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脱氮除碳研究Ⅰ:COD/NH_4^+-N对耦合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魏思佳 于德爽 +2 位作者 李津 齐泮晴 管勇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59-767,共9页
采用ASBR反应器,通过改变进水COD/NH_4^+-N值,研究了COD/COD/NH_4^+-N对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OD为300mg/L,NO2--N为145mg/L时,COD/COD/NH_4^+-N是影响厌氧氨氧化对耦合反应脱氮贡献及COD/NH_4^+-N去除率的主... 采用ASBR反应器,通过改变进水COD/NH_4^+-N值,研究了COD/COD/NH_4^+-N对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OD为300mg/L,NO2--N为145mg/L时,COD/COD/NH_4^+-N是影响厌氧氨氧化对耦合反应脱氮贡献及COD/NH_4^+-N去除率的主要因素,但不会对NO2--N去除率产生影响.当COD/COD/NH_4^+-N值在1~3.25时,厌氧氨氧化对耦合反应的脱氮贡献率基本稳定在73.03%;当COD/COD/NH_4^+-N值在3.75时,厌氧氨氧化对耦合反应脱氮的贡献率开始由71.76%下降至约55%;当COD/COD/NH_4^+-N值在4.25~5.25时,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的脱氮贡献率基本相等;当COD/COD/NH_4^+-N值在6.5~12.5时,反硝化的脱氮贡献率随着COD/COD/NH_4^+-N值的增大由51.69%增大到79.62%.耦合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颗粒化程度不断增强,颗粒污泥的粒径主要分布在0.6~1.5mm范围内,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氧化 反硝化 COD/nh4+-n 生物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_3^--N/NH_4^+-N不同配比下紫花苜蓿氮代谢关键酶及钼、铁元素含量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郝凤 刘晓静 范俊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0-197,共8页
以西北地区广泛种植的优质植物性蛋白饲料紫花苜蓿"甘农3号"为试验材料,在室外防雨网室内,采用盆栽营养液沙培法,在适宜氮素供应水平210 mg·L-1基础上,研究NO_3^--N和NH_4^+-N混合的7种配比(NO_3^--N/NH_4^+-N分别为12.5... 以西北地区广泛种植的优质植物性蛋白饲料紫花苜蓿"甘农3号"为试验材料,在室外防雨网室内,采用盆栽营养液沙培法,在适宜氮素供应水平210 mg·L-1基础上,研究NO_3^--N和NH_4^+-N混合的7种配比(NO_3^--N/NH_4^+-N分别为12.5/87.5、25/75、37.5/62.5、50/50、62.5/37.5、75/25、87.5/12.5,依次标为1/7、1/3、3/5、5/5、5/3、3/1、7/1)对紫花苜蓿全生育期各部位硝酸还原酶(NR)、固氮酶活性及钼(Mo)、铁(Fe)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部位来看,紫花苜蓿NR活性、Mo含量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叶>根>茎,而Fe含量则表现为根>叶>茎;不同配比下各部位NR活性均表现为配比中NO_3^--N比例大时,其活性较高,尤其是生长前期当NO_3^--N/NH_4^+-N为7/1时,各部位NR活性均最高;不同配比对根中Mo含量的影响在苗期与NR趋势相近,在NO_3^--N比例大时达最高。现蕾期与固氮酶活性相同,1/7时最高。成熟期同固氮酶与NR活性,均为5/3时最高;不同配比对根中Fe含量的影响与固氮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一致,苗期均为1/7处理最高,盛花期至成熟期均为5/3处理最高。(2)从生育期来看,紫花苜蓿全生育期NR和固氮酶活性变化趋势均呈单峰曲线;NR活性在盛花期最高,即盛花期氮代谢能力最强,且各生育期均为配比中NO_3^--N比例大时NR活性高,氮代谢能力较强;固氮酶活性在结荚期最高,即结荚期根瘤固氮能力最强,且苗期和现蕾期均表现为1/7处理其活性最高,盛花期至成熟期5/3处理活性最高;不同配比对茎和叶中Mo、Fe含量的影响基本相同,现蕾期至盛花期在配比中NH_4^+-N比例大时含量最高,结荚期至成熟期在配比中NO_3^--N比例大时含量最高。(3)NR和固氮酶活性相互关系在整个生育期表现不同:在紫花苜蓿生长前期(苗期至现蕾期),NO_3^--N/NH_4^+-N=7/1时NR活性最大,1/7处理NR活性最小,而固氮酶活性则相反,二者表现出拮抗关系;在紫花苜蓿生长中、后期(盛花期至成熟期)NR活性与固氮酶活性均在NO_3^--N/NH_4^+-N=5/3时达最大值,二者又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3--n/nh4+-n配比 紫花苜蓿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氏比色法测定总氨氮时NH_3、NH_4^+含量的计算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春明 《渔业现代化》 2000年第6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渔业水质分析 纳氏比色法 nh3 nh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鱼养殖水体中氨氮(NH_3-N)的产生、危害及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夏钦丽 刘福贵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甲鱼 养殖水体 nh3-n 来源 危害 水质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IMA模型的湘江流域DO和NH_4^+-N含量贝叶斯预测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潭秋 王巧玲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5-580,共6页
