绵羊十二指肠中微生物氮、过瘤胃蛋白氮流量及对氮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淑倩 刘树年 马友记 《中国草食动物》 CAS 2002年第3期10-13,共4页
用 4只生长羯羊 ,采用 4× 4拉丁方试验设计 ,测定甲醛处理 (甲醛 /蛋白质为 0、0 3%、0 6 %、1 2 % )生豆饼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甲醛 0~ 0 6 %水平处理时 ,瘤胃液中NH3-N浓度差异不显著 ,而 1 2 %甲醛水平使NH3-N浓度显著降低... 用 4只生长羯羊 ,采用 4× 4拉丁方试验设计 ,测定甲醛处理 (甲醛 /蛋白质为 0、0 3%、0 6 %、1 2 % )生豆饼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甲醛 0~ 0 6 %水平处理时 ,瘤胃液中NH3-N浓度差异不显著 ,而 1 2 %甲醛水平使NH3-N浓度显著降低 (P <0 0 5 )。甲醛处理使日粮中过瘤胃蛋白氮量增加 (P <0 0 5 )。用 0~ 0 6 %甲醛处理生豆饼对十二指肠食糜中微生物氮 (MN)产量 ,氮在瘤胃后和整个消化道的消化率无影响 (P >0 0 5 ) ,而 1 2 %甲醛用量 ,则显著降低 (P <0 0 5 )。十二指肠中非氨态氮 (NAN)流量 ,0 6 %甲醛用量高于其它三个处理组 (P <0 0 5 ) ,在四个处理组中 ,用0 6 %甲醛处理生豆饼饲喂试羊 ,其氮的沉积率最高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处理 生豆饼 绵羊 十二指肠 微生物 过瘤胃蛋白流量 氮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酱油全氮利用率的主要措施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雄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14-16,共3页
提高全氮利用率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的蛋白质资源,增加酱油产量,提高质量,保证市场供应,提高工厂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目前国内全氮利用率最高水平达到85%,一般为60—75%,最低不到30%,差距很大。原因是酱油酿造是一个复杂生化反应过程... 提高全氮利用率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的蛋白质资源,增加酱油产量,提高质量,保证市场供应,提高工厂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目前国内全氮利用率最高水平达到85%,一般为60—75%,最低不到30%,差距很大。原因是酱油酿造是一个复杂生化反应过程,提高全氮利用率贯穿着整个酱油生产工艺,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要求生产,引进新技术,才能使酱油全氮利用率得到提高。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予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氮利用率 原料 工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高产杂交水稻氮利用率差异与分析
12
作者 阮新民 施伏芝 +1 位作者 从夕汉 罗志祥 《中国稻米》 2014年第2期16-19,共4页
对目前主推的高产杂交水稻氮利用率进行大田评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中低氮条件下杂交水稻协优52、Y两优2号表现出较高的产量与氮利用率;协优52、Y两优2号产量均较对照增加5%以上,氮利用率协优52增加10%以上、Y两优2号增加5%以上。高产杂... 对目前主推的高产杂交水稻氮利用率进行大田评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中低氮条件下杂交水稻协优52、Y两优2号表现出较高的产量与氮利用率;协优52、Y两优2号产量均较对照增加5%以上,氮利用率协优52增加10%以上、Y两优2号增加5%以上。高产杂交水稻产量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受氮肥影响较大。在中低氮条件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少、氮积累总量低而单株稻谷质量高的杂交组合具有较高的氮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氮利用率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豆粕型日粮添加戊聚糖酶对肉仔鸡生长和氮利用率的影响
13
作者 徐建雄 崔立 +1 位作者 叶陈梁 陈鲁勇 《养殖与饲料》 2004年第1期4-6,共3页
选用180羽黄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重复12羽,研究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戊聚糖酶对仔鸡养分利用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和1000mg/kg戊聚糖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戊聚糖酶可有效... 选用180羽黄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重复12羽,研究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戊聚糖酶对仔鸡养分利用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和1000mg/kg戊聚糖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戊聚糖酶可有效地降低非淀粉多糖(NSP)的抗营养怍用,添加剂量以1000mg/kg为宜,此时,氮利用率提高7.0%(P<0.05),肉仔鸡的日增重提高7.3%(p<0.05),饲料转化率改善3.6%(P>0.05),成活率提高3.4%(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仔鸡 生长 氮利用率 玉米-豆粕型日粮 戊聚糖酶 饲料添加剂 日增重 饲料转化率 非淀粉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减氮对温室番茄生长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旭峰 马娟娟 +3 位作者 孙西欢 石小虎 郭向红 雷涛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56-1061,共6页
为研究番茄生长对不同生育期节水和不同施氮水平的敏感程度,通过温室小区试验,设4个灌水水平和3个施氮水平;分析番茄地上、地下生长指标对不同灌水和施氮水平的响应,并探究节水减氮对番茄水氮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株高、茎粗及产... 为研究番茄生长对不同生育期节水和不同施氮水平的敏感程度,通过温室小区试验,设4个灌水水平和3个施氮水平;分析番茄地上、地下生长指标对不同灌水和施氮水平的响应,并探究节水减氮对番茄水氮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株高、茎粗及产量均随着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减少而减小,均在处理W1N1(常规水氮)下达到最大值;而整根特征参数随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减少先增大后减小,在处理W2N2(苗期节水50%,施氮300 kg/hm2)下番茄总根长、细根总根长最长,总表面积及总体积最大,分别较W1N1高33%,34%,46%和67%,常规灌水施氮会促进表层(0~30 cm)根系的发育,而节水减氮会使根系深扎.处理W2N2根系最发达,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且有较高的氮肥偏生产力,在略有减产(8%)的同时节省了水(20%)肥(25%)资源,是本试验条件下最佳的节水减氮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节水减 氮利用率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配施体系中有机肥腐熟程度对化肥氮利用率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勇 徐智 +6 位作者 王宇蕴 邓亚琴 刘美菊 尹元萍 郑魁 娄义晟 赵兵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51-1060,共10页
