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纬度梯度下草本植物生物量的变化及其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婷 邓强 +1 位作者 袁志友 焦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3-751,共9页
【目的】植物生物量可以表征植物的生长状况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动向,化学计量学特征能够反映植物养分含量及养分利用策略,本研究以草本植物生物量和草本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学特征为研究对象,探讨黄土高原地区草本植物生物量及其叶片氮、磷... 【目的】植物生物量可以表征植物的生长状况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动向,化学计量学特征能够反映植物养分含量及养分利用策略,本研究以草本植物生物量和草本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学特征为研究对象,探讨黄土高原地区草本植物生物量及其叶片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沿纬度梯度的变化规律,为预测黄土高原植物的生长发育前景、生态系统的土壤养分状况、植物营养元素的限制情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陕西省延安市的富县、甘泉县、安塞县和榆林市的靖边县、横山县和榆阳区为研究区域,测定黄土高原地区草本植物生物量和草本植物叶片氮(N)、磷(P)含量,比较不同纬度梯度下不同植被带的草本植物生物量的大小;利用方差分析将本研究中黄土高原地区草本植物叶片氮、磷含量以及N/P与全球、中国尺度等其他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黄土高原植物生长中的主要限制元素;利用回归分析阐明不同纬度梯度下草本植物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叶片氮、磷的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1)在35.95°38.36°N的纬度范围内,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草本植物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9.10 27.59 g/m2,算术平均值为19.45 g/m2,变异系数为30.3%。4个不同植被带草本植物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草原带>森林-草原带>森林带>草原-荒漠带。且随着纬度的升高,草本植物生物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黄土高原草本植物叶片氮、磷含量和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09 33.17 mg/g、1.07 1.7 mg/g和15.4 21.6;平均值分别为25.79 mg/g、1.37 mg/g和18.71,变异系数分别为17.1%、13.9%和9.94%,其中草本植物叶片氮的变异系数最高,N/P最低。草本植物叶片氮、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且随着纬度的升高,草本植物叶片氮、磷含量也随之升高,而N/P随纬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3)黄土高原草本植物叶片氮含量(25.79 mg/g)高于全球尺度的平均氮含量(20.09 mg/g),而草本植物叶片磷含量(1.37 mg/g)低于全球尺度的平均磷含量(1.77 mg/g),因此该地区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N/P。【结论】黄土高原草本植物生物量与纬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相关,其生物量的变化也与植被带的物种组成有关;黄土高原草本植物叶片氮、磷含量与纬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N/P与纬度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与全球尺度相比,黄土高原地区草本植物生长更易受磷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草本生物量 纬度梯度 叶片氮、磷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糜子生物量及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海曌 谢呈辉 +6 位作者 徐郗阳 冯永忠 黄贵斌 孔德杰 高鹏飞 梅志坤 任广鑫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1-41,共11页
研究不同施氮(N)量[0(N0)、90(N90)、150(N150)、210(N210)kg/hm~2]下糜子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地上部器官(茎、叶、穗)生物量及碳(C)、N、磷(P)化学计量特征,揭示生物量分配与 C、N、P化学计量特征间的关系,从新视角解释施N... 研究不同施氮(N)量[0(N0)、90(N90)、150(N150)、210(N210)kg/hm~2]下糜子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地上部器官(茎、叶、穗)生物量及碳(C)、N、磷(P)化学计量特征,揭示生物量分配与 C、N、P化学计量特征间的关系,从新视角解释施N量对糜子生长的影响,为糜子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施 N 量增加,各生育时期地上部各器官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穗生物量占比先增加后降低,成熟期叶生物量占比先降低后增加,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茎生物量占比呈增加趋势。