为实时把控湘江流域水质的变化趋势,采用污染比较严重的湘江流域长沙段和益阳段水质指标溶解氧(DO)和氨氮(NH_4^+-N)含量的监测数据,用贝叶斯方法推断经典的ARIMA时间序列模型,并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MCMC)模拟方法对DO和NH_4^+-N含量... 为实时把控湘江流域水质的变化趋势,采用污染比较严重的湘江流域长沙段和益阳段水质指标溶解氧(DO)和氨氮(NH_4^+-N)含量的监测数据,用贝叶斯方法推断经典的ARIMA时间序列模型,并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MCMC)模拟方法对DO和NH_4^+-N含量进行贝叶斯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贝叶斯预测能实现对湘江流域长沙段和益阳段水质指标DO和NH_4^+-N含量的精确点预测、区间预测和概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江流域 溶解氧(DO) (nh4+-n)含量 贝叶斯预测 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MCMC)模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青稞农田氨挥发和土壤NH4^+-N含量的影响
6
作者 李雪 《西藏农业科技》 2020年第2期11-15,共5页
为探明不同播期对青稞农田氨挥发、土壤氨态氮变化特性和对生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置早播(4月12日)和晚播(4月25日)2个处理,分析氨挥发和土壤氨态氮含量特性、二者的相关性及对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早播的氨挥发积累... 为探明不同播期对青稞农田氨挥发、土壤氨态氮变化特性和对生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置早播(4月12日)和晚播(4月25日)2个处理,分析氨挥发和土壤氨态氮含量特性、二者的相关性及对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早播的氨挥发积累量<晚播,影响氨挥发的施肥时期主要为基肥期表现为挥发峰值高、挥发周期长、挥发积累量占比高;不同播期土壤NH4^+-N含量的峰值均出现基肥期,且晚播>早播;土壤NH4^+-N含量与氨挥发极显著正相关;早播有利于青稞形成高株,但不同播期对青稞生物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建议河谷农区根据环境条件适时早播,降低氨挥发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挥发 土壤nh4^+-n含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干、烘干对不同热带森林土壤样品NH_4-N、NO_3-N测定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孟盈 沙丽清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6-367,369,共3页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风干、烘干对西双版纳3种不同热带森林(季节雨林、人工林、次生林)0—15m土壤NH4-N、NO3-N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林和次生林NH4-N含量表现为:新鲜土<风干土<烘干土,而季节雨林则略...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风干、烘干对西双版纳3种不同热带森林(季节雨林、人工林、次生林)0—15m土壤NH4-N、NO3-N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林和次生林NH4-N含量表现为:新鲜土<风干土<烘干土,而季节雨林则略有不同:新鲜土<烘干土<风干土;新鲜土和风干土NO3-N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但新鲜土和风干土NO3-N含量均显著高于烘干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态 硝态 烘干 风干 热带森林 土壤样品 土壤监测 nh4-nNO3-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载体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在浅层地下水修复中脱氮效能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俊杰 杨津津 +7 位作者 李绍康 侯军华 常根旺 钟根茂 邓明涛 薛毅恒 李翔 白顺果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65-1974,共10页
