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丽水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丁友法 王伟 毛剑锋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68-768,I0001-I0002,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40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基因[aac(3)-II、aac(6′)-I、aac(6′)-II、ant(3")-I、ant(2")-I]。结果40株菌中aac(6′...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40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基因[aac(3)-II、aac(6′)-I、aac(6′)-II、ant(3")-I、ant(2")-I]。结果40株菌中aac(6′)-I阳性18株(45.0%)、ant(2")-I阳性21株(52.5%),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丽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携带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连续分离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6')-Ⅰb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伟 糜祖煌 +1 位作者 毛剑锋 徐伟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6-486,共1页
关键词 氨基糖苷药物 大肠埃希菌 分离株 基因分型 喹诺酮药物 修饰作用 D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Ⅰ类整合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琳 蔡挺 +1 位作者 张顺 许小敏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6,40,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Ⅰ类整合酶基因存在情况。方法根据美国CLSI/NCCLS2004年版要求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应用PCR技术对AB菌进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I类整合酶基因检测。结果AB菌...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Ⅰ类整合酶基因存在情况。方法根据美国CLSI/NCCLS2004年版要求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应用PCR技术对AB菌进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I类整合酶基因检测。结果AB菌对13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27株AB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I阳性23株(85.2%)、aac(6′)-Ⅰ阳性18株(66.7%)、ant(3")-Ⅰ阳性22株(81.5%)。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总检出率为85.2%。I类整合酶基因(intI1)阳性23株(85.2%)。结论我院AB菌不仅具有多重耐药性,而且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Ⅰ类整合酶基因携带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氨基糖苷修饰 整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及qacEΔ1基因检测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蒋伟 常东 黄志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机制,为临床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Pa感染和消毒灭菌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从临床分离的Pa中筛选出35株多重耐药菌株,用PCR方法检测这些菌株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及qacEΔ1基...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机制,为临床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Pa感染和消毒灭菌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从临床分离的Pa中筛选出35株多重耐药菌株,用PCR方法检测这些菌株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及qacEΔ1基因存在状况。结果35株Pa中aac(3)Ⅱ、aa(6′)Ⅱ、ant(3″)Ⅰ和ant(2″)Ⅰ等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出率分别为48.6%、40.0%、54.3%、45.7%和60.0%,绝大多数菌株携带2种或2种以上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而qacEΔ1基因检出率也达到94.3%。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产生氨基糖苷修饰酶与该菌的多重耐药有密切关系,临床治疗Pa感染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慎选氨基糖苷类药物;同时在消毒灭菌工作中,不宜继续使用季铵盐类、双胍类等作为常用消毒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铜绿 抗药性 多药 耐药 氨基糖苷修饰基因 基因 qacEΔ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6
5
作者 赵瑞珍 郑跃杰 +1 位作者 陈乾 邓继岿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研究从儿科肺炎患者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和常见的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特征。方法56株鲍曼不动杆菌(AB)收集自2006年分离的儿科临床肺炎患儿的深部痰培养标本,均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GNI和... 目的研究从儿科肺炎患者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和常见的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特征。方法56株鲍曼不动杆菌(AB)收集自2006年分离的儿科临床肺炎患儿的深部痰培养标本,均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GNI和GNS卡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结果检测的56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有8株呈多重耐药性,阳性率14.29%,8株多重耐药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均耐药,其余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均敏感,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14.29%。除呋喃妥因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外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15%以下。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中检出2株aac(3)-Ⅱ(3.57%),2株aac(6')-Ⅰb(3.57%),4株aac(6')-Ⅱ(7.14%),6株ant(3″)-Ⅰ(10.71%);aac(3)-Ⅰ、ant(2″)-Ⅰ和aac(6')-Ⅰad均阴性。对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均检出了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论(1)儿科患者虽然极少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但由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可借助于整合子、转座子和质粒等在同种和异种细菌间传播,使其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2)鲍曼不动杆菌儿科患者分离株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与aac(3)-Ⅱ、aac(6')-Ⅰb、aac(6')-Ⅱ和ant(3″)-Ⅰ四种基因有关。不同地区细菌的修饰酶基因有很大差异,而儿童与成人患者亦有不同,因此要重视儿科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儿科患者 氨基糖苷修饰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16S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林宁 孙海平 糜祖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36-539,共4页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ECO)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方法采用PCR检测20株多重耐药ECO菌1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1株检出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5.0%),并为新亚型;16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80.0%)...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ECO)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方法采用PCR检测20株多重耐药ECO菌1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1株检出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5.0%),并为新亚型;16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80.0%)。15号株rmtB基因测得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与美国核酸库(GenBank)已登录的rmtB氨基酸不同,为新亚型。结论本组多重耐药ECO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与产16S rRNA甲基化酶和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相关。多重耐药ECO菌存在新的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16S rRNA甲基化 氨基糖苷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氯己定-磺胺耐药基因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军 史伟峰 糜祖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27-630,共4页
