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青稞生长特性、叶片碳氮平衡和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闫佳会 翁华 何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9,共9页
为探讨青藏高原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青稞生长及碳氮代谢的影响,在氮磷钾施用量相同条件下,通过盆栽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比例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0%、40%和100%,分别记为ORF0、ORF40、ORF100)处理下青稞品种昆仑14号生长特性、叶片碳氮... 为探讨青藏高原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青稞生长及碳氮代谢的影响,在氮磷钾施用量相同条件下,通过盆栽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比例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0%、40%和100%,分别记为ORF0、ORF40、ORF100)处理下青稞品种昆仑14号生长特性、叶片碳氮平衡和氮代谢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ORF0处理相比,ORF40处理下青稞的根系长度、老叶碳氮比均显著增加(P<0.05),株高及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变化不显著;ORF100处理下株高和地上部生物量均显著降低,根系长度和生物量均显著增加,新叶的碳氮比显著提高。与ORF0处理相比,ORF40处理的老叶中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在苗期至扬花期分别增加1.18%~2.53%和17.39%~39.40%(P<0.05);ORF100处理的新叶和老叶GOGAT活性无明显变化规律,GDH活性显著降低。ORF40处理的新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在抽穗期和扬花期均高于ORF0处理,新叶中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在苗期至扬花期显著增加,增幅22.22%~35.29%;ORF100处理的新叶和老叶GS活性均显著下降。综合来看,与ORF0处理相比,ORF40处理下青稞根长和株高变化较小,叶片拥有更稳定的碳氮比,且老叶中谷氨酸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增加,新叶中GS活性和GOT增加,ORF40处理的新叶与老叶都保持了一定的氮代谢能力,其中老叶的氮代谢能力更为稳定,说明适宜比例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有助于青稞植株稳健生长和碳氮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有机肥替代 生长特性 氮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模式对苎麻氮素利用、纤维产量及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熊伟 张奥深 +4 位作者 陈炼 汤涤洛 徐敏 刘国庆 汪红武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53-60,67,共9页
设置氮肥不同基肥用量和基追比处理,考察不同施氮模式对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ich.]氮素利用效率、纤维产量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_(1∶2)(基肥300 kg/hm^(2),基追比1∶2)的氮肥生理利用效率最高;叶片发育方面,N... 设置氮肥不同基肥用量和基追比处理,考察不同施氮模式对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ich.]氮素利用效率、纤维产量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_(1∶2)(基肥300 kg/hm^(2),基追比1∶2)的氮肥生理利用效率最高;叶片发育方面,N_(2∶1)(基肥600 kg/hm^(2),基追比2∶1)的综合生长指数优;N_(2∶3)(基肥600 kg/hm^(2),基追比2∶3)的纤维产量最高,比N_(0∶0)(CK,不施肥)增产62.4%,验证“稳基肥、强追肥”策略的有效性;N_(3∶3)(基肥900 kg/hm^(2),基追比3∶3)虽茎粗、生物量等形态指标表现较优,但氮肥偏生产力最低,表明过量氮投入引发奢侈吸收,导致资源转化效率下降。酶活性结果显示,N_(2)组(中基肥组,基肥600 kg/hm^(2))通过维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高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形成氧化应激缓冲体系;N_(3)(高基肥组,基肥900 kg/hm^(2))的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最高,但因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不足限制氮同化流。综合表明,中基肥(基肥600 kg/hm^(2))下配合追肥可优化苎麻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ich.] 模式 素利用 纤维产量 氮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遮荫处理对杉木幼苗生长及土壤碳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吕宁宁 刘子晗 +6 位作者 杨培蓉 钟淑芳 郑雪燕 唐银 叶义全 曹光球 许珊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00-3611,共12页
