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红注射液调节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血清氨基酸代谢谱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郭志丽 朱妍 +1 位作者 肖红斌 王忠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355-358,共4页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手段检测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血清中氨基酸含量,微观上阐明氨基酸注射液的疗效以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邻苯二甲醛(0-Phthalaldehyde,OPA)柱前在线衍生反相...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手段检测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血清中氨基酸含量,微观上阐明氨基酸注射液的疗效以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邻苯二甲醛(0-Phthalaldehyde,OPA)柱前在线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荧光检测,梯度洗脱,建立了血清中氨基酸代谢谱的相对定量分析方法,测定36例大鼠血清中的15种氨基酸含量。流动相A为10mol/LNa2HP04-Na2807缓冲液(pH=7.95),B为乙腈-甲醇-水(45:45:15,V/V/V),线性梯度洗脱,流动相B在6min内由5%增加至17.2%,6~35min内由17.2%增加至52%。结果:1)该法在35min之内分离出15种氨基酸;2)经主成分分析,3个组在空间上得到很好地分离,氨基酸代谢谱发生了一定的变化;3)利用SPSS方差分析,有6个氨基酸在分离各组有统计荤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通过部分调节MCA0摇动通路改善脑梗死大鼠血清部分氨基酸的代谢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氨基酸代谢组学 脑梗死 丝氨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小鼠髓源性抑制细胞氨基酸代谢特点
2
作者 马媛 张玥 +3 位作者 李蕊 邓书伟 秦秋实 朱鏐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2-540,共9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小鼠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氨基酸代谢组学特点。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和CLP组(n=10)... 目的:探讨脓毒症小鼠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氨基酸代谢组学特点。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和CLP组(n=10)。术后第7天在各组存活小鼠中随机选取5只,分离小鼠骨髓MDSCs,采用安捷伦Seahorse XF技术测量MDSCs细胞的氧气消耗速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OCR),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靶向检测细胞内氨基酸及寡肽含量。通过单维和多维检验分析差异代谢物和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对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CLP组小鼠骨髓中MDSCs比例(75.53%±6.02%)显著大于sham组的MDSCs比例(43.15%±7.42%,t=7.582,P<0.001),且CLP组小鼠骨髓中MDSCs的基础呼吸速率[(50.03±1.20)pmol/min]、最大呼吸速率[(78.07±2.57)pmol/min]和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产生[(25.30±1.21)pmol/min]均显著大于sham组的基础呼吸速率[(34.53±0.96)pmol/min,(t=17.41,P<0.001)]、最大呼吸速率[(42.57±1.87)pmol/min,(t=19.33,P<0.001)]和ATP产生[(12.63±0.96)pmol/min,(t=14.18,P<0.001)]。亮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等17种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均P<0.05),是脓毒症MDSCs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增加的氨基酸主要富集在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氨回收、丙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尿素循环、甘氨酸和丝氨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代谢途径。结论:CLP组小鼠MDSCs中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增强,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和丙氨酸代谢增强,可能为线粒体有氧呼吸提供大量原料,从而促进MDSCs发挥免疫抑制功能,阻断上述代谢途径或将有助于调节MDSCs功能,为改善脓毒症预后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髓源性抑制细胞 有氧呼吸 氨基酸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莠去津和芴对斑马鱼胚胎的联合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北南 宋晓 +2 位作者 贺琳娟 钱永忠 邱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86-2094,共9页
为了研究莠去津和芴的联合毒性效应,以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进行胚胎发育暴露实验、联合毒性模型预测和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在联合暴露120 h后的斑马鱼仔鱼中均观察到异常发育情况,会引起斑马鱼胚胎卵黄囊异常和脊柱弯曲,... 为了研究莠去津和芴的联合毒性效应,以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进行胚胎发育暴露实验、联合毒性模型预测和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在联合暴露120 h后的斑马鱼仔鱼中均观察到异常发育情况,会引起斑马鱼胚胎卵黄囊异常和脊柱弯曲,其毒性作用方式分别为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且无论低高剂量下,二元联合暴露比单一暴露时毒性风险更高。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发现,污染物主要通过干扰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和组氨酸代谢等途径影响斑马鱼仔鱼的氨基酸代谢。研究表明,莠去津和芴的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的神经发育、氧化应激、抗炎机制、能量代谢、免疫和细胞凋亡机制等生理功能可能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且卵黄囊异常是较为敏感的毒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斑马鱼 氨基酸代谢组学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