目的了解20株对亚胺培南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Kpn)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氯己定-磺胺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20株Kpn菌进行了16种β-内酰胺酶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氯己定-磺胺耐药基因检测。结果20株Kpn菌检出bla... 目的了解20株对亚胺培南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Kpn)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氯己定-磺胺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20株Kpn菌进行了16种β-内酰胺酶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氯己定-磺胺耐药基因检测。结果20株Kpn菌检出blaTEM、blaSHV、blaCTX-M-1群、blaCTX-M-9群、blaOXA-1群和blaDHA等6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85%、25%、25%、20%、25%和70%。20株中有19株至少检出1种β-内酰胺酶基因,最多同时检出6种β-内酰胺酶基因;有19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95%);18株检出qacE△1-sul1基因(90%)。结论该20株Kpn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与产β-内酰胺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Β-内酰胺 氨基糖苷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2')-Ib型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流行 被引量:4
8
作者 唐朝贵 李前辉 林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44-848,共5页
目的调查一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1至3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共32株,用分子鉴定法确认为鲍曼不动杆菌,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目的调查一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1至3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共32株,用分子鉴定法确认为鲍曼不动杆菌,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与7种16S r 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本组32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2')-Ib 32株(100.0%)、aac(3)-I 15株(46.9%)、aac(6')-Ib 19株(59.4%)、ant(3'')-I 20株(62.5%)、aph(3')-I 19株(59.4%),与1种16S r RNA甲基化酶基因arm A 25株(78.1%)。阳性基因共分为7种检测模式,其中以aac(2')-Ib+aac(3)-I+aac(6')-Ib+ant(3'')-I+aph(3')-I+arm A等6种基因均阳性的模式最高,为12株(37.5%)。结论产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2')-Ib、aac(3)-I、aac(6')-Ib、ant(3'')-I、aph(3')-I)与1种16S r RNA甲基化酶基因arm A是本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重要原因。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检出aac(2')-Ib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氨基糖苷 氨基糖苷修饰基因 16S rRNA甲基化基因 耐药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冯旰珠 张扬 +1 位作者 姚堃 赵水娣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03-306,共4页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自2007年7—10月间南京地区住院病人标本中分离并筛选出2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检测16S...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自2007年7—10月间南京地区住院病人标本中分离并筛选出2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检测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2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armA、rmtB)基因均为阴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3)-Ⅰ基因阳性株10株、aac(3)-Ⅱ阳性株1株、aac(6′)-Ⅰb基因阳性株13株、ant(3″)-Ⅰ基因阳性株12株;ant(2″)-Ⅰ基因、aac(6′)-Ⅱ基因及aac(6′)-Ⅰad基因均为阴性。结论南京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aac(3)-Ⅰ、aac(3)-Ⅱ、aac(6′)-Ⅰb、ant(3″)-Ⅰ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尚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新亚型———aac(6′)-Ⅰad基因和16S rRNA甲基化酶armA、rmtB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甲基化 氨基糖苷修饰 耐药性 多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地区部分医院革兰阴性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佳琦 卢佳睿 +2 位作者 徐花 韩放 孙延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5-409,共5页
目的:分析长春地区部分医院革兰阴性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分布和类型,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琼脂稀释法筛选出阿米卡星与庆大霉素的耐药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检测耐药菌株所携带的氨基糖苷类... 目的:分析长春地区部分医院革兰阴性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分布和类型,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琼脂稀释法筛选出阿米卡星与庆大霉素的耐药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检测耐药菌株所携带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类型。结果:69株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与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4.9%和87.0%,其中63株(91.3%)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基因类型包括aac(3)-Ⅰ、aac(3)-Ⅱ、aac(6′)-Ⅰb、ant(3")-Ⅰ和ant(2")-Ⅰ,阳性率分别为4.3%、81.2%、43.5%、33.3%和13.0%;而aac(6′)-Ⅱ基因为阴性。结论:本地区革兰阴性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主要以aac(3)-Ⅰ、aac(3)-Ⅱ、aac(6′)-Ⅰb、ant(3")-Ⅰ和ant(2")-Ⅰ5种类型存在,其中以aac(3)-Ⅱ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最为常见。合理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于降低细菌的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菌 氨基糖苷修饰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与Ⅰ类整合酶基因的研究
11