遮荫是苗木培育的关键措施,它可以通过影响根系向土壤释放分泌物的量改变土壤碳氮酶活性,进而影响土壤碳氮循环过程。然而,有关遮荫对土壤碳氮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苗木生长之间的关系如何,研究较为缺乏。以杉木1年生幼苗“洋061”为研究... 遮荫是苗木培育的关键措施,它可以通过影响根系向土壤释放分泌物的量改变土壤碳氮酶活性,进而影响土壤碳氮循环过程。然而,有关遮荫对土壤碳氮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苗木生长之间的关系如何,研究较为缺乏。以杉木1年生幼苗“洋061”为研究对象,设置五个不同遮荫处理:不遮荫(CK)光强1157.82μmol m^(-2)s^(-1)、30%遮荫(T1)光强856.31μmol m^(-2)s^(-1)、55%遮荫(T2)光强542.68μmol m^(-2)s^(-1)、70%遮荫(T3)光强382.08μmol m^(-2)s^(-1)、85%遮荫(T4)光强219.56μmol m^(-2)s^(-1),比较不同遮荫处理对杉木幼苗生长、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和土壤碳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杉木苗高、不同器官生物量、根冠比和苗木质量指数均随光强减弱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除苗高和根冠比分别在T3和T1时最大,其余指标均在T2时最大,而地径则随光强的减弱逐渐变小;(2)土壤SOC含量对遮荫响应存在差异,T3处理下SOC含量显著低于CK,而在T4时显著高于CK,遮荫不同程度降低土壤TN含量,但不同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3)土壤碳氮代谢酶对不同遮荫处理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与CK相比,不同遮荫处理显著改变土壤酶活性,其中土壤纤维素酶(S-CL)、土壤蔗糖酶(S-SC)、土壤酸性转化酶(S-AI)、土壤木质素过氧化物酶(S-LiP)活性在T4处理时最高;土壤过氧化氢酶(S-CAT)、土壤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S-NAG)、土壤几丁质酶(S-C)则在T3达到最大值;土壤多酚氧化酶(S-PPO)活性在T1处理下最大;T2遮荫强度时,土壤淀粉酶(S-AL)、土壤亚硝酸转化酶(S-NiR)活性最高;但遮荫还不同程度的降低了土壤脲酶(S-UE)、土壤硝酸转化酶(S-NR)活性。冗余分析发现,土壤酶活性对SOC、TN的解释度高达76.61%,表明S-LiP、S-AL、S-AI、S-PPO、S-CL与SOC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S-UE、S-NR对TN影响较大。综上所述,30%—55%遮荫即光照强度为542.68—856.31μmol m^(-2)s^(-1)是较适宜杉木幼苗生长的光照条件,这与该处理下提高土壤碳氮酶活性进而改善碳氮养分循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遮荫 土壤碳氮代谢酶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基质pH和铵硝氮比对杉木木荷氮代谢酶及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余佳翔 程聪 +3 位作者 王立冬 梁海燕 王燕茹 闫小莉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5-827,共13页
【目的】探究栽培基质pH和铵硝态氮配比对亚热带主要针叶树杉木和阔叶树木荷幼苗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及植株氮含量的影响。【方法】设置栽培基质为2个pH水平(pH_(1)=4.5和pH_(2)=6.5)和3个铵硝态氮配比(NH_(4)^(+)-N∶NO_(3)^(-)-N分别为10... 【目的】探究栽培基质pH和铵硝态氮配比对亚热带主要针叶树杉木和阔叶树木荷幼苗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及植株氮含量的影响。【方法】设置栽培基质为2个pH水平(pH_(1)=4.5和pH_(2)=6.5)和3个铵硝态氮配比(NH_(4)^(+)-N∶NO_(3)^(-)-N分别为10∶0、0∶10、5∶5),分析和比较2个树种幼苗叶片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硝酸还原酶(NR)和亚硝酸还原酶(NiR)活性及各器官氮含量差异。【结果】(1)与基质pH=6.5相比,pH=4.5抑制了杉木和木荷叶中氮代谢酶GS、GOGAT、NR和NiR的活性,增加了杉木根、茎、叶中的铵态氮含量,降低了杉木各器官中的硝态氮含量和总氮素积累量,降低了0∶10配比下木荷叶的氮素积累量。(2)10∶0配比显著增加杉木叶中的氮代谢酶活性和pH=4.5处理下木荷叶中的氮代谢酶活性、增加pH=6.5处理下木荷根和叶中的铵态氮含量、木荷根的硝态氮含量及杉木茎叶及总的氮素积累量。5∶5配比显著增加pH=4.5处理下木荷根中硝态氮含量。0∶10配比显著增加pH=4.5处理下杉木叶中的铵态氮含量,增加pH=6.5处理下木荷叶的NiR活性,木荷茎叶和总氮积累量。(3)在同一处理下,杉木叶中的氮代谢酶活性均低于木荷,表明木荷具有比杉木更强的同化氮素的能力。(4)相关性分析表明,杉木总氮素积累量与氮代谢酶活性、根的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器官铵态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木荷总氮素积累量与叶铵态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栽培基质pH为4.5的栽培环境不利于杉木和木荷幼苗对氮素的吸收,铵态氮添加可促进杉木的氮素积累,而硝态氮添加可促进木荷的氮素积累。故在生产中应综合考虑栽培基质的pH和树种特性等因素选择适宜的铵硝态氮比例进行杉木和木荷幼苗及林地的氮素营养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基质pH 铵硝态配比 代谢关键活性 含量 杉木 木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效率水稻生育后期氮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43
5
作者 叶利庭 吕华军 +3 位作者 宋文静 图尔迪 沈其荣 张亚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2-140,共9页
