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氮气吸附-核磁共振-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川西须五段泥质岩储层孔隙结构 被引量:18
1
作者 庞河清 曾焱 +4 位作者 刘成川 黎华继 彭军 严焕榕 陈俊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6-74,共9页
微观孔隙作为泥质岩的有效储集空间,其孔隙结构参数是作为气藏评价及资源量估算的重要依据。本文应用氮气吸附法(NAM)、核磁共振法(NMR)、氩离子抛光及场发射扫描电镜(AIP-FESEM)研究川西须五段泥质岩微观孔隙特征,结果表明:1氩离子抛... 微观孔隙作为泥质岩的有效储集空间,其孔隙结构参数是作为气藏评价及资源量估算的重要依据。本文应用氮气吸附法(NAM)、核磁共振法(NMR)、氩离子抛光及场发射扫描电镜(AIP-FESEM)研究川西须五段泥质岩微观孔隙特征,结果表明:1氩离子抛光及场发射扫描电镜在表征微观孔隙形态与类别时有一定优势,但定量表征孔隙参数时,受图像二值化阈值的影响,表征结果偏差较大,可结合氮气吸附法来定量表征其孔径大小;2核磁共振受岩石骨架影响小,能够更精细反映岩石的物性条件,可定量计算孔隙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但对样品的孔隙形态反映较差;3综合上述三种方法,在须五段泥质岩中可识别出一定量的纳米级中、大孔,孔径大多介于几十纳米到几百纳米之间,孔隙连通性差,孔隙度主要介于2.3%~7.4%之间,孔隙类型以粒间孔、晶间孔最发育,有机孔隙、微裂缝次之,粒内孔隙最不发育。总体而言,融合了三种技术方法能更精确、更全面地反映泥质岩孔隙结构特征,能得到更完善的储层孔隙结构参数,在定量表征泥质岩孔隙结构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岩 孔隙结构 氮气吸附 核磁共振 离子抛光及场发射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离子抛光-环境扫描电镜在页岩纳米孔隙研究中的应用——以辽中凹陷JX地区沙一段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程涌 刘聪 +3 位作者 吴伟 文义明 聂琪 卢萍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2-58,共7页
微观孔隙结构是页岩气储层研究的重点,但传统扫描电镜无法识别机械抛光中造成的不规则形貌。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方法对辽中凹陷JX1-1地区沙一段(E_3s^1)页岩储层孔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页岩形成于裂谷裂陷后热沉... 微观孔隙结构是页岩气储层研究的重点,但传统扫描电镜无法识别机械抛光中造成的不规则形貌。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方法对辽中凹陷JX1-1地区沙一段(E_3s^1)页岩储层孔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页岩形成于裂谷裂陷后热沉降背景下的半深湖—深湖环境,黏土矿物含量高,有机质丰富,决定了其孔隙以矿物基质孔中黏土矿物片间孔、黏土集合体内矿片间孔和有机质孔发育最好,油气地质意义最大;黏土矿物片间孔是片状的黏土矿物通过边缘和面、边缘和边缘、面和面之间的定向—半定向接触搭接形成,呈狭长的菱形、蜂窝状和不规则状,大小在0.5~5μm之间;黏土集合体内矿片间孔为黏土矿物在自身转化及压实作用中形成的,一般为弯曲的缝状孔,宽度介于30~500 nm范围内,长度数可达2~50 nm;页岩在热演化过程中,有机质大量向烃类转化,形成了大量的有机质孔,多呈片麻状、不规则状、凹坑状、椭圆状,大小在0.2~2μm之间。该研究对该区页岩气勘探层位选取、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抛光 环境扫描电镜 页岩气 黏土矿物片间孔 有机质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方法研究四川九老洞组页岩微观孔隙特征 被引量:37
3
作者 王羽 金婵 +4 位作者 汪丽华 王建强 姜政 王彦飞 普洁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8-285,共8页
微观孔隙结构是页岩储层研究的重点,而扫描电镜方法无法识别机械抛光中由于页岩硬度差异所造成的不规则形貌。本文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方法对四川威远区块九老洞组页岩进行研究,发现了三种孔隙类型:1无机孔以粒间孔和黏土矿物层间... 微观孔隙结构是页岩储层研究的重点,而扫描电镜方法无法识别机械抛光中由于页岩硬度差异所造成的不规则形貌。本文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方法对四川威远区块九老洞组页岩进行研究,发现了三种孔隙类型:1无机孔以粒间孔和黏土矿物层间孔为主,同时发育晶间孔和生物孔,孔径主体100~500 nm;2有机孔受控于热成熟度或有机黏土复合体,孔径范围数十纳米至数微米;3微裂缝包括成岩收缩裂缝、高压碎裂缝、构造裂缝和人为裂缝,缝宽数微米,缝长数微米至数十微米。研究表明无机孔和微裂缝是九老洞组页岩气的主要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结构 离子抛光 扫描电子显微镜 四川盆地 九老洞组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在煤纳米孔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毛潇潇 赵迪斐 +3 位作者 卢晨刚 李刚 郭晓宇 郭英海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1期90-96,共7页
