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卷积层-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期记忆网络出水氨氮浓度预测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勇 赵景波 权利敏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79-4688,共10页
为解决城市污水处理过程出水氨氮浓度难以实时精准测量的问题,构建了一种融合卷积层和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期记忆网络(convolutional layer and squeeze-and-excitation attention mechanism based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CSA-LS... 为解决城市污水处理过程出水氨氮浓度难以实时精准测量的问题,构建了一种融合卷积层和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期记忆网络(convolutional layer and squeeze-and-excitation attention mechanism based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CSA-LSTM)模型。首先,通过引入卷积层(convolutional layer,CL)深度提取数据中的非线性特征,并通过注意力机制(squeeze-and-excitation attention mechanism,SEAM)自适应分配特征通道的权重,实现特征解耦;其次,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LSTM)提取时间序列数据长期依赖关系,实现出水氨氮浓度的实时预测;然后,提出一种具有自适应采集函数的贝叶斯优化算法,实现模型参数优化,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最后,基于基准实验和实际污水处理厂数据测试CSA-LSTM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出水氨氮浓度预测精度,能够有效应对城市污水处理中数据的强非线性、耦合性以及时间依赖性问题,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处理 氨氮浓度预测 神经网络 特征提取 优化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氨氮浓度对SBR法处理猪场废水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孟祥至 孟昭福 +3 位作者 赵君楠 朱军 闫晓艺 刘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56-1663,共8页
为获得SBR应对不同氨氮浓度猪场废水的适应时间及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以低浓度废水启动SBR达稳定状态,通过逐步改变进水氨氮浓度研究SBR出水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启动至稳定状态的SBR出水氨氮、COD和磷的浓度分别为(6.37±1.70... 为获得SBR应对不同氨氮浓度猪场废水的适应时间及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以低浓度废水启动SBR达稳定状态,通过逐步改变进水氨氮浓度研究SBR出水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启动至稳定状态的SBR出水氨氮、COD和磷的浓度分别为(6.37±1.70)mg·L-1、(409.90±77.00)mg·L-1、(7.29±0.13)mg·L-1,相应的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99.25%、84.18%和74.09%;进水氨氮浓度增大,SBR在前10d整体处在冲击期,其间SBR的出水氨氮、COD和磷波动幅度较大,达稳定期后出水指标趋于稳定,且此时SBR能高效脱氮,但其降解COD和磷的能力降低。经长期高氨氮进水驯化SBR对COD的降解能力可恢复,氨氮浓度较高的进水中需要保证COD浓度以维持系统的除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猪场废水 氨氮浓度 除磷 COD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停留时间、水温与氨氮浓度对浸没式生物滤池氨氮去除速率的效应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飞 胡光安 韩舞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共3页
本文研究了采用浸没式生物滤池处理集约化养殖污水时 ,水力停留时间 (HRT/min)、水温(T/℃ )、总氨氮浓度 ([TAN] ,mgNH+4-N/L)对总氨氮去除速率 (R/gNH+4-N/m3 h)的效应。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 ,它们之间的经验方程为 :当 [TAN]≥ ... 本文研究了采用浸没式生物滤池处理集约化养殖污水时 ,水力停留时间 (HRT/min)、水温(T/℃ )、总氨氮浓度 ([TAN] ,mgNH+4-N/L)对总氨氮去除速率 (R/gNH+4-N/m3 h)的效应。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 ,它们之间的经验方程为 :当 [TAN]≥ 2 85mgNH+ 4-N/L ,R =0 2 6+ 0 2 9·HRT + 0 0 0 8·HRT·T -0 0 1·HRT2 ;当 [TAN]≤ 2 85mgNH+ 4-N /L ,R =(-0 78+ 0 2·HRT + 0 0 0 3·HRT·T -0 0 0 7·HRT2 )·[TAN ]+ 0 2 45。上述模型可说明在单因素作用时 ,氨氮去除速率与水温线性正相关 ,与总氨氮浓度为零级、一级反应关系 ,与水力停留时间呈双曲线相关。一定的水温、氨氮负荷条件下 ,存在使氨氮去除速率最大的水力停留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停留时间 水温 氨氮浓度 浸没式生物滤池 去除速率 水产养殖 水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浓度对附植藻类在菹草上定植及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宋玉芝 杨旻 +2 位作者 杨美玖 赵淑颖 王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5-382,共8页