以不同氮效率水稻基因型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两个供氮水平下水稻生育后期功能叶和茎秆的氮、可溶性蛋白浓度和氮转运量以及氮代谢关键酶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氮处理能显著增加不同氮效率水稻功能叶和茎秆的氮、可溶性蛋白的浓... 以不同氮效率水稻基因型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两个供氮水平下水稻生育后期功能叶和茎秆的氮、可溶性蛋白浓度和氮转运量以及氮代谢关键酶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氮处理能显著增加不同氮效率水稻功能叶和茎秆的氮、可溶性蛋白的浓度和氮转运量。在不同的施氮水平下,水稻从齐穗至成熟顶三叶的氮浓度降低了60%~67%;而茎秆氮在生育后期对籽粒氮的贡献取决于环境供氮水平,与对照相比施氮处理水稻从茎秆转运出的氮大幅提高,在不同的供氮水平下南光的叶片和茎秆氮转运量显著高于Elio。与对照相比,施氮处理增加齐穗期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的活性。随生育期的推进,四种氮代谢酶活性随之降低。南光的NR和GS酶活性显著高于Elio,但NR活性受水稻生育期和环境供氮水平的影响较大;南光的GOGAT和GDH的活性显著低于Elio。相关分析表明,NR和GS活性与功能叶和茎秆的氮转运量呈显著正相关。这就意味着水稻生育后期功能叶和茎秆的NR和GS活性高,尤其是GS活性高是筛选水稻氮高效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效率 浓度 氮代谢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营养水平对膜下滴灌玉米穗位叶光合及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6
作者 谷岩 胡文河 +2 位作者 徐百军 王思远 吴春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7399-7407,共9页
以先玉420为试验材料,研究在大垄双行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下,氮素水平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征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玉米穗位叶氮素含量、光合速率(P n)、蒸腾速率(T r)、气孔导度(G s)、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光化学效率(... 以先玉420为试验材料,研究在大垄双行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下,氮素水平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征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玉米穗位叶氮素含量、光合速率(P n)、蒸腾速率(T r)、气孔导度(G s)、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光化学效率(F v/F 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q P)均以N3(300 kg/hm2)水平最高。2)PEP羧化酶对氮肥的响应较RUBP羧化酶敏感,氮肥少于100 kg/hm2才显著降低RUBP羧化酶活性。3)施用氮肥均增加穗位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以N3处理增幅最大,蛋白水解酶活性则相反。4)相关分析表明:穗位叶氮含量与与内肽酶和氨肽酶呈现负相关,与其他各项指标均呈现正相关,差异显著性因花后不同时期而不同。6)在供试试验区,在氮肥施用总量为300 kg/hm2时,玉米穗位叶保持较高的光合特性和相关酶活性,为玉米籽粒产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膜下滴灌 光合特性 氮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对不同氮效率玉米氮代谢酶和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李文龙 吕英杰 +4 位作者 刘笑鸣 佟桐 曹鑫波 顾万荣 魏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29-1835,共7页
【目的】本文探究了供氮水平对不同氮效率玉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单958(低氮高效品种)和绥玉7号(低氮低效品种)为试验材料,试验设置6个供氮水平,分别为0、100、140、180、220和260 kg·hm-2(记为N0、N1、N2、N3、N4... 【目的】本文探究了供氮水平对不同氮效率玉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单958(低氮高效品种)和绥玉7号(低氮低效品种)为试验材料,试验设置6个供氮水平,分别为0、100、140、180、220和260 kg·hm-2(记为N0、N1、N2、N3、N4和N5),分析其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叶片和茎秆内的氮素含量、产量的变化规律,旨在阐明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氮素利用效率差异的原因。【结果】不同供氮水平下,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酸合成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玉米氮素吸收转运、氮肥生理利用率、玉米产量及产量因子表现为郑单958显著高于绥玉7号。【结论】郑单958相对于绥玉7号具有更高的氮相关酶活性,从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并获得更高产量,此研究为黑龙江适宜品种选用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效率 氮代谢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配比对玉米氮代谢酶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8
8
作者 郭萍 朱从桦 +4 位作者 査丽 谢孟林 王良俊 袁继超 孔凡磊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105,共7页