随着煤层气勘探开发与二氧化碳地下储存技术的发展,煤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逐渐向纳米级别深入。以太原组无烟煤为例,率先采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直接观测煤纳米孔,为煤储层微观储渗结构的观测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结果... 随着煤层气勘探开发与二氧化碳地下储存技术的发展,煤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逐渐向纳米级别深入。以太原组无烟煤为例,率先采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直接观测煤纳米孔,为煤储层微观储渗结构的观测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煤储层孔隙主体处于纳米级别,分别发育在炭质、颗粒矿物、粘土矿物内部及接触部位,类型多样,以炭质内部的纳米孔最为发育;孔径差异显著,孔径主体分布范围为10~700 nm,集中在50~100 nm;孔隙形貌特征复杂、连通性不均一。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在煤微观孔隙系统分类及微观结构辅助定性-定量表征两方面具有广阔运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纳米孔 结构特征 离子抛光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镀膜页岩样品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亮 章雄冬 刘玉霞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3-39,共7页
在对氩离子抛光页岩样品的扫描电镜分析过程中,对比了镀膜与不镀膜方式的优缺点。结果显示:镀膜能够显著减轻荷电现象,而不镀膜方式能更好地获得页岩内部,特别是微孔隙结构的真实信息。在对分析条件,包括加速电压、检测器的选择及扫描... 在对氩离子抛光页岩样品的扫描电镜分析过程中,对比了镀膜与不镀膜方式的优缺点。结果显示:镀膜能够显著减轻荷电现象,而不镀膜方式能更好地获得页岩内部,特别是微孔隙结构的真实信息。在对分析条件,包括加速电压、检测器的选择及扫描速度等进行优化后,不镀膜方式也能获得荷电较少,细节清晰的抛光页岩扫描电镜图片。此外,不镀膜方式在页岩的电镜分析中具有更广的应用前景,如聚焦离子束(focus ion beam,FIB)-扫描电镜能够分析获取页岩的三维孔隙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膜 离子抛光 扫描电镜 页岩 微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页岩样品自然断面与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制样方法的比较与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焦淑静 张慧 薛东川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6期544-549,共6页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泥页岩的扫描电镜实验常用自然断面和氩离子抛光两种制样方法。自然断面的样品一般利用二次电子(SE)信号成像,反映样品表面原始形貌,图像立体感强,是最常用的制样方法。自然断面方法适合观察较大的孔隙结构,矿物及...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泥页岩的扫描电镜实验常用自然断面和氩离子抛光两种制样方法。自然断面的样品一般利用二次电子(SE)信号成像,反映样品表面原始形貌,图像立体感强,是最常用的制样方法。自然断面方法适合观察较大的孔隙结构,矿物及有机质形态特征,有机显微组分等。氩离子抛光样品一般利用背散射(BSE)信号成像,反映样品原子序数差异,容易区分有机质与矿物质。氩离子抛光样品表面光滑平整,适合观察泥页岩中纳米级孔隙,能直观地观察到矿物及有机质的颗粒大小及分布情况,但经过切割、研磨和抛光等一系列复杂的处理过程,样品原始形貌受到一定的破坏,会损失掉一些有用信息。本文详细比较了自然断面与氩离子抛光两种制样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指出如何根据样品特征及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制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扫描电镜 自然断面 离子抛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方法在识别有机显微组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高凤琳 王成锡 +5 位作者 宋岩 陈振宏 刘庆新 李卓 姜振学 张欣欣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0-367,共8页
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是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表征的常用手段,但单独依靠扫描电镜观察无法直接识别有机质类型,而荧光显微镜是鉴定显微组分的主要方法。通过大量场发射扫描电镜与荧光显微镜相结合的定位观察技术,实现对扫描电镜... 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是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表征的常用手段,但单独依靠扫描电镜观察无法直接识别有机质类型,而荧光显微镜是鉴定显微组分的主要方法。通过大量场发射扫描电镜与荧光显微镜相结合的定位观察技术,实现对扫描电镜下特定显微组分的鉴定和观察,并总结出扫描电镜下有机显微组分鉴定的方法和特征。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下,可通过有机质的外部形态、硬度、亮度、颜色、突起、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以及裂隙发育特征等综合判断出结构镜质体、无结构镜质体、镜屑体、丝质体、半丝质体、菌类分泌体、惰屑体、油沥青以及焦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抛光 场发射扫描电镜 有机显微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分析方法在笔石有机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戴娜 钟宁宁 +3 位作者 张瑜 张旺 赵江 严维汉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5期416-420,共5页
