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茜素-聚乳酸/胶原蛋白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氨气检测性能
1
作者 时晓聪 陈莉 杜迅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3-150,共8页
为探索开发一种用于氨气检测的比色纳米纤维材料,以茜素为检测探针,聚乳酸(PLA)、胶原蛋白(Col)为基材,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茜素-PLA/Col纳米纤维膜。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和接触... 为探索开发一种用于氨气检测的比色纳米纤维材料,以茜素为检测探针,聚乳酸(PLA)、胶原蛋白(Col)为基材,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茜素-PLA/Col纳米纤维膜。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和接触角测量仪等,对探针的颜色变化和纳米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并对纳米纤维膜的热稳定性、亲水性、可降解性、氨气检测性能以及可重复性进行了探究,并应用于鱼体新鲜度检测。结果表明:茜素溶液在pH值大于或等于7时具有敏感变色性能;随着氨气浓度增加,纳米纤维膜的颜色由黄色变为粉红色,再变为紫红色,最终变为紫色;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疏水性、可降解性及可重复检测性,其可用于鱼体新鲜度的比色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检测 静电纺丝 茜素 聚乳酸 胶原蛋白 检测探针 纳米纤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对氨气检测中温度补偿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阳 黄怿 +5 位作者 施援 邓传鲁 胡程勇 董艳华 张小贝 王廷云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67-1071,共5页
氨气是大气中常见的污染气体之一,其浓度检测结果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为准确检测氨气浓度,必须对温度的影响进行修正。该文将遗传算法与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相结合,对氨气检测过程中温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基于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搭建了... 氨气是大气中常见的污染气体之一,其浓度检测结果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为准确检测氨气浓度,必须对温度的影响进行修正。该文将遗传算法与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相结合,对氨气检测过程中温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基于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搭建了296 K~328 K温度下的氨气检测系统,采用遗传算法对氨气检测结果进行温度补偿。结果表明,通过实验获得的温度补偿模型可有效消除温度对氨气检测的非线性影响,从而提高检测精度。在328 K温度下,44×10−6氨气检测结果的误差降低了26.97%,随着温度变化,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816以上;6×10−6氨气在温度补偿前后系统的检测限分别为0.198×10−6和0.278×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 氨气检测 温度补偿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U和CFD的鸡舍氨气检测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
3
作者 邹修国 祝忠钲 +3 位作者 SU Steven 宋圆圆 徐泽颖 刘文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38-345,共8页
为了准确测量肉鸡养殖过程中鸡舍内的氨气浓度,实现舍内氨气环境的精准调控,设计了一种由气体检测系统、气体循环系统和辅助装置构成的主动式氨气检测装置。装置通过控制风扇实现状态切换,使用电化学氨气模组检测气体,通过微控制器(Micr... 为了准确测量肉鸡养殖过程中鸡舍内的氨气浓度,实现舍内氨气环境的精准调控,设计了一种由气体检测系统、气体循环系统和辅助装置构成的主动式氨气检测装置。装置通过控制风扇实现状态切换,使用电化学氨气模组检测气体,通过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 unit,MCU)实现浓度数据分析、处理,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模拟装置在不同状态下的速度云图和速度矢量图,由此得到空气龄,确定单次进气时间。