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甲酰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晓静 朱弼珺 +5 位作者 邹海东 胡道德 仇亚婷 顾青 刘堃 许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80-988,共9页
背景 近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研究聚焦于药物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减少DR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损伤,但具有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潜在危险.氨甲酰EPO(CEPO)具有相同的神经保护作用,且无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但... 背景 近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研究聚焦于药物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减少DR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损伤,但具有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潜在危险.氨甲酰EPO(CEPO)具有相同的神经保护作用,且无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但其神经保护作用尚未在眼部疾病,尤其是DR中得到证实.目的 比较CEPO与EPO在抗DR的神经成分和血管成分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化学合成法制备EPO衍生物CEPO.将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DM+ EPO组和DM+CEPO组,用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腹腔内注射建立大鼠DM模型,而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等体积枸橼酸-枸橼酸钠缓冲液.每周监测大鼠血糖.造模后4周,DM+EPO组和DM+CEPO组大鼠分别腹腔内注射50 μg/kg EPO和CEPO,正常对照组和DM组大鼠均采用等量双蒸水腹腔内注射.干预后2周对各组大鼠进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然后处死大鼠摘除眼球制备视网膜标本,分别进行视网膜组织学检查,采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异源二聚体受体(CD131)、EPO受体(EPO-R)、胸腺细胞分化抗原-1(Thy-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合成产物为纯度较高的CEPO.造模后至药物干预后2周,DM组、DM+EPO组和DM+CEPO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个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9.39、455.91,均P=0.00);DM组大鼠ERG OPs振幅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而DM+ EPO组与DM+CEPO组OPs波振幅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5、0.49);4个组间大鼠ERG a波、b波振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30、1.12,P>0.05).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DM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厚度变薄,RGCs计数减少,视网膜中TUNEL染色阳性细胞增多,而DM+ EPO组和DM+CEPO组大鼠视网膜全层厚度、内丛状层(IPL)、内核层(INL)厚度均明显薄于DM组大鼠,4个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1.23、23.35、13.33,均P=0.00),RGCs数目明显多于DM组,4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4,P=0.00).DM组大鼠视网膜中Thy-1 mRNA(2^-ΔΔCt)及其蛋白表达量(A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DM+EPO组和DM+CEPO组大鼠视网膜中Thy-1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大鼠视网膜中GFAP mRNA(2^-ΔΔCt)及其蛋白表达量(A值)明显升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DM+EPO组和DM+CEPO组大鼠视网膜中GFAP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CEPO和DM+EPO组间大鼠视网膜Thy-1或GFAP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EPO组大鼠视网膜中EPOR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而DM+CEPO组大鼠视网膜中CD131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M组和DM+EPO组大鼠VE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DM+CEPO组大鼠视网膜中VE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DM+EP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PO在防治DR患者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与EPO相似,且不存在EPO的促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CEPO可能通过CD131受体发挥视网膜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拟似物 衍生物 氨甲酰促红细胞生成素 神经保护剂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控 SD大鼠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凋亡 异源二聚体受体/CD131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酰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理改变的影响
2
作者 姜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7期2316-2319,共4页
目的:研究氨甲酰促红细胞生成素(CEPO)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并随机分为对照组、DM组、CEPO组,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后给予CEPO干预。干预后2周,采集视网膜并检测血管新生分子、细胞凋亡分... 目的:研究氨甲酰促红细胞生成素(CEPO)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并随机分为对照组、DM组、CEPO组,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后给予CEPO干预。干预后2周,采集视网膜并检测血管新生分子、细胞凋亡分子、氧化应激通路分子的表达量。结果:DM组大鼠视网膜中HIF-1α、VEGF、Ang-1、Bax、Caspase-3、Nrf-2、ARE、HO-1、NQO-1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KLK、PEDF、Bcl-2、Survivin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CEPO组大鼠视网膜中HIF-1α、VEGF、Ang-1、TKLK、PEDF的mRNA表达量与DM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Bcl-2、Survivin、Nrf-2、ARE、HO-1、NQO-1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DM组,Bax、Caspase-3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DM组。结论:CEPO能够减轻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的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损伤,同时不影响血管新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氨甲酰促红细胞生成素 凋亡 氧化应激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氨甲环酸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贫血及失血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庆宏 张润 +1 位作者 严旭东 孙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6-831,共6页