为解决我国西南地区玉米氮肥一次性施用问题,以普通尿素和包膜缓释尿素为供试材料,设置5种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配比试验处理,分别为100%缓释尿素(CRU100),75%缓释尿素+25%普通尿素(CRU75),50%缓释尿素+50%普通尿素(CRU50),25%缓... 为解决我国西南地区玉米氮肥一次性施用问题,以普通尿素和包膜缓释尿素为供试材料,设置5种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配比试验处理,分别为100%缓释尿素(CRU100),75%缓释尿素+25%普通尿素(CRU75),50%缓释尿素+50%普通尿素(CRU50),25%缓释尿素+75%普通尿素(CRU25)和100%普通尿素(CRU0),以不施氮肥(CK1)和常规施肥(CK2,普通尿素60%基施+40%大喇叭口期追施)为对照,研究氮肥一次底施下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配比对玉米氮代谢关键酶、干物质积累、氮积累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叶片氮代谢关键酶(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与常规施肥相比,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配施可提高叶片GOGAT和GS活性,其中以CRU50和CRU75的缓释尿素比例处理最好。(2) CRU50和CRU75的缓释尿素比例可改善吐丝前、后物质积累和氮素积累,显著提高成熟期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3)随缓释尿素比例增加,玉米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及氮收获指数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掺施缓释尿素处理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平均增产4.46%,其中CRU50和CRU75处理产量最高,收获指数和氮肥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因此,普通尿素掺混50%-75%比例的缓释尿素进行一次底施,既能增加玉米产量,又可实现氮素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尿素 缓释尿素 尿素配比 氮代谢酶 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掺混肥一次性减量施用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和叶片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曹兵 黄志浩 +6 位作者 吴广利 梁红胜 陈延华 左强 倪小会 邹国元 王学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7-133,共7页
探索一次性施用控释掺混肥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为化肥减施增效提供技术支撑。以夏玉米品种‘明科玉77’为材料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是不施氮(CK)、常规施氮(U100)和3个控释掺混肥处理... 探索一次性施用控释掺混肥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为化肥减施增效提供技术支撑。以夏玉米品种‘明科玉77’为材料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是不施氮(CK)、常规施氮(U100)和3个控释掺混肥处理(CBB100、CBB90和CBB80,较U100分别减氮0、10%和20%),分析调查了夏玉米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施肥经济效益和土壤无机氮动态。结果表明,控释氮肥在田间的释放主要集中在夏玉米生长前中期,夏玉米拔节和收获时氮素累积释放率分别为56.2%和86.2%。与U100相比,CBB80、CBB90和CBB100处理的夏玉米产量分别提高-2.64%、4.41%和9.41%,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0.03、2.99和4.45 kg·kg^(-1),氮肥利用率提高16.6%~29.5%,氮肥偏生产力增加4.45~10.25 kg·kg^(-1),每公顷净收益(扣除肥料投入)分别增加了-108、816和1442元。施氮显著提高了夏玉米抽雄期叶片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CBB90和CBB100处理叶片酶活性高于U100,其中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差异显著,其他差异均不显著。综合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和施肥经济效益等因素,不减氮一次性施用控释掺混肥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控释掺混肥 产量 肥利用效率 氮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时期对酿酒葡萄叶片氮代谢酶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马宗桓 陈佰鸿 +2 位作者 毛娟 胡紫璟 李文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8-306,共9页