为探究厌氧氨氧化菌(AnAOB)在模拟地下水环境条件下脱氮性能的研究,以人工配水为进水,采用可渗透反应墙(PRB)作为模拟装置,使用纳米零价铁(nZVI)改性生物炭(BC)(nZVI@BC)厌氧氨氧化菌(AnAOB)生物膜作为填料,设置装置模拟温度从高温(33℃... 为探究厌氧氨氧化菌(AnAOB)在模拟地下水环境条件下脱氮性能的研究,以人工配水为进水,采用可渗透反应墙(PRB)作为模拟装置,使用纳米零价铁(nZVI)改性生物炭(BC)(nZVI@BC)厌氧氨氧化菌(AnAOB)生物膜作为填料,设置装置模拟温度从高温(33℃)降至实验室室温(21℃)的过程,探究降温过程中AnAOB生物膜填料对PRB装置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PRB装置经过71 d的模拟运行,nZVI@BC载体AnAOB生物膜的PRB装置总氮(TIN)去除率达到82%,明显优于空白组(59.27%),且AnAOB生物膜脱氮贡献率占22.73%。②随着温度的变化,AnAOB生物膜的红色逐渐变淡,且生物膜污泥逐渐流失。③微生物群落结构表明,微生物多样性下降,优势物种在富集。从门水平上看,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提升,逐步成为优势菌门,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则降低。从属水平上来看,AnAOB优势属Candidatus Brocadia的相对丰度逐步提升,Candidatus Kuenenia的相对丰度则降低。研究显示,nZVI@BC载体AnAOB生物膜填料组成的生物膜微生物系统在PRB装置降温过程中维持稳定,同时AnAOB生物膜群落结构随降温过程的变化而变化,以应对降温过程中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4)^(+)-n) 厌氧氧化菌(AnAOB) 填料 温度 微生物多样性 可渗透反应墙(PR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剂NBPT/DCD不同组合对灌区碱性灌淤土中氨挥发及有效氮积累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惠 王志国 +3 位作者 张晴雯 丁金英 尹爱军 左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6-612,共7页
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抑制尿素土壤氨挥发损失和提高土壤有效氮积累量有很大潜力,但2种抑制剂配合施用对灌区强碱性灌淤土尿素施用后氨挥发损失和有效氮积累量的抑制作用尚不明确。为此,选取灌... 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抑制尿素土壤氨挥发损失和提高土壤有效氮积累量有很大潜力,但2种抑制剂配合施用对灌区强碱性灌淤土尿素施用后氨挥发损失和有效氮积累量的抑制作用尚不明确。为此,选取灌区碱性灌淤土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试验,设置NBPT与不同浓度DCD组合下的6个处理,对照为单施尿素,研究NBPT及其与不同浓度DCD组合下的尿素土壤氨挥发和有效氮积累量的变化特征及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没有添加抑制剂的碱性灌淤土中,尿素施用后短期内(3 d左右)土壤氨挥发速率和NH+4-N积累量达最大值;在施肥后第8 d土壤氨挥发总量和NO-3-N积累量达最大值;添加抑制剂NBPT/DCD可显著降低施肥初期(5 d内)氨挥发速率,且有效减少施肥初期累积氨挥发量;单独添加相当于尿素氮量0.1%的NBPT,累积氨挥发量较CK降低了64%,施肥初期土壤NH+4-N和NO-3-N积累量显著低于CK。NBPT和DCD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在NBPT添加浓度为尿素氮量的0.1%,DCD为1%的低浓度水平下,土壤累积氨挥发量较CK降低了16.7%,同时土壤NH+4-N积累量增加趋势缓慢,但硝化抑制率在施肥的第5 d后快速下降,土壤NO-3-N积累量快速增加,氮素淋溶损失的风险加大;随着DCD添加浓度增加(2%~5%),其硝化抑制率显著增加,土壤NO-3-N积累量显著降低,但氨挥发损失量显著增大;相关性分析得出,土壤氨挥发速率与NH+4-N积累量呈正相关,与NO-3-N积累量呈负相关。综合分析得出,0.1%NBPT配施2%~3%的DCD时,土壤氨挥发损失量相对较低,土壤有效态氮积累量较高,且在土壤中滞留时间相对较长,可推荐为灌区碱性灌淤土尿素氮肥与2种抑制剂配施的最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灌淤土 NBPT DCD 挥发 nh+4-n积累量 NO-3-n积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脱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 被引量:55
10
作者 刘文龙 钱仁渊 包宗宏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56-59,共4页
运用吹脱法处理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NH4)2SO4高浓度氨氮废水,考察了吹脱时间、废水pH、吹脱温度等因素对氨氮最大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pH为11.5,吹脱温度为80℃,吹脱时间为120 min,废水中氨氮脱除率可达99.2%.在此基础上... 运用吹脱法处理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NH4)2SO4高浓度氨氮废水,考察了吹脱时间、废水pH、吹脱温度等因素对氨氮最大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pH为11.5,吹脱温度为80℃,吹脱时间为120 min,废水中氨氮脱除率可达99.2%.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吹脱法脱除氨氮的工业装置操作的吹脱温度和气液比对废水氨氮脱除率的影响,适宜的操作工艺条件是:废水pH 11.5,吹脱温度为80℃,气液体积比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4)2SO4废水 吹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沸石对猪场厌氧发酵液中氨氮吸附作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琳 吴树彪 +3 位作者 郭建斌 程彬 董仁杰 庞昌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30-2135,共6页
