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氩氦刀冷冻消融和射频、微波热凝固治疗兔VX_2肝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克勤 张积仁 魏红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31-1434,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肿瘤残留和转移情况、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以及兔的生存期并加以对比,探讨氩氦刀冷冻、射频消融(RFA)及微波凝固(MCT)治疗兔VX2肝癌的疗效。方法将45只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五组,每组9只,即氩氦刀冷冻组(A组)、射频消融... 目的通过观察肿瘤残留和转移情况、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以及兔的生存期并加以对比,探讨氩氦刀冷冻、射频消融(RFA)及微波凝固(MCT)治疗兔VX2肝癌的疗效。方法将45只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五组,每组9只,即氩氦刀冷冻组(A组)、射频消融组(B组)、微波凝固组(C组)、手术切除组(D组)和对照组(E组)。观察肿瘤转移情况(肝内转移、肺部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和腹腔种植转移)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变化及生存期等。结果①肝内肿瘤残留在A、B、C、D、E组分别为2、4、5、0、9只,差异有显著性(χ2=20.700,P=0.000);肝内转移分别为1、3、4、6、9只,差异有显著性(χ2=15.652,P=0.004);腹腔种植转移率分别为2、5、6、0、1只,差异有显著性(χ2=13.894,P=0.008);肺部及腹腔淋巴结转移各组均为9只,差异无显著性。②各组治疗前sIL-2R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F=31.58,P=0.000);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A组、B组、C组和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组差异有显著性(t=10.119,P=0.000)。③平均生存期:氩氦刀冷冻、RFA、MCT和手术切除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73.084,P=0.000);氩氦刀冷冻和手术切除组显著高于RFA、MCT组;氩氦刀冷冻和手术切除组之间、RFA和MCT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治疗兔VX2肝癌中,无论是在减少肿瘤残留和转移方面,还是在增强机体免疫力方面及延长实验兔生存期方面,氩氦刀冷冻治疗均优于RFA和MCT;而RFA和MCT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消融 射频消融 微波凝固 兔VX2肝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后PET/CT的标准化摄取值与肿瘤残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梁淑贞 牛立志 穆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1-814,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后^(18)F-FDG PET/CT显像的标准化摄取值(SUV)与肿瘤残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5年12月40例肝、肺恶性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行^(18)F-FDG PET/CT检查,记录每例患者的... 目的探讨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后^(18)F-FDG PET/CT显像的标准化摄取值(SUV)与肿瘤残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5年12月40例肝、肺恶性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行^(18)F-FDG PET/CT检查,记录每例患者的SUV值,并根据病理和临床随访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共42个治疗灶,38个病灶术后发现放射性核素浓聚,经影像学随访和病理检查证实16个病灶有肿瘤残存,22个病灶为炎性反应。肿瘤残存病灶的SUV值明显高于炎性反应(6.13±1.21对2.64±0.96,P<0.05),低SUV值组具有较低的复发率(P=0.020)和较高的生存率(P=0.039)。低SUV值组的肿瘤残存率明显低于高SUV值组(χ~2=14.994,P=0.000 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冷冻消融术后边缘残余病灶的及时检出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为判断消融效果和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消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肿瘤残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高梦宇 周志刚 +5 位作者 王猛 李帅 李亚丹 杜可朴 王阳阳 刘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射频消融(RFA)与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行RFA或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Ⅰ期NSCL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射频消融(RFA)与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行RFA或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Ⅰ期NSCL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无瘤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结果 RFA组(35例)和氩氦刀治疗组(25例)患者治疗前的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组的手术时间短于氩氦刀治疗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无差异。RF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氩氦刀冷冻消融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气胸与胸腔积液发生率均低于氩氦刀治疗组(P<0.05),而术中疼痛发生率高于氩氦刀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发热、出血等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1年、3年、5年D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与RFA治疗Ⅰ期NSCLC患者具有相近的安全性和疗效,可以作为Ⅰ期NSCLC治疗的一种替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冷冻消融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平滑肌肉瘤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申玉鑫 周志刚 +5 位作者 王猛 潘元威 杜可朴 李帅 梁盼 汪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平滑肌肉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的平滑肌肉瘤患者25例,采用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对治疗后局部靶病灶变化、术后疾病无进展生存(PFS)、生存率等进...