笔石是下古生界页岩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研究其结构构造对表征页岩气储层孔隙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使用氩离子抛光与扫描电镜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笔石页岩,不仅可以获取页岩气储层中笔石有机质的形貌,清晰地显示出笔石体的宏观构造... 笔石是下古生界页岩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研究其结构构造对表征页岩气储层孔隙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使用氩离子抛光与扫描电镜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笔石页岩,不仅可以获取页岩气储层中笔石有机质的形貌,清晰地显示出笔石体的宏观构造和超微构造特征;而且可以有效地表征笔石有机质的孔隙发育特征。利用高分辨的背散射(BSE)和二次电子成像(SE)模式可识别出笔石有机质3种类型的孔隙,即粒间孔隙、生物结构孔隙和生物组织孔隙,直观地揭示了笔石有机质对页岩气储层储气能力的贡献,为富含笔石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石有机质 形貌特征 孔隙特征 离子抛光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孔隙结构扫描电镜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92
9
作者 焦淑静 韩辉 +3 位作者 翁庆萍 杨峰 姜大强 崔立山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32-436,共5页
页岩气是储集在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泥岩)中的天然气,已经成为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微小孔隙中,这些微孔隙、微裂隙既是页岩气重要的储存空间也是流通通道。页岩中的孔隙有微米级别,也有纳米级别,微米级... 页岩气是储集在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泥岩)中的天然气,已经成为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微小孔隙中,这些微孔隙、微裂隙既是页岩气重要的储存空间也是流通通道。页岩中的孔隙有微米级别,也有纳米级别,微米级孔隙采用新鲜断面的方法,可以用扫描电镜直接观察到,但由于新鲜断面表面粗糙,很难观察到纳米级孔隙及分布状况。用氩离子抛光的方法对样品表面进行处理,可以使样品表面变的光滑平整,使用背散射电子成像方式,有利于观察纳米级孔隙及孔隙形状、大小及分布规律等。本文还对平行层理及垂直层理两种取样方法进行了对比,两种方法相结合观察更全面,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孔隙 扫描电镜(SEM) 背散射电子 离子抛光 平行层理 垂直层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的页岩矿物分析方法 被引量:18
10
作者 周尚文 薛华庆 郭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33,共7页
页岩气系统主要由富含黏土矿物的致密泥页岩组成,自生自储是其显著特征。采用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分析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及矿物成分时,基于样品制备的需要,在镜下观察时必须进行样品表面的氩离子抛光。氩离子抛光给扫描电镜带来了更好的图... 页岩气系统主要由富含黏土矿物的致密泥页岩组成,自生自储是其显著特征。采用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分析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及矿物成分时,基于样品制备的需要,在镜下观察时必须进行样品表面的氩离子抛光。氩离子抛光给扫描电镜带来了更好的图像效果,但由于破坏了矿物的自生形态而加大了镜下矿物识别的难度。为了更加直观地识别和分析页岩矿物组成,基于双束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的分析结果,总结出抛光后页岩样品中各类主要矿物的扫描电镜图像和能谱特征,并且建立了相应的图版。应用该图版可以对页岩中的矿物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定性识别结果与能谱面扫描结果较为一致;借助软件进行矿物分割提取后计算的矿物组分含量与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有较大误差,基于图像分析的矿物定量计算方法还需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矿物分析 扫描电镜 能谱 离子抛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的氩离子抛光制样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亮 章雄冬 曹海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5-529,共5页
由于页岩结构的特殊性,其内部存在大量的微孔隙,借助于氩离子抛光技术能够揭示这些孔隙的真实结构。该文对不同加速电压、抛光时间、抛光角度及样品台转速等条件下氩离子束对页岩截面抛光处理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 由于页岩结构的特殊性,其内部存在大量的微孔隙,借助于氩离子抛光技术能够揭示这些孔隙的真实结构。该文对不同加速电压、抛光时间、抛光角度及样品台转速等条件下氩离子束对页岩截面抛光处理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不同抛光条件下页岩抛光面的形貌。研究表明:适当降低加速电压能够获得较好的抛光效果;抛光时间存在最佳值,并非越长越好;离子束入射角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有利于平整度增加;较大的样品台转速会明显降低抛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抛光 扫描电镜(SEM) 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氩离子抛光-SEM和ImageJ软件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分析——以中扬子地区陡山沱组为例 被引量:19