随施 N 量增加,各器官 C 含量无显著变化;茎、叶 N 含量总体上增加,而 P 含量表现为施 N 处理显著低于不施 N 处理;穗 C、N、P 含量相对稳定。随施 N 量增加,成熟期茎 N 积累量占比呈线性增加,而 P 积累量占比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变化;叶 C、N、P 积累量占比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关系;穗与叶相反。随施 N量增加,总体上,茎 C∶N 下降,叶表现为施 N 处理显著低于不施 N 处理,各生育时期茎、叶和成熟期穗N∶P 增加,穗 C∶N 和 C∶P 无显著变化。随施 N 量增加,产量和收获指数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成熟期地上部生物量呈线性增加。回归分析表明,茎、叶、穗 N 含量与 P含量均呈正向线性相关,茎 C 含量与N、P 含量呈负向线性相关;各生育时期茎、叶和成熟期穗的生物量均与 N∶P 呈正向线性相关;施 N 80.9kg/hm~2达最大收获指数(36.2%),施 N 172.8 kg/hm~2达最高产量,为 3 164.5 kg/hm~2。综上,施 N 能通过调控C、N、P化学计量特征改变生物量分配策略,进而影响糜子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生物量 生育时期 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嫁接西瓜幼苗生长及碳、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小妹 陈思瑾 +3 位作者 杨柳燕 李金霞 周彬 陈年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0-176,共7页
为探究抗枯萎病嫁接西瓜的盐适应性,获得抗枯萎病的耐盐组合,本研究基于1个自根苗京欣二号和2个嫁接苗[(Bj-6×893)+京欣二号]、[(Bj-9×341)+京欣二号],分析盐分胁迫对西瓜幼苗期叶片C、N、P、K含量及其元素计量比特征、光合... 为探究抗枯萎病嫁接西瓜的盐适应性,获得抗枯萎病的耐盐组合,本研究基于1个自根苗京欣二号和2个嫁接苗[(Bj-6×893)+京欣二号]、[(Bj-9×341)+京欣二号],分析盐分胁迫对西瓜幼苗期叶片C、N、P、K含量及其元素计量比特征、光合特性和生物量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根苗的根冠比、净光合速率和C∶N显著低于嫁接苗[(Bj-6×893)+京欣二号](9.6%、44.2%和15.5%)和[(Bj-9×341)+京欣二号](21.1%、30.1%和23.0%),而嫁接苗[(Bj-9×341)+京欣二号]的单株生物量、净光合速率、K含量和C∶P分别比嫁接苗[(Bj-6×893)+京欣二号]显著低9.7%、20.2%、70.3%和24.9%。与对照相比,盐胁迫分别使自根苗京欣二号和2个嫁接苗[(Bj-6×893)+京欣二号]、[(Bj-9×341)+京欣二号]的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60.3%、45.8%和41.9%,其C∶K显著下降48.2%、35.2%和59.4%,使叶片K含量显著增加44.8%、27.8%和56.8%;嫁接苗[(Bj-6×893)+京欣二号]、[(Bj-9×341)+京欣二号]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在盐胁迫下显著提高33.5%和14.3%;盐分胁迫仅使嫁接苗[(Bj-9×341)+京欣二号]的C∶N和C∶P分别显著提高18.7%和15.5%,而对嫁接苗[(Bj-6×893)+京欣二号]影响不显著。基于以上结果和RDA分析表明自根苗京欣二号可能主要通过调节叶片K含量来缓解盐分胁迫,嫁接苗[(Bj-9×341)+京欣二号]和[(Bj-6×893)+京欣二号]可能通过提高叶片K含量和WUE来增强耐盐性,且嫁接苗[(Bj-6×893)+京欣二号]的耐盐性强于[(Bj-9×341)+京欣二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胁迫 嫁接西瓜幼苗 碳、氮、、钾化学计量比特征 盐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油松叶-枝-根氮磷含量随降水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航宇 付琪瑶 +2 位作者 梁婉婷 宋沼鹏 侯继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4,共11页
【目的】对油松叶、枝、根的氮、磷含量随水热变化的响应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我国暖温带地区森林植物应对气候变化策略的认识。【方法】本文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在我国天然油松林主要分布区选择7个代表性样点,对优势种油松叶... 【目的】对油松叶、枝、根的氮、磷含量随水热变化的响应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我国暖温带地区森林植物应对气候变化策略的认识。【方法】本文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在我国天然油松林主要分布区选择7个代表性样点,对优势种油松叶、枝、根的氮、磷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油松叶、枝、根器官间氮、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叶的氮、磷含量均高于枝和根的氮、磷含量,其中当年生叶、当年生枝的氮、磷含量高于多年生叶、多年生枝的氮、磷含量。吸收根氮、磷含量高于次生根氮、磷含量。当年生叶、当年生枝的氮磷比低于多年生叶、多年生枝的氮磷比,次生根氮磷比高于吸收根氮磷比。(2)油松叶、枝、根的氮、磷含量的变异程度存在差异,整体变异系数范围为12.3%~44.4%,其中吸收根磷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多年生叶氮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3)油松不同器官的氮磷化学计量特征随环境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油松多年生叶氮含量、多年生及当年生枝氮、磷含量随降水量的增加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多年生及当年生叶磷含量、枝磷含量均随温度的升高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多年生及当年生叶氮磷比、枝氮磷比随温度的升高呈显著下降的趋势。