装置在氨气检测状态时气流呈逆时针循环流动,使氨气浓度更均匀,最大空气龄为0.804 s,装置设定单次检测时间为1 s,每10 s检测一次,每6个值的均值作为1 min的值。在养殖鸡舍内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装置检测的氨气浓度和氨气变送器检测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达到0.832,与检测结果趋势相符,平均相差为3.46%,方差也较小,总体比氨气变送器检测值波动小,检测更稳定。该检测装置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和稳定性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舍 氨气检测装置 微控制器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CSEL激光光源的单光路TDLAS氨气检测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彪 鹿洪飞 +3 位作者 李奥奇 黄硕 戴童欣 连厚泉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61,共5页
基于TDLAS检测方法,选择了1512 nm附近NH3分子的吸收峰作为吸收谱线,研制了一种采用VCSEL激光光源的单光路近红外NH3检测系统。提出了时分复用差分调制技术,可消除在单光路检测系统中由于激光光源波动引起的背景噪声。实验研究了不同浓... 基于TDLAS检测方法,选择了1512 nm附近NH3分子的吸收峰作为吸收谱线,研制了一种采用VCSEL激光光源的单光路近红外NH3检测系统。提出了时分复用差分调制技术,可消除在单光路检测系统中由于激光光源波动引起的背景噪声。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H3检测的响应情况,记录二次谐波(2f)信号的峰值并进行线性拟合,线性度为0.9997。系统的检测下限为8 g/m^3,在NH3浓度100~1000 g/m^3范围内,系统的检测精度0.81%~5.30%之间。对浓度为500 g/m^3的NH3样品进行了时长10 h的稳定度观测实验,检测数据波动小于±5.72%,表征了系统良好的稳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检测 TDLAS-WMS 单光路 时分复用差分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鲜农产品挥发性氨气无芯片RFID检测传感器研究
5
作者 时国龙 胡国平 +2 位作者 蔡家柱 卫晓磊 董大明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2-531,共10页
生鲜农产品易发生品质劣变,其中氨气是反映其品质变化的重要检测指标。针对传统有芯片氨气传感器电路设计复杂、寿命有限问题,设计了一种无芯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氨气传感器,用于生鲜农产品挥发性氨气检测... 生鲜农产品易发生品质劣变,其中氨气是反映其品质变化的重要检测指标。针对传统有芯片氨气传感器电路设计复杂、寿命有限问题,设计了一种无芯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氨气传感器,用于生鲜农产品挥发性氨气检测。首先,基于高频电磁仿真软件(High frequency structure simulator,HFSS)设计了微带贴片天线结构,研究了传感器天线的电磁场分布、回波损耗S11和极化特性,通过在微带天线上加载金属短路和寄生单元优化了传感器结构;采用激光雕刻技术制备传感器标签,并选择了在室温下对氨气具有良好选择性的ZnO/TiO_(2)纳米复合材料,将其喷涂在微带天线表面辐射单元上;其次,结合氨气射频检测原理,搭建了基于无芯片RFID的生鲜农产品挥发性氨气测试系统,分析了传感器的交叉敏感性和低温高湿环境下的稳定性,最后,对实际测试结果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无芯片RFID传感器中心谐振频率为2.25 GHz,加载金属短路后增益提升0.13 dB,在实验室氨气质量浓度0~100 mg/L环境下灵敏度达到0.11 dB·L/mg,实际测试过程中,鸡肉氨气传感响应值较高,为9.0 dB;虾肉氨传感响应值较低,为4.5 dB。此外,传感器检测响应能有效区分干扰气体(H_(2)S、CO_(2)、CH_(4)、C2H5OH),相关系数绝对均值均小于0.5;在低温高湿环境下,传感器能够有效完成氨气检测,且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农业传感器 氨气检测 品质裂变 无芯片射频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气泄漏检测材料的研究
6
作者 吕彦力 徐甲强 +1 位作者 王国庆 江青萍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1-55,共5页
简述了氯气等制冷工业中的化学气体的性质与检测方法。详细研究了 W O3 系半导体氨敏材料及元件的敏感特性,对 In2 O3 、 Sn O2 等半导体氨敏材料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氨气检测 气体传感器 氧化钨 制冷 氨敏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气泄漏混洗自注意力轻量化红外检测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印辉 庄宏 +2 位作者 何自芬 杨宏宽 黄滢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7-619,共13页