目的: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IF)患者围手术期贫血及减少围术期失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 目的: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IF)患者围手术期贫血及减少围术期失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因IF手术的患者174例,依据治疗情况分为3组:对照组(A组)62例;仅使用TXA组(B组)57例;TXA联合EPO组(C组)55例。收集3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量、术中总失血量、显/隐性失血量、围手术期输血率及输血量、住院时间及血栓等并发症情况。结果:3组入院时Hb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术前及术后2、5d的Hb量与A组及B组相比,明显改善;C组总失血量、输血率及输血量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静脉和局部联用TXA和EPO能有效减少IF患者围手术期失血及输血率,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且不增加血栓等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贫血 甲环酸 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丽 崔丽君 +5 位作者 谈丽丽 王锋 王志禄 李万玲 贾军正 郭文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观察氨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carbamylated erythropoietin,CEPO)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failure,CHF)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90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抽签法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剩余腹腔注射异丙肾... 目的观察氨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carbamylated erythropoietin,CEPO)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failure,CHF)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90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抽签法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剩余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建立大鼠CHF模型,喂养5周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再分为CEPO组及CHF组,CEPO组腹腔注射CEPO50μg/kg,2次/周,持续4周,CHF组及对照组同期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alpha,TNF-α)、白介素-6(interlerkin-6,IL-6)水平以及心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左室收缩压(LVSP)及左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均显著降低(P<0.05),而左室舒张末压(LVEDP)则显著升高(P<0.05),心率(HR)也显著加快(P<0.05);与CHF组比较,CEPO组LVSP及±dp/dtmax均显著升高(P<0.05),而LVEDP则显著降低(P<0.05),HR也显著减慢(P<0.05)。与对照组比较,CHF组血清TNF-α、IL-6水平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TNF-α:(4.01±0.20)vs(8.09±0.09)pg/ml,IL-6:(20.93±1.20)vs(30.26±0.94)pg/ml,心肌细胞凋亡率:(3.80±0.57)%vs(22.35±0.60)%,P<0.05];与CHF组比较,CEPO组血清TNF-α、IL-6水平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TNF-α:(8.09±0.09)vs(6.40±0.14)pg/ml,IL-6:(30.26±0.94)vs(25.66±0.74)pg/ml,心肌细胞凋亡率:(22.35±0.60)%vs(13.67±0.36)%,P<0.05]。结论 CEPO可显著改善CHF大鼠的心功能,该作用可能与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及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酰红细胞生成素 慢性心力衰竭 细胞凋亡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逆转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左室重构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崔丽君 张丽 +6 位作者 谈丽丽 王锋 王志禄 许哲通 李万玲 贾军正 郭文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50-1352,共3页
目的:探讨氨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CEPO)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进行造模。5周后将造模成功者再分为CHF组和CEPO组,后者腹腔注射... 目的:探讨氨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CEPO)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进行造模。5周后将造模成功者再分为CHF组和CEPO组,后者腹腔注射CEPO50μg/kg,2次/周,CHF组和对照组同期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并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W/BW)。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F组左室内压峰值(LVS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显著降低,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升高(P<0.05),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P<0.05),LVW/BW也显著升高(P<0.05)。与CHF组相比,CEPO组LVSP、±dp/dtmax均显著升高,而LVEDP则显著降低(P<0.05),血浆BNP水平显著降低(P<0.01),LVW/BW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CEPO可通过降低血浆BNP水平、减轻左心室重构来改善CHF大鼠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甲酰红细胞生成素 B型脑钠肽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发育期小鼠脑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酪氨酸受体激酶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金宝 张育才 崔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鹅膏蕈氨酸(Ibo)致不同发育期小鼠脑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 B)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20只昆明白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其中7日龄(P7)、21日龄(P21)和42日龄(P42)小鼠...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鹅膏蕈氨酸(Ibo)致不同发育期小鼠脑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 B)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20只昆明白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其中7日龄(P7)、21日龄(P21)和42日龄(P42)小鼠各40只;再将同日龄小鼠随机分为Ibo组(n=15)、Ibo+EPO组(n=15)和对照组(n=10)。Ibo组采用微量注射法向左侧海马注射Ibo 1μL;Ibo+EPO组注射Ibo 1μL后,腹腔注射5 000 U/(kg.d)EPO,连续5 d;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小鼠在建模后第5天进行Y-电迷宫测试;Cresyl Violet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检测海马BDNF mRNA和TrkB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BDNF和TrkB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Ibo组小鼠寻找安全区的正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EPO+Ibo组小鼠寻找安全区的正确率明显高于Ibo组(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Ibo组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发生明显变性和细胞死亡。