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鸭源大肠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的检测与传播扩散机制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燕杰 裴亚玲 +6 位作者 吴华 潘玉善 刘建华 苑丽 杜向党 孟春萍 胡功政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8-141,147,共5页
目的探索鸭源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及耐药传播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鸭源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表型,用PCR和DNA测序方法检测多种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和质粒介导的16S甲基化酶基因,通过质粒接合试验分析有关耐... 目的探索鸭源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及耐药传播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鸭源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表型,用PCR和DNA测序方法检测多种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和质粒介导的16S甲基化酶基因,通过质粒接合试验分析有关耐药基因和耐药性的质粒接合传递特点,并采用基因克隆方法研究rmtB的基因环境。结果 27株分离菌中,有23株、19株、19株和18株分别对安普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新霉素耐药,耐药率分别为85.2%、70.4%、70.4%和66.7%。27株中的13株检测到rmtB基因,6株同时检测到rmtB和aac(3)-IV基因。质粒接合试验获得5株接合子,接合子对安普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新霉素均高水平耐药(MIC≥128μg/ml),rmtB基因检测呈阳性反应。结论鸭源大肠杆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和交叉耐药十分严重,质粒介导的rmtB基因和质粒接合传递是其耐药及其传播扩散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大肠杆菌 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 质粒接合传递 传播扩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调理对氨基糖苷类耐药菌的削减作用研究
2
作者 陈宇 姜爽 +3 位作者 孟晓青 王电站 郑冠宇 周立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55-762,共8页
采用异养菌培养法比较了4种污泥调理方法(聚丙烯酰胺调理、Fe[Ⅲ]/CaO调理、化学酸化调理以及生物沥浸调理)对脱水泥饼和脱水滤液中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3种典型氨基糖苷类ARB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PAM调理未能有效削减脱水泥饼及... 采用异养菌培养法比较了4种污泥调理方法(聚丙烯酰胺调理、Fe[Ⅲ]/CaO调理、化学酸化调理以及生物沥浸调理)对脱水泥饼和脱水滤液中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3种典型氨基糖苷类ARB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PAM调理未能有效削减脱水泥饼及滤液中的ARB;Fe[Ⅲ]/CaO调理和生物沥浸调理大幅削减脱水泥饼中3种ARB,并且可完全去除脱水滤液中的ARB;化学酸化调理虽然可将脱水泥饼中的ARB削减0.83~1.65个数量级,但却使滤液中的ARB增加0.26~0.39个数量级.脱水泥饼中氨基糖苷类ARB的含量与调理污泥中微生物细胞裂解程度显著相关,说明调理过程导致的污泥微生物细胞裂解是脱水泥饼中ARB削减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表明,采用Fe[Ⅲ]/CaO法、化学酸化法及生物沥浸法处理后的脱水泥饼自然放置过程中ARB的数量有反弹的趋势,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调理 氨基糖苷类耐药 脱水泥饼 脱水滤液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邢丽丹 糜祖煌 +7 位作者 徐鑫鑫 汪汀 田莎莎 原鸿雁 张盼 纪晓昀 苏兆亮 许化溪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42-445,共4页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8—1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和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的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36株。应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8—1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和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的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36株。应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PCR检测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基因。结果 3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较高的敏感率(33.3%),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较低(<20.0%)。3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I、aac(6’)-Ib、aph(3’)-I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的阳性率分别为72.2%(26株)、72.2%(26株)、80.6%(29株)和80.6%(29株)。结论本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其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的存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 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四种抗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5
4
作者 金文杰 秦爱建 +4 位作者 郑志明 黄训良 邵红霞 刘岳龙 张永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1-404,共4页
氨基糖苷类药物曾经是临床最为常用而有效的抗生素,长期应用与不合理使用使得该药物效果不尽理想。本研究参照GenBank中耐药基因相关序列,设计引物,结果从禽源大肠杆菌基因组中扩增出4种抗氨基糖苷类药物基因aadA1、strA、strB、aph(3... 氨基糖苷类药物曾经是临床最为常用而有效的抗生素,长期应用与不合理使用使得该药物效果不尽理想。本研究参照GenBank中耐药基因相关序列,设计引物,结果从禽源大肠杆菌基因组中扩增出4种抗氨基糖苷类药物基因aadA1、strA、strB、aph(3′),经pGEX-T-easy和pET32a载体克隆和序列分析,证明扩增获得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参考序列同源性达到97%以上。对分离保存的216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检测,结果表明:aadA1阳性率高达49.1%,strA和strB的阳性率分别为56%和65.7%,aph(3′)的阳性率为16.2%;近三分之二的被检菌株携带有2种以上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被检菌株对链霉素耐药率为68.9%,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38.9%。本研究结果说明禽类细菌的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基本呈正相关,临床日益严重的耐药现象与耐药基因的普遍存在有着很大的关系,提示控制禽源耐药细菌对人类健康与卫生安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苷基因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性及 16S rRNA 甲基 化酶基因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文 王亮 +2 位作者 陶佳 李刚 贾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3-598,共6页
