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肥减施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氮、磷污染控制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陈永友 樊海 +4 位作者 杨成 杨成 伍超 彭艳 曾广能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6-1104,共9页
【目的】探究化肥减施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氮、磷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以期为小麦的种植和化肥减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化肥减施措施CK(空白)、CT(常规传统施肥)、JS1(化肥减施90%+植物生长调控剂)、JS2(化肥减... 【目的】探究化肥减施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氮、磷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以期为小麦的种植和化肥减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化肥减施措施CK(空白)、CT(常规传统施肥)、JS1(化肥减施90%+植物生长调控剂)、JS2(化肥减施90%+生化黄腐酸)、JS3(化肥减施70%+植物生长调控剂)、JS4(化肥减施70%+生化黄腐酸)、JS5(化肥减施50%)、JS6(化肥减施30%)对小麦生长、产量的影响及氮、磷污染的控制效果。【结果】化肥减施70%配施植物生长调控剂较常规传统施肥相比能够缩短小麦生长周期8 d,促进小麦提早成熟,还能显著提高产量,达4799.87 kg/hm^(2),与常规传统施肥相比增产26.18%。化肥减施70%配施植物生长调控剂能改善土壤环境,与常规传统施肥相比可降低0~30 cm土层SIN、TSN和TSP含量(43.21%、26.56%和27.62%)。【结论】化肥减施70%条件下配施植物生长调控剂不仅能保证小麦生长良好、产量达标,而且对控制水体氮、磷污染有较好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的农业氮、磷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化肥减施 植物生长调控剂 生化黄腐酸 氮、磷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污染水体中荷花的生态效应和生理响应 被引量:3
2
作者 常宝亮 周浩民 +4 位作者 上官凌飞 汪锡文 王彦杰 金奇江 徐迎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4-690,共7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荷花(Nelumbo nucifera)在不同氮、磷浓度污染水体中的生态净化效果和生理响应。[方法]在高[总氮(TN):30 mg·L^(-1);总磷(TP):3 mg·L^(-1)]、中(TN:20 mg·L^(-1);TP:2 mg·L^(-1))和低(TN:10 mg&#...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荷花(Nelumbo nucifera)在不同氮、磷浓度污染水体中的生态净化效果和生理响应。[方法]在高[总氮(TN):30 mg·L^(-1);总磷(TP):3 mg·L^(-1)]、中(TN:20 mg·L^(-1);TP:2 mg·L^(-1))和低(TN:10 mg·L^(-1);TP:1 mg·L^(-1))3种不同氮、磷污染水平下,以自来水培养为对照组,测定荷花‘红巨子’的生理指标以及水体和底泥的氮、磷浓度,探究荷花对水体和底泥中氮、磷净化吸收的周期变化和生理响应情况。[结果]中、高氮磷浓度水体会对荷花产生胁迫,胁迫作用随着氮、磷浓度升高而加强,而低氮磷浓度水体对荷花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水质的改善,荷花叶片抗氧化酶活性逐渐接近对照组水平。荷花对氮、磷污染水体和底泥中的TN、TP去除效果显著,其中,处理35 d时荷花对低、中、高氮磷浓度富营养化水体中TN去除率分别为57.34%、73.95%、79.49%,TP去除率分别为84.75%、89.99%、83.69%;对低、中、高氮磷浓度富营养化处理组底泥中TN去除率分别为41.36%、32.37%、33.51%,TP去除率分别为59.19%、80.01%、77.72%。[结论]荷花不仅对水体氮、磷污染和底泥中磷污染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而且具有修复较高氮、磷浓度污染水体的潜力,对高污染氮、磷水体净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花 氮、磷污染 生态效应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流域氮、磷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宁波北仑区小浃江为例 被引量:20
3
作者 高凤 邵美玲 +3 位作者 曹昌丽 汪文东 易辉 唐剑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89-699,共11页
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过程造成了河流氮、磷等营养盐的污染和潜在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对城镇流域水体氮、磷污染特征及其演变趋势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长三角典型城镇地区宁波市北仑区小浃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在流域内根据空间分布... 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过程造成了河流氮、磷等营养盐的污染和潜在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对城镇流域水体氮、磷污染特征及其演变趋势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长三角典型城镇地区宁波市北仑区小浃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在流域内根据空间分布、土地利用类型、人类活动强度等情况布设样点,于2017年夏季和冬季采集水样,研究流域水体氮、磷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污染来源和评估其富营养化水平.结果表明:流域内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总氮(TN)、总磷(TP)和叶绿素a (Chl.a)浓度范围分别为0.63~3.25 mg/L、0.52~3.75 mg/L、0.02~0.22mg/L、1.61~12.86 mg/L、0.02~0.74 mg/L和0.6~60.57μg/L.各个采样点氮、磷分布具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和季节变化规律.富营养化综合指数EI评估结果显示,整个流域富营养化程度属于贫至中营养级.氮、磷浓度与土地类型面积占比的Spearman相关性统计表明,100 m缓冲区建设用地面积占比与NH4+-N、NO2--N、TN、溶解氧(DO)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湿地面积占比与DO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汇水区域内林地面积占比与NH4+-N、NO2--N、TP、PO34--P、COD、Chl.a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与DO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城镇化的面源污染及可能存在的点源污染是小浃江流域氮、磷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在小浃江流域100 m范围内,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和污染排放是减轻流域氮、磷污染的主要途径.在汇水区域内,增加林地植被的面积对减少氮、磷污染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流域 小浃江 氮、磷污染 富营养化 空间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渠不同水生植物对双季稻田氮磷污染物净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钱银飞 邓国强 +3 位作者 陈先茂 才硕 时红 彭春瑞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03-106,共4页