12
作者 徐祖新 郭少斌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51,8,共7页
为分析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分析核磁共振、CT扫描、SEM、压汞法、氮气吸附法等方法,提出基于氩离子抛光SEM技术与ImageJ软件结合的改进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氩离子抛光SEM技术获得中扬子地区陡山沱组页岩孔隙图像,将页岩... 为分析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分析核磁共振、CT扫描、SEM、压汞法、氮气吸附法等方法,提出基于氩离子抛光SEM技术与ImageJ软件结合的改进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氩离子抛光SEM技术获得中扬子地区陡山沱组页岩孔隙图像,将页岩分为有机质孔隙、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和微裂缝等4种孔隙类型;孔隙形态分为不规则多边形孔隙、近圆形孔隙、复杂网状孔隙、脉状或条带状孔隙等4类;然后,利用ImageJ软件定量分析陡山沱组页岩孔隙SEM图像.结果表明:中扬子地区陡山沱组页岩有机质孔最发育,粒间孔次之,粒内孔最不发育;粒间孔和粒内孔的孔隙直径较有机质孔的大;页岩的孔隙率为0.49%~1.21%,总孔隙率为2.86%.该方法实现对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表征,以及对储层的定量评价,研究结论对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层 孔隙结构 离子抛光 ImageJ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与能谱-扫描电镜研究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坤阳 杜谷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9-846,共8页
已有研究表明页岩中纳米孔隙与组成导电膜的金颗粒处在同一量级,使得页岩中纳米孔隙在一定程度上被金颗粒掩埋,导致页岩中纳米孔隙被“二次改造”,从而无法真实观察到页岩中孔隙的形态特征;其次,由于受仪器分辨率、景深等因素的制约,无... 已有研究表明页岩中纳米孔隙与组成导电膜的金颗粒处在同一量级,使得页岩中纳米孔隙在一定程度上被金颗粒掩埋,导致页岩中纳米孔隙被“二次改造”,从而无法真实观察到页岩中孔隙的形态特征;其次,由于受仪器分辨率、景深等因素的制约,无法观察到孔隙的三维展布特征。因此,如何真实地揭示纳米孔隙的空间结构特征,以及如何有效避免金颗粒对页岩储层中纳米孔隙的“二次改造”一直是微区分析的难点。本文通过扫描电镜(SEM)与原子力显微镜(AFM)方法组合观察到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中有机孔与无机孔在二维平面的分布存在较强的非均值性,孔径与孔隙的空间延展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有机孔呈蜂窝状分布,孔径主要分布在微米量级0.1~0.4μm,孔隙在三维空间呈现明显的“一体化”特征,具有较好的空间连通性;无机孔主要发育黏土矿物的层间孔隙,孔径主要分布在纳米量级16~57nm,此外见少量的矿物粒内不规则状溶蚀孔。研究认为,页岩中孔隙在二维平面的非均值性导致孔隙、喉道的分布会发生突变,从而影响储层的储集性能;页岩中孔隙在三维空间的非均值性导致页岩储层的渗透率在纵向上出现较大的差异,从而影响储层的物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离子抛光 能谱-扫描电镜 页岩 孔隙结构 三维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抛光方式对两种充填材料表面形貌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14
作者 尚佳鑫 苏瑞 +1 位作者 马冲 李新月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1-584,共4页
目的:观察两种抛光处理后的两种材料表面形态和细胞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树脂改性玻璃离子GC FujiⅡLC、纳米复合树脂3M FiltekTM Z350 XT制备试件,均分别采用矽粒子和Super-Snap抛光系统进行抛光,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和牙根片表面形貌。... 目的:观察两种抛光处理后的两种材料表面形态和细胞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树脂改性玻璃离子GC FujiⅡLC、纳米复合树脂3M FiltekTM Z350 XT制备试件,均分别采用矽粒子和Super-Snap抛光系统进行抛光,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和牙根片表面形貌。在试件上接种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第1、3、5、7天通过MTT法进行细胞增殖试验。结果:5000倍电镜下,树脂较玻璃离子表面更光滑,树脂联合抛光系统或矽粒子较玻璃离子联合抛光系统或矽粒子表面更光滑。细胞试验中,第5天树脂联合Super-Snap较玻璃离子联合矽粒子和Super-Snap的A值均较高,树脂联合矽粒子组较玻璃离子联合矽粒子吸光度值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M FiltekTM Z350 XT树脂联合Super-Snap抛光系统可获得较光滑的表面,Super-Snap抛光系统较矽粒子抛光处理可获得更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树脂 玻璃离子 人牙龈成纤维细胞 扫描电镜 抛光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发育主控因素 被引量:33