氨气是重要的基础工业原材料,实现其非接触探测对于及时发现氨气泄漏,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常规氨气泄漏检测装置需等到氨气扩散到一定范围并与传感器接触时才能响应的不足,提出一种混洗自注意力网络(SSANet)模型实... 氨气是重要的基础工业原材料,实现其非接触探测对于及时发现氨气泄漏,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常规氨气泄漏检测装置需等到氨气扩散到一定范围并与传感器接触时才能响应的不足,提出一种混洗自注意力网络(SSANet)模型实现氨气泄漏红外非接触检测。因红外热像仪获取的氨气泄漏图像含噪高、对比度低,故通过非局部均值去噪、限制对比度的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预处理建立氨气泄漏红外检测数据集。SSANet模型在YOLOv5s基础上通过K-means算法聚类分析出适用于氨气泄漏红外检测的候选框以预置模型参数;采用轻量级ShuffleNetv2网络,将其Shuffle Block中的3×3的深度可分离卷积核替换为5×5,采用含有新卷积模块的SK5 Block对特征提取网络进行重构,使模型大小、计算量和参数量实现轻量化的同时提高检测精度;采用Transformer模块代替原网络瓶颈模块中的C3模块实现泄漏区域多头注意力自底向上融合,实现检测精度的再次提升。实验结果表明,SSANet模型较YOLOv5s基础模型大小和参数量分别减少76.40%、78.30%,降为3.40 M、1.53 M;单张图像平均检测速度提升1.10%,达到3.20 ms;平均检测精度提升3.50%,达到96.30%。本文为开发氨气泄漏非接触探测装置以保障涉氨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稳定运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测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泄漏检测 红外图像 聚类分析 轻量化结构 Transformer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掺杂SnO_(2)气体传感器制备及NH_(3)检测气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炜灿 战光辉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3-1012,共10页
目前,二氧化锡(SnO_(2))基氨气(NH_(3))气体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工作温度较高、抗湿性能较差、响应恢复时间较长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利用金属元素掺杂改性的手段,通过一步水热法在叉指电极上原位合成出了La掺杂的SnO... 目前,二氧化锡(SnO_(2))基氨气(NH_(3))气体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工作温度较高、抗湿性能较差、响应恢复时间较长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利用金属元素掺杂改性的手段,通过一步水热法在叉指电极上原位合成出了La掺杂的SnO_(2)纳米材料。其中4 wt.%La掺杂的SnO_(2)(LSO-4)具有最佳的气敏性能,在室温高湿度环境下LSO-4对20.85μg·L^(-1)(30 ppb)NH_(3)的响应值为33.8%,是纯SnO_(2)的2.5倍,检测下限达到2.363μg·L^(-1),响应/恢复时间为2.5 s/6.6 s。La元素掺杂改变了SnO_(2)的微观形貌和电子结构,使其拥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孔径和更多的氧空位缺陷,促进了O_(2)和NH_(3)分子在其表面的吸附和后续气敏反应,进而使得SnO_(2)对NH_(3)检测的气敏性能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氨气检测 二氧化锡 镧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LAS逃逸氨检测中温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增福 邹得宝 +2 位作者 陈文亮 赵会娟 徐可欣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2-37,共6页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为逃逸氨的现场抽取式的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现场环境中温度对二次谐波信号影响非常大,必须要对检测的结果进行温度的修正。当温度从25℃变化到250℃时,在Herriott样品池中对100×10-6的...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为逃逸氨的现场抽取式的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现场环境中温度对二次谐波信号影响非常大,必须要对检测的结果进行温度的修正。当温度从25℃变化到250℃时,在Herriott样品池中对100×10-6的NH3进行检测,得到二次谐波光谱图,结果显示二次谐波信号的幅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线宽趋于平缓。