为达到利用人工湿地处理高氨氮污水的目的,采用天然沸石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对比研究了天然沸石对NH4Cl溶液和猪场厌氧发酵液中氨氮的等温吸附特征、吸附动力学过程,考察了吸附时间、氨氮初始浓度、沸石用量对沸石吸附氨氮的影响。结果表... 为达到利用人工湿地处理高氨氮污水的目的,采用天然沸石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对比研究了天然沸石对NH4Cl溶液和猪场厌氧发酵液中氨氮的等温吸附特征、吸附动力学过程,考察了吸附时间、氨氮初始浓度、沸石用量对沸石吸附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Freundlich方程较Langmuir方程能更为准确地描述天然沸石对两种水质中氨氮的等温吸附特征;在两种水质中,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6.20mg·g-1和3.85mg·g-1。天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受吸附时间、氨氮初始浓度及沸石用量影响较大,在两种水质中,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过程在0~8h内均随时间显著上升,到48h时达到吸附平衡;当采用NH4Cl溶液时,初始氨氮的浓度由10mg·L-1增加到500mg·L-1时,平衡吸附量由0.19mg·g-1增加到5.91mg·g-1;当采用猪场厌氧发酵液时,初始氨氮的浓度由39.4mg·L-1增加到502.9mg·L-1时,平衡吸附量由0.63mg·g-1增加到3.20mg·g-1;增加沸石用量,可以提高氨氮的去除率,但单位质量沸石的氨氮吸附量随之降低。准二级动力学可以很好地描述天然沸石吸附两种水质中氨氮的动力学过程;由模型得出的天然沸石对氨氮的平衡吸附量与试验所得最大吸附量偏差范围分别为5%~11%和2.9%~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沸石 吸附 nh4Cl溶液 猪场厌氧发酵液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化铁锰氨生物滤池内氨氮转化途径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冬 梁雨雯 +1 位作者 杨航 路健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0-245,共6页
为考察净化铁锰氨生物滤池内NH_4^+-N的转化途径,利用氮素计量关系和沿程试验研究了净化铁锰氨生物滤池内产生TNloss(氮损失)的原因和NH_4^+-N转化途径.结果表明,净化铁锰氨生物滤池内DO消耗异常,TNloss不守恒,当进水ρ(NH_4^+-N)平均... 为考察净化铁锰氨生物滤池内NH_4^+-N的转化途径,利用氮素计量关系和沿程试验研究了净化铁锰氨生物滤池内产生TNloss(氮损失)的原因和NH_4^+-N转化途径.结果表明,净化铁锰氨生物滤池内DO消耗异常,TNloss不守恒,当进水ρ(NH_4^+-N)平均值分别为1.262、2.296、3.111 mg/L时,NLR(氮损失率)分别能达到7.89%、12.91%、17.73%.利用硝化反应和CANON(全程自养脱氮)方程式计算得出理论TNloss和TDOC(理论耗氧量),与实际TNloss和ADOC(实际耗氧量)的差值分别小于±0.030、±0.10 mg/L,各阶段NH_4^+-N通过CANON途径转化的比例分别为48.58%、60.77%、68.10%,硝化反应和CANON途径共同参与了NH_4^+-N转化.沿程试验结果表明,整个试验阶段,NO_2^--N在滤层中均有积累,并在滤层厚度为10~18 cm内出现NO_2^--N和NH_4^+-N共存的现象,进一步证明CANON途径是净化铁锰氨生物滤池内产生TNloss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4+-n 转化途径 损失 厌氧氧化 全程自养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滤床去除炼油废水中氨氮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少奇 张晓爽 《生态科学》 CSCD 2002年第1期65-67,共3页
中国石化广州石油化工厂炼油污水NH4-N含量高、COD/NH4-N比低,致使其具有经氧化沟处理后出水脱氮效果不稳定的特点,为此研制开发了一种沸石滤床。将氧化沟出水沉淀后连续导入沸石滤床(ZPB)及活性炭滤床(ACB)与陶粒滤... 中国石化广州石油化工厂炼油污水NH4-N含量高、COD/NH4-N比低,致使其具有经氧化沟处理后出水脱氮效果不稳定的特点,为此研制开发了一种沸石滤床。将氧化沟出水沉淀后连续导入沸石滤床(ZPB)及活性炭滤床(ACB)与陶粒滤床(CPB),控制滤速1m·s-1。运行结果表明:沸石滤床的氨氮平均去除率高于99%,COD平均去除率为24.8%,均大大高于活性炭滤床与陶粒滤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滤床 炼油废水 活性炭 陶粒 去除率 COD/nh4-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消除养殖水体中氨氮造成的不良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清旭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养殖水体 不良影响 亚硝酸盐 nh4^+ NO3^- 浮游生物 游离 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碱区氨氮对养殖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海建 卜林刚 《科学养鱼》 2017年第11期58-58,共1页
