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赣抚平原灌渠水体硝酸盐同位素组成与来源识别
- 1
-
-
作者
宋祉君
饶文波
吴志华
栗天宁
张弛
雷祥
-
机构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出处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5,98,共10页
-
基金
江西省水利厅科技项目(202223YBKT34)。
-
文摘
为识别赣抚平原灌渠水体硝酸盐的来源,分析了赣抚平原西总干渠水体春、秋两季pH、电导率、溶解氧和NO_(3)^(-)质量浓度及其同位素组成(δ15N-NO_(3)^(-)、δ18O-NO_(3)^(-))特征,并采用贝叶斯稳定同位素混合(MixSIAR)模型定量分析了主要污染源的贡献。结果表明:西总干渠水体硝化作用秋季略强于春季,但整体极为微弱,反硝化作用几乎不存在;上游水、铵态氮肥、土壤氮、生活污水和粪肥、降水是西总干渠水体NO_(3)^(-)的主要来源;上游水(贡献率大于50%)和人为影响(包括铵态氮肥、生活污水和粪肥,贡献率大于37%)对整个灌渠水体NO_(3)^(-)起主导作用;污染源对灌渠水体NO_(3)^(-)贡献率从大到小排序,秋季为上游水、铵态氮肥、生活污水和粪肥、土壤氮、降水,春季为铵态氮肥、上游水、生活污水和粪肥、土壤氮、降水;NO_(3)^(-)来源贡献还与土地利用类型有关,从乡村到城镇,上游水、生活污水和粪肥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而铵态氮肥则相反。
-
关键词
赣抚平原
灌渠水体
氨氮同位素组成
MixSIAR模型
污染源识别
-
Keywords
the Ganfu Plain
irrigation canal water body
ammonium-nitrogen isotope composition
MixSIAR model
pollution source identification
-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