Ibo+EPO组和Ibo组海马神经元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bo+EPO组损伤较轻。Ibo组和Ibo+EPO组海马组织BDNF和TrkB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Ibo+EPO组BDNF和TrkB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Ibo组(P<0.05)。结论 Ibo致脑损伤时,海马组织BDNF和TrkB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可能是一种保护性反应。EPO可减轻Ibo所致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和TrkB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酸受体激酶B 红细胞生成素 鹅膏蕈 脑损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B螺旋结构缩氨酸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
7
作者 曹建 王媛媛 +2 位作者 熊云飞 胡衍辉 徐国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01-803,共3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B螺旋结构缩氨酸(pHBP)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A组,n=10)、AMI组(C组,n=20)、rhEPO组(G组,...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B螺旋结构缩氨酸(pHBP)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A组,n=10)、AMI组(C组,n=20)、rhEPO组(G组,n=30)和pHBP组(E组,n=30)。建模后注射rhEPO、pHBP,24h后通过TCC染色测量MI面积。术后3、24h,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蛋白表达。8周后,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EF)。结果与C组比较,E、G组MI面积明显减小(P<0.05)。与A组比较,E、G组STAT3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A组比较,E组和G组LVEDV和LVESV明显升高,EF明显降低(P<0.01)。与C组比较,E组和G组LVEDV和LVESV明显降低,EF明显升高(P<0.05)。结论 pHBP在大鼠心肌缺血损伤中具有心脏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B螺旋结构缩 心肌缺血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变异体与脊髓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顾兵 王烁宇 +2 位作者 李华南 王俊 金建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30-1033,共4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保护剂应用于临床存在严重的剂量相关毒副作用。该文概述了脊髓损伤基本的发病机制,并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变异体(包括衍生物、类似物、模拟肽)与脊髓损伤的相关性进行综述,旨在指导无血源活性促红细胞生... 促红细胞生成素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保护剂应用于临床存在严重的剂量相关毒副作用。该文概述了脊髓损伤基本的发病机制,并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变异体(包括衍生物、类似物、模拟肽)与脊髓损伤的相关性进行综述,旨在指导无血源活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变异体的进一步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衍生物 类似物 模拟肽 去唾液酸红细胞生成素 甲酰红细胞生成素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物的神经保护作用综述 被引量:2
9
作者 顾兵 金建波 +2 位作者 李华南 王俊 王烁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8-461,共4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保护剂,大剂量全身性地使用会引发严重的血源性不良反应。该文概括EPO主要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并对无血源副作用的EPO衍生物进行分类,而后重点介绍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旨在对目前...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保护剂,大剂量全身性地使用会引发严重的血源性不良反应。该文概括EPO主要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并对无血源副作用的EPO衍生物进行分类,而后重点介绍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旨在对目前EPO衍生物的开发现状有一个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衍生物 模拟肽 去唾液酸红细胞生成素 甲酰红细胞生成素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通过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晓利 胡威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70-1774,共5页
目的: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研究组,复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手术前6 h模型组腹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假手术组... 目的: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研究组,复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手术前6 h模型组腹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使用苦味酸速率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使用酶学速率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尿氮素(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病理切片检查肾脏病理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分析肾脏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肾脏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e aspartate protease,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中的Scr和BUN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研究组小鼠血清中的Scr和BUN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研究组肾脏的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弱于模型组,仅有少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肿胀,少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肾小管管腔正常,模型组小鼠的肾脏病理损伤评分明显大于假手术组,研究组小鼠的肾脏病理损伤评分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小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评分明显大于假手术组,研究组小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评分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小鼠肾脏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Akt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研究组小鼠肾脏中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Akt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肾缺血再灌注有明显改善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调控机体凋亡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 半胱酸天冬酸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A2(EphA2)SAM结构域对激酶结构域的脂质体结合能力与激酶活性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霞 陈倩苟 +1 位作者 王玥 刘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92-898,共7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Eph receptor)是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家族中最大的亚家族,其介导的双向信号传导对细胞的形态、黏附、运动、增殖、生存及分化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EphA2是Eph受体家族中一个被广泛研究的重要亚型,在白内...