氨氮是水产养殖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水质因子,需定期检测,而检测的结果均是总氨浓度,即离子氨(NH4^+)和非离子氨(NH3)的总和。NH4^+不能渗过生物表面,对生物无明显的毒害,试验主要探讨非离子氨(NH3)对生物的毒害作用。当pH值、水... 氨氮是水产养殖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水质因子,需定期检测,而检测的结果均是总氨浓度,即离子氨(NH4^+)和非离子氨(NH3)的总和。NH4^+不能渗过生物表面,对生物无明显的毒害,试验主要探讨非离子氨(NH3)对生物的毒害作用。当pH值、水温等水质条件不同时,即使总氨浓度一样,其毒性也可能差异很大。本试验鱼来源于陕西某河滩养殖场,该场池水pH值常年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毒性试验 养殖鱼类 高碱 非离子 定期检测 毒害作用 nh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的地表水氨氮预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永琴 金柱成 +2 位作者 俞真元 王晓丽 彭士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2-679,共8页
为提高水环境中NH_(4)^(+)-N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互补完全集合经验模式分解(CCEEMDAN)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神经网络的混合预测模型(CCB).首先,通过CCEEMDAN将NH_(4)^(+)-N数据分解成一系列较为简单的模态成份;然后利用BiGRU神... 为提高水环境中NH_(4)^(+)-N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互补完全集合经验模式分解(CCEEMDAN)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神经网络的混合预测模型(CCB).首先,通过CCEEMDAN将NH_(4)^(+)-N数据分解成一系列较为简单的模态成份;然后利用BiGRU神经网络对各成份进行预测,将所有分解成份的预测结果相加即可获得最终预测结果.以2017年6月~2020年2月鄱阳湖的NH_(4)^(+)-N数据进行模型性能验证.结果表明,利用CCB模型在1d后的NH_(4)^(+)-N预测中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3.38%,在7d后的NH_(4)^(+)-N预测中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6.82%,在15d后的NH_(4)^(+)-N预测中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9.41%,优于本文中参与比较的其他模型.CCB模型在NH_(4)^(+)-N预测方面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nh_(4)^(+)-n) 互补完全集合经验模式分解(CCEEMDAN)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负荷对全程自养脱氮耦合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17
作者 印雯 张钰 +3 位作者 张星星 陈亚 徐乐中 吴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9-93,共5页
采用改进型厌氧折流板(ABR)-膜生物反应器(MBR)反应器,以中高NH4+-N含量(≥200 mg·L-1)废水为研究对象,构建全程自养脱氮耦合反硝化除磷工艺,以实现高效同步脱氮除磷。结果表明,不同NH4+-N负荷下稳定运行后,系统内TN去除率几乎不... 采用改进型厌氧折流板(ABR)-膜生物反应器(MBR)反应器,以中高NH4+-N含量(≥200 mg·L-1)废水为研究对象,构建全程自养脱氮耦合反硝化除磷工艺,以实现高效同步脱氮除磷。结果表明,不同NH4+-N负荷下稳定运行后,系统内TN去除率几乎不受影响,均保持在92%左右,而系统除磷率与COD去除率在NH_(4)^(+)-N负荷为0.632kg/(m^(3)·d)时效果为佳,分别达到96%与91%,出水COD分别为0.32、18.19 mg/L。当NH_(4)^(+)-N负荷由0.316 kg/(m^(3)·d)逐渐提升至0.474、0.632、0.790 kg/(m^(3)·d)时,分别经过56、50、35 d后,系统NH4+-N去除率重新达到95%以上,耦合工艺在不同NH4+-N负荷下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自养脱 反硝化除磷 耦合 nh4+-n负荷 电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吸收法回收丙烯腈废水中氰化物和氨氮的方法
18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0-380,共1页