当压力从0 kPa变化到100 kPa时,二次谐波的信号峰值随着压力增加而减小,线宽趋于平缓。根据上述实验结果,给出了温度修正的公式,通过对不同温度下50×10-6浓度的NH3进行修正,来评价公式的可靠性,修正后的最高误差为5.1%,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的精度,使系统能够适应高温环境下在线抽取式监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TDLAS) 氨气检测 温度影响 Herriott样品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钴催化薄膜的制备及在微量氨检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董汉鹏 陈庆永 夏善红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53,共3页
利用溅射法在多孔聚四氟乙烯薄膜上制备了铂金属和金属钴,利用阳极氧化法将金属钴氧化成氧化钴,并将氧化钴制成工作电极;在相同的聚四氟乙烯薄膜上制备了铂黑电极,以氢气为参比气体。选择电极工作电位为0.33 V,检测合成氨联醇工艺原料... 利用溅射法在多孔聚四氟乙烯薄膜上制备了铂金属和金属钴,利用阳极氧化法将金属钴氧化成氧化钴,并将氧化钴制成工作电极;在相同的聚四氟乙烯薄膜上制备了铂黑电极,以氢气为参比气体。选择电极工作电位为0.33 V,检测合成氨联醇工艺原料气中微量氨的含量。检测器对体积分数1.0×10-6的氨气输出电流27.8μA,检出限为体积分数0.08×10-6,响应速度45 s,恢复速度100 s,氨气浓度在0~2.0×10-6范围内,检测器电流输出与氨气浓度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氨气检测 氧化钴 催化电极 控制电位电解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WG气体池的TDLAS氨气测量中影响条件的修正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龙 杨燕罡 +2 位作者 陈文亮 杜振辉 徐可欣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40,共6页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能够实现污染区域环境中痕量氨气(NH_3)的在线检测。影响TDLAS系统测量精度的因素有很多,温度和压力是最基本的两个影响条件。首先介绍了TDLAS原理和实验系统,然后研...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能够实现污染区域环境中痕量氨气(NH_3)的在线检测。影响TDLAS系统测量精度的因素有很多,温度和压力是最基本的两个影响条件。首先介绍了TDLAS原理和实验系统,然后研究了温度变化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温度在-10℃~50℃之间,使用空芯波导(Hollow Waveguide,HWG)气体池对浓度为50 ppm的NH3进行检测,得到其二次谐波光谱图,从图中可以得出在该温度范围内,NH_3二次谐波信号幅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不变,气体池内压力从0 k Pa变化到100 k Pa时,二次谐波信号的幅度随着压力增加而减小。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该系统的温度压力修正公式。修正后,50 ppm的NH_3在不同温度下的最大检测相对误差为-5.5%。对30 ppm的NH_3长时间监测结果表明,修正后系统能够适应现场监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TDLAS) 空芯波导(HWG)气体池 氨气检测 温度压力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叠层超薄膜结构的高性能有机晶体管氨气传感器
12
作者 陈晗 胡琪 +1 位作者 邱龙臻 王晓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71-879,共9页
研究了基于给-受体共轭聚合物双(2-氧代二氢吲哚-3-亚基)-苯并二呋喃-二酮和联噻吩(PBIBDF-BT)超薄膜叠层晶体管的电学性能及氨气传感特性。使用相分离方法以及转移-刻蚀步骤制备了不同堆叠层数的PBIBDF-BT超薄膜。系统地研究了PBIBDF-B... 研究了基于给-受体共轭聚合物双(2-氧代二氢吲哚-3-亚基)-苯并二呋喃-二酮和联噻吩(PBIBDF-BT)超薄膜叠层晶体管的电学性能及氨气传感特性。使用相分离方法以及转移-刻蚀步骤制备了不同堆叠层数的PBIBDF-BT超薄膜。系统地研究了PBIBDF-BT超薄膜堆叠层数与器件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单层PBIBDF-BT超薄膜器件对氨气具有良好的传感性能,电学性能较差。超薄膜叠层能够有效提高传感器的电学性能,随着超薄膜叠层数量的增加,器件迁移率不断上升;超薄膜层数增加为3层及更多时迁移率上升趋势变缓,迁移率最大值为0.58 cm^(2)·V^(-1)·s^(-1)。超薄膜叠层器件氨气传感性能在层数为2层后呈现下降趋势。通过PBIBDF-BT超薄膜叠层方法,制备出在1.0×10^(-5)氨气环境下,迁移率为0.23 cm^(2)·V^(-1)·s^(-1)、源漏电流变化百分比为90.7%、性能良好的OFET氨气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超薄膜晶体管 给体-受体共轭聚合物 氨气检测 超薄膜叠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脱硝粉煤灰混凝土中的氨气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思佳 吴葵 +2 位作者 纪国晋 孔祥芝 刘艳霞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2-208,共7页