以10年生‘蛇龙珠’葡萄为材料,在萌芽期(S1)、新梢旺长期(S2)、开花期(S3)、果实第一次膨大期(S4)、副梢生长旺期(S5)和果实第二次膨大期(S6)分别一次性施入尿素300kg·hm-2,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分析了花前5d(DBF5)、花后25d(DAF... 以10年生‘蛇龙珠’葡萄为材料,在萌芽期(S1)、新梢旺长期(S2)、开花期(S3)、果实第一次膨大期(S4)、副梢生长旺期(S5)和果实第二次膨大期(S6)分别一次性施入尿素300kg·hm-2,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分析了花前5d(DBF5)、花后25d(DAF25)、花后55d(DAF55)和花后85d(DAF85)叶片的各项指标,以明确氮素施用时期对葡萄叶片氮代谢的调控与影响。结果表明:(1)S1和S2处理葡萄叶片中总氮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DAF25时显著增加。(2)S3和S4处理的NR及GS活性在DAF85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DAF25时,S1和S2处理的GOGAT活性,以及S3和S4处理的GDH活性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和其他施肥处理。(3)各施肥处理叶片VvNR表达水平在不同时期均高于同期对照,S3处理VvNR表达水平在DAF25和DAF85时分别为对照的3.4倍和2.7倍;S3和S4处理的VvGS表达水平分别在DAF55和DAF85时达到最高值,S3处理的VvGOGAT和S4处理的VvGDH表达水平在DAF55和DAF85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S3处理的VvGDH表达水平在DAF55和DAF85仅次于S4处理。研究表明,氮素通过诱导叶片氮素代谢基因的响应,从而调控叶片中氮素代谢酶活性增加,促进了氮素的积累,S3和S4处理在不同时期氮代谢酶活性和对应的基因表达水平均较高,更有利于叶片中氮素的转化和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时期 氮代谢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施氮肥对沙地生境下不同饲用燕麦品种叶片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玉霞 王鑫 +3 位作者 张庆昕 斯日古楞 郭园 朱爱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9-165,共7页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生境下不同饲用燕麦品种叶片氮素代谢酶活性对施氮量的生理响应及差异,选择饲用燕麦品种牧王和甜燕1号,于燕麦的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按照15%,40%,25%,20%比例,对燕麦追施0(CK),100,200,300 kg/hm 2纯氮,灌...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生境下不同饲用燕麦品种叶片氮素代谢酶活性对施氮量的生理响应及差异,选择饲用燕麦品种牧王和甜燕1号,于燕麦的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按照15%,40%,25%,20%比例,对燕麦追施0(CK),100,200,300 kg/hm 2纯氮,灌浆期取旗叶、倒二叶、倒三叶测定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酰胺合成酶(GS)、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分析不同饲用燕麦品种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下氮素代谢酶活性的差异及与干草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牧王和甜燕1号饲用燕麦干草产量分别在200,300 kg/hm^(2)施氮水平下达到最大;牧王和甜燕1号饲用燕麦品种在不同部位叶片的GOGAT、GS、NR、GOT、GPT活性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N200施氮处理下酶活性最强(除N300处理倒三叶的GOT);除N100处理的倒三叶GS活性,不同氮肥处理下倒二叶GPT活性外,牧王叶片的GOGAT、NR、GS、GOT和GPT酶活性均高于甜燕1号,表明饲用燕麦品种牧王的氮素同化能力强于甜燕1号,在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种植牧王追施氮肥的适宜用量为200 kg/hm^(2),而种植甜燕1号追施300 kg/hm^(2)氮肥可获得较高的干草产量,GOT、GPT活性是筛选氮高效利用饲用燕麦品种的关键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燕麦 氮代谢酶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铵硝混合营养对烟草苗期氮代谢酶及内源生长素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宋文静 宋科 +5 位作者 董建新 李永亮 况帅 禚其翠 李帅 梁洪波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100-104,共5页
为探究不同硝响应型烟草品种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对不同铵硝配比的响应,以硝响应度强的烟草品种NC89和硝响应度弱的烟草品种中烟100为供试材料,在控制条件下进行水培处理,研究3种铵硝配比对2个品种烟株生物量积累和氮素吸收的影响,以及... 为探究不同硝响应型烟草品种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对不同铵硝配比的响应,以硝响应度强的烟草品种NC89和硝响应度弱的烟草品种中烟100为供试材料,在控制条件下进行水培处理,研究3种铵硝配比对2个品种烟株生物量积累和氮素吸收的影响,以及氮素同化过程中相关酶活性和内源生长素含量对不同硝铵配比的响应。结果表明,铵硝比50/50处理可显著促进不同硝响应型烟草品种生物量的增加和氮素积累;硝响应度强烟草品种NC89低硝处理地上部硝酸还原酶(NR)活性显著高于铵硝比50/50处理,而根系中的差异则相反,硝响应度弱烟草品种中烟100不同处理下NR活性无显著差异;中烟100和NC89烟株体内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整体随铵态氮比例的增加而提高;中烟100和NC89根系中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均以全硝处理最低,中烟100较NC89具有更高的GDH活性来缓解高浓度NH_4^+;中烟100和NC89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素含量均表现为最佳铵硝比50/50处理>全硝处理>低硝处理,中烟100全硝处理和低硝处理根系生长素含量较铵硝比50/50处理的降幅与地上部基本一致,而硝响应度强烟草品种NC89全硝处理和低硝处理根系中生长素含量较铵硝比50/50处理的降幅远大于其地上部。由此推论,不同铵硝营养下,不同硝响应型烟草品种氮代谢酶及内源生长素存在响应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硝配比 烟草 氮代谢酶活性 内源生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箱种植下不同水肥管理模式对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氮代谢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姜丽娜 朱娅林 +2 位作者 张雅雯 赵凌霄 李春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67-2275,共9页