该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膜吸收法回收丙烯腈废水中高浓度氰化物和氨氮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双循环流程,首先将废水pH调至11~12,依次经过砂滤和微滤去除悬浮颗粒后,进入疏水性中空纤维膜的管程。废水中的挥发性NH3在中空纤维膜和吸收液的... 该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膜吸收法回收丙烯腈废水中高浓度氰化物和氨氮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双循环流程,首先将废水pH调至11~12,依次经过砂滤和微滤去除悬浮颗粒后,进入疏水性中空纤维膜的管程。废水中的挥发性NH3在中空纤维膜和吸收液的界面处与H2SO4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不挥发的(NH4)2SO4而被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废水 膜吸收法 氰化物 回收 (nh4)2SO4 H2SO4溶液 中空纤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深层包气带土壤氮素淋溶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43
19
作者 商放泽 杨培岭 +3 位作者 李云开 任树梅 刘培斌 贺国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3-110,共8页
为研究深层包气带土壤中氮素的迁移规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142.5、285和427.5kg/hm2)对夏玉米种植期间0~500cm包气带土壤中氮素淋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NO3--N、NH4+-N和总氮有显著影响,施氮越多,N... 为研究深层包气带土壤中氮素的迁移规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142.5、285和427.5kg/hm2)对夏玉米种植期间0~500cm包气带土壤中氮素淋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NO3--N、NH4+-N和总氮有显著影响,施氮越多,NO3--N、NH4+-N和总氮在土壤中的淋溶累积也就越多,夏玉米生育期间土壤中氮素的淋溶累积含量随着夏玉米生长逐渐减少。在0~200cm土层中,收获后不同施肥水平土壤中NO3--N和总氮累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多,285kg/hm2施氮水平NH4+-N累积量最多,427.5kg/hm2施氮水平NH4+-N累积量最少,但相差不超过0.1kg/hm2,收获后土壤中氮素累积量有损失。夏玉米生育期间不同施氮水平对土壤NO3--N、NH4+-N和总氮的影响深度主要为0~145cm。粉砂壤土中氮素更易累积,砂质壤土中氮素较易随水分淋溶至下层。142.5kg/hm2施氮水平可有效减少NO3--N在土壤中的淋溶损失,降低土壤中NH4+-N和总氮的含量,对地下水构成的潜在污染风险最小。北京地区地下水埋深较深,NO3--N不易淋溶至地下水,但长期大量施用氮肥、田间土壤大孔隙的存在等会加速NO3--N向深层土壤迁移,对地下水水质构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溶 土壤 累积 NO3-n nh4+-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形态对‘甘农3号'苜蓿不同生育期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叶芳 刘晓静 张进霞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5-293,共9页
为探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不同生育期需氮规律,采用砂培法研究3种氮素形态配比(NO_3^--N,NH_4^+-N以及NO_3^--N:NH_4^+-N为1:1)和3个氮素水平(0,105,210 mg·L^(-1))对‘甘农3号'(Medicago sativa‘Gannong No.3')... 为探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不同生育期需氮规律,采用砂培法研究3种氮素形态配比(NO_3^--N,NH_4^+-N以及NO_3^--N:NH_4^+-N为1:1)和3个氮素水平(0,105,210 mg·L^(-1))对‘甘农3号'(Medicago sativa‘Gannong No.3')整个生育期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下,‘甘农3号'的根瘤数、根瘤重、固氮酶活性、NO_3^--N含量、NH_4^+-N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CK,混合态氮对于增加‘甘农3号'根瘤数、根瘤重、固氮酶活性和全氮含量效果最好,NH_4^+~N次之,NO_3^--N效果最差。氮素浓度为210 mg·L^(-1)时,各形态配比下7项测定指标均高于105 mg·L^(-1),其中根瘤数、根瘤重、固氮酶活性和全氮含量在NO_3^--N+NH_4^+-N的浓度为210 mg·L^(-1)最大;NO_3^--N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在NO_3^--N浓度为210 mg·L^(-1)时最大;NH_4^+-N含量在NH_4^+-N浓度为210 mg·L^(-1)时最大。各项测定指标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全氮含量始终呈减小趋势。整个生育期,根瘤数与根瘤重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根瘤数、根瘤重与固氮酶活性成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农3号’ NO3- -n nh4+ -n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