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栽培配方对大球盖菇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与子实体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冀浩 张津京 +3 位作者 戴建成 郝海波 岳一鸿 陈辉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25-32,共8页
以大球盖菇菌株‘沪球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碳、氮配比对其菌丝生长及子实体发育过程中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营养生长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对照组谷氨酸合成酶活性最高,而天冬酰胺合成酶活性最低,产量较低... 以大球盖菇菌株‘沪球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碳、氮配比对其菌丝生长及子实体发育过程中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营养生长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对照组谷氨酸合成酶活性最高,而天冬酰胺合成酶活性最低,产量较低;碳氮比50∶1和60∶1处理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不明显,但碳氮比60∶1处理谷氨酰胺合成酶和天冬酰胺合成酶活性在原基期显著高于其他碳氮比配方,且子实体产量最高;碳氮比88∶1处理谷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较低。值得注意的是,在原基时期,碳代谢酶β-葡萄糖苷酶和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较高,同时,氮代谢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也较高。综上所述,碳氮比为60∶1处理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大部分较高,且原基出现最早,子实体产量最高。碳氮比60∶1是实现大球盖菇工厂化栽培的最适生产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子实体发育 氮代谢相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小麦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子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4
2
作者 孟维伟 王东 于振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7,共8页
在2003~2004年和2004~2005年小麦生长季,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材料,分别设置N 0、96、168、240、276kg/hm25个施氮量处理和0、96、168、240 kg/hm2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麦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子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两年度... 在2003~2004年和2004~2005年小麦生长季,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材料,分别设置N 0、96、168、240、276kg/hm25个施氮量处理和0、96、168、240 kg/hm2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麦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子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两年度的试验结果均表明,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公顷穗数、穗粒数、蛋白质含量、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显著升高;继续增加施氮量子粒产量显著降低,公顷穗数、穗粒数、蛋白质产量降低或无显著差异。其中2004~2005年生长季,在0~168 kg/hm2施氮量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开花21d后的旗叶內肽酶(EP)活性、旗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子粒醇溶蛋白含量、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含量、HMW-GS/LMW-GS比值、子粒蛋白质含量、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子粒产量均显著升高,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延长;继续增加施氮量至240 kg/hm2,GS活性无显著变化,但开花21 d后的EP活性、ω-醇溶蛋白、α-醇溶蛋白、HMW-GS、LMW-GS和子粒蛋白质含量仍显著提高,面团稳定时间继续延长,子粒产量显著降低。说明施氮过多对小麦氮素同化和产量无益;提高开花后旗叶GS活性和灌浆后期旗叶EP活性,有利于HMW-GS和LMW-GS的积累及HMW-GS/LMW-GS比值的提高。适量施氮不仅提高了子粒灌浆所需氮源的供给能力,而且显著增加公顷穗数和穗粒数,扩大了单位面积库容,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氮素和光合产物在子粒中的贮存,这是适量施氮实现子粒品质和产量同步提高的生理原因。本试验条件下高产优质高效的施氮量为168~24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代谢相关酶活性 蛋白质品质 肥农学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对可溶性糖及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潘冬 张玉磊 +6 位作者 同拉嘎 李明月 李丹 韩云飞 王海微 张忠臣 金正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库"容量对水稻灌浆后期叶、茎、鞘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及剑叶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Rubisco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同工型基因转录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用寒地粳稻穗重型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和穗数型高产品种‘... 