15
作者 尉鹏飞 张金川 +4 位作者 隆帅 彭建龙 邓恩德 吕艳南 马玉龙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51,共10页
以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低温液氮吸附/脱附实验等方法和技术,对研究区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系统研究,并探讨了控制纳米尺度微观孔隙结构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四... 以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低温液氮吸附/脱附实验等方法和技术,对研究区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系统研究,并探讨了控制纳米尺度微观孔隙结构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孔径范围为纳米级,孔隙类型多样,分为有机孔、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溶蚀孔及微裂缝等,其中有机孔和粒内孔较为发育;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多为开放型孔隙,以管孔和两端开口的平行板孔为主;微观孔隙孔径主要分布在2~80nm,以中孔为主。通过分析控制该区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认为有机碳含量是控制纳米级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页岩气赋存的重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周缘 纳米级孔隙结构 液氮吸附/脱附 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沙三、沙四段泥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量:47
16
作者 杨超 张金川 +5 位作者 李婉君 荆铁亚 孙睿 王中鹏 何伟 卢亚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6-294,共9页
为深入研究辽河坳陷次级凹陷沙河街组三、四段泥页岩储层孔隙特征及成藏意义,选取了5口泥页岩钻井岩心样品进行了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FIB-SEM)、氦气吸脱附、X-衍射全岩分析、干酪根镜检及配套有机地化等实验,从微观孔隙结构到成藏意... 为深入研究辽河坳陷次级凹陷沙河街组三、四段泥页岩储层孔隙特征及成藏意义,选取了5口泥页岩钻井岩心样品进行了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FIB-SEM)、氦气吸脱附、X-衍射全岩分析、干酪根镜检及配套有机地化等实验,从微观孔隙结构到成藏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层段共存在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溶蚀孔、有机孔、微裂缝6种孔隙类型。孔隙发育不仅与沉积压实、胶结、溶解作用相关,另外还与页岩岩性、矿物组构、有机质类型、有机地化等因素密切相关。粘土矿物集合体粒间孔和层间微孔缝对页岩油气的赋存和运移贡献最大,且是页岩储层各向异性(渗透率)的主要控制因素;溶蚀孔及晶间孔次之;有机孔因相对不发育,对页岩油气的渗透贡献较小,但仍然是吸附态页岩油气的主要场所;微裂缝的影响不容忽视,是沟通宏孔与中孔的主要微通道。另外,低熟条件下粘附-结合态有机质中有机孔的大量发现表明粘土矿物对有机质的早期催化生烃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有机质与矿物(主要是粘土矿物)紧密共生的保存特点,也反映了有机质保存形式与油气生成之间的密切关系。实验同时表明无定形体是研究层段生成页岩油气的主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抛光-扫描电镜 孔隙特征 油气成藏 沙河街组 辽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沙三下亚段页岩油层段微观孔隙结构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磊磊 陆正元 +2 位作者 王军 田同辉 王兴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0-86,共7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物性和有机质等分析测试工作,揭示了页岩油储层矿物成分、物性、有机质和岩性等地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技术,分析研究了页岩油储层孔隙类型、结构等特征及其对储集性的影响。测...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物性和有机质等分析测试工作,揭示了页岩油储层矿物成分、物性、有机质和岩性等地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技术,分析研究了页岩油储层孔隙类型、结构等特征及其对储集性的影响。测试和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三下亚段)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和陆源碎屑,孔隙度和渗透率均很低,有机碳含量为0.52%~9.32%,干酪根类型为Ⅰ型,镜质体反射率(Ro)为0.7%~0.93%,岩性主要为泥质灰岩、灰质泥岩和含泥质灰岩,含少量灰质白云岩。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实验,对罗69井10块钻井岩心样品进行了定性观察和定量统计。根据孔隙特征将孔隙分为微孔隙和微裂缝,微孔隙包括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和晶内孔。微裂缝、溶蚀孔、大孔径晶间孔和粒间孔是页岩油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因主要孔隙类型和发育情况不同,不同岩性的岩石储集性存在差异,灰质白云岩储集性最好,灰质泥岩、泥质灰岩和含泥质灰岩依次变差,灰岩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抛光 扫描电镜 孔隙结构 页岩油 沾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微观孔隙类型及对页岩气储渗的影响 被引量:87
