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见光辐射下活性炭-铁酸镍杂化催化剂光催化氧化氨氮(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肖波 刘守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97-1705,共9页
铁酸镍(NiFe2O4)中的镍原子抑制其光芬顿催化活性.然而,活性炭(AC)能激活其光芬顿催化活性,结果导致复合催化剂AC-NiFe2O4在过氧化氢存在时可见光辐射下也可催化氧化氨氮.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紫外... 铁酸镍(NiFe2O4)中的镍原子抑制其光芬顿催化活性.然而,活性炭(AC)能激活其光芬顿催化活性,结果导致复合催化剂AC-NiFe2O4在过氧化氢存在时可见光辐射下也可催化氧化氨氮.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比表面积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光催化降解氨氮的实验表明,该复合催化剂在10 h内氨氮的降解率可达到91.0%,而同样条件下没有催化剂时氨氮的去除率只有24.0%.对照实验表明,裸铁酸镍在可见光辐射下,氨氮的降解率只有30.0%.这表明活性炭加速了氨氮的氧化速率.动力学研究表明,氨氮的氧化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其表观反应动力学常数为3.538×10-3min-1.机理研究表明,氨氮的氧化是通过生成HONH2中间体,然后转化为NO2-.8次循环实验表明该复合催化剂容易分离、可循环使用、且催化活性十分稳定.因此,该催化剂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酸镍 活性炭 杂化 光芬顿催化剂 氨氮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压式电解槽中氨氮间接电氧化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3
2
作者 徐红 苏静 +2 位作者 项新亮 黄卫民 林海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16-1419,共4页
研究了模拟氨氮废水在滤压式电解槽中的电化学氧化过程.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Cl-的存在下,氨氮化合物的间接电氧化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利用Hatta准数进一步分析电解槽内反应的空间分布得知,不同条件下的Hatta准数均小于0.3,这说... 研究了模拟氨氮废水在滤压式电解槽中的电化学氧化过程.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Cl-的存在下,氨氮化合物的间接电氧化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利用Hatta准数进一步分析电解槽内反应的空间分布得知,不同条件下的Hatta准数均小于0.3,这说明氨氮化合物的间接电氧化过程主要发生在慢反应动力学区域,即发生在本体溶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电氧化 活性氯 二级反应动力学 滤压式电解槽 Hatta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材料对电氧化及其耦合UV处理酸性氨氮废水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黄伟俊 严樟 +4 位作者 旷文杰 郑文笑 黄子元 马欢心 冯春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45-3657,F0002,共14页
线路板制造等行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酸性氨氮废水,传统的生物硝化/反硝化、物理分离、折点加氯等方法不适用于酸性条件处理.电氧化体系具有pH适应性广、药剂投加量小、绿色高效等优势,是处理酸性氨氮废水的潜在应用技术.电极材料是... 线路板制造等行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酸性氨氮废水,传统的生物硝化/反硝化、物理分离、折点加氯等方法不适用于酸性条件处理.电氧化体系具有pH适应性广、药剂投加量小、绿色高效等优势,是处理酸性氨氮废水的潜在应用技术.电极材料是电化学处理氨氮废水的关键因素之一,系统探讨酸性水质影响下不同阳极的除氨性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本研究考察Ti/RuO_(2)-IrO_(2)、Ti/PbO_(2)、Ti/SnO_(2)-Sb等3种商业电极在酸性环境下电氧化及其耦合UV体系降解氨氮性能差异,并通过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推测酸性氨氮废水处理中UV协同强化机制.结果表明:(1)阳极析氯性能是酸性氨氮废水降解的关键因素之一,Ti/SnO_(2)-Sb阳极在pH=2时游离氯积累量为145.0 mg·L^(-1),分别是Ti/RuO_(2)-IrO_(2)阳极与Ti/PbO_(2)阳极的2.13倍及1.95倍,相对应其氨氮去除速率为Ti/RuO_(2)-IrO_(2)阳极的2.79倍,Ti/PbO_(2)阳极的1.90倍;(2)UV的引入加速了酸性氨氮废水处理,电氧化耦合UV体系较电氧化体系氨氮降解速率提高了1.98-2.67倍,结合掩蔽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表征,证明氯自由基物种在电氧化耦合UV体系氨氮氧化过程起到关键作用;(3)3种电极电氧化耦合UV体系实现了金属冲洗废水和氨气吸收塔清洗废水两股实际酸性废水中氨氮的有效处理;(4)尽管Ti/SnO_(2)-Sb阳极单次氧化氨氮性能最佳,但是其稳定性最差,通过比较3种阳极不同体系下去除1kgNH_(4)^(+)-N的阳极耗损费用,发现Ti/PbO_(2)相较其余两种阳极成本减少10.24-271.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氧化 阳极材料 电化学 UV协同 活性氯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精氨酸对运动大鼠腹主动脉L-精氨酸/一氧化氮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单玲玲 张蕴琨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和补充外源性L-精氨酸(L-Arg)对腹主动脉L-精氨酸/一氧化氮(NO)途径及NO代谢方式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分为安静+生理盐水组、安静+L-Arg组、有氧运动+生理盐水组、有氧运动+L-Arg组。