【目的】分析不同"库"容量对水稻灌浆后期叶、茎、鞘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及剑叶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Rubisco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同工型基因转录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用寒地粳稻穗重型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和穗数型高产品种‘龙稻11号’作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灌浆期分别进行不同剪穗处理,分别是无穗、半穗和全穗处理。【结果】表明,在同等的"源"条件下减小"库"容量有利于提高籽粒的粒重和成熟度,随着"库"容量的增加所需的灌浆时间就越长;没有"库"容时光合产物主要贮藏在叶、茎、鞘等营养器官中,但有"库"容时主要转移到"库"中,"库"越大转移的光合产物也越多;灌浆后期SPS、AI、SuS活性呈下降,期间的酶活性大小表现为全穗>半穗>无穗,"库"容量越大SPS、AI、SuS酶活性以及Rubisco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同工型基因的转录表达量也越高;Rubisco同工型基因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同工型基因的上调表达会促进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论】水稻高产甚至超产不仅要构建大的"库"容量,而且还要保障灌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可溶性总糖含量 氮代谢相关酶活性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激素对水稻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金正勋 王思宇 +4 位作者 王珊 王剑 张忠臣 李钢夑 朴钟泽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26,共10页
试验选用寒地穗重型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和穗数型优质品种龙稻18号,通过盆栽试验在灌浆初期喷施外源激素6-苄基腺嘌呤(6-BA)和脱落酸(ABA),齐穗期增施氮肥及喷清水对照处理,系统比较分析外源激素对水稻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合成相关酶基因及Os... 试验选用寒地穗重型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和穗数型优质品种龙稻18号,通过盆栽试验在灌浆初期喷施外源激素6-苄基腺嘌呤(6-BA)和脱落酸(ABA),齐穗期增施氮肥及喷清水对照处理,系统比较分析外源激素对水稻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合成相关酶基因及OsRSR1基因转录表达量的影响,旨在阐明外源激素对水稻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并为建立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水稻籽粒OsGBSS1、OsSSSI、OsISA1、OsAGPL2、OsSBEIIb和OsGS1;3基因mRNA表达量随灌浆进程呈先升后降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在灌浆中期表达量最高;转录因子OsRSR1基因mRNA表达量随灌浆进程呈先降后升V字形变化趋势,在灌浆中期表达量最低;喷施6-BA、ABA和增施氮肥均显著上调OsGBSS1、OsSSSI、OsISA1、OsAGPL2和OsSBEIIb基因mRNA表达量,上调幅度达22.35%~525.97%,显著下调转录因子OsRSR1基因mRNA表达量,下调幅度达3.45%~27.93%;喷施6-BA和增施氮肥显著上调籽粒OsGS1;3基因mRNA表达量,上调幅度达241.79%~457.24%,喷施ABA显著下调籽粒OsGS1;3基因mRNA表达量,下调幅度达13.12%~29.55%,基因转录表达量调控是外源激素和氮素营养等对生物性状调控作用的分子基础,外源激素或氮素营养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通过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转录表达量调控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外源激素 灌浆成熟期 氮代谢相关酶基因 转录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对水稻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金正勋 王珊 +4 位作者 王思宇 王剑 张忠臣 李钢夑 朴钟泽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7,共9页
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钾素施入量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灌浆成熟期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转录表达量的影响,旨在为阐明钾素营养对水稻淀粉品质形成分子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灌浆过程中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GBSS1、AGPL2、SSSⅠ... 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钾素施入量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灌浆成熟期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转录表达量的影响,旨在为阐明钾素营养对水稻淀粉品质形成分子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灌浆过程中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GBSS1、AGPL2、SSSⅠ、SBEⅡb、ISA1和GS1:3转录表达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转录因子OsRSR1基因转录表达量呈先降后升趋势;随钾素施入量增加,灌浆期间籽粒GBSS1基因转录表达量逐渐下调,对其衰减率影响小;籽粒AGPL2、SSSⅠ、SBEⅡb、ISAⅠ基因转录表达量逐渐上调,而AGPL2衰减率先升后降,SSSⅠ衰减率降低,SBEⅡb衰减率升高,对ISAⅠ衰减率无明显影响;使籽粒转录因子RSR1基因转录表达量逐渐下调,而上升率升高;使籽粒GS1:3基因转录表达量逐渐上调,衰减率先升后降。