为探究有机肥腐熟度对配施化肥氮利用率的作用机制,利用^(15)N标记技术进行意大利生菜盆栽试验,从堆肥过程中选取不同腐熟度的有机肥[按照种子发芽指数(GI值)为50%、80%和100%进行堆肥的腐熟度区分],研究施^(15)NPK化肥(对照,CK)、^(15)... 为探究有机肥腐熟度对配施化肥氮利用率的作用机制,利用^(15)N标记技术进行意大利生菜盆栽试验,从堆肥过程中选取不同腐熟度的有机肥[按照种子发芽指数(GI值)为50%、80%和100%进行堆肥的腐熟度区分],研究施^(15)NPK化肥(对照,CK)、^(15)NPK+GI 50%有机肥(GI50)、^(15)NPK+GI 80%有机肥(GI80)、^(15)NPK+GI 100%有机肥(GI100)4个处理对意大利生菜化肥氮的转化、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添加有机肥处理意大利生菜生物量、^(15)N吸收量与^(15)N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30.5%~56.1%、40.0%~91.0%和15.5%~41.8%(P<0.05),GI80处理较GI50处理生物量、^(15)N吸收量与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17.1%、31.8%和35.4%(P<0.05),GI100处理较GI50处理生物量、^(15)N吸收量与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19.6%、15.8%和22.8%(P<0.05)。试验期间,添加有机肥处理较CK处理土壤^(15)NH_(4)^(+)-N显著提高44.9%~74.2%(P<0.05),^(15)NO_(3)^(-)-N显著降低8.4%~38.1%(P<0.05),净硝化率显著降低10.8%~24.6%(P<0.05);GI80处理较GI50处理土壤^(15)NH_(4)^(+)-N提高7.9%~11.5%,^(15)NO_(3)^(-)-N显著降低18.5%~50.4%(P<0.05),净硝化率显著降低15.0%~28.2%(P<0.05);GI100处理较GI50处理土壤^(15)NH_(4)^(+)-N显著提高11.5%~26.9%(P<0.05),^(15)NO_(3)^(-)-N显著降低15.8%~22.7%(P<0.05),净硝化率显著降低12.5%~23.9%(P<0.05)。土壤微生物量氮(MB^(15)N)缓慢上升,添加有机肥处理较CK处理显著提高67.3%~94.1%(P<0.05),GI80处理较GI50处理提高6.0%~23.8%,GI100处理较GI50处理显著提高6.9%~25.5%(P<0.05)。各处理MB^(15)N占MBN的54.9%~71.6%(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B^(15)N、^(15)NH_(4)^(+)-N与^(15)N吸收量、^(15)N利用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RDA分析结果说明MB^(15)N是影响化肥^(15)N吸收利用的关键驱动因子。因此,有机无机配施体系中适当增加有机肥的腐熟度(GI≥80%)能够明显增强土壤微生物的固氮能力,提高土壤氮素水平,减缓土壤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速度,降低土壤净硝化速率,从而提高化肥氮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有机肥腐熟度 化肥氮利用率 土壤含量 净硝化率 ^(15)N标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对菠菜生长和氮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潘亚杰 朱晓辉 +3 位作者 常会庆 李长青 朱鸿雁 张超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50-656,共7页
合理比例的有机肥氮替代化学氮肥氮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明确有机肥氮替代化学氮肥氮的合理比例对菠菜生长和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以菠菜为供试蔬菜,秸秆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学氮肥。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 合理比例的有机肥氮替代化学氮肥氮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明确有机肥氮替代化学氮肥氮的合理比例对菠菜生长和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以菠菜为供试蔬菜,秸秆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学氮肥。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J1(有机肥氮替代化学氮肥氮的10%),J2(有机肥氮替代化学氮肥氮的25%),J3(有机肥氮替代化学氮肥氮的50%),J4(有机肥氮替代化学氮肥氮的100%),CK(只施化学氮肥对照)和CK0(不施化学氮肥和有机肥对照),结果表明:与施化学氮肥相比,(1)在低比例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学氮肥条件下,菠菜产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全氮含量有所提高,100%替代条件下则会显著降低;(2)土壤养分方面,土壤全氮含量在50%和100%替代比例下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则在25%和50%替代比例下显著提高;(3)氮素利用率方面,10%替代比例可显著提高氮肥吸收利用率,当有机肥氮替代比例达到100%时,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则会显著降低。因此,在菠菜种植过程中,利用秸秆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学氮肥的10%~25%是维持和提高其产量及氮利用效率的合理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有机肥 化学 菠菜 产量 氮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利用率山羊瘤胃细菌结构与组成的差异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琼 王立志 +2 位作者 王之盛 薛白 彭全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651-3663,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氮利用率山羊瘤胃细菌结构与组成的差异。以30只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通过代谢试验,筛选出高氮利用率组(HNU组)和低氮利用率组(LNU组)的山羊个体。