为了更好地认识附植藻类群落在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的定植及群落演替规律,利用显微计数法,通过室内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了水体不同氨氮水平对太湖常见沉水植物菹草上附植藻类的影响。结果表明:附植藻类在不同氨氮浓度下建群速度和时间是不... 为了更好地认识附植藻类群落在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的定植及群落演替规律,利用显微计数法,通过室内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了水体不同氨氮水平对太湖常见沉水植物菹草上附植藻类的影响。结果表明:附植藻类在不同氨氮浓度下建群速度和时间是不同的,并且不同的氨氮浓度会改变附植藻类的群落结构,最终演变成低浓度下以硅藻门为绝对优势种,高浓度下以绿藻门为优势种的局势;某些附植藻类只在特定的氨氮环境下表现出优势,如绿藻门的新月藻只在1.5 mg·L-1的低浓度组和5 mg·L-1的高浓度组才表现出优势,而硅藻门的针杆藻只在2.5 mg·L-1的中浓度组表现出优势;低浓度范围内营养盐的增加会促进附植藻类生物量的积累,但过高则会抑制生物量;中等浓度的氨氮营养盐中附植藻类的生物量最大,此时的种类也最多。该研究表明氨氮营养盐对附植藻类的群落演替影响显著,附植藻类或许是沉水植物衰退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浓度 附植藻类 优势种 菹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浓度对不同体重河蚌(Anodonta woodiana)耗氧率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葛长字 秦耿 彭小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2-87,共6页
在静水水温和水体悬浮颗粒物浓度保持相对恒定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体重(以软组织干重计算)的河蚌(Anodonta woodiana)在3个氨氮水平下的耗氧率。结果显示:在固定的氨氮水平下,单位体重耗氧率(Or)随体重(w)增加而下降,耗氧率和体重间呈... 在静水水温和水体悬浮颗粒物浓度保持相对恒定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体重(以软组织干重计算)的河蚌(Anodonta woodiana)在3个氨氮水平下的耗氧率。结果显示:在固定的氨氮水平下,单位体重耗氧率(Or)随体重(w)增加而下降,耗氧率和体重间呈负相幂函数关系;在实验体重和氨氮浓度(n)范围内,氨氮浓度对河蚌耗氧均具有主效应,氨氮浓度和体重、耗氧率的自然对数y(以lnOr表示)可以表述为y=3.5968±0.24+0.0119±0.00n-1.0237±0.15lnw。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氨氮浓度对河蚌耗氧产生增益效应,即随氨氮浓度升高,耗氧率增加,而随体重的增加,耗氧率下降。本试验中,氨氮未对河蚌产生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蚌(Anodonta woodiana) 氨氮浓度 软组织干重 耗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浓度对鸡粪中高温甲烷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乔玮 毕少杰 +2 位作者 熊林鹏 鞠鑫鑫 董仁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921-2927,共7页
为探究氨氮浓度对鸡粪中高温甲烷发酵的影响,采用固定水力停留时间(HRT,20d),提高进料总固体浓度(TS,5%、7.5%和10%)的方式增加氨氮浓度,通过265d的长期甲烷发酵试验,比较了不同氨氮浓度条件下鸡粪中高温甲烷发酵效果和污泥的比产甲烷活... 为探究氨氮浓度对鸡粪中高温甲烷发酵的影响,采用固定水力停留时间(HRT,20d),提高进料总固体浓度(TS,5%、7.5%和10%)的方式增加氨氮浓度,通过265d的长期甲烷发酵试验,比较了不同氨氮浓度条件下鸡粪中高温甲烷发酵效果和污泥的比产甲烷活性.结果显示,TS由5%增至10%,中高温反应器中氨氮浓度由2.1~2.5g/L增至6.1~6.5g/L,对应的比产甲烷活性分别降低了44%和100%,中温反应器中挥发性脂肪酸由0.4g/L增至7.6g/L,甲烷产率由253mL/gTS降至203mL/gTS;高温反应器中挥发性脂肪酸由0.4g/L增至26.1g/L,甲烷产率由181mL/gTS降至18mL/gTS.氨氮浓度对高温甲烷发酵系统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浓度 进料浓度 鸡粪 甲烷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蚌滤水率对环境氨氮浓度的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葛长字 秦耿 彭小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289-5291,共3页