次生根磷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呈显著上升的趋势,次生根氮磷比随温度升高呈显著下降的趋势。【结论】降水、温度对我国天然油松林优势物种油松叶、枝、根的氮磷化学计量特征有显著影响,不同器官应对这两个环境因子的响应趋势及适应机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叶-枝-根 氮、磷化学计量 气候因子 土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干扰和海拔梯度对山地草甸植物叶片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郝帅 郑伟 +4 位作者 朱亚琼 王瑞 乔子楣 刘岳含 艾丽菲热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3-467,共15页
为了研究阿尔泰山山地草甸在旅游干扰下植物叶片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沿海拔梯度的分异规律及其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耦合性,在新疆喀纳斯景区沿海拔梯度设置4组对比样地(旅游干扰与未干扰样地)对主要优势种和伴生种的... 为了研究阿尔泰山山地草甸在旅游干扰下植物叶片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沿海拔梯度的分异规律及其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耦合性,在新疆喀纳斯景区沿海拔梯度设置4组对比样地(旅游干扰与未干扰样地)对主要优势种和伴生种的叶片与0−20 cm土层土壤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旅游干扰造成植物叶片C、N、P含量下降,而C/N、C/P和N/P显著增加;0−20 cm土层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呈下降趋势,但土壤N、P含量和N/P变化较小;2)未干扰样地的植物叶片C、N、P含量随海拔增加呈上升趋势,C/N、C/P和N/P呈降低趋势,而旅游干扰使上述趋势逆转;在各海拔梯度的未干扰样地中,随着海拔升高,土壤C含量、C/N减少,而N含量、N/P增加,P含量和C/P变化不明显,旅游干扰对这些变化趋势影响较小;3)在各海拔梯度上,植物叶片C含量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相关性较弱,叶片N含量与土壤C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土壤C/N、C/P分别与叶片N、P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叶片C/P与土壤C/P呈负相关关系;在高海拔梯度上,叶片N/P与土壤C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负相关较强。结果表明,植物叶片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关关系在海拔梯度上产生了分异,旅游干扰下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异规律产生了逆转,而对土壤的分异规律影响较小。这为进一步深入认识旅游干扰对山地草甸生态系统化学计量特征及结构与功能稳定性维持机制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 土壤 碳、氮、磷化学计量 耦合关系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典型草原不同退耕年限草地植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8
6
作者 饶丽仙 沈艳 聂明鹤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52,共10页
为了研究宁夏典型草原不同退耕年限草地优势植物及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本研究以宁夏南部典型草原区退耕草地为对象,分别对退耕0、1、3、5、6、8、11、15、20年草地优势植物及土壤碳、氮、磷等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宁夏典型草原不同退耕年限草地优势植物及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本研究以宁夏南部典型草原区退耕草地为对象,分别对退耕0、1、3、5、6、8、11、15、20年草地优势植物及土壤碳、氮、磷等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植物全氮含量均表现为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且猪毛蒿整体全氮含量较其他植物高。全磷含量除赖草外也表现为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退耕1年狗尾草和退耕3年赖草有机碳含量表现为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其余各退耕年限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优势植物C∶N、C∶P、N∶P整体表现为退耕20年长芒草最大。赖草和猪毛蒿最小。退耕6年以上20年以内土壤有机碳含量由表层向深层逐层递减;全氮含量退耕0~6年呈波动式变化,退耕8年后全氮含量由表层向深层逐层递减;全磷含量变化趋势与全氮相同。研究区土壤C∶N变化范围为7.08~19.62,C∶P变化范围为6.60~35.25,N∶P变化范围为0.82~2.17。各层土壤C∶N平均值变化范围为11.18~15.03,C∶P平均值变化范围为14.09~24.55,N∶P平均值变化范围为1.06~1.98;除C∶N接近我国土壤C∶N均值外,研究区土壤C∶P和N∶P均低于我国土壤C∶P和N∶P均值。