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光度法测定增鲜味精中呈味核苷酸二钠的含量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玮 谭红 +1 位作者 宋光林 何锦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44-345,348,共3页
5′-肌苷酸二钠(Ionosine-5′-monophosphate,简称IMP)和5′-鸟苷酸二钠(Guanosine-5′-onophosphate,简称GMP)在250nm处有较强吸收,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增鲜味精中呈味核苷酸二钠(I+G)的含量。当HCl浓度在1mol/L以下,样品浓度为0... 5′-肌苷酸二钠(Ionosine-5′-monophosphate,简称IMP)和5′-鸟苷酸二钠(Guanosine-5′-onophosphate,简称GMP)在250nm处有较强吸收,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增鲜味精中呈味核苷酸二钠(I+G)的含量。当HCl浓度在1mol/L以下,样品浓度为0·01~0·25g/L时,标准曲线在250nm处的相关系数达到0·999,平均回收率为97·4%,RSD为3·59%。结果表明,该法是一种简单、方便、快捷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 5′肌苷 5′乌苷 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味品中呈味核苷酸二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马跃龙 薛峰 雷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4-115,120,共3页
文章主要研究调味品中呈味核苷酸二钠的检测方法,对比研究QB/T 2845-2007和SB/T 10371-2003中I+G含量检测方法,以实验数据及理论分析得出结论:调味品中I+G的含量检测以采用SB/T 10371中I+G检测方法为宜。
关键词 核苷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精调味料中呈味核苷酸二钠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赵然 《食品安全导刊》 2018年第30期89-89,91,共2页
对SB/T 10371-2003《鸡精调味料》标准测定鸡精调味料中呈味核苷酸二钠的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和评定了试样称量、容量瓶及移液管体积误差、分光光度计稳定性、测量重复性等主要不确定度分量,并计算了测量... 对SB/T 10371-2003《鸡精调味料》标准测定鸡精调味料中呈味核苷酸二钠的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和评定了试样称量、容量瓶及移液管体积误差、分光光度计稳定性、测量重复性等主要不确定度分量,并计算了测量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确定了不确定度主要来自分光光度计的稳定性和样品的重复测定。通过这一过程,说明该试验对易引入较高不确定度的环节应加强控制,以提高检测结果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精调 核苷含量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精中呈味核苷酸二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被引量:6
4
作者 相丽新 杨道兴 +1 位作者 魏彦梅 颜丙霞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32-34,39,共4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呈味核苷酸二钠(IMP和GMP)含量的方法.以四丁基磷酸铵和磷酸二氢钾配以一定比例的乙腈为流动相,采用高耐水系Waters RP 18色谱柱,通过色谱条件的优化,获得了定性定量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2%的标准品色谱图,其...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呈味核苷酸二钠(IMP和GMP)含量的方法.以四丁基磷酸铵和磷酸二氢钾配以一定比例的乙腈为流动相,采用高耐水系Waters RP 18色谱柱,通过色谱条件的优化,获得了定性定量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2%的标准品色谱图,其中,IMP标准曲线在60~600μg/mL范围内的线性相关系数为R=1.0000,GMP标准曲线在50~480μg/mL范围内的线性相关系数为R=0.999 9.测得某品牌的鸡精内IMP质量含量为0.54%,GMP质量含量为0.60%,两次测定结果的精密度GMP为0.73%,IMP为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核苷 定性定量重复性 相对标准偏差 鸡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呈味核苷酸二钠混合物含量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亚光 黄永嫦 +1 位作者 王焕章 瞿东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08-111,共4页
在 2 0 0~ 3 0 0nm波长范围内扫描 5’ 肌苷酸二钠 (IMP)和 5’ 鸟苷酸二钠 (GMP)溶液 ,根据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波长选择原理 ,确定 2个波长分别为λ1=2 5 0nm与λ2 =2 80nm。分别配制一定浓度的IMP、GMP溶液 ,并在 2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值 ... 在 2 0 0~ 3 0 0nm波长范围内扫描 5’ 肌苷酸二钠 (IMP)和 5’ 鸟苷酸二钠 (GMP)溶液 ,根据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波长选择原理 ,确定 2个波长分别为λ1=2 5 0nm与λ2 =2 80nm。分别配制一定浓度的IMP、GMP溶液 ,并在 2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值 ,由比耳定律推算出常数εΙΜΡλ2 50 ,εGΜΡλ2 50 ,εΙΜΡλ2 80 ,εGΜΡλ2 80 的数值 ,根据加和性原理推导出IMP、GMP和呈味核苷酸二钠 (I+G)的测定公式。结果表明 ,此测定方法稳定性好 ,重复性高 ,专属性高 ,可代替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I+G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测定方法 核苷 混合物 IMP G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呈味核苷酸二钠及其过程产品 被引量:4