研究了沟渠内3种水生植物对双季稻田施肥期间氮、磷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与空白杂草相比,沟渠内香根草、茭白和白莲对水稻田氮、磷污染物均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且越靠近稻田出水口,它们的降解能力越强;3种水生植物对氮、磷污染... 研究了沟渠内3种水生植物对双季稻田施肥期间氮、磷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与空白杂草相比,沟渠内香根草、茭白和白莲对水稻田氮、磷污染物均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且越靠近稻田出水口,它们的降解能力越强;3种水生植物对氮、磷污染物的降解能力总体上表现为白莲>茭白>香根草;处于生长旺盛期的水生植物对沟渠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去除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田 生态沟渠 水生植物 氮、磷污染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海水鱼虾养殖氮磷污染负荷及能耗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凯 《渔业研究》 2019年第5期399-403,共5页
在践行渔业节能减排战略背景下,为了解山东省海水养殖污染物负荷及能耗现状,采用竹内俊郎法对海水鱼类及虾类的氮、磷污染负荷量,工厂化和海水池塘两种养殖方式的能耗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海水鱼类氮、磷污染负荷分别为147... 在践行渔业节能减排战略背景下,为了解山东省海水养殖污染物负荷及能耗现状,采用竹内俊郎法对海水鱼类及虾类的氮、磷污染负荷量,工厂化和海水池塘两种养殖方式的能耗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海水鱼类氮、磷污染负荷分别为147.90和16.00 kg/t,虾类氮、磷污染负荷分别为64.03和22.10 kg/t,海水鱼虾养殖氮、磷污染负荷总量为2.63×10^4和0.48×10^4 t/a。养殖能耗约为8.26×10 8 kW h/a,工厂化和海水池塘能耗分别为5.64×10^8和2.62×10^8 kW h/a。养殖结构和养殖方式对污染负荷和能耗具有重要影响,积极推广工厂化循环水等技术模式对渔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氮、磷污染 渔业能耗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市内重点工业园区氮、磷排放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曹伟 秦延文 +2 位作者 马迎群 杨晨晨 刘志超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617-626,共10页
为了解三峡库区重点工业园污水排放现状,以重庆长寿工业园区、涪陵工业园区和万州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对园区各主要污水处理厂排水口、排污口、入库河流以及毗邻长江干流的48个采样点进行取样并分析水质。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排水口NH_4... 为了解三峡库区重点工业园污水排放现状,以重庆长寿工业园区、涪陵工业园区和万州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对园区各主要污水处理厂排水口、排污口、入库河流以及毗邻长江干流的48个采样点进行取样并分析水质。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排水口NH_4^+-N、TN和TP年均浓度分别为2. 58、13. 91和0. 43 mg/L;园区排污口NH_4^+-N、TN和TP浓度分别为18. 88、29. 38和4. 42 mg/L;主要入库河流NH_4^+-N、TN和TP浓度分别为5. 48、12. 89和0. 78 mg/L;毗邻长江干流NH_4^+-N、TN和TP浓度分别为0. 32、5. 12和0. 22 mg/L。工业园区主要污水处理厂排水口及排污口氮、磷污染非常严重,是毗邻长江干流水体中的1. 93~59. 59倍,说明外源污染的输入对库区水质有影响。建议重庆市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建设,严格控制不同工业行业废水达标排放,减少入河污染负荷,降低库区水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工业园区 污水排放 氮、磷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出入湖氮磷通量特征及滞留效应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赵子豪 袁静 +2 位作者 田泽斌 储昭升 汪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2,共9页
采用2013—2017年洞庭湖主要出入湖断面水质、水量监测数据,估算洞庭湖经由“四水”(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和长江“三口”(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入湖及城陵矶出湖氮、磷通量,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滞留效应。结果表明:时间上,2013... 采用2013—2017年洞庭湖主要出入湖断面水质、水量监测数据,估算洞庭湖经由“四水”(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和长江“三口”(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入湖及城陵矶出湖氮、磷通量,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滞留效应。结果表明:时间上,2013—2016年“四水”“三口”年均入湖氮、磷通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2017年受入湖水质改善、水量减小的同步影响,相比2016年入湖氮、磷通量分别减小了19.93%、23.14%,受水情影响,入湖氮、磷通量在年内分配不均,70%以上集中在4—9月;空间上,入湖氮、磷通量主要来源于“四水”水系,分别占78.48%和71.77%,其中湘江和沅江的贡献较大。“四水”受点、面源污染的综合作用,而“三口”的面源污染是其主要污染来源。此外,洞庭湖氮、磷滞留率很低,藻类浓度不高,但湖区氮、磷浓度(1.73、0.075 mg/L)仍远高于湖泊藻类暴发的临界值(0.20、0.02 mg/L)。为降低湖泊水华的发生风险,关键是保持湖泊的连通性,警惕长江“三口”区域总磷风险,并兼顾湖滨区污染物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污染 污染物通量 滞留效应 污染物控制 湖泊水华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