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Eph receptor)是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家族中最大的亚家族,其介导的双向信号传导对细胞的形态、黏附、运动、增殖、生存及分化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EphA2是Eph受体家族中一个被广泛研究的重要亚型,在白内障和乳腺癌等病理发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往研究发现:EphA2受体的激酶结构域可结合细胞膜,其激酶活性受磷脂膜的调控,但是相邻的SAM结构域对激酶结构域与脂膜的相互作用以及激酶活性的影响尚不清楚。在此项研究中,通过与磷酸酶PTP1B1-301活性片段共表达的方式,表达、纯化了EphA2受体的胞内段激酶-SAM串联结构域,通过比较胞内段激酶-SAM串联结构域与单独激酶结构域的脂质体结合能力,以及测定对应的激酶活性,发现:EphA2受体胞内段的SAM结构域使其激酶结构域与脂质体(4 mg/mL)的结合能力增强约6倍(P<0.001);磷酸化后的EphA2胞内段激酶-SAM串联结构域结合脂质体(4 mg/mL)的能力比非磷酸化的胞内段激酶-SAM串联结构域提高2.5倍(P<0.05);而结合脂质体后,激酶结构域的激酶活性也被进一步提高,从而形成正反馈。综上所述,本研究的发现提示:EphA2胞内段的酪氨酸激酶结构域与相邻的SAM结构域可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功能单位,其激酶活性和脂质体结合能力与单独的激酶结构域相比都形成了明显的差异,我们的这一发现对进一步理解Eph受体家族其他亚型的激酶结构域的活性调控提供了参考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 SAM结构域 酸激酶结构域 脂质体 激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EPO对光损伤诱导的RPE细胞凋亡的抑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孟岩 牛膺筠 +1 位作者 周占宇 袁春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75-1279,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光化学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的药物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成人ARPE-19细胞株传代培养的2~5代细胞建立光损伤模型,光照...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光化学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的药物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成人ARPE-19细胞株传代培养的2~5代细胞建立光损伤模型,光照12h后再培养24h终止培养,采用AnnexinV—FITC/PI流式双染法检测不同浓度的rhEPO干预治疗前后RPE细胞凋亡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ant assay,ELISA)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浓度的rhEPO干预治疗前后RPE细胞easpase-3及Bcl-2表达的变化;并添加AG490(Jak2激酶抑制剂),探讨人rhEPO对人RPE细胞光化学损伤的保护性作用机制。结果各rhEPO组均可明显减少光化学损伤诱导的人RPE细胞的凋亡,呈浓度依赖性,以40IY·ml^-1EPO组结果最明显,为(4.93±1.45)·ml^-1;在40IU·ml^-1EPO组caspase-3浓度最低,为(0.125±0.029)μg·L^-1;在40IU·ml^-1EPO组Bcl-2表达最高(168.21±3.87);在加入AG490组,人RPE细胞凋亡增高为(11.29±2.11)·ml^-1;caspase-3浓度增高为(0.362±0.042)μg·L^-1;Bcl-2表达降低。rhEPO抑制凋亡作用均被阻止。结论rhEPO可抑制光化学损伤诱导的人RPE细胞的凋亡,抑制caspase-3的浓度,上调Bcl-2的表达,对人RPE细胞的光化学损伤有保护治疗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主要通过EPO与受体结合后激活Jak2激酶途径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 光刺激 红细胞生成素 细胞凋亡 半胱酸天冬酸蛋白酶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EPO对光损伤诱导的RPE细胞Caspase-3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岩 牛膺筠 +1 位作者 曲虹 王建波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抗光损伤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凋亡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取成人ARPE-19细胞株传代培养的2~5代细胞建立光损伤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定量检测不同含量EPO干预治疗前后RP...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抗光损伤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凋亡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取成人ARPE-19细胞株传代培养的2~5代细胞建立光损伤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定量检测不同含量EPO干预治疗前后RPE细胞Caspase-3表达的变化,并添加特异性Jak2激酶抑制剂AG490和PKB抑制剂CTMP,检测RPE细胞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可明显减少RPE细胞光损伤后Caspase-3的表达,以40U/mlEPO组结果最明显;加入AG490,EPO对Caspase-3的抑制作用被阻断;加入CTMP,Caspase-3的表达又增强。结论rhEPO抗光损伤诱导的RPE细胞凋亡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Caspase-3的表达,Jak2的PIK3/PKB途径可能是EPO抑制Caspase-3的一条作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 红细胞生成素 光损伤 细胞凋亡 半胱酸天冬酸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及骨髓造血因子表达水平差异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琦 周厚法 +2 位作者 李文倩 解友邦 王爱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16-1722,共7页