混凝土掺脱硝粉煤灰后存在氨气释放,且氨气的释放是一个连续而缓慢的过程。为解决现有试验方法无法连续吸收检测混凝土中氨气释放量的问题,研发了一种混凝土中氨气释放量连续检测装置。采用该装置研究了振捣起始时间、振捣时长和通气速... 混凝土掺脱硝粉煤灰后存在氨气释放,且氨气的释放是一个连续而缓慢的过程。为解决现有试验方法无法连续吸收检测混凝土中氨气释放量的问题,研发了一种混凝土中氨气释放量连续检测装置。采用该装置研究了振捣起始时间、振捣时长和通气速率对混凝土中氨气释放量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相同粉煤灰掺量情况下,不同铵含量粉煤灰的混凝土及相同铵含量情况下,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混凝土中氨气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振捣时长对混凝土中氨气释放量影响最大,通气速率次之,振捣起始时间影响最小。混凝土中氨气释放量随粉煤灰中铵含量增加而提高,随粉煤灰掺量提高而增大;粉煤灰中铵盐含量越高,混凝土的氨气释放速率越快,但氨气释放百分比越低。混凝土中氨气释放速率随时间变化符合指数衰减规律。通过线性回归计算,混凝土中总铵盐含量与氨气释放量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硝粉煤灰 粉煤灰混凝土 检测方法:氨气释放规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微纳纤维复合纱的制备及其气敏特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歆如 范梦晶 +2 位作者 岳欣琰 洪剑寒 韩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8,共7页
为开发高质量的气敏传感器,利用水浴静电纺丝法制备以涤纶(PET)为芯纱,聚酰胺6(PA6)纳米纤维为包覆层的微纳纤维复合纱(MNY),基于原位聚合方法对MNY进行连续导电处理,制备微纳米纤维复合纱/聚苯胺(MNY/PANI)复合导电纱,以此作为气敏元件... 为开发高质量的气敏传感器,利用水浴静电纺丝法制备以涤纶(PET)为芯纱,聚酰胺6(PA6)纳米纤维为包覆层的微纳纤维复合纱(MNY),基于原位聚合方法对MNY进行连续导电处理,制备微纳米纤维复合纱/聚苯胺(MNY/PANI)复合导电纱,以此作为气敏元件,同时将相同参数下制备的PET/PANI复合导电纱也作为气敏元件进行对照,探究不同结构纱线之间气敏效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MNY具备良好的皮芯结构,经导电处理后MNY表面均匀分布了聚苯胺颗粒,MNY/PANI的电导率最高可达7.53 S/cm;相比于PET/PANI气敏元件,MNY/PANI气敏元件因其纳米结构的高比表面积对NH 3的灵敏度更高,能表现出更好的响应-恢复效果,重复性和稳定性更好,已初步具备了作为优良气敏元件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微纳纤维复合纱 原位聚合 气敏传感 氨气检测 纤维基气敏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环境中先进与实用NH_3测量技术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佳薇 王云龙 +1 位作者 薛瑞 李明宝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14,共5页
NH3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和酸性气体和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作为大气污染物,NH3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生存环境。而且气态NH3可以与硫酸、硝酸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铵盐,进而增加大气污染物PM 2.5颗粒物的浓度。因... NH3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和酸性气体和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作为大气污染物,NH3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生存环境。而且气态NH3可以与硫酸、硝酸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铵盐,进而增加大气污染物PM 2.5颗粒物的浓度。