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平滑肌肉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的平滑肌肉瘤患者25例,采用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对治疗后局部靶病灶变化、术后疾病无进展生存(PFS)、生存率等进行动态随访观察,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25例患者,术后即刻CT扫描根治冷冻融13例(52%),显著减瘤冷冻11例(44%),有效减瘤冷冻1例(4%)。术后3个月复查CT,按实体瘤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14例,部分缓解(PR)8例,病灶稳定(5D)1例,缓解率(CR+PR)为88%。局部PFS(9.4±6.2)个月,1年生存率64%,2年生存率48%,3年生存率32%。本组病例未见出血、肿瘤溶解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发生,术后出现发热、皮肤冻伤、术后即刻局部疼痛加重、神经损伤,对症处理后均消失或缓解。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氮刀冷冻消融术治疗平滑肌肉瘤近期疗效肯定,是一种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冷冻消融 平滑肌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患者围术期症状群及前哨症状的调查 被引量:7
5
作者 黄文婷 刘海平 +5 位作者 张碧珠 张丽娣 吴林秀 何华梅 莫小云 吴潇芸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9-42,72,共5页
目的调查肺癌氩氦刀冷冻消融患者围术期症状群及前哨症状动态变化,为动态监测与管理症状群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选取厦门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内科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155例肺癌患者为调查对象。在术前1~2 d和术后2~3 d,采用一般情... 目的调查肺癌氩氦刀冷冻消融患者围术期症状群及前哨症状动态变化,为动态监测与管理症状群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选取厦门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内科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155例肺癌患者为调查对象。在术前1~2 d和术后2~3 d,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肺癌模块进行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症状群,通过Apriori建模识别前哨症状。结果术前肺癌患者主要存在消化道症状群、病感症状群、食欲-呼吸症状群、胸部-情感症状群,其前哨症状分别为无明确前哨症状、疼痛、食欲下降、胸闷/气短/悲伤感/体重下降;术后主要存在病感症状群、神经-胸部感觉症状群、呼吸道症状群、情感-食欲-睡眠障碍症状群,其前哨症状分别为疼痛/气促、无明确前哨症状、体重下降、食欲下降/悲伤感/睡眠不安。结论肺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患者围术期存在动态变化的症状群及前哨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动态、有效评估患者症状,通过前哨症状的预警,预防与减缓症状群发生、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冷冻消融 围术期 症状群 前哨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氦刀冷冻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近期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谭业栋 张永涛 +3 位作者 张立成 刘宏云 孙文俏 胡效坤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09-613,共5页
目的对比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近期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原发性pHCC患者,其中24例接受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冷冻组)、28例接受CT引导下微波消融(微波组),比较2组消融... 目的对比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近期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原发性pHCC患者,其中24例接受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冷冻组)、28例接受CT引导下微波消融(微波组),比较2组消融后1个月疗效,分析组间及组内消融前1日与消融后4周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占比及CD4^(+)/CD8^(+)的差异。结果消融后1个月,冷冻组客观缓解率(87.50%)与微波组(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3)。消融前1日,组间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占比及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消融后4周,组间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占比及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占比及CD4^(+)/CD8^(+)均较消融前1日升高(P均<0.001)、CD8^(+)T淋巴细胞占比较消融前1日降低(P均<0.001)。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pHCC近期疗效确切且相当,前者增强免疫功能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介入治疗 冷冻消融 微波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对老年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转移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刘茂鸿 张红 张琼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365-1367,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氩氦刀冷冻消融术(argon helium cryoablation,AHC)对老年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转移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Ⅲ、Ⅳ期NSCLC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 目的:研究分析氩氦刀冷冻消融术(argon helium cryoablation,AHC)对老年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转移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Ⅲ、Ⅳ期NSCLC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化疗方式治疗,观察组应用AHC联合化疗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3个月临床疗效情况、两组治疗后随访1年肿瘤转移、复发情况及生存情况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总有效率及临床获益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随访1年,其复发率及肿瘤转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咳血、痰中带血、气胸、发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HC联合化疗方式治疗老年Ⅲ、Ⅳ期NSCLC与单纯化疗方式相比较,临床效果更佳,且AHC更佳安全可靠,能够降低肿瘤转移,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消融 非小细胞癌 肿瘤转移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氦刀联合华蟾素和生脉注射液治疗肝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杜志强 姜良进 +2 位作者 张宗城 秦健勇 卢集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氩氦刀局部消融联合华蟾素和生脉注射液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拟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单纯氩氦刀靶向冷冻消融术,试验组在氩氦刀术后次日起静脉滴注华蟾... 