在水温和水体悬浮颗粒物浓度保持相对恒定的条件下,在静水系统中,利用半现场实验法,研究了不同体重(以软组织干重计算)的河蚌在4个外界水体氨氮水平下的滤水特征,其中,氨氮浓度依靠河蚌自身排泄和逐步添加氯化铵获得。结果表明,在固定... 在水温和水体悬浮颗粒物浓度保持相对恒定的条件下,在静水系统中,利用半现场实验法,研究了不同体重(以软组织干重计算)的河蚌在4个外界水体氨氮水平下的滤水特征,其中,氨氮浓度依靠河蚌自身排泄和逐步添加氯化铵获得。结果表明,在固定的氨氮水平下,单位体重滤水率Fr随体重W增加而下降;在试验的体重和氨氮浓度(n)范围内,体重和氨氮浓度对河蚌耗氧均具有主效应,且产生交互效应,单位体重滤水率率的自然对数y′(y′=lnFr)为y′=0.90±1.29-1.91±0.74lnw-0.51±0.45lnn+0.57±0.40lnnlnw-0.07±0.07wlnn,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滤水率随氨氮浓度和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而体重和氨氮浓度的交互效应对河蚌滤水率产生增益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现场实验 氨氮浓度 软组织干重 河蚌 滤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流量与氨氮浓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玲 徐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14363-14364,共2页
对朝天门断面在2006和2007年期间所监测到的流量和氨氮数据按汛期和非汛期进行分组,用SPSS软件对2组数据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关键词 朝天门断面 相关性 氨氮浓度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CPS多层感知器的污水处理后氨氮浓度测量 被引量:2
9
作者 高明 崔钶 +1 位作者 李昊 栗三一 《轻工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92-100,108,共10页
针对现污水处理后出水氨氮预测模型中隐含层神经元存在过大冗余而浪费资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敏感度和互信息的混合增加删减的神经网络结构调整算法(HCPS).该算法重新定义了敏感度公式,利用敏感度和互信息自适应地调整网络结构,删除... 针对现污水处理后出水氨氮预测模型中隐含层神经元存在过大冗余而浪费资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敏感度和互信息的混合增加删减的神经网络结构调整算法(HCPS).该算法重新定义了敏感度公式,利用敏感度和互信息自适应地调整网络结构,删除敏感度过低的隐含神经元,分裂过大的隐含层神经元,合并互信息过大的两个隐含层神经元.在污水处理基准仿真平台BSM1上的验证结果表明,HCPS算法可以获得更紧凑的网络结构,用于出水氨氮浓度预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氨氮浓度预测 软测量技术 神经网络结构自调整算法 多层感知器 结构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与氨氮浓度对河蚌氨氮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葛长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81-1883,188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规格的河蚌在不同氨氮水平下对其氨氮排泄的影响。[方法]在半现场条件下,利用静水系统研究了4种体重水平的河蚌在3个水体氨氮水平下的排泄率。试验中水温保持在24.0℃左右,颗粒悬浮物浓度维持在0.05~0.06g/L。[结果]在... [目的]探讨不同规格的河蚌在不同氨氮水平下对其氨氮排泄的影响。[方法]在半现场条件下,利用静水系统研究了4种体重水平的河蚌在3个水体氨氮水平下的排泄率。试验中水温保持在24.0℃左右,颗粒悬浮物浓度维持在0.05~0.06g/L。[结果]在试验的体重和氨氮水平范围内,随着体重和外界氨氮浓度的增加,河蚌的氨氮排泄率均下降。当体重(以软组织干重计算)小于2.94g时,氨氮主效应大于体重主效应,反之,体重主效应则大于外界氨氮主效应。体重和水体氨氮水平的交互效应对氨氮排泄具有促进作用,当河蚌体重大于7.66g时,交互效应大于氨氮浓度主效应,反之,氨氮浓度主效应则大于交互效应。在该试验范围内,体重主效应大于交互效应。[结论]体重较轻的河蚌氨氮排泄率更易受到水体氨氮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蚌 软组织干重 氨氮浓度 排泄 半现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渗滤系统出水氨氮浓度不稳定的成因探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羽婷 张皓东 +2 位作者 段小卫 吴晓梅 朱子悦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6-229,共4页