因此,大气环境中NH3体积分数精确测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介绍了近年来6种先进大气NH3体积分数检测技术(TDLAS,PAS,CRDS,DOAS,TDLAS和纳米材料传感器)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进展,总结并归纳了这些技术的特点,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测量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简要介绍了4种实用大气NH3检测技术(湿化学、CIMS,IMS和金属半导体传感器)的特点与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检测 氨气传感器 光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法脱硫条件下热湿法烟气连续监测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弛 孙长库 +1 位作者 张孝凯 孙搏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28-1634,共7页
设计了紫外—热湿法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提出了紫外光谱的一维离散小波分解算法。将算法和系统结合,减小由于氨法脱硫工艺造成的二氧化硫浓度测量误差。为验证该测量系统准确性,进行了标准气浓度测量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二氧化硫气体浓... 设计了紫外—热湿法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提出了紫外光谱的一维离散小波分解算法。将算法和系统结合,减小由于氨法脱硫工艺造成的二氧化硫浓度测量误差。为验证该测量系统准确性,进行了标准气浓度测量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二氧化硫气体浓度测量的满量程误差小于±2%FS。将氨气、二氧化硫标准气进行伴热、加湿并混合,模拟氨法脱硫环境,进而验证该系统和算法的抗干扰能力。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够在氨气和水汽的干扰下,准确测出二氧化硫气体浓度。同时,研究提出的光谱算法能够测量出脱硫逸出的氨气浓度,从而指导电厂进行科学脱硫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连续监测系统 热湿抽取法 一维离散小波分解 氨法脱硫 氨气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培养条件下两种氨挥发监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威 王盈盈 +2 位作者 孙婷 王慎强 赵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32-2641,共10页
为探索一种简单、快捷的氨挥发监测体系,采用室内静态密闭土壤培养方法,对氨气检测管法与目前常用的硼酸吸收-标准酸滴定法所监测的氨挥发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加入200 mg N·kg^-1尿素态氮的条件下,硼酸吸收-标准酸滴定法... 为探索一种简单、快捷的氨挥发监测体系,采用室内静态密闭土壤培养方法,对氨气检测管法与目前常用的硼酸吸收-标准酸滴定法所监测的氨挥发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加入200 mg N·kg^-1尿素态氮的条件下,硼酸吸收-标准酸滴定法和氨气检测管法所测氨挥发累积损失量分别为3.29 mg N·kg^-1和3.05 mg N·kg^-1,累积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1.26%和1.15%;加入氮量增加至400 mg N·kg^-1时,两种方法所测氨挥发累积损失量分别是7.20 mg N·kg^-1和7.16 mg N·kg^-1,累积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1.61%和1.59%。两种方法的氨挥发损失动力学过程和累积氨挥发损失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氨气检测管法适用于室内静态密闭培养过程氨挥发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培养 氨挥发 氨气检测管法 硼酸吸收-标准酸滴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预防大棚蔬菜氨中毒
18
作者 圣杰 《农村科学实验》 2004年第3期32-32,共1页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种植的大棚蔬菜,在春季出现连续晴朗的高温天气时,常常发生氨气中毒的生理障碍。我们在调查时发现,辣椒、番茄、黄瓜对氨气非常敏感,茄子和叶菜类的蔬菜次之。据测定,当大棚内空气中的氨气浓度达5毫克/升时,蔬...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种植的大棚蔬菜,在春季出现连续晴朗的高温天气时,常常发生氨气中毒的生理障碍。我们在调查时发现,辣椒、番茄、黄瓜对氨气非常敏感,茄子和叶菜类的蔬菜次之。据测定,当大棚内空气中的氨气浓度达5毫克/升时,蔬菜就开始受到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蔬菜 氨中毒 预防 原因分析 症状 安全施肥 氨气检测 急救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