作者 吴志鹃 游春芳 +4 位作者 黄永茂 陈枫 钟利 向成玉 陈庄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02-705,720,共5页
目的探讨本地区临床分离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I类整合子基因存在情况。方法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71株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应用PCR技术对E.coli进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I类整... 目的探讨本地区临床分离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I类整合子基因存在情况。方法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71株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应用PCR技术对E.coli进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I类整合酶基因的检测。结果 71株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分为66.20%、63.38%、59.15%、18.31%,其中23株为多重耐药株(32.39%)。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II阳性40株(56.34%),aac(6')-I阳性22株(30.99%),ant(3")-I阳性14株(19.72%),未检出aac(6')-II阳性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总检出率为74.65%;I类整合酶基因(intI1)阳性53株(74.65%)。多重耐药与非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aac(3)-II、aac(6')-I、总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intI1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地区多重耐药E.coli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I类整合酶基因携带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多重耐药 氨基糖苷修饰基因 I整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ESBLs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检测
12
作者 黄永茂 游春芳 +4 位作者 张馨琢 邓敏 陈枫 钟利 陈庄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31-234,共4页
目的了解某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存在状况及耐药情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75株大肠埃希菌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K-B纸片扩散法对6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做药敏试验,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目的了解某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存在状况及耐药情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75株大肠埃希菌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K-B纸片扩散法对6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做药敏试验,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MEs基因。结果 75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37株(49.33%)。产ESBLs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包括中介株):庆大霉素78.38%,链霉素75.68%,卡那霉素67.57%,妥布霉素64.86%,奈替米星24.32%,阿米卡星13.51%;共检出5种基因,其中以aac(3)-Ⅱ(64.86%)和aac(6′)-Ⅰ(45.95%)为主,其次为ant(3″)-Ⅰ(29.73%)、ant(2″)-Ⅰ(10.81%)、aac(3)-Ⅰ(5.41%),未检出aac(6′)-Ⅱ;除ant(2″)-Ⅰ和aac(3)-Ⅰ外,其余3种基因检出率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且2个基因携带率也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结论该地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携带AMEs基因的比率较高,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亦高,应加强监测与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 氨基糖苷修饰 基因 抗药性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老年人分离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Ⅰ类整合酶基因研究
13
作者 钟建平 王华钧 金法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I0006-I0008,共3页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KPN)老年人分离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Ⅰ类整合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80株PKN菌进行2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Ⅰ类整合子的遗传标记-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结果80株KPN菌中aac(3)-Ⅱ阳性60株(75%)、aac(6)-Ⅰb阳性...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KPN)老年人分离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Ⅰ类整合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80株PKN菌进行2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Ⅰ类整合子的遗传标记-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结果80株KPN菌中aac(3)-Ⅱ阳性60株(75%)、aac(6)-Ⅰb阳性5株(6.3%),共有60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75%),intI1基因阳性62株(77.5%),与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75%、80%、65%和60%。结论该80株老年人分离株PKN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与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及Ⅰ类整合酶基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氨基糖苷修饰 整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疫里氏杆菌九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颖 苏敬良 刘文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43-145,共3页
用PCR技术对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常见的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进行检测,从1株鸭疫里氏杆菌种检测到了ant(3″)-Ⅰ基因,说明修饰酶已经在中国的鸭疫里氏杆菌中存在。
关键词 鸭疫里氏杆菌 氨基糖苷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艳 王厚照 张玲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8-33,共6页
了解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流行情况。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28株,采用VIKET Compact 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 了解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流行情况。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28株,采用VIKET Compact 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应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显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21.4%外,对其他所测药物耐药率均>50%,本组2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b、ant(3")-Ⅰ、aph(3')-Ⅰ和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 A,阳性率分别为85.7%(24株)、7.14%(2株)、67.8%(19株)、92.9%(26株)、53.6%(15株)和82.1%(23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6S rRNA甲基化酶耐药基因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性 氨基糖苷修饰 16S rRNA甲基化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氨基苷类修饰酶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时东彦 付洁 李扬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4期427-429,共3页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氨基苷类修饰酶(aminoglycoside modifying enzymes,AMEs)基因存在情况。