6
作者 盖丽娟 刘永刚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2-95,共4页
建立了一种测定呈味核苷酸二钠及其过程产品肌苷酸、鸟苷酸合成反应液,肌苷酸、鸟苷酸萃取水相、酯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以乙腈:0.02mol/L KH2PO4(0.5∶99.5v/v)作为流动相,色谱柱为XDB-C18分离柱,采用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nm... 建立了一种测定呈味核苷酸二钠及其过程产品肌苷酸、鸟苷酸合成反应液,肌苷酸、鸟苷酸萃取水相、酯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以乙腈:0.02mol/L KH2PO4(0.5∶99.5v/v)作为流动相,色谱柱为XDB-C18分离柱,采用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nm。实验验证:方法线性良好,重复性、准确性符合检测需要,RSD≤1.85%,加标回收率在99.4%~100.6%之间。综合分析,该方法能更好的指导呈味核苷酸二钠的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 高效液相色谱 中间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鸡精调味品中呈味核苷酸二钠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燕姣 张彦军 +5 位作者 洪霞 钱滢文 马燕 王璐 张楠 吴丽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5期4921-4925,共5页
目的评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鸡精调味料中呈味核苷酸二钠的不确定度.方法根据SB/T 10371-2003《鸡精调味料》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鸡精调味品中呈味核苷酸二钠进行测定,依据不确定度评定规程,建立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进而... 目的评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鸡精调味料中呈味核苷酸二钠的不确定度.方法根据SB/T 10371-2003《鸡精调味料》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鸡精调味品中呈味核苷酸二钠进行测定,依据不确定度评定规程,建立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进而对整个测量过程中不确定度展开系统性评价.结果当鸡精调味品中呈味核苷酸二钠测定量为1.520 g/100 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246 g/100 g(P=95%,k=2),测量结果为(1.520±0.0246)g/100 g.结论方法重复性实验引入的不确定度是鸡精调味品中呈味核苷酸二钠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贡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精调 核苷 不确定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鸡精中谷氨酸钠和呈味核苷酸 被引量:28
8
作者 郑胜彪 唐婧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94,共3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鸡精中谷氨酸钠和呈味核苷酸的紫外光谱法。扫描鸡精的吸收峰,根据吸光度的加和性原理,通过联立方程求解,得到鸡精中的谷氨酸钠和呈味核苷酸(I+G)含量。实验测得鸡精中谷氨酸钠平均含量为51.21%,RSD为1.74%,加... 建立了同时测定鸡精中谷氨酸钠和呈味核苷酸的紫外光谱法。扫描鸡精的吸收峰,根据吸光度的加和性原理,通过联立方程求解,得到鸡精中的谷氨酸钠和呈味核苷酸(I+G)含量。实验测得鸡精中谷氨酸钠平均含量为51.21%,RSD为1.74%,加标回收率为94%~103%之间;呈味核苷酸(I+G)平均含量为2.08%,RSD为1.82%,加标回收率为92%~105%之间。UV方法方便快捷,准确可靠,适用于鸡精中的谷氨酸钠和I+G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鸡精 谷氨 核苷(I+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近红外快速检测呈味核苷酸二钠(I+G)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华林 《现代食品》 2020年第15期212-218,共7页
本文利用近红外分析仪,以呈味核苷酸二钠(I+G)为研究对象,确定快速检测方法的可行性。通过与化学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快速定量模型对I+G干燥失重、干基含量、湿基含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及重复性。研究表明,I+G干燥失重、湿... 本文利用近红外分析仪,以呈味核苷酸二钠(I+G)为研究对象,确定快速检测方法的可行性。通过与化学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快速定量模型对I+G干燥失重、干基含量、湿基含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及重复性。研究表明,I+G干燥失重、湿基含量的定标模型的线性相关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均满足要求,为I+G干燥失重和湿基含量指标的检测提供了的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法 核苷 干燥失重 干基含量 湿基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鸡精调味料中呈味核苷酸二钠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估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洁 《现代食品》 2021年第6期199-201,共3页
