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载型钼氧化物催化剂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亚平 赵晓媛 +3 位作者 孙克勤 沈凯 徐海涛 周长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30-1035,共6页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Mo/TiO2,Mn-Mo/TiO2和Mo-Mn/TiO2三种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拉曼光谱(LRS)、原位红外(in situ FT-IR)、扫描电镜(SEM)等技术进行相关的微观表征分析.在模拟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反应条件下(...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Mo/TiO2,Mn-Mo/TiO2和Mo-Mn/TiO2三种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拉曼光谱(LRS)、原位红外(in situ FT-IR)、扫描电镜(SEM)等技术进行相关的微观表征分析.在模拟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反应条件下(NH3-SCR)对催化剂的脱硝反应活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不同浸渍顺序添加锰氧化物后得到的催化剂能够提高NO的脱除效率,但是活性差别很大,其中催化剂Mn-Mo/TiO2的低温活性比较高,活性温度窗口窄,催化剂Mo-Mn/TiO2的高温活性比较高,活性温度窗口宽.模拟烟气中含有0.02%SO2(体积分数)时,催化剂Mn-Mo/TiO2和Mo/TiO2的NO转化率都有所下降,但是添加Mn可提高催化剂Mo/TiO2抗SO2毒性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氧化物 锰氧化物 催化 浸渍顺序 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SSZ-13/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的原位合成及其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宇 王红宁 陈若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9-336,共8页
采用水热合成技术,在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上原位合成了SSZ-13分子筛,并借助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合成时间对催化剂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另外,使用固定床反应器测试了离子... 采用水热合成技术,在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上原位合成了SSZ-13分子筛,并借助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合成时间对催化剂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另外,使用固定床反应器测试了离子交换度为50%的Cu-SSZ-13/堇青石催化剂和Cu-SSZ-13催化剂水热老化前后的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NO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原位合成法制备的Cu-SSZ-13/堇青石催化剂在200-500°C的窗口温度内能达到80%以上的转化率,并在300°C时达到96.4%的转化率.在850°C水热老化12 h后,Cu-SSZ-13催化剂完全丧失了催化性能,而Cu-SSZ-13/堇青石催化剂在300°C时仍然保持91%的转化率.使用XRD和固体27Al核磁共振(^(27)Al NMR)的方法,研究了水热老化前后两种催化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水热老化12 h后,Cu-SSZ-13基本丧失了SSZ-13结构特征峰,而Cu-SSZ-13/堇青石仍然保持了一定的SSZ-13骨架结构.证明了通过原位合成法制备的Cu-SSZ-13/堇青石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抗水热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SZ-1 3分子筛 水热老化 原位合成 堇青石 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SSZ-13与Fe-β混合催化剂上NH_(3)-SCR性能研究
3
作者 李渊 侯宇坤 +1 位作者 赵立国 谭小耀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55-59,共5页
铜改性SSZ-13分子筛(Cu-SSZ-13)是一种高效的去除NO_(x)的NH_(3)选择性还原催化剂,但是Cu-SSZ-13的高温(>400℃)脱硝活性欠佳。相比Cu-SSZ-13,铁改性β分子筛催化剂(Fe-β)价格便宜且高温脱硝性能较好,因而Fe-β也备受人们关注。虽... 铜改性SSZ-13分子筛(Cu-SSZ-13)是一种高效的去除NO_(x)的NH_(3)选择性还原催化剂,但是Cu-SSZ-13的高温(>400℃)脱硝活性欠佳。相比Cu-SSZ-13,铁改性β分子筛催化剂(Fe-β)价格便宜且高温脱硝性能较好,因而Fe-β也备受人们关注。虽然掺杂铜后,Fe-β催化剂的低温活性有所提高,但是其对NO_(x)脱除的低温活性温度窗口还有待拓宽,最高脱除率还有待提高。本工作拟通过Cu-SSZ-13与Fe-β的机械混合制得复合催化剂,以拓展催化剂的温度窗口。在商用SSZ-13的基础上,通过离子交换不同浓度的硝酸铜溶液制备了Cu-SSZ-13。