目的了解氨基糖苷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耐药情况,及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型的分布,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7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肠杆菌科细菌142株,细菌鉴定采用VITEK-2 Compact系统,药敏试验采用... 目的了解氨基糖苷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耐药情况,及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型的分布,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7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肠杆菌科细菌142株,细菌鉴定采用VITEK-2 Compact系统,药敏试验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PCR扩增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rmtE、rmtF、rmtG、rmtH、npmA)。结果142株肠杆菌科细菌中72株对氨基糖苷类耐药。这72株菌对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氨曲南的耐药率均≥77.1%,对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51.4%,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替加环素的耐药率<10%,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40.0%。氨基糖苷类敏感株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氨基糖苷类耐药株。氨基糖苷类耐药株中有71株检出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总阳性率为50.0%(71/142),在氨基糖苷类耐药株中的阳性率为98.6%(71/72)。71株中rmtB 54株,占76.1%;armA 14株,占19.7%;rmtA 2株,占2.8%;rmtB+armA 1株,占1.4%。未检出rmtC、rmtD、rmtE、rmtF、rmtG、rmtH和npmA基因。结论rmtB和armA 16S rRNA甲基化酶是该院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苷类耐药 肠杆菌科细菌 基因 16S rRNA甲基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非敏感阴沟肠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蒲姝丽 徐绣宇 +1 位作者 史静 张莉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442-1448,共7页
目的研究我院2012年碳青霉烯类非敏感阴沟肠杆菌耐药基因特点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阴沟肠杆菌268株,采用VITEK2鉴定并检测碳青霉烯类、头孢类、喹诺酮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MIC值;PCR扩增碳青霉烯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目的研究我院2012年碳青霉烯类非敏感阴沟肠杆菌耐药基因特点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阴沟肠杆菌268株,采用VITEK2鉴定并检测碳青霉烯类、头孢类、喹诺酮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MIC值;PCR扩增碳青霉烯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喹诺酮、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和Ⅰ类整合子(Intl1);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4%)株菌携带blaIMP-8,分别有41(82%)、41(82%)、37(74%)、20(40%)株菌ESBLs、喹诺酮、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和Intl1阳性;2株blaIMP-8阳性的菌株均携带ESBLs、喹诺酮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41株ESBLs阳性的菌株,分别有40(97.6%)和33(80.5%)株菌携带喹诺酮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PFGE结果显示碳青霉烯类非敏感阴沟肠杆菌分为21个不同型别。结论我院喹诺酮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在碳青霉烯类非敏感阴沟肠杆菌中高度流行,同一菌株同时表达多种耐药基因,分子流行病学显示具有克隆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碳青霉烯非敏感 喹诺酮基因 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相关基因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丁 陈萍 +1 位作者 李玉红 杨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2320-2322,共3页
目的分析aac耐药基因亚型在临床分离的耐氨基糖苷类鲍曼不动杆菌中的检出情况,建立检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对从临床分离的42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同时行aac耐药基因PCR检测。结果本地区所分离的鲍曼不动... 目的分析aac耐药基因亚型在临床分离的耐氨基糖苷类鲍曼不动杆菌中的检出情况,建立检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对从临床分离的42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同时行aac耐药基因PCR检测。结果本地区所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57%),对丁胺卡那耐药率较低(29%)。在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至少一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中,除2株细菌外,均检测到乙酰转移酶基因,其中6株有aac(6′)-Ih、20株为aac(3)-Ia、14株含aac(6′)-Ib、14株同时含aac(3)-Ia和aac(6′)-Ib。结论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耐药率高,其耐药主要是由aac(3)-Ia、aac(6′)-Ib编码的酶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聚酶链反应 氨基糖苷类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姜梅杰 张志军 +1 位作者 赵书平 董春忠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96-1000,共5页
目的分析某院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和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该院临床分离的26株IRAB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IMP、blaKPC、blaNDM-1、blaOXA... 目的分析某院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和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该院临床分离的26株IRAB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IMP、blaKPC、blaNDM-1、blaOXA-23、blaOXA-50、blaOXA-51、blaOXA-58)、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nt(3″)-Ⅰ、aac(6′)-Ⅰ、armA]和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1携带情况。结果26株IRAB均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OXA-23和OXA-51,检出率为100%,未检出其他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nt(3″)-Ⅰ、aac(6′)-Ⅰ和armA检出率均为96.15%,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1基因携带率为65.38%。临床分离IRAB菌株92.31%来源于患者的痰液。结论该院临床分离IRAB多数携带相同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需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基因 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 消毒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