该研究以小麦‘矮抗58’为材料,采用根箱种植,设计3种不同产量水平的水肥管理模式[高产高效(HH)、高效(HE)、超高产(SH)],于小麦花后(0、7、14、21、28d)测定不同土层(0~20cm和20~40cm)根系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 该研究以小麦‘矮抗58’为材料,采用根箱种植,设计3种不同产量水平的水肥管理模式[高产高效(HH)、高效(HE)、超高产(SH)],于小麦花后(0、7、14、21、28d)测定不同土层(0~20cm和20~40cm)根系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丙转氨酶(GPT)和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并分析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探讨水分控制、肥料管理等方面集成的大田管理模式下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氮代谢的生理机制,为生产中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实现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显示:(1)在小麦生育后期,20~40cm土层根系的氮代谢酶活性高于0~20cm土层根系;HH模式下不同土层根系的4种氮代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SH和HE模式,而SH与HE模式间则在大部分时期差异不显著。(2)3种模式下0~20cm和20~40cm土层根系的GS活性在花后14d有一个小高峰,之后又下降,呈现出降-升-降的变化趋势。(3)HH模式下根系的GOGAT活性强度及维持时间均高于SH和HE模式;HH模式和SH模式下0~20cm和20~40cm土层根系的GPT活性在开花期至花后7d无明显变化,7~14d时GPT活性迅速下降,但14~28d时GPT活性无明显变化。(4)3种模式下不同土层根系的NR活性在开花期至花后21d下降比较缓慢,花后21~28d时NR活性迅速下降。(5)3种模式间的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显著,且HH模式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SH和HE模式。研究表明,采用合理的栽培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调控小麦花后根系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促进花后根系氮同化能力,从而更好地协调小麦地上与地下部的生理活动,保障小麦高产,且HH栽培模式下的小麦根系氮同化能力最强,收获的产量也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栽培模式 生育后期 根系 氮代谢酶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微地形对烟叶光合特性、碳氮代谢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洪勋 王龙昌 +3 位作者 冉春艳 陈光宇 潘文杰 陈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共11页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于2014年在贵州省凯里市大风洞设置坝地、坡地和台地等3个微地形单元处理,通过区组试验,分析其烟叶群体光合特性、碳氮代谢酶活性等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并对其烟叶进行了化验评吸.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烟叶PAR,...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于2014年在贵州省凯里市大风洞设置坝地、坡地和台地等3个微地形单元处理,通过区组试验,分析其烟叶群体光合特性、碳氮代谢酶活性等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并对其烟叶进行了化验评吸.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烟叶PAR,Pn,Gs,Tr变化均呈开口向下"抛物线"趋势,成熟期由小到大依次为坝地烟叶,台地烟叶,坡地烟叶,其余时期依次为台地烟叶,坡地烟叶,坝地烟叶,各个微地形处理间差异不同时期各指标有所不同;整个生育期坝地烟叶胞间CO2浓度变化呈上升趋势,坡地烟叶和台地烟叶为"低-高-低-高"的浮动趋势.整个生育期烟叶AMS,sucrase,GS,NR,SOD,POD,CAT活性变化呈开口向下"抛物线"趋势,其中GS活性为打顶期最大,其余酶活性均为旺长期最大,成熟期各酶活表现为坡地烟叶最大,其余时期由大到小依次为坝地烟叶,坡地烟叶,台地烟叶;烟叶SS活性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由大到小依次为台地烟叶,坡地烟叶,坝地烟叶,后期微地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烟叶SPS活性也呈单峰曲线,旺长期达到最大值,旺长期坝地烟叶明显高于台地烟叶,成熟期微地形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之,不同微地形烟叶成熟期以前群体光合指标和各种碳氮代谢酶活性由大到小依次基本表现为坝地烟叶,坡地烟叶,台地烟叶,成熟期依次为坡地烟叶,坝地烟叶,台地烟叶,坡地烟叶生理生化指标总体较协调,坝地烟叶次之,台地烟叶最差.研究成果为揭示山区烟叶品质特征和烤烟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形 烤烟 光合特性 氮代谢酶 烟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嫁接和施氮量对冬瓜干物质、氮素积累及其氮代谢酶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廖道龙 云天海 +4 位作者 刘子凡 伍壮生 黄项心兰 陈贻诵 谢大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2-581,共10页