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Ammonia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NH_(3)-SCR)测试表明交换液为0.04 mol/L的硝酸铜溶液时所制备的Cu-SSZ-13的脱硝活性最好,200~400℃NO_(x)脱除率接近100%。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电子扫描显微镜(SEM)等一系列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机械混合Cu-SSZ-13+Fe-β对Cu-SSZ-13的NH_(3)-SCR低温活性窗口影响不大,但对其高温脱硝性能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β Cu-SSZ-13 机械混合 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八元环孔结构分子筛Cu/SAPO-35应用于NH_3-SCR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宁 王继琼 +2 位作者 陈标华 李英霞 张润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17-1825,共9页
采用六亚甲基亚胺(HMI)为模板剂,合成了新型SAPO-35分子筛,研究发现SAPO-35的酸性随着硅铝摩尔比增加[n(SiO_2)/n(Al_2O_3)=0.3,0.5,0.7]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n(Si)/n(Al)=0.7时,部分Si将发生SM3取代,进而降低SAPO-35酸量.进一步... 采用六亚甲基亚胺(HMI)为模板剂,合成了新型SAPO-35分子筛,研究发现SAPO-35的酸性随着硅铝摩尔比增加[n(SiO_2)/n(Al_2O_3)=0.3,0.5,0.7]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n(Si)/n(Al)=0.7时,部分Si将发生SM3取代,进而降低SAPO-35酸量.进一步采用旋转浸渍法和离子交换法对SAPO-35进行改性,制得Cu/SAPO-35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催化氨气选择性还原(NH3-SCR)反应的性能.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Cu主要以Cu^(2+)离子形式存在于离子交换法制备的Cu/SAPO-35中,因此其NH3-SCR催化性能更优良.基于液相离子交换法,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硅铝比[n(SiO_2)/n(Al_2O_3)=0.3,0.5,0.7]SAPO-35原粉酸性对所制备Cu/SAPO-35催化剂NH_3-SCR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筛原粉强酸量越大,制得的Cu基催化剂中Cu^(2+)离子含量越高,从而催化剂的SCR活性、N_2选择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APO-35 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 酸性 硅铝比 离子交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滑石基Ni(Mn,Cu)Fe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低温NH3-SCR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次超 杜亚丽 +2 位作者 杨宝拴 邹春蕾 吴旭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2-892,共11页
为了提升NiFe复合氧化物(NiFe-LDO)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性能,采用尿素水热分解法将过渡金属Mn和Cu原位引进NiFe类水滑石(NiFe-LDH)层板,借助Ni(Mn,Cu)Fe类水滑石(Ni(Mn,Cu)Fe-LDH)经500℃焙烧衍生构筑Ni(Mn,Cu)Fe复合氧化物(Ni(Mn,Cu)Fe-L... 为了提升NiFe复合氧化物(NiFe-LDO)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性能,采用尿素水热分解法将过渡金属Mn和Cu原位引进NiFe类水滑石(NiFe-LDH)层板,借助Ni(Mn,Cu)Fe类水滑石(Ni(Mn,Cu)Fe-LDH)经500℃焙烧衍生构筑Ni(Mn,Cu)Fe复合氧化物(Ni(Mn,Cu)Fe-LDO)催化剂,考察协同功能组分Mn和Cu原位引入NiFe-LDH对衍生构筑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低温脱硝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Mn和Cu掺杂衍生构筑的Ni(Mn,Cu)Fe-LDO催化剂呈现出更好的低温脱硝性能,NiCuFe-LDO催化剂在210~360℃时,NO转化率均超过90%,N2选择性可达95%以上;而NiMnFe-LDO催化剂在150℃时NO转化率可达90%,180℃时NO转化率接近99%,150~360℃活性温窗范围内催化剂的N2选择性均可以稳定在96%以上,同时,其还呈现较好的高空速适应性和较强的抗水抗硫性能;Mn和Cu的引入不同程度地优化了Ni(Mn,Cu)Fe-LDO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和酸碱性,这是因为Ni3+和Mn3+间的电子转移加速了催化剂表面氧化还原循环,导致NiMnFe-LDO具有更优异的低温NH3-SCR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Ni(Mn Cu)Fe复合氧化物 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 氮氧化物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