基因转录表达量调控是外源钾素对生物性状调控作用分子基础,外源钾素营养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影响通过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转录表达量调控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钾肥 灌浆成熟期 氮代谢相关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对小麦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小燕 于振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15-1420,共6页
以高产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试验材料,在防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对小麦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灌水时期增多和总灌水量增加,小麦开花后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显著增高... 以高产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试验材料,在防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对小麦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灌水时期增多和总灌水量增加,小麦开花后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显著增高,旗叶蛋白质水解酶内肽酶(EP)、氨肽酶(AP)、羧肽酶(CP)活性降低;小麦籽粒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增加,而籽粒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成熟期籽粒谷醇/清球比值(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清蛋白+球蛋白含量)降低;面粉沉降值和面团稳定时间显著降低,籽粒产量显著增加。研究发现,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全生育期灌水3次处理(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在灌浆前中期旗叶NR和GS活性、灌浆中后期旗叶EP、CP、AP活性均较高,且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谷醇/清球比值、面团稳定时间、籽粒产量亦较高,是获得小麦高产优质的最佳灌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时期和灌水量 小麦 氮代谢相关酶 蛋白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锌肥配施对小麦根系氮、锌含量和氮、锌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均 梁振凯 李友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26,共9页
以豫麦66(根系较发达型)和豫麦49-198(根系欠发达型)为供试材料,在3个供氮水平[0(N1)、120(N2)、240(N3)kg/hm2]和3个供锌水平[0(Zn1)、15(Zn2)、30(Zn3)kg/hm2]下,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不同氮、锌肥配施对不同类型小麦根系氮、锌含量和氮... 以豫麦66(根系较发达型)和豫麦49-198(根系欠发达型)为供试材料,在3个供氮水平[0(N1)、120(N2)、240(N3)kg/hm2]和3个供锌水平[0(Zn1)、15(Zn2)、30(Zn3)kg/hm2]下,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不同氮、锌肥配施对不同类型小麦根系氮、锌含量和氮、锌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宜豫西旱地小麦栽培的最佳氮、锌肥组合。结果表明,适当增施氮、锌肥可提高小麦根系全氮含量、锌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酸合成酶活性、色氨酸合成酶活性和植酸酶活性,且这些指标总体上均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对于豫麦66,N2Zn2处理根中全氮含量在拔节期及之前高于其他处理,拔节期之后根中全氮含量开始下降;除拔节期、灌浆期外,其余时期根中锌含量均以N2Zn3处理最高,N2Zn2处理次之;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以N2Zn2处理最高,越冬期-挑旗期,较N1Zn1处理显著提高18.8%~70.7%;根系谷氨酸合成酶、植酸酶活性均以N2Zn2处理最高,谷氨酸合成酶活性较N1Zn1处理显著提高0.8~2.4倍,植酸酶活性较其他处理提高16.7%~50.0%;根系色氨酸合成酶活性总体以N2Zn3处理最高,N2Zn2处理次之。对于豫麦49-198,根中全氮含量总体以N2Zn2处理最高,较N1Zn1处理显著提高34.9%~87.7%;分蘖期、越冬期、拔节期、挑旗期根中锌含量均以N3Zn3处理最高,其余时期总体以N2Zn2处理最高;越冬期-挑旗期,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以N2Zn2处理最高;根系谷氨酸合成酶活性总体以N2Zn2处理最高,较最低的N1Zn1处理显著提高41.8%~200.0%;根系色氨酸合成酶活性总体以N2Zn3处理最高,N1Zn1、N2Zn2、N3Zn3处理较高;根系植酸酶活性以N2Zn2处理最高。综合分析可知,本试验条件下,N2Zn2为最佳氮、锌肥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锌配施 根系 、锌代谢相关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碳肥对叶用莴苣生长品质及碳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俊鹏 陈日远 +3 位作者 刘厚诚 宋世威 苏蔚 孙光闻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3,共6页
