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南潘集采煤沉陷区地表水中氮、磷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谷得明 严家平 +3 位作者 范廷玉 沈昊男 陈永春 陆春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95-1500,共6页
根据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的9次监测数据,分析了淮南潘集开放型和封闭型采煤沉陷区地表水中氮、磷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源;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同类水体内氮、磷之间的响应关系和运移特征;通过各形态氮、磷比率分析了两类水体中氮、磷组... 根据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的9次监测数据,分析了淮南潘集开放型和封闭型采煤沉陷区地表水中氮、磷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源;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同类水体内氮、磷之间的响应关系和运移特征;通过各形态氮、磷比率分析了两类水体中氮、磷组成.结果表明,NH3-N(氨氮)年内时间差异性较小,整体呈KB(开放型地表水)>FB(封闭型地表水),最大值分别为0.621 mg·L-1(6月)和0.813 mg·L-1(6月);NO-2-N(亚硝酸氮)时空差异性均较小,NO-3-N(硝酸盐氮)和TN(总氮)年内时间差异性较大,空间差异性较小,整体上均呈FB>KB.KB与FB内NO-2-N最大值分别为0.0485 mg·L-1(6月)和0.0532 mg·L-1(6月),NO-3-N(硝酸盐氮)最大值分别为0.635 mg·L-1(11月)和0.623 mg·L-1(4月),TN最大值分别为2.295 mg·L-1(11月)和2.261 mg·L-1(1月).PO3-4和DTP(溶解性总磷)含量基本呈KB>FB,两形态磷在KB内的最大值分别为0.174 mg·L-1(11月)和0.055 mg·L-1(11月),FB内最大值分别为0.0298 mg·L-1(6月)和0.0391 mg·L-1(5月);TP(总磷)基本呈KB<FB,最大值分别为0.1141 mg·L-1(8月)和0.197 mg·L-1(5月).氮、磷主要污染源为降雨地表径流、底泥内源释放及人为活动等;同类沉陷区地表水内各形态氮、磷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两类水体内氮、磷组成存在一定差异性,开放型采煤沉陷区地表水更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型和封闭型采煤沉陷区 时空分布 相关性 氮、磷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