并且相应地表优势植物C∶N、C∶P、N∶P明显高于表层土壤。本研究中土壤C∶N与土壤有机碳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与全N呈负相关,意味着C∶N主要受N控制,而C∶P与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与全P相关性不显著。土壤N∶P与土壤全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P含量相关性不显著,说明主要受N控制,而土壤全N含量随退耕年限的增加呈波动式上升趋势。植物与土壤碳、氮、磷相关性显示:植物全N与土壤N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植物全P与土壤全N、全P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有机碳和N∶P呈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典型草原 退耕草地 土壤 优势植物 碳、氮、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典型草原区不同退耕年限草地植物群落及优势植物C、N、P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陆颖 王保林 沈艳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200-1206,共7页
植物C、N、P化学计量特征和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有直接关系。为了研究宁夏典型草原区不同退耕年限草地植物群落和优势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以宁夏南部典型草原区不同退耕年限(21、16、11、9、5、3、2年)草地为研究对象,... 植物C、N、P化学计量特征和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有直接关系。为了研究宁夏典型草原区不同退耕年限草地植物群落和优势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以宁夏南部典型草原区不同退耕年限(21、16、11、9、5、3、2年)草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长芒草(Stipa bungeana)、赖草(Leymus secalinus)、早熟禾(Poa annu)等优势植物及植物群落C、N、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增加,植物群落地上部C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全N含量大体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全P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C∶N、C∶P、N∶P整体表现为21年退耕地最大,9年退耕地最小;优势植物C含量表现为地上部大于地下部,全P含量表现为地下部大于地上部;植物群落N∶P值和全N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优势植物N∶P值和全N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且N∶P均小于14。典型草原区植物群落和优势植物在整体水平上均受到N素的限制,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草原的退化和恢复具有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典型草原区 退耕草地 植物群落 优势植物 碳、氮、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高寒沙地不同年限高山柳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及储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何佳 胡玉福 +3 位作者 舒向阳 王琴 贾安都 严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33,共7页
以川西北高寒沙地6,18和34年高山柳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林下C,N,P生态化学计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0~60cm土层土壤C∶N∶P呈上升趋势。其中,20~40cm和40~60cm土层C∶N和C∶P呈上升趋势,而N∶P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 以川西北高寒沙地6,18和34年高山柳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林下C,N,P生态化学计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0~60cm土层土壤C∶N∶P呈上升趋势。其中,20~40cm和40~60cm土层C∶N和C∶P呈上升趋势,而N∶P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随种植年限增加,0~60cm土层有机碳(SOC)储量呈上升趋势,全氮(TN)、全磷(TP)储量呈下降趋势。其中,0~20cm土层SOC、TN和T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土层深度显著影响着SOC,TN,T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种植年限对除TP以外均有显著影响,土层深度×种植年限对除C∶N和TP以外均有显著影响(P<0.01)。研究表明,在生态修复过程中,C、N、P的不平衡输入可能会加强土壤养分的失衡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沙地 高山柳 碳、氮、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