为探究有机碳肥在水培叶用莴苣应用上的最佳叶面喷施浓度,以全年耐抽薹生菜为试材,设置1600、1200、800、400倍液浓度水平,以清水作对照,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液态有机碳肥对叶用莴苣生长、品质以及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 为探究有机碳肥在水培叶用莴苣应用上的最佳叶面喷施浓度,以全年耐抽薹生菜为试材,设置1600、1200、800、400倍液浓度水平,以清水作对照,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液态有机碳肥对叶用莴苣生长、品质以及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液态有机碳肥对水培叶用莴苣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提高了碳、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其中,1200倍液处理的效果最佳,叶用莴苣株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地上部及根鲜干质量、总叶绿素含量、VC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硝酸还原酶(NR)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地上部氮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液态有机碳肥 生长 品质 碳、氮代谢相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包膜控释尿素和树脂包膜控释尿素混施对番茄生长及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丁坤 王秀峰 +3 位作者 杨凤娟 张民 魏珉 史庆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70-75,共6页
在日光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尿素(U)、硫包膜控释尿素(SCU,控释期4个月)和树脂包膜控释尿素(RCU,控释期6个月)混施(各提供50%氮素)在同等氮素及减氮30%、50%条件下,对番茄生长、光合作用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取样时... 在日光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尿素(U)、硫包膜控释尿素(SCU,控释期4个月)和树脂包膜控释尿素(RCU,控释期6个月)混施(各提供50%氮素)在同等氮素及减氮30%、50%条件下,对番茄生长、光合作用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取样时期,番茄叶片中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净光合速率(Pn)及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均随氮素用量减少而下降,进而表现为番茄株高和茎粗随之降低。同等氮素条件下定植30 d后,硫包膜控释尿素和树脂包膜控释尿素混施处理其NR、GS和GOGAT活性均低于尿素处理,Chla、Chlb、Car含量和Pn无显著差异;定植60 d和90 d后,硫包膜控释尿素和树脂包膜控释尿素混施处理所有指标均高于尿素,且定植60 d后,在减氮30%条件下,其叶片中Chla、Chlb、Car含量、Pn及NR、GS和GOGAT活性与100%尿素处理差异不显著,番茄株高和茎粗长势良好。综上所述,硫包膜控释尿素和树脂包膜控释尿素混施在番茄生长中后期养分释放规律与番茄需肥规律基本一致,能促进光合色素合成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延缓叶片衰老,更有利于番茄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硫包膜控释尿素和树脂包膜控释尿素混施 光合特性 氮代谢相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岩载体对菖蒲脱氮作用的研究
10
作者 刘文婧 张秋奕 +5 位作者 谭映宇 王洋 成水平 王慧荣 王睿 江金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9-665,670,共8页
当前水生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中,针对微生物载体作用的研究尚少见报道。因此,以供试挺水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 L.)为研究对象,不同火山岩(黑色、灰色、红色)为微生物载体,考察菖蒲在火山岩载体下对水体总氮(TN)的去除效果,以及... 当前水生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中,针对微生物载体作用的研究尚少见报道。因此,以供试挺水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 L.)为研究对象,不同火山岩(黑色、灰色、红色)为微生物载体,考察菖蒲在火山岩载体下对水体总氮(TN)的去除效果,以及对菖蒲生物量、根系氮代谢酶活性和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菖蒲前,黑色火山岩载体人工湿地的TN去除率最高(40.8%);而种植菖蒲后,灰色火山岩人工湿地脱氮效果最佳,TN去除率可达70.2%,相较种植菖蒲前其TN、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2.2、46.9、66.6百分点,根际微生物数量增加,出水单元菖蒲生长最旺盛,优势菌属为红环菌科未知属(unclassified_f_Rhodocyclaceae)。由此可见,含高SiO_(2)和低Fe_(2)O_(3)的灰色火山岩载体可增强菖蒲对污染水体的脱氮能力,为水体脱氮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载体 去除率 根际微生物 植物氮代谢相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硫石膏改良对吉林西部碱土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凤清 丛建民 +3 位作者 许清涛 李玉波 王宇 冯钰益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12期151-156,共6页