方法自临床分离1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6种AMEs基因。结果17...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氨基苷类修饰酶(aminoglycoside modifying enzymes,AMEs)基因存在情况。方法自临床分离1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6种AMEs基因。结果17株所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有4株菌aac(6’)-Ⅱ基因阳性,阳性率为23.5%。aac(3)-Ⅱ、aac(3")-Ⅱ、aac(3")-Ⅰ、aac(6’)-Ⅰ、aac(3)-Ⅰ基因均阴性。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存在aac(6’)-Ⅱ型氨基苷类修饰酶基因,这种基因常见于假单胞菌属中,证明细菌耐药性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修饰 氨基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氨基糖苷类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屈艳 张崇 +2 位作者 曹开源 苗霞 余广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01-506,共6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和甲酰化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临床分离的196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7种主要的AMEs基因和2种甲酰化酶基因。结果...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和甲酰化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临床分离的196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7种主要的AMEs基因和2种甲酰化酶基因。结果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AMEs基因携带率较高(93.37%),其修饰酶基因检出率分别为ant(3")-I(54.59%),aac(3)-II(44.89%),aac(6')-II(43.37%),aac(6')-I(36.73%),ant(2")-I(32.14%),aph(3')-IV(19.90%),aac(3)-I(0);同时携带2种或2种以上AMEs基因的菌株占70.92%;未检测到甲酰化酶基因阳性的菌株。结论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AMEs基因携带率较高,已出现多型别流行趋势,同一菌株携带多个不同的AMEs基因现象较多;尚未发现有甲酰化酶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氨基糖苷修饰 甲酰化 基因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利勤 王晶钰 +4 位作者 董睿 张三东 江跃德 陈占莉 李志良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9-53,共5页
为了解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变化和钝化酶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及耐药基因与耐药性的相关性,从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宁夏和甘肃6省(区)的部分规模化养鸡场的病、死鸡中分离鉴定320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采用... 为了解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变化和钝化酶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及耐药基因与耐药性的相关性,从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宁夏和甘肃6省(区)的部分规模化养鸡场的病、死鸡中分离鉴定320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采用K-B药敏纸片法检测分离菌对6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敏感性,PCR方法检测6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耐药基因,用DNA Star软件对获得的耐药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3.4%、49.3%、37.5%、34.7%、22.8%和5.3%,对妥布霉素和卡那霉素耐药率呈上升趋势,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虽呈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在40%以上。3重以上耐药菌株占80%(256/320)。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aac(3)-Ⅱ、aph(3′)-Ⅰ和aac(6′)-Ⅰ的检出率分别为50.9%、25.9%和3.1%,未检测到aac(3)-Ⅳ、ant(3′′)-Ⅰ和aph(3′)-Ⅱ基因。研究表明,分离的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普遍存在,以多重耐药为主,且对妥布霉素和卡那霉素的耐药性不断上升。耐药基因aac(3)-Ⅱ和aph(3′)-Ⅰ的检出率与其耐药性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氨基糖苷钝化基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检测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凡 郭普 +3 位作者 张伦军 郑晶 郑照军 徐元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8-932,共5页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仪器法和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实验。筛选出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用PCR法检测16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和5个16S ...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仪器法和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实验。筛选出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用PCR法检测16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和5个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表达,进一步对阳性基因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验证。结果 54株菌中51株AMEs基因阳性,检出率为94.4%,28株甲基化酶基因阳性,检出率为51.9%。共检出5种AMEs基因:ant(3″)-Ⅰ、aac(3)-Ⅱc、ant(4')-Ⅰa、aac(6')-Ⅰb和ant(2″)-Ⅰa,阳性率分别为66.7%、38.9%、31.5%、31.5%和16.6%;2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 B和arm A,阳性率分别为29.6%和29.6%,其余基因均未检出。测序结果与目的基因一致。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基因为ant(3″)-Ⅰ、aac(3)-Ⅱc、ant(4')-Ⅰa、aac(6')-Ⅰb和ant(2″)-Ⅰa以及rmt B,arm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基因 氨基糖苷修饰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耐药株aac(3)-Ⅱ基因保守区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接根 吕建新 +3 位作者 楼永良 彭颖 陈秀枢 陆永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2-204,共3页
常规方法分离鉴定47株大肠埃希菌,以标准纸片扩散法(K B法)对其进行常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性测定,耐药株经PCR检测aac(3) Ⅱ基因保守区,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初步探讨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株与aac(3) Ⅱ基因保守区之间... 常规方法分离鉴定47株大肠埃希菌,以标准纸片扩散法(K B法)对其进行常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性测定,耐药株经PCR检测aac(3) Ⅱ基因保守区,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初步探讨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株与aac(3) Ⅱ基因保守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本地区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株的aac(3) Ⅱ基因保守区具65位G、84位T和65位A、84位C两种基因型,且高度耐药菌株皆为65位G、84位T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氨基糖苷 耐药基因 抗生素 钝化 聚合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