本研究通过开展嫁接栽培与施氮量对冬瓜干物质、氮素累积及其氮代谢酶的影响,明确冬瓜干物质、氮素积累动态规律和氮素吸收利用规律,旨在为冬瓜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铁柱2号’冬瓜和‘海砧1号’砧木为材料,试验为裂区设计,主... 本研究通过开展嫁接栽培与施氮量对冬瓜干物质、氮素累积及其氮代谢酶的影响,明确冬瓜干物质、氮素积累动态规律和氮素吸收利用规律,旨在为冬瓜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铁柱2号’冬瓜和‘海砧1号’砧木为材料,试验为裂区设计,主区为栽培方式,分别为嫁接栽培和自根栽培2种栽培方式;副区为氮肥施用量,分别设置N_(0)(0 kg/hm^(2))、N_(180)(180 kg/hm^(2))、N_(360)(360 kg/hm^(2))、N_(540)(540 kg/hm^(2))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冬瓜在5个不同生育期氮素和干物质积累量及其氮代谢酶活性。冬瓜氮素和干物质积累总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N_(360)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3个施氮量处理;整个生育期嫁接冬瓜氮素和干物质积累总量分别较自根冬瓜提高了16.11%和11.76%,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冬瓜氮素和干物质积累的最大理论值(K)、最大积累速率(V_(max))和平均积累速率(V_(mean))、快速积累期起始时期(T_(1))、快速积累期终止时期(T_(2))和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T_(max))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在N_(360)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嫁接栽培能显著提高冬瓜氮素和干物质的最大理论值(K)、最大积累速率(V_(max))和平均积累速率(V_(mean))。冬瓜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随着生育期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75 d(果实发育前期)达到最大值;此时NR和GS的活性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N_(360)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嫁接栽培能显著提高冬瓜全生育期NR和GS,与自根冬瓜相比,嫁接冬瓜在30、55、75、95、110 d的NR活性分别提高了33.08%、28.95%、34.63%、36.03%和67.23%;而GS活性分别提高了29.64%、22.11%、21.00%、28.00%和35.27%。综上所述,嫁接栽培能显著影响干物质、氮素的积累总量及其累积速率以及NR和GS的活性。N_(360)(360 kg/hm^(2))是冬瓜生产中适宜的氮肥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瓜 水平 嫁接栽培 素累积量 干物质累积量 氮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嫁接对西瓜根际土壤酶和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玉红 闫生辉 +1 位作者 许娟 丁爱杰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3,共4页
为探讨嫁接增产的营养生理机制及筛选优良砧木,以三倍体西瓜‘农发3号’为接穗材料,将其与不同类型砧木嫁接,研究了嫁接西瓜根际酶活性、叶片氮代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砧木嫁接均有助于提高西瓜植株前期... 为探讨嫁接增产的营养生理机制及筛选优良砧木,以三倍体西瓜‘农发3号’为接穗材料,将其与不同类型砧木嫁接,研究了嫁接西瓜根际酶活性、叶片氮代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砧木嫁接均有助于提高西瓜植株前期氮代谢酶活性、改善根际土壤酶活性、提高西瓜产量,其中,‘西嫁强生’和‘超丰F1’嫁接产量分别可达57 219.31、51 269.40 kg·hm-2,显著高于自根苗;‘野力1号’与自根苗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嫁接改善了植株根际土壤微环境、促进氮代谢进程,最终促使西瓜产量提高。‘西嫁强生’更适合作‘农发3号’无籽西瓜嫁接的优良砧木,‘超丰F1’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嫁接 氮代谢酶 土壤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下不同耐性水稻光合特性、抗氧化酶和氮代谢酶研究(摘要)
17
作者 陈京都 何理 +6 位作者 许轲 戴其根 郭保卫 张军 张洪程 霍中洋 魏海燕 《中国稻米》 2013年第4期160-160,共1页
前期研究发现,水稻对镉胁迫的响应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按其生长发育的响应差异程度可将水稻分为镉耐性和敏感性两种类型,秀水63和汕优63受镉胁迫影响较小为镉耐性品种,扬稻6号、两优培九受镉胁迫影响较大为镉敏感性品种。
关键词 镉胁迫 水稻 光合特性 耐性 氮代谢酶 抗氧化 摘要 基因型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用量对陕南烟叶氮钾含量、光合特性和碳氮代谢酶活性及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崔志燕 阮志 +5 位作者 陈富彩 张玲 郑璞帆 高梅 金保锋 张立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8-634,共7页