通过燕麦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用量(15、30、45、60t/hm2)脱硫石膏对不同碱化程度的燕麦根际土壤的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脱硫石膏改良后,脱硫石膏四种施用量中度碱土及15、30t/hm2重度碱土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脱硫石膏四种施用量轻度碱土... 通过燕麦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用量(15、30、45、60t/hm2)脱硫石膏对不同碱化程度的燕麦根际土壤的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脱硫石膏改良后,脱硫石膏四种施用量中度碱土及15、30t/hm2重度碱土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脱硫石膏四种施用量轻度碱土、中度碱土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脱硫石膏30、45、60t/hm2重度碱土的脲酶活性,脱硫石膏四种施用量重度碱土的蛋白酶活性,脱硫石膏四种施用量轻度碱土、中度碱土的硝酸盐还原酶活性,施脱硫石膏各碱土(60t/hm2轻度碱土除外)的三氧化二铁还原酶活性均高于改良前;施脱硫石膏后过氧化物酶活性较改良前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石膏 碱土 抗氧化 氮代谢相关酶 代谢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牛草雌雄株对不同形态氮素的生理响应差异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丽珠 孟慧珍 +6 位作者 范希峰 滕珂 滕文军 温海峰 岳跃森 张辉 武菊英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74,共10页
为揭示野牛草雌雄株对氮素形态的偏好及生理响应差异,以野牛草克隆分株为材料,采用温室砂培盆栽方法,分析了硝态氮(N_(1))、铵态氮(N_(2))、铵硝混合态氮(N_(3))和对照(CK)处理对野牛草雌、雄株生长性状、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叶片氮含... 为揭示野牛草雌雄株对氮素形态的偏好及生理响应差异,以野牛草克隆分株为材料,采用温室砂培盆栽方法,分析了硝态氮(N_(1))、铵态氮(N_(2))、铵硝混合态氮(N_(3))和对照(CK)处理对野牛草雌、雄株生长性状、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叶片氮含量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株在N_(2)处理时其生长性状、各部位生物量及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显著小于N_(1)和CK,且还小于N_(3)处理,表明铵态氮处理可能抑制野牛草雌株生长。N_(1)处理下的雄株间隔子长度、间隔子直径与CK无显著差异但显著大于N_(2)和N_(3),同时其匍匐茎节数、匍匐茎长度、根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显著大于其他处理。野牛草雌、雄株的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总含量均在N_(1)处理时显著高于对照,但雌株在3种N形态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雄株在N_(1)时与N_(2)或N_(3)处理差异显著。野牛草雌株的叶氮含量、3种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均在N_(3)处理时显著大于其他处理,而雄株在N_(1)处理表现较好。综上,野牛草雌、雄株的生长均偏喜硝态氮,然而雌株对唯一氮源—铵态氮作用敏感且生长受抑,但是铵硝混合态氮能够缓解甚至提高雌株的N代谢生理功能,而雄株无此表现。野牛草雌、雄株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这为野牛草雌雄株的差异氮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牛草 雌雄株 素形态 生物量分配 氮代谢相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γ-氨基丁酸调控小麦灌浆生理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云秀 吕雪梅 +2 位作者 张燕 杜琬莹 孔令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240,共8页
为探讨γ-氨基丁酸(GABA)对小麦灌浆期旗叶同化物生产与转运以及产量的影响,以济麦22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在小麦花后叶面喷施GABA,测定小麦灌浆期旗叶中内源激素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 为探讨γ-氨基丁酸(GABA)对小麦灌浆期旗叶同化物生产与转运以及产量的影响,以济麦22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在小麦花后叶面喷施GABA,测定小麦灌浆期旗叶中内源激素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茎秆中蔗糖和游离氨基酸(AA)含量,并分析这些指标变化对成熟期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喷施清水)相比,小麦旗叶中脱落酸(ABA)含量于喷施GABA后7 d、赤霉素(GA 3)和细胞分裂素(CTK)含量于喷施后21 d、T-AOC于喷施后14和21 d均显著提高,MDA含量于喷施后14和21 d显著降低,α-淀粉酶活性、酸性蛋白酶(ACP)活性于喷施后7 d、β-淀粉酶活性于喷施后7和21 d、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于喷施后7和14 d、碱性蛋白酶(AKP)活性于喷施后14 d均显著增强,而中性蛋白酶(NP)活性于喷施后21 d显著降低;茎秆中蔗糖含量于喷施后7和14 d显著增加,天冬氨酸(Asp)含量于喷施后7、14和21 d、游离氨基酸(AA)含量于喷施后21 d均显著降低,谷氨酸(Glu)含量在喷施后各时间点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叶面喷施GABA的小麦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6.23%和9.09%。这说明GABA可能通过调节叶片内源激素含量以及增强总抗氧化能力,减少小麦叶片氧化损伤,提高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促进光合同化物装载以及向籽粒转运,最终提高小麦千粒重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Γ-氨基丁酸 内源激素 氮代谢相关酶 蔗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