有氧运动组进行8周有氧运动训...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和补充外源性L-精氨酸(L-Arg)对腹主动脉L-精氨酸/一氧化氮(NO)途径及NO代谢方式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分为安静+生理盐水组、安静+L-Arg组、有氧运动+生理盐水组、有氧运动+L-Arg组。有氧运动组进行8周有氧运动训练;L-Arg组在每次运动前1小时左右按照500mg/kg体重的剂量给予L-Arg水溶液1ml灌胃;生理盐水组每天以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3H]-L-Arg同位素标记法测定腹主动脉壁L-Arg转运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NO、抗超氧阴离子(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1)与其它各组相比,有氧运动+生理盐水组大鼠腹主动脉L-Arg转运量和血清NO、抗含量显著下降(P<0.01),而组织iNOS活性显著上升(P<0.01);(2)两L-Arg组与其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L-Arg转运量和血清NO、SOD、抗含量均显著上升(P<0.01),iNOS活性稍有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周有氧运动后,腹主动脉L-Arg/NO途径中内源性L-Arg不足,iNOS活性异常上升,血清抗含量下降,NO含量减少。(2)运动前补充外源性L-Arg可明显抑制iNOS活性,提高抗含量,增加NO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补充外源性L-Arg L-精酸/一氧化途径 NO代谢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卓贝尔氏菌的分离鉴定及氨氧化特性的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彬 杨苏文 +3 位作者 昝逢宇 金位栋 毛启迪 焦巨龙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3-78,83,共7页
为了准确阐明卓贝尔氏菌对污染水体中NH4^+-N的氧化效率,以清河底泥为菌源,分离筛选出1株氨氧化能力较强的卓贝尔氏菌(Zobellella sp.)。考察了该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NH4^+-N硝化效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 为了准确阐明卓贝尔氏菌对污染水体中NH4^+-N的氧化效率,以清河底泥为菌源,分离筛选出1株氨氧化能力较强的卓贝尔氏菌(Zobellella sp.)。考察了该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NH4^+-N硝化效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4 d内的氨氧化强度为27.88 mg/(L·d),当COD/ρ(TN)为11、pH为8.5、温度为25℃时,该菌在24 h内将NH4^+-N的质量浓度从171.1 mg/L降至11.88 mg/L,氧化效率高达93.06%;建立二次方程回归模型对实验数据拟合结果良好,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COD/ρ(TN)=10.72、pH=8.27、θ=25.72℃,在此条件下该菌的NH4^+-N氧化率为94.82%。可为污染水体中NH4^+-N去除的生物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贝尔氏菌 氨氮氧化 分离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DO下亚硝态氮氧化菌硝化系统N2O减量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巩有奎 彭永臻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5-568,共4页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在富集亚硝态氮氧化菌(NOB)的基础上,考察了DO对连续进水模式下硝化过程中N2O减量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泥氨氧化菌(AOB)和NOB的比耗氧速率(SOUR)分别为(2.36±0.31)、(7.62±0.43)mg/(L·...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在富集亚硝态氮氧化菌(NOB)的基础上,考察了DO对连续进水模式下硝化过程中N2O减量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泥氨氧化菌(AOB)和NOB的比耗氧速率(SOUR)分别为(2.36±0.31)、(7.62±0.43)mg/(L·h)条件下,不外加碳源进行小试实验,氨氮均小于1.0 mg/L,亚硝态氮均小于0.5 mg/L。DO由0.2 mg/L增至3.0 mg/L过程中,随着DO增加,积累的硝态氮浓度逐渐上升,而累计产生的N2O浓度先上升后下降。DO为0.2 mg/L时,积累的硝态氮和累计产生的N2O浓度最低,可以实现N2O的最大减量化。在进水连续投加氨氮的方式下,氨氮氧化速率不是引起N2O生成的关键步骤,碳源缺乏的情况下NOB硝化系统中低DO可以有效控制N2O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 氨氮氧化速率 N2O产生速率 硝化/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catalytic Nitric Oxide Reduction to Yield Ammonia over Fe_(3)C Nanocrystals
7