用分光光度法对鸡精调味料中呈味核苷酸二钠的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根据《鸡精调味料》测定鸡精调味料中呈味核苷酸二钠的含量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用分光光度法对鸡精调味料中呈味核苷酸二钠的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根据《鸡精调味料》测定鸡精调味料中呈味核苷酸二钠的含量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建立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并探讨其测定结果不确定度。鸡精调味料中呈味核苷酸二钠的含量为1.33 g/100 g,扩展不确定度为0.27 g/100 g,置信区间95%,k=2。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定容引入的不确定度,紫外分光光度计自身的不确定度影响次之,而样品称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和试样重复测定产生的不确定度带来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不确定度 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一钠和5'——核苷酸的呈味性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崔桂友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13,共3页
谷氨酸一钠和5′—核苷酸是目前应用于食品工业和烹饪的鲜味增强剂,本文对它们的呈味性质进行了综述。它们的化学结构与呈鲜味的性质有密切的关系;其稳定性受PH、加热、水解等因素的影响,也影响着呈解味的性质;谷氨酸一钠和5′... 谷氨酸一钠和5′—核苷酸是目前应用于食品工业和烹饪的鲜味增强剂,本文对它们的呈味性质进行了综述。它们的化学结构与呈鲜味的性质有密切的关系;其稳定性受PH、加热、水解等因素的影响,也影响着呈解味的性质;谷氨酸一钠和5′—核苷酸之间的协同效应是十分明显的;它们对基本味的影响和呈味的原因尽管已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 核苷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钠和5′-核苷酸的呈味性质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桂友 《中国烹饪研究》 1996年第2期17-20,共4页
谷氨酸一钠和5’-核苷酸是目前应用于食品工业和烹饪的鲜味增强剂,本文对它们的呈味性质进行了综述。它们的化学结构与呈鲜味的性质有密切的关系;其稳定性受pH、加热、水解等因素的影响,也影响着呈鲜味的性质;谷氨酸一钠和5’一核苷酸... 谷氨酸一钠和5’-核苷酸是目前应用于食品工业和烹饪的鲜味增强剂,本文对它们的呈味性质进行了综述。它们的化学结构与呈鲜味的性质有密切的关系;其稳定性受pH、加热、水解等因素的影响,也影响着呈鲜味的性质;谷氨酸一钠和5’一核苷酸之间的协同效应是十分明显的;它们对基本味的影响和呈味的原因尽管已有研究,但尚不十分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 5'-核苷 增强剂 烹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牛磺酸干预对不同加工方式盐焗鸡风味品质的影响规律
13
作者 赵亮 陈彤 +7 位作者 刘学铭 唐道邦 杨怀谷 王旭苹 林耀盛 程镜蓉 朱明军 阮栋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1,共7页
为研究饲料营养干预(添加牛磺酸)对盐焗鸡风味的影响规律,在快速型岭南黄羽肉鸡饲粮中添加2 g/kg牛磺酸,比较不同焗制方式(盐焗、水焗和气焗法)对宰后鸡肉特征性风味物质的影响规律。饲料中加入牛磺酸可有效降低鸡肉的氧化水平,在盐焗... 为研究饲料营养干预(添加牛磺酸)对盐焗鸡风味的影响规律,在快速型岭南黄羽肉鸡饲粮中添加2 g/kg牛磺酸,比较不同焗制方式(盐焗、水焗和气焗法)对宰后鸡肉特征性风味物质的影响规律。饲料中加入牛磺酸可有效降低鸡肉的氧化水平,在盐焗、水焗和气焗法制作的样品中,鸡腿肉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分别为0.27、0.31、0.31 mg/100 g,较未经牛磺酸干预的鸡肉分别降低6.6%、12.3%和12.1%。由于脂质氧化水平的下降,鸡肉风味物质种类减少,含量也有所降低,但不良风味物质及苦味氨基酸水平也得到有效控制。盐焗法是实现牛磺酸干预型鸡胸肉风味提升的最佳加工方式,其加工后苦味氨基酸总含量仅为121.18 mg/100 g,较对照组(未添加牛磺酸)降低65.9%;鸡胸中的总鲜味核苷酸含量和等效鲜味浓度分别达到184.24 mg/100 g和1.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 盐焗鸡 挥发性风物质 核苷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扇贝闭壳肌营养品质及呈味特征评价
14
作者 许晓蓝 王治军 +4 位作者 陈忠琴 谭明堂 林海生 高加龙 曹文红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5,共9页