18
作者 杨超 张金川 唐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0-250,共11页
为深入研究鄂尔多斯陆相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及成藏地质意义,特选取了延长矿区本溪组、山西组、延长组长7、长9段的页岩钻井岩心进行了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实验、压汞实验、氦气吸脱附实验以及相关的地化等实验,实现了对孔隙特征从电镜... 为深入研究鄂尔多斯陆相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及成藏地质意义,特选取了延长矿区本溪组、山西组、延长组长7、长9段的页岩钻井岩心进行了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实验、压汞实验、氦气吸脱附实验以及相关的地化等实验,实现了对孔隙特征从电镜下直观观察到吸脱附实验间接定性反映,以及对孔隙结构从宏孔到微孔的定量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陆相页岩存在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溶蚀孔、有机孔及微裂缝共6种微观孔隙类型。其中粒间孔、粒内孔普遍存在,且以黏土矿物聚合体粒间孔和层间粒内孔最为发育,粒间孔孔径多在微纳米级,粒内孔多在几十个纳米内;晶间孔和溶蚀孔仅少量存在于某些特定矿物中,孔径多为纳米级;有机孔相对不发育,以赋存于黏附结合态有机质中且呈凹坑状、片麻状有机孔为特征,孔径多在20nm以内;微裂缝少量存在,多为脆性矿物裂开缝或大型贯通式裂缝。另外,分析得出黏土矿物集合体粒间孔和层间粒内孔对研究区页岩气的赋存和运移贡献最大且是储层各向异性(渗透性)的主要控制因素,晶间孔及溶蚀孔次之;有机孔因相对不发育,可能贡献较小。同时微裂缝的影响不容忽视,是沟通宏孔与中孔的主要微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陆相页岩 离子抛光扫描电镜 氦气吸脱附 孔隙类型 页岩储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54
19
作者 王亮 陈云燕 刘玉霞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5期80-88,共9页
以单井分析评价为基础,运用氩离子抛光一扫描电镜对川东南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类型进行研究,将研究区层段页岩孔隙分为六大类(包括微裂缝、粒间孔、晶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隙和生物化石内孔隙);孔径大小及分布用液氮吸附... 以单井分析评价为基础,运用氩离子抛光一扫描电镜对川东南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类型进行研究,将研究区层段页岩孔隙分为六大类(包括微裂缝、粒间孔、晶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隙和生物化石内孔隙);孔径大小及分布用液氮吸附法及高压压汞法测定,并对两种方法测得的孔径分布结果进行归一化,得到了目的层段页岩孔径的连续分布情况:2~10nm范围内的介孔最为发育。对脆性矿物含量、黏土矿物含量、有机质丰度和类型、成岩作用以及保存条件等5类影响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质丰度为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的主导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水地区 龙马溪组 微孔隙 离子抛光-扫描电镜 液氮吸附 高压压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孔隙特征与结构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赵迪斐 贺明康 +4 位作者 张闯辉 李艳芳 解徳录 仇涛 郭英海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2期99-104,共6页
页岩气储层孔隙特征与微观结构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五峰组、龙马溪组样品为例,使用常规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孔隙特征、微观结构进行观测,识别出多种成因-形貌孔隙类型,对储层孔隙特征进行了刻画,认为页... 页岩气储层孔隙特征与微观结构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五峰组、龙马溪组样品为例,使用常规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孔隙特征、微观结构进行观测,识别出多种成因-形貌孔隙类型,对储层孔隙特征进行了刻画,认为页岩储层孔隙主体处于纳米级别,孔隙形态复杂,类型多样,微裂隙发育;微米级的孔隙与微观结构可以由常规扫描电镜直接观测,而氩离子抛光蚀刻处理有利于纳米级孔隙的定性观测。分析对比了常规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试验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将定性与定量研究手段相综合,在利用扫描电镜系统观测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基础上,结合使用高压压汞、气体吸附等定量化方法可以全面描述页岩孔隙特征,是目前对页岩储层孔隙特征进行综合表征的最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纳米孔 结构特征 扫描电镜 离子抛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