作者 Sen Lin Lang Zhang +4 位作者 Tong Hou Jun-Yang Ding Zi-Mo Peng Yi-Fan Liu Xi-Jun Liu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Nitric oxide(NO),which generally originates from vehicle exhaust and industrial flue gases,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air pollutants.In this case,the electrochemical NO reduction reaction(NORR)not only removes the atm... Nitric oxide(NO),which generally originates from vehicle exhaust and industrial flue gases,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air pollutants.In this case,the electrochemical NO reduction reaction(NORR)not only removes the atmospheric pollutant NO but also produces valuable ammonia(NH_(3)).Hence,through the synthesis and modification of Fe_(3)C nanocrystal cata-lysts,the as-obtained optimal sample of Fe_(3)C/C-900 was adopted as the NORR catalyst at ambient conditions.As a result,the Fe_(3)C/C-900 catalyst showed an NH_(3)Faraday efficiency of 76.5%and an NH_(3)yield rate of 177.5μmol·h^(-1)·cm^(-2)at the working potentials of-0.8 and-1.2 V versus reversible hydrogen electrode(vs.RHE),respectively.And it delivered a stable NORR activity during the electrolysis.Moreover,we attribute the high NORR properties of Fe_(3)C/C-900 to two aspects:one is the enhanced intrinsic activity of Fe_(3)C nanocrystals,including the lowering of the energy barrier of rate-limiting step(*NOH→*N)and the inhibition of hydrogen evolution;on the other hand,the favorable dispersion of active components,the effective adsorption of gaseous NO,and the release of liquid NH_(3)products facilitated by the porous carbon subst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ic oxide reduction NH3 synthesis Fe_(3)C nanocrystal ELECTROLYSIS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载体生物膜上苯酚的硝化抑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文斌 祁佩时 董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53-1256,共4页
采用悬浮载体序批式反应器,研究苯酚对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和温度、pH对抑制作用的影响.苯酚的启始质量浓度分别为0 mg/L,2 mg/L,5 mg/L,10 mg/L,15 mg/L和20 mg/L,研究表明,质量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苯酚对硝化作用的抑制为可逆的、... 采用悬浮载体序批式反应器,研究苯酚对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和温度、pH对抑制作用的影响.苯酚的启始质量浓度分别为0 mg/L,2 mg/L,5 mg/L,10 mg/L,15 mg/L和20 mg/L,研究表明,质量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苯酚对硝化作用的抑制为可逆的、非竞争性抑制.微生物对苯酚有降解作用,当启始质量浓度不高于10 mg/L时,苯酚降解后,硝化活性可以完全恢复.悬浮载体生物膜比活性污泥具有更强的毒性忍耐能力.温度变化对苯酚的硝化抑制作用影响较大.温度升高,苯酚的降解加快,抑制时间缩短;同时,温度的增加也有利于提高硝化反应的速率.当pH减少时,苯酚的降解速度加快,硝化反应受到抑制的时间变短,但是较低的pH会导致硝化速率降低,在试验条件下,pH在7.5左右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氨氮氧化 硝化 悬浮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生物硝化过程动力学抑制及N2O释放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巩有奎 任丽芳 彭永臻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15,共6页
生物硝化过程是导致生物脱氮过程N2O释放的重要因素。文章利用小试反应器,采用连续进水的方式,考察了不同pH下氨氧化菌(AOB)硝化过程氨氮氧化速率(AOR)和氧化亚氮释放速率(N2OR)之间的关系。pH影响动力学结果表明,pH=6.5和8.5时,AOB的... 生物硝化过程是导致生物脱氮过程N2O释放的重要因素。文章利用小试反应器,采用连续进水的方式,考察了不同pH下氨氧化菌(AOB)硝化过程氨氮氧化速率(AOR)和氧化亚氮释放速率(N2OR)之间的关系。pH影响动力学结果表明,pH=6.5和8.5时,AOB的比耗氧速率(SOUR)分别降至其最大值(SOURmax,pH=7.5)的50%。不同氧化还原酶具有不同的最适pH值(pHopt),pH的变化导致硝化过程不同中间产物的积累。其中,一氧化氮还原酶、亚硝态氮还原酶和氧化亚氮还原酶对生物硝化过程中N2O释放起着重要作用。pH=6.0~7.5之间,AOR和N2OR随pH的增加而增加,p H=7.5时,其N2OR和AOR分别达最大值(0.34±0.08)和(16.30±1.25)mgN/(gVSS·h)。此后,随pH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不同pH下,N2OR和AOR呈线性关系。AOR增加,为AOB好氧反硝化过程提供了更多的电子,导致更多N2O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氧化还原酶 N2O 氨氮氧化速率 氧化产生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