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4种扇贝闭壳肌的营养品质和呈味特征进行综合评价。检测4种扇贝闭壳肌的基... 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4种扇贝闭壳肌的营养品质和呈味特征进行综合评价。检测4种扇贝闭壳肌的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并综合氨基酸评价进行营养品质的比较;同时,对比分析游离氨基酸、5'-核苷酸、有机酸和有机碱含量的差异,并利用味觉活性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和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进行呈味特征对比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华贵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的营养品质优于其他两种扇贝。氨基酸组成中,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EAAI)以华贵栉孔扇贝最高(65.66),其次分别为虾夷扇贝(64.51)、海湾扇贝(64.09)、墨西哥湾扇贝(56.20)。在呈味方面,华贵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的鲜味优于其他两种扇贝。4种扇贝中甜菜碱、琥珀酸、乳酸、腺苷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精氨酸的味觉活性值均大于1,对扇贝的鲜甜味有重要贡献;味精当量分析表明华贵栉孔扇贝的鲜味强度最高,达到5.73 g MSG/100 g,其次分别为海湾扇贝(4.31 g MSG/100 g)、墨西哥湾扇贝(3.02 g MSG/100 g)和虾夷扇贝(1.96 g MSG/100 g)。该研究为探究不同品种扇贝闭壳肌的营养品质和呈味特征的科学问题提供了数据支撑,为扇贝在食品和调味品产业中的加工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 营养品质 氨基酸 特征 5'-核苷 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味品中呈味核苷酸的研究进展和我国标准化现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沈浥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7-180,共4页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鲜味已经成为"甜、酸、苦、咸"味之外的第五种味。呈味核苷酸作为一种新型的添加剂,已逐渐应用于食品的调味中。文章介绍了呈味核苷酸的发现和呈味特性,我国的标准化现状,调味品中呈味核苷酸的检测分析技术...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鲜味已经成为"甜、酸、苦、咸"味之外的第五种味。呈味核苷酸作为一种新型的添加剂,已逐渐应用于食品的调味中。文章介绍了呈味核苷酸的发现和呈味特性,我国的标准化现状,调味品中呈味核苷酸的检测分析技术,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以期为相关国家标准制定以及调味品的研发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 核苷 5'-肌苷 5'-鸟苷 检测方法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保鸡丁菜肴的呈味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金梅 周兴桃 +2 位作者 李娜 林盛超 刘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1,共8页
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等技术对宫保鸡丁中有机酸、呈味核苷酸及游离氨基酸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结合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e value,TAV)探究宫保鸡丁的特征滋味物质。结果显示,5种宫保鸡丁(A1~A5)中均检... 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等技术对宫保鸡丁中有机酸、呈味核苷酸及游离氨基酸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结合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e value,TAV)探究宫保鸡丁的特征滋味物质。结果显示,5种宫保鸡丁(A1~A5)中均检出6种有机酸、3种呈味核苷酸、6种无机离子、17种游离氨基酸及辣椒素,且均未检出二氢辣椒素。其中,A4样含有较高的有机酸和无机离子,其呈味核苷酸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其他4种样品,含量分别为1392.65 mg/kg和10567.80 mg/kg,滋味更浓厚。另外,富马酸、苹果酸、琥珀酸、乙酸、5′-肌苷酸、辣椒素、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磷酸根离子、谷氨酸及组氨酸12种呈味组分的TAV均大于1,表明其为宫保鸡丁的特征滋味物质,对产品整体滋味呈现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保鸡丁 物质 有机 游离氨基酸 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壳粉添加量对发酵克氏原螯虾酱滋味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陈戈辉 黄琪 +7 位作者 胡传峰 谌玲薇 吴文锦 熊光权 于巍 乔宇 涂子仪 汪超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4,共7页
为充分利用克氏原螯虾壳,以不同添加量(0%、20%、40%)虾壳粉为原料,测定各发酵时间内不同虾壳粉添加量虾酱内的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含量,进行感官品质分析并分别计算相对滋味活性值(relative taste activity value,RTAV),得... 为充分利用克氏原螯虾壳,以不同添加量(0%、20%、40%)虾壳粉为原料,测定各发酵时间内不同虾壳粉添加量虾酱内的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含量,进行感官品质分析并分别计算相对滋味活性值(relative taste activity value,RTAV),得出相对滋味贡献较大的组分。结果表明:虾壳粉添加量为0%和20%时,发酵时间对虾酱中总游离氨基酸(total free amino acids,TFAAs)含量影响不大。虾壳粉添加量为20%时,虾酱鲜味更加明显。当虾壳粉添加量为40%时,TFAAs含量变化集中在发酵前期,TFAAs含量显著下降,对虾酱的苦味抑制更加显著。呈味有机酸测定结果表明,40%虾壳粉添加量对发酵虾酱呈鲜味和酸味具有促进作用。利用RTAV、变量投影重要性筛选出影响滋味的潜在差异化合物,Ile、GMP、Ala、Val、Leu、IMP、Glu、Asp、Cys、His等呈味物质对虾酱滋味的形成起主导作用。结合感官分析,总体来看,不同虾壳粉添加量对发酵克氏原螯虾酱滋味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可以为克氏原螯虾壳粉添加量对发酵虾酱的滋味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虾壳粉 虾酱 特性 游离氨基酸 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沿海主要海域雌性三疣梭子蟹呈味成分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27