为解决土壤渗滤系统出水氨氮浓度不稳定的问题,设计了土壤与河泥按不同比例组合的混合填料土壤渗滤系统,并以模拟生活污水为考察对象,在水力负荷为0.15 m/d的条件下,研究了进水氨氮负荷、溶解氧质量浓度及容积利用率对系统出水氨氮质量... 为解决土壤渗滤系统出水氨氮浓度不稳定的问题,设计了土壤与河泥按不同比例组合的混合填料土壤渗滤系统,并以模拟生活污水为考察对象,在水力负荷为0.15 m/d的条件下,研究了进水氨氮负荷、溶解氧质量浓度及容积利用率对系统出水氨氮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质量浓度由20 mg/L增加至35 mg/L时,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在短时间内也会大幅提升,9~15 d可恢复处理能力;系统出水氨氮质量浓度随进水溶解氧质量浓度降低而升高,当进水溶解氧质量浓度小于0.5 mg/L时,出水氨氮质量浓度甚至高于进水;容积利用率为38.72%的系统出水氨氮质量浓度低于容积利用率为25.82%的系统;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可以改善土壤环境,缩短系统启动时间,提高系统容积利用率,增强土壤渗滤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从而使出水氨氮质量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土壤渗滤系统 氨氮浓度 溶解氧浓度 容积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水体氨氮浓度微流控和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检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董峰 时家辉 +2 位作者 杨普 乔安玲 孙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29-236,343,共9页
以水体中氨氮浓度为研究对象,在水杨酸分光光度法基础上结合微流控技术进行比色传感实验,实现对溶液中氨氮浓度的定量检测。通过比较4种特征波长筛选方法对建模的影响,发现连续投影算法选出的波长变量最少,所建立的预测模型效果最好,建... 以水体中氨氮浓度为研究对象,在水杨酸分光光度法基础上结合微流控技术进行比色传感实验,实现对溶液中氨氮浓度的定量检测。通过比较4种特征波长筛选方法对建模的影响,发现连续投影算法选出的波长变量最少,所建立的预测模型效果最好,建模集校正标准差和预测集校正标准差分别为0.00931 mg/L和0.02857 mg/L,相对分析误差为11.2141。在优化条件下测得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测限分别为0.04~0.92 mg/L和0.016 mg/L。对养殖水体和海水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平均回收率在95.8%~11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1%~6.3%之间。结果证明了利用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结合微流控技术检测氨氮浓度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氨氮浓度 微流控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浓度对生物膜磷富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毕贞 张胜 +2 位作者 付豪 丁若琳 黄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447-3453,共7页
在厌氧/好氧运行的聚磷生物膜反应器中,考察模拟污水中氨氮浓度对生物膜磷富集效果以及吸、释磷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模拟污水中的氨氮浓度由15mg-N/L提高至30mg-N/L,生物膜中聚磷菌(PAOs)的吸磷速率略微下降,但由于反硝化聚磷菌(DPA... 在厌氧/好氧运行的聚磷生物膜反应器中,考察模拟污水中氨氮浓度对生物膜磷富集效果以及吸、释磷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模拟污水中的氨氮浓度由15mg-N/L提高至30mg-N/L,生物膜中聚磷菌(PAOs)的吸磷速率略微下降,但由于反硝化聚磷菌(DPAOs)的吸磷速率加快,生物膜系统整体的吸、释磷速率有所提高,分别达到11.25和12.02mg-P/(L·h);富集液浓度达到52mg-P/L;继续提高氨氮浓度为40mg-N/L时PAOs的磷代谢活性几乎被完全抑制,此时生物膜内的吸、释磷速率主要依靠DPAOs,生物膜系统的吸、释磷速率有所下降,分别为8.65和8.81mg-P/(L·h),富集液浓度仅为40mg-P/L.化学计量学分析显示:当氨氮浓度由15mg-N/L升高至40mg-N/L时,生物膜系统P_(rel)/HAc_(upt)(吸收单位量的碳源所释放的磷)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平均值分别为0.06,0.11和0.07P-mmol/C-mmol,这表明聚磷生物膜释磷过程对碳源的利用效率也受到氨氮浓度变化的影响.通过降低厌氧阶段进入反应器的模拟污水与富集液体积比(由3:1~1.5:1),可以有效改善高浓度氨氮(40mg-N/L)对生物膜的不利影响,生物膜系统的吸、释磷速率分别提升至16.25和15.60mg-P/(L·h),富集液浓度稳定在70mg-P/L,同时P_(rel)/HAc_(upt)提高至0.29P-mmol/C-mmol,磷富集效果得到显著强化.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采用生物膜法对模拟城市污水中的磷进行富集,其富集效果不会受污水中氨氮(浓度通常不超过40mg/L)的影响,且系统总氮去除率可达到95%,该技术具有实现同步富集磷与去除氮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浓度 生物膜反应器 吸/释磷速率 P_(rel)/HAc_(u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配置网络的海水养殖氨氮浓度软测量模型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魏 郭戈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4-220,共7页