目的:探讨氩氦刀局部消融联合华蟾素和生脉注射液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拟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单纯氩氦刀靶向冷冻消融术,试验组在氩氦刀术后次日起静脉滴注华蟾素40mL/d,生脉注射液50mL/d,连用14d,4周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3周期。结果:试验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比例及NK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ALT、AST、总胆红素(TBIL)和血清白蛋白(ALB)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比例及NK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ALT、AST、TBIL升高(P<0.05),ALB降低(P<0.05)。对≥3cm的肿瘤1年内随访发现,试验组的复发率为17.4%(4/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5%(10/23)(P<0.05)。结论:氩氦刀局部消融联合华蟾素和生脉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护肝脏功能,降低肿瘤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氩氦刀消融 华蟾素 生脉注射液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晚期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20
9
作者 周晴 何瀚夫 +1 位作者 汪晟 熊曙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5,共6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47例晚期肺癌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术后观察患者的病灶变化、并发症,评价生活质量和体能状况,随访12、24和36个月,观察总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47例晚期肺癌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术后观察患者的病灶变化、并发症,评价生活质量和体能状况,随访12、24和36个月,观察总生存(OS)率,评价远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体能状况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6和12个月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66.0%、60.9%和51.2%,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3.6%、87.0%和75.6%。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5.1%、42.6%和27.6%。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9.0个月(95%CI:18.3~24.6个月),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8.9个月(95%CI:6.5~11.3个月)。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晚期肺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消融 晚期肺癌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术治疗巨块型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黄斌 周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TACE采用联合氩氦刀冷冻术治疗巨块型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收集湖南省肿瘤医院2001年1月-2007年5月采用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病灶大于5 cm肝细胞癌56例(治疗组),并筛选同期在性别、年龄、病理等无显著差异的单纯TACE治疗... 目的探讨TACE采用联合氩氦刀冷冻术治疗巨块型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收集湖南省肿瘤医院2001年1月-2007年5月采用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病灶大于5 cm肝细胞癌56例(治疗组),并筛选同期在性别、年龄、病理等无显著差异的单纯TACE治疗的例数相同的病例(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1、2、3年生存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肝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AFP)和肿瘤影像学改变(CT或MRI)。结果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5%、68.4%和40.7%。平均生存期21个月,3个月临床症状缓解率为80.4%。6个月内CT、MRI提示治疗组病灶完全坏死者占15.5%,病灶明显缩小者占53.5%。对照组1、2、3年生存率为52.5%、44.1%和28.1%,平均生存期13个月,3个月临床症状的缓解率为57.1%。6个月内对照组CT、MRI提示病灶完全坏死者占7.9%,病灶明显缩小者占28.8%。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是治疗巨块型肝细胞癌是一种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明显,为巨块型肝细胞癌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冷冻消融 巨块型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拉布拉多犬口腔黑色素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晨 龚丽微 +3 位作者 颜彦尧 杨显罡 刘领汉 刘玉清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62-66,共5页
口腔恶性黑色素瘤是犬口腔内最常见的肿瘤类型,具有侵袭性强和远处转移率高的特点。口腔恶性黑色素瘤预后不良,多数患犬由于肿瘤的进展而死亡。文章报告了一例拉布拉多犬口腔黑色素瘤病例诊断和治疗过程。根据临床检查、细胞学检查、血... 口腔恶性黑色素瘤是犬口腔内最常见的肿瘤类型,具有侵袭性强和远处转移率高的特点。口腔恶性黑色素瘤预后不良,多数患犬由于肿瘤的进展而死亡。文章报告了一例拉布拉多犬口腔黑色素瘤病例诊断和治疗过程。根据临床检查、细胞学检查、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该犬患有口腔黑色素瘤。采用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对患犬进行治疗。治疗后1周,患犬症状明显缓解。近期随访,患犬病情趋于稳定,口腔内未见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黑色素瘤 冷冻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