18
作者 施文正 方林 +2 位作者 吴旭干 潘桂平 侯文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27-133,共7页
以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4个海域中雌性三疣梭子蟹的肝胰腺、性腺和体肉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舌、氨基酸自动分析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不同海域的生长环境对雌性三疣梭子蟹3个可食部位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呈味核苷酸化合物的变化,... 以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4个海域中雌性三疣梭子蟹的肝胰腺、性腺和体肉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舌、氨基酸自动分析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不同海域的生长环境对雌性三疣梭子蟹3个可食部位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呈味核苷酸化合物的变化,并采用滋味强度值和味精当量对呈味成分的强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电子舌可对4个海域中雌性三疣梭子蟹的肝胰腺、性腺和体肉进行有效区分;在肝胰腺部分,游离氨基酸总量是3个可食部位最高的,3种呈味核苷酸中肌苷酸和腺苷酸的含量较高;在不同海域中,渤海肝胰腺组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为3 315.05 mg/100 g,且其味精当量值最高,为15.87 g MSG/100 g;南海肝胰腺组游离氨基酸总量最低,但甜味氨基酸含量所占比例最高,为63.10%,并且呈味核苷酸含量最高,肌苷酸和腺苷酸的滋味强度值大于1。蟹的性腺部分,呈味核苷酸含量与味精当量值是3个可食部位中最高的,其中南海性腺的味精当量值为36.46 g MSG/100 g,是4个海域中最高。蟹的体肉部分中肌苷酸含量较高,黄海体肉肌苷酸组中含量较低,其滋味强度值小于1,对体肉的滋味无直接贡献,但黄海体肉组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为2 564.44 mg/100 g;东海体肉组的味精当量值最高,为7.19 g MS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 三疣梭子蟹 游离氨基酸 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贵栉孔扇贝干贝呈味特性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祝亚辉 曹文红 章超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3-188,共6页
我国南方海域华贵栉孔扇贝产量大,价格低,其闭壳肌蛋白含量高,滋味鲜美。以华贵栉孔扇贝闭壳肌为研究对象,对研制的干贝基本成分、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和甜菜碱进行检测分析与评价,并与市售干贝进行呈味特性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华贵... 我国南方海域华贵栉孔扇贝产量大,价格低,其闭壳肌蛋白含量高,滋味鲜美。以华贵栉孔扇贝闭壳肌为研究对象,对研制的干贝基本成分、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和甜菜碱进行检测分析与评价,并与市售干贝进行呈味特性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华贵栉孔扇贝研制的干贝蛋白含量高达69.28%,脂肪含量约为2.36%,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产品。干贝中共检测出17种游离氨基酸,总量为1 037.4 mg/100g,其中谷氨酸、甘氨酸和精氨酸的味道强度值分别为1.567、4.538和6.400,表明这3种氨基酸对产品滋味有显著地贡献作用;自制干贝中甜菜碱含量为14.23 mg/g,略高于市售干贝(12.71 mg/g),并且呈味核苷酸总量也高于市售干贝,自制干贝中5'-一磷酸腺苷含量最高,为96.74 mg/100g,TAV值为1.93;呈味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的味精当量为1.04 g MSG/100 g。华贵栉孔扇贝闭壳肌能生产出鲜嫩味美的高品质干贝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闭壳肌 游离氨基酸 核苷 甜菜碱 活性值 精当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味剂的结构特征与呈味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30
20
作者 张开诚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8-32,共5页
本文阐述了以L -谷氨酸一钠和 5′-肌苷酸二钠为代表的鲜味剂的结构特征、呈味机理及其性质。探讨了鲜味应是独立于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之外的另一种基本味觉。
关键词 L-谷氨- 食品 结构特征 机理 5′-肌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