氨氮浓度是水产养殖过程的重要监控指标,水中氨氮浓度过高,会产生较强的神经毒素,导致水生物大面积死亡,因此,需实时准确监测水产养殖过程中水的氨氮浓度。然而,由于影响海水水质因素较多,各因素之间关系复杂、相互影响,目前未能实现海... 氨氮浓度是水产养殖过程的重要监控指标,水中氨氮浓度过高,会产生较强的神经毒素,导致水生物大面积死亡,因此,需实时准确监测水产养殖过程中水的氨氮浓度。然而,由于影响海水水质因素较多,各因素之间关系复杂、相互影响,目前未能实现海水氨氮浓度的实时监测。通过分析海水养殖水体中氨氮的生成和硝化过程,选取水体中与氨氮浓度相关且易测的水质参数(温度、电导率、p H值、溶解氧质量浓度)为辅助变量,采用收敛速度快且泛化能力较强的随机配置网络建立了氨氮浓度软测量模型。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设计了实验室海水养殖循环水系统,通过试验系统的实测数据,将该方法与其他几种神经网络建模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氨氮浓度随机配置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快的运行速度。基于模型设计了水产养殖水质监控系统,并将此方法嵌入上位机Win CC软件,实现了氨氮浓度的在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氨氮浓度 软测量 随机配置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与元学习的氨氮浓度预测模型优化
15
作者 刘懿纬 王魏 +2 位作者 张淑雨 孙俊洋 李双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6-243,共8页
针对小样本数据下氨氮浓度模型预测精度不高、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建立氨氮浓度预测模型,并利用贝叶斯优化算法和元学习机制对模型进行优化。其中贝叶斯优化算法用来优化预测模型的超参... 针对小样本数据下氨氮浓度模型预测精度不高、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建立氨氮浓度预测模型,并利用贝叶斯优化算法和元学习机制对模型进行优化。其中贝叶斯优化算法用来优化预测模型的超参数,同时给出模型参数的初始值,再使用Meta-LSTM算法学习模型梯度并允许优化器之间进行参数共享和更新,最终实现对氨氮浓度预测模型的优化。将该方法与LSTM、GRU和RNN模型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研究所建模型对氨氮浓度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误差分别为0.0276、0.0239和0.00076,均优于其他预测模型。表明基于贝叶斯和元学习的氨氮浓度预测模型对小样本数据建模有效,可以实现网络快速收敛,精度满足水产养殖中氨氮浓度预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优化 氨氮浓度预测 Meta-LSTM 元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浓度对垃圾渗滤液厌氧预处理效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茜 杨志 +1 位作者 周健 杨芷涵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73,共4页
针对高氨氮质量浓度垃圾渗滤液厌氧预处理过程中氨氮质量浓度对厌氧生物处理活性影响阈值不明确的问题,采用平行试验考察了反应起始氨氮质量浓度对垃圾渗滤液厌氧预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温为30℃,负荷为1 kgCOD/(m3.d),反应... 针对高氨氮质量浓度垃圾渗滤液厌氧预处理过程中氨氮质量浓度对厌氧生物处理活性影响阈值不明确的问题,采用平行试验考察了反应起始氨氮质量浓度对垃圾渗滤液厌氧预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温为30℃,负荷为1 kgCOD/(m3.d),反应起始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1 600mg/L、1 800mg/L、2000mg/L、2200mg/L和2 500mg/L时,反应器COD平均去除率由85%分别下降为69%、52%、51%、40%和41%,即反应起始氨氮质量浓度为1 600 mg/L、1 800~2 000mg/L、〉2 200mg/L时,分别对COD的去除产生轻度抑制、中度抑制和重度抑制。因此,未经氨氮毒性驯化的厌氧系统能承受的反应起始氨氮质量浓度为2 000mg/L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工程 垃圾渗滤液 质量浓度 厌氧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动力作用下河道底泥氨氮释放特性分析
17
作者 任宸剑 郝瑞霞 +3 位作者 张杨 韩丽娟 魏煜星 柴璐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1-940,共10页
氨氮是引起河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了解水动力条件下河道底泥中氨氮的释放特性对了解河流水质的动态至关重要。为探究水动力作用对河道底泥起动与氨氮释放规律的影响,于汾河太原段下游取样开展室内实验,研究恒定和变化水动力条件下底... 氨氮是引起河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了解水动力条件下河道底泥中氨氮的释放特性对了解河流水质的动态至关重要。为探究水动力作用对河道底泥起动与氨氮释放规律的影响,于汾河太原段下游取样开展室内实验,研究恒定和变化水动力条件下底泥再悬浮与氨氮浓度的时空变化以及释放速率等,构建不同强度水动力作用下近底切应力与底泥起动、上覆水浊度、氨氮浓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动力条件变化引起的近底切应力变化是影响上覆水浊度和氨氮浓度的关键因素。