采用大田试验,以秦烟96为材料,通过设置4个供氮水平,研究增施氮肥对烤烟移栽后团棵期、现蕾期、圆顶期和成熟期烟叶氮钾含量、生理特性以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90.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各生育期烟叶氮钾和叶... 采用大田试验,以秦烟96为材料,通过设置4个供氮水平,研究增施氮肥对烤烟移栽后团棵期、现蕾期、圆顶期和成熟期烟叶氮钾含量、生理特性以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90.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各生育期烟叶氮钾和叶绿素a、b及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增加,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以及中部叶硝酸还原酶和淀粉酶活性逐渐提高,大田生育期延长,农艺形状改善,产质量提高,影响程度因生育期而异;90-112.5 kg/hm^2范围内,除淀粉酶活性,大部分指标无显著变化或降低。综合分析,在陕南特定气候和土壤生态、栽培等条件下,以纯氮用量90.0 kg/hm^2,既可改善烟叶营养和碳氮代谢,提高光合性能和烟叶产质量,又可降低氮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用量 光合特性 氮代谢酶 产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镁肥优化施用对烤烟后期光合荧光特性和碳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谢榕榕 柯玉琴 +3 位作者 李文卿 李春英 郑朝元 吴良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119-126,共8页
为研究烤烟生产过程中适宜的钾镁比例,通过开展田间随机区组试验,以农户常规施肥(N∶P_(2)O_(5)∶K_(2)O=1∶0.68∶3,施K_(2)O量为315 kg/hm^(2))为对照,研究了优化钾肥处理(N∶P_(2)O_(5)∶K_(2)O=1∶0.68∶2,施K_(2)O量为210 kg/hm^(2... 为研究烤烟生产过程中适宜的钾镁比例,通过开展田间随机区组试验,以农户常规施肥(N∶P_(2)O_(5)∶K_(2)O=1∶0.68∶3,施K_(2)O量为315 kg/hm^(2))为对照,研究了优化钾肥处理(N∶P_(2)O_(5)∶K_(2)O=1∶0.68∶2,施K_(2)O量为210 kg/hm^(2)),优化钾肥+MgO 19.5 kg/hm^(2)处理,以及优化钾肥+MgO 39.0 kg/hm^(2)处理对烟株成熟期光合特性、荧光特性和碳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钾镁比例,烤烟各处理叶绿素中Chl含量的增幅分别为2.2%、11.8%、18.3%;Car含量的增幅分别为3.5%、17.5%、19.7%;最大荧光(F_(m))的增幅分别为13.3%、18.0%、24.1%;可变荧光(F_(v))的增幅分别为17.3%、23.6%、30.9%;F_(v)/F_(o)的增幅分别为11.0%、17.2%、23.1%;F_(v)/F_(m)的增幅分别为3.7%、4.7%、5.5%。活性反应中心效率ET_(o)/ABS、ET_(o)/TR_(o)上升,单位面积电子传递的有效性(ET_(o)/CS_(m))提高,减少荧光产生(TR_(o)/RC、ABS/RC下降),提升采收期烤烟光反应系统功能的协调性,提高光反应系统的整体活性(PI_(ABS)、PI_(total)上升)。RuBP羧化酶(RuBPCase)、谷氨酰胺合成酶(GS)、硝酸还原酶(NR)、蔗糖合成酶(SS)的活性均以优化钾肥+MgO 19.5 kg/hm^(2)处理最高。优化钾镁比例可以提高光反应系统的活性,提高烤烟的光合作用效率,对平衡碳氮代谢具有积极作用,以钾镁比例为10.77∶1左右、优化钾肥+MgO 19.5 kg/hm^(2)处理下生理代谢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镁互作 叶绿素 光合参数 光合荧光参数 氮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碳肥对叶用莴苣生长品质及碳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俊鹏 陈日远 +3 位作者 刘厚诚 宋世威 苏蔚 孙光闻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3,共6页
为探究有机碳肥在水培叶用莴苣应用上的最佳叶面喷施浓度,以全年耐抽薹生菜为试材,设置1600、1200、800、400倍液浓度水平,以清水作对照,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液态有机碳肥对叶用莴苣生长、品质以及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 为探究有机碳肥在水培叶用莴苣应用上的最佳叶面喷施浓度,以全年耐抽薹生菜为试材,设置1600、1200、800、400倍液浓度水平,以清水作对照,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液态有机碳肥对叶用莴苣生长、品质以及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液态有机碳肥对水培叶用莴苣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提高了碳、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其中,1200倍液处理的效果最佳,叶用莴苣株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地上部及根鲜干质量、总叶绿素含量、VC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硝酸还原酶(NR)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地上部氮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液态有机碳肥 生长 品质 碳、代谢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