背景化疗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最常见的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各类血细胞的发育增殖、分化受到多种造血因子的调控,不同海拔AML患者化疗后造血因子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变化规律尚未明确。目的探讨不同海拔AML... 背景化疗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最常见的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各类血细胞的发育增殖、分化受到多种造血因子的调控,不同海拔AML患者化疗后造血因子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变化规律尚未明确。目的探讨不同海拔AML患者化疗前后骨髓及血清造血因子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变化。方法选取2021—2022年青海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中海拔地区1501~2500 m)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科(低海拔地区500~1500 m)首诊初治的28例AML患者(非M3型)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医院海拔高低将AML患者分为中海拔组(13例)和低海拔组(15例)。采用WHO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级标准评估患者化疗第8、14、28天骨髓抑制分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化疗前、化疗第8天、化疗第28天血清及骨髓促红细胞生成素(EPO)、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lt3-L)、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化疗第14、28天,低海拔组患者骨髓抑制分度均高于中海拔组(Z=-1.975,P=0.048;Z=-2.049,P=0.040)。化疗第28天,低海拔组血清及骨髓EPO表达水平高于中海拔组(P<0.05);中海拔组化疗第28天血清EPO表达水平低于化疗第8天(P<0.05)。化疗第28天,低海拔组血清及骨髓Flt3-L表达水平均高于中海拔组(P<0.05);两组患者化疗第8天、化疗第28天血清Flt3-L表达水平均高于化疗前,两组患者化疗第28天骨髓Flt3-L表达水平均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前、化疗第8天、化疗第28天,低海拔组血清TPO表达水平均高于中海拔组(P<0.05);低海拔组患者化疗第8天血清TPO表达水平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第28天,低海拔组骨髓TPO表达水平高于中海拔组(P<0.05);中海拔组化疗第28天骨髓TPO表达水平低于化疗前(P<0.05)。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及骨髓IFN-γ表达水平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海拔AML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恢复期间造血生长因子EPO、Flt3-L、TPO表达水平高于中海拔,造血抑制因子IFN-γ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中海拔AML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分度及程度较低海拔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海拔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红细胞生成素 FMS样酪酸激酶3配体 血小板生成素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肾移植研究大盘点——来自中国的声音 被引量:5
15
作者 罗子寰 孙启全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9-176,共8页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改善生存质量、回归正常生活的首选途径。随着医疗技术与免疫抑制剂的不断更新发展,移植肾的短期存活时间显著延长,但其长期存活问题仍亟待解决。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急性排斥反应、慢性移植肾失功、肾脏纤...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改善生存质量、回归正常生活的首选途径。随着医疗技术与免疫抑制剂的不断更新发展,移植肾的短期存活时间显著延长,但其长期存活问题仍亟待解决。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急性排斥反应、慢性移植肾失功、肾脏纤维化等因素仍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几大难题,相关研究一直是肾移植领域的热点。同时,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发展的影响巨大,与肾移植相关的研究报道亦呈百家争鸣之态。本文就我国2020年肾移植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前沿热点以及肾移植领域新冠肺炎相关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期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排斥反应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细胞测序技术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 甲酰红细胞生成素 细胞游离DNA BK病毒相关性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 被引量:16
16
作者 高会文 霍琰梅 +4 位作者 王巍 岳淑敏 曹素梅 陈晓峰 马惠姿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10-113,共4页
目的 探究血府逐瘀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对患者MMP-9、EPO、Hcy水平及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入组患者共56例,均为2019年1月—2020年2月于医院内科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 目的 探究血府逐瘀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对患者MMP-9、EPO、Hcy水平及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入组患者共56例,均为2019年1月—2020年2月于医院内科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8)。对照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及自理能力、颅内血流动力、血清指标,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MMP-9、NIHSS评分、EPO以及Hcy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ACA、MCA、PCA的Vm提高,观察组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92.86%(26/28)]高于对照组[71.43%(20/28)](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可降低患者血清MMP-9、EPO、Hcy水平,抑制血管损伤,改善颅内血流动力,进而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及自理能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血府逐瘀汤 依达拉奉 颅内血流动力学 红细胞生成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同型半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EPO对BPD模型肺组织中JAK2、STAT5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晏兰 张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49-1752,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 EPO)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模型肺组织中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5(STAT5)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孕15 d的健康SD大鼠分别孕囊内注射脂多糖(LPS)或生理盐水,待其自然...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 EPO)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模型肺组织中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5(STAT5)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孕15 d的健康SD大鼠分别孕囊内注射脂多糖(LPS)或生理盐水,待其自然分娩后将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氧组、rh EPO组。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JAK2、STAT5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高氧组JAK2、STAT5蛋白和mRNA表达减少,rh EPO组JAK2、STAT5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高氧暴露第1、7、14天末,各组间JAK2、STAT5蛋白和mRNA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氧组肺组织凋亡显著增加,rh EPO组肺组织凋亡减少,rh EPO对BPD模型肺组织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活化JAK2/STAT5通路,减轻肺组织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凋亡 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