当近底切应力为1.07 N·m^(-2)时,中值粒径d_(50)=0.020 mm的底泥达到“普遍动”的起动状态,底泥向上覆水中大量悬浮;氨氮在扰动初期释放速率最快,前60 min氨氮释放量占总释放量的60.4%;当近底切应力小于0.260 N·m^(-2)时,氨氮浓度在实验初期释放存在分层现象,底部氨氮浓度处于较高的水平,随着转速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180 min后)垂向上氨氮浓度趋于一致;上覆水浊度和氨氮浓度随底泥面切应力的增加而增加,越强的水动力条件越有助于提高上覆水中氨氮浓度的阈值上限,该研究中氨氮质量浓度和释放速率最大值分别为0.569 mg·L^(-1)、249 mg·m^(-2)·d^(-1);近底切应力与底泥向上覆水释放的氨氮浓度呈线性增加关系,与水体浊度呈近似指数增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再悬浮 水力扰动 氨氮浓度 内源污染 河道水质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脱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声宇 吴小琼 +1 位作者 赵全保 霍惠雯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40,共10页
高浓度氨氮废水排放量大、毒性强,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突出。吹脱法具有氨氮去除效率高、操作简便、可实现氨氮资源化回收的优势,合理运用该工艺对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具有重要意义。在介绍氨吹脱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pH、温度、气液比3个关... 高浓度氨氮废水排放量大、毒性强,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突出。吹脱法具有氨氮去除效率高、操作简便、可实现氨氮资源化回收的优势,合理运用该工艺对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具有重要意义。在介绍氨吹脱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pH、温度、气液比3个关键因素对氨吹脱效率的影响规律;从提高氨氮去除效率及降低运行成本的角度回顾了近年来发展的新型氨吹脱工艺;重点分析了将氨吹脱与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联用的结合工艺,在去除氨氮的同时实现其余污染物的削减或工艺的强化。最后针对氨吹脱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展望,认为该工艺未来应面向更加高效化、数字化、集成化及经济化的趋势发展,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脱 浓度废水 影响因素 新型工艺 工艺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监控饮用水管网水质低浓度氨氮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俊 吴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0-43,共4页
水质氨氮是污染分级的敏感参数,针对管网饮用水的低浓度氨氮的昼夜遥测具有方向标的警示作用。水质氨氮浓度检测普遍以纳氏试剂吸收光度分析法为检测依据,然而,该方法采用的短光程光度法,分析灵敏度较低。长光程光度法可以提升在线检测... 水质氨氮是污染分级的敏感参数,针对管网饮用水的低浓度氨氮的昼夜遥测具有方向标的警示作用。水质氨氮浓度检测普遍以纳氏试剂吸收光度分析法为检测依据,然而,该方法采用的短光程光度法,分析灵敏度较低。长光程光度法可以提升在线检测低浓度结果的准确度效果。另外,自动控制笼头水阀实现昼夜实时采样,可进行管网水质氨氮的定时监测,测量的电信号迅速由嵌入式PC机完成统计运算,并通过GPRS及时传输给远程服务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氨氮浓度 长光程光度传感 GPRS无线网络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添加V_c对氨氮致死浓度下鲤鱼幼鱼的影响
20
作者 李勇男 刘海英 《科学养鱼》 2016年第2期50-51,共2页
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鱼体生长和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营养素。多数鱼类体内缺乏合成维生素C的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L-gulonolactone oxidase,GLO),必须从食物中获取Vc。Vc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理和免疫调节... 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鱼体生长和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营养素。多数鱼类体内缺乏合成维生素C的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L-gulonolactone oxidase,GLO),必须从食物中获取Vc。Vc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理和免疫调节因子,在提高鱼体免疫力、抗病力和缓解应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浓度 V_c 致死浓度 幼鱼 免疫调节因子 古洛糖酸 体生 非离子 试验鱼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