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离子型稀土尾矿的氨氮淋洗去除
被引量:
11
1
作者
秦磊
胡世丽
+3 位作者
宋晨曦
王观石
卢加程
尹升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95-1404,共10页
针对离子型稀土尾矿中的氨氮残留污染问题,研究淋洗除铵对尾矿的影响,比较氯化钙、氯化镁和钙镁混合液分别在0.01、0.015和0.02 mol/L下的除铵效率,然后利用塔板理论分析除铵效率,优选除铵方案。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条件下,3种淋洗剂淋...
针对离子型稀土尾矿中的氨氮残留污染问题,研究淋洗除铵对尾矿的影响,比较氯化钙、氯化镁和钙镁混合液分别在0.01、0.015和0.02 mol/L下的除铵效率,然后利用塔板理论分析除铵效率,优选除铵方案。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条件下,3种淋洗剂淋洗尾矿的除铵效率分别为62.49%~73.95%、58.64%~65.9%和53.22%~58.92%,除铵效率与淋洗剂中阳离子交换能力和浓度均呈正相关。基于塔板理论计算,3种淋洗剂下的理论塔板高度分别为10.00~11.10 mm、18.15~20.81 mm和12.72~18.77 mm,单块塔板的除铵效率分别为1.35%~1.23%、1.05%~0.88%、和1.10%~0.95%。理论塔板高度越小,单块塔板的平均除铵效率越高,尾矿整体氨氮去除效果就越好。考虑对矿山环境保护的要求,选用0.015 mol/L的氯化钙作为淋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尾矿
土壤
残留
氨
氮
淋洗剂
原位淋洗
塔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离子型稀土硫酸铵-沉渣酸浸溶液接力浸矿
被引量:
1
2
作者
田路洋
龙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38-4147,共10页
将稀土开采产生的沉渣酸浸溶液代替部分浸矿剂进行浸矿,旨在减少硫酸铵用量和降低氨氮残留。本文提出了先注入硫酸铵溶液、再注入沉渣酸浸溶液、最后通过饱和石灰水将沉渣阳离子固定在矿体内的浸矿工艺(简称铵-渣接力浸矿工艺),并结合...
将稀土开采产生的沉渣酸浸溶液代替部分浸矿剂进行浸矿,旨在减少硫酸铵用量和降低氨氮残留。本文提出了先注入硫酸铵溶液、再注入沉渣酸浸溶液、最后通过饱和石灰水将沉渣阳离子固定在矿体内的浸矿工艺(简称铵-渣接力浸矿工艺),并结合室内实验论证了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浸矿工艺,在硫酸铵单耗为1.0的硫酸铵溶液和浓度为11 mmol/L、用量为0.2倍孔隙体积沉渣酸浸溶液接力浸矿时,尾矿上铵离子残留量从2.05 g降至1.07 g,浸取率从47.06%提升至91.68%,增幅达44.62%,浸取率与传统工艺的硫酸铵单耗为2.0的相当,铵-渣接力浸矿工艺减少了50%的硫酸铵使用;采用饱和石灰水将沉渣阳离子固定在矿体内后,94%以上的沉渣阳离子以胶态形式固定在尾矿中,防止沉渣阳离子外渗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铵-渣接力浸矿工艺可降低氨氮残留对环境污染的问题,为离子型稀土矿的绿色高效开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硫酸铵
沉渣
氨氮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离子型稀土尾矿的氨氮淋洗去除
被引量:
11
1
作者
秦磊
胡世丽
宋晨曦
王观石
卢加程
尹升华
机构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卷烟厂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95-140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74147,5166401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9YFC0605001)
+1 种基金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92BAB206048)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XYJG-2019-140)
文摘
针对离子型稀土尾矿中的氨氮残留污染问题,研究淋洗除铵对尾矿的影响,比较氯化钙、氯化镁和钙镁混合液分别在0.01、0.015和0.02 mol/L下的除铵效率,然后利用塔板理论分析除铵效率,优选除铵方案。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条件下,3种淋洗剂淋洗尾矿的除铵效率分别为62.49%~73.95%、58.64%~65.9%和53.22%~58.92%,除铵效率与淋洗剂中阳离子交换能力和浓度均呈正相关。基于塔板理论计算,3种淋洗剂下的理论塔板高度分别为10.00~11.10 mm、18.15~20.81 mm和12.72~18.77 mm,单块塔板的除铵效率分别为1.35%~1.23%、1.05%~0.88%、和1.10%~0.95%。理论塔板高度越小,单块塔板的平均除铵效率越高,尾矿整体氨氮去除效果就越好。考虑对矿山环境保护的要求,选用0.015 mol/L的氯化钙作为淋洗剂。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尾矿
土壤
残留
氨
氮
淋洗剂
原位淋洗
塔板理论
Keywords
ionic rare earth tailings
soil ammonia nitrogen residue
eluent
in-situ flushing
plate theory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离子型稀土硫酸铵-沉渣酸浸溶液接力浸矿
被引量:
1
2
作者
田路洋
龙平
机构
江西理工大学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38-4147,共10页
基金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12BAB211012)
江西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205200100526)。
文摘
将稀土开采产生的沉渣酸浸溶液代替部分浸矿剂进行浸矿,旨在减少硫酸铵用量和降低氨氮残留。本文提出了先注入硫酸铵溶液、再注入沉渣酸浸溶液、最后通过饱和石灰水将沉渣阳离子固定在矿体内的浸矿工艺(简称铵-渣接力浸矿工艺),并结合室内实验论证了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浸矿工艺,在硫酸铵单耗为1.0的硫酸铵溶液和浓度为11 mmol/L、用量为0.2倍孔隙体积沉渣酸浸溶液接力浸矿时,尾矿上铵离子残留量从2.05 g降至1.07 g,浸取率从47.06%提升至91.68%,增幅达44.62%,浸取率与传统工艺的硫酸铵单耗为2.0的相当,铵-渣接力浸矿工艺减少了50%的硫酸铵使用;采用饱和石灰水将沉渣阳离子固定在矿体内后,94%以上的沉渣阳离子以胶态形式固定在尾矿中,防止沉渣阳离子外渗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铵-渣接力浸矿工艺可降低氨氮残留对环境污染的问题,为离子型稀土矿的绿色高效开采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硫酸铵
沉渣
氨氮残留
Keywords
ion-absorbed type rare earth
ammonium sulfate
sediment
ammonia nitrogen residue
分类号
TD865 [矿业工程—金属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离子型稀土尾矿的氨氮淋洗去除
秦磊
胡世丽
宋晨曦
王观石
卢加程
尹升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离子型稀土硫酸铵-沉渣酸浸溶液接力浸矿
田路洋
龙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