屠宰采集HNU组、LNU组每只山羊瘤胃内容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氮利用率山羊瘤胃细菌结构与组成的差异。以30只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通过代谢试验,筛选出高氮利用率组(HNU组)和低氮利用率组(LNU组)的山羊个体。屠宰采集HNU组、LNU组每只山羊瘤胃内容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组间瘤胃细菌结构与组成的差异性,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7种蛋白质分解菌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30只山羊对饲料氮利用率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HNU组和LNU组的平均氮利用率分别为(56.68±5.54)%和(34.25±4.21)%,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2)HNU组和LNU组瘤胃微生物的结构在属水平上有明显差异,HNU组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 1)、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p-1088-a5gutgroup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LNU组(P<0.05),毛螺菌科XPB1014肠道群(Lachnospiraceae XPB1014group)、瘤胃球菌属1(Ruminococcus 1)、瘤胃球菌科UCG004(RuminococcaceaeUCG004)、瘤胃杆菌属(Ruminobacter)、FamilyⅩⅢUCG002、厌氧支原体属(Anaeroplasm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NU组(P<0.05)。3)相关分析显示宿主氮利用率与Ruminococcus 1、Ruminobacter、Anaeroplasma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4)HNU组中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fibrisolvens)、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属(Fibrobacter succinogens)和瘤胃球菌属sp.HUN007(Ruminococcussp.HUN007)数量显著高于LNU组(P<0.05),而栖息瘤胃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ruminicola)、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 bovis)、溶糊精琥珀酸弧菌(Succinivibrio dextrinisolvens)和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数量在2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不同氮利用率山羊瘤胃细菌的结构与组成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氮利用率 瘤胃细菌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提高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与改善酱油风味的途径 被引量:5
18
作者 苏永明 苏培娜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2-15,共4页
提高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和改善酱油风味,从酱油质量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和影响酱油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论述。认为酱油生产工艺应采用稀态高盐、低温、长周期。
关键词 酱油 原料 氮利用率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浓度对中籼型水稻苗期物质重及氮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晓昕 从夕汉 +4 位作者 杜弘杨 施伏芝 罗志祥 高俊山 阮新民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12期52-55,共4页
为分析苗期不同氮浓度对中籼水稻品种物质重和氮利用率的影响。笔者以近来大面积应用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在6个氮水平下测定苗期物质重与氮利用率等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氮浓度的增加,水稻品种苗期物质重呈现抛物线变化趋势。中... 为分析苗期不同氮浓度对中籼水稻品种物质重和氮利用率的影响。笔者以近来大面积应用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在6个氮水平下测定苗期物质重与氮利用率等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氮浓度的增加,水稻品种苗期物质重呈现抛物线变化趋势。中籼水稻品种均在氮浓度1.5 mol/L时物质重积累达到最大值,中籼水稻品种苗期最佳水培氮浓度为1.5 mol/L。‘黄华占’(HHZ)与‘两优671’(LY671)表现出较强的耐低氮能力。在正常供氮1.00~1.50 mol/L时,‘OM052’、‘协优52’(XY52)均表现出较高的氮利用率。根干重、根冠比均与氮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氮高效品种苗期评价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中籼型 物质重 氮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蛋白酶制剂对丝毛乌骨鸡氮利用率及内源性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20
作者 奚刚 许梓荣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9-404,共6页
选用80羽1日龄丝毛乌骨鸡分前期(1~37日龄)、后期(38~67日龄),研究外源性中性蛋白酶对其蛋白质、氨基酸表观消化率,氨氮、尿氮含量及其机体内源性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外源性中性蛋白酶分别提高... 选用80羽1日龄丝毛乌骨鸡分前期(1~37日龄)、后期(38~67日龄),研究外源性中性蛋白酶对其蛋白质、氨基酸表观消化率,氨氮、尿氮含量及其机体内源性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外源性中性蛋白酶分别提高37,67日龄试验鸡蛋白质表观消化率7.68%(p<0.05)、9.82%(p<0.05),(2)能不同程度地提高37,67日龄试验鸡大部分氨基酸的粪表观消化率,(3)能显著降低67日龄(p<0.05)试验鸡粪中氨氮、尿氮的含量,(4)能分别提高37、67日龄试验鸡的体内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总蛋白酶的酶活性.这说明,外源性中性蛋白酶可提高丝毛乌骨鸡对日粮中氮的利用率,提高机体内主要蛋白质类消化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蛋白酶 氮利用率 消化酶 丝毛乌骨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