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基硅烷偶联剂对铝板/聚丙烯界面粘接剪切强度的影响
1
作者 陈明安 李慧中 +2 位作者 谢玄 张新明 杨汐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5-19,共5页
研究了氨基硅烷偶联剂(γ-APS)乙醇溶液浓度对铝板/聚丙烯界面粘接剪切强度的影响规律。聚丙烯(PP)中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含量为10%和20%时,不用γ-APS处理铝板表面的粘接剪切强度分别为10.03和10.76MPa;经过γ-APS处理后,粘... 研究了氨基硅烷偶联剂(γ-APS)乙醇溶液浓度对铝板/聚丙烯界面粘接剪切强度的影响规律。聚丙烯(PP)中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含量为10%和20%时,不用γ-APS处理铝板表面的粘接剪切强度分别为10.03和10.76MPa;经过γ-APS处理后,粘接剪切强度和界面位移以较快速度增大,γ-APS浓度为3%时达到最大值。γ-APS处理将铝板表面转变为氨基-NH2,PP-g-MAH的酸酐及其水解形成的羧基与-NH2在界面形成了配位键。但γ-APS浓度高时,导致γ-APS弱界面层和PP-g-MAH的弱界面层,界面粘接强度和位移反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板 聚丙烯 氨基硅烷偶联剂 粘接强度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硅烷偶联剂用于宣纸脱酸加固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申永峰 李振兴 +2 位作者 侯爱芹 陈珂然 詹予忠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48,共4页
研究了3种氨基硅烷偶联剂(KH791、KH550、JH-M902)对宣纸的脱酸加固作用。采用纸张抗张强度、耐折度、p H值、白度等对加固性能进行分析,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处理前后宣纸的结构。结果表明,氨基硅烷偶联剂的分子结构对... 研究了3种氨基硅烷偶联剂(KH791、KH550、JH-M902)对宣纸的脱酸加固作用。采用纸张抗张强度、耐折度、p H值、白度等对加固性能进行分析,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处理前后宣纸的结构。结果表明,氨基硅烷偶联剂的分子结构对宣纸加固性能影响显著,单一KH791对宣纸加固效果最好;经KH791处理能明显提高宣纸的抗张强度,同时可大幅度提高宣纸的耐折度。氨基硅烷偶联剂的碱性可以中和纸张老化过程中生成的酸,加固处理后的宣纸抗老化能力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质文物 宣纸 脱酸 加固 氨基硅烷偶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柔软剂的制备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小娟 贺江平 陆少锋 《针织工业》 2015年第1期45-48,共4页
采用本体聚合法,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在碱性条件下开环,然后将其产物与氨基硅烷偶联剂SCA-60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共聚反应,制得稳定的新型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柔软剂。测试并分析了催化剂用量、偶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 采用本体聚合法,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在碱性条件下开环,然后将其产物与氨基硅烷偶联剂SCA-60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共聚反应,制得稳定的新型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柔软剂。测试并分析了催化剂用量、偶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柔软剂的最优合成工艺为:催化剂用量为D4单体质量的0.07%,氨基硅烷偶联剂SCA-602用量为D4单体质量的5.00%,反应温度为135℃,反应时间为5 h;新型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柔软剂的稳定性好,单体转化率也比较高,且具有良好的柔软性、亲水性和抗黄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改性聚硅氧烷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氨基硅烷偶联剂 柔软剂 合成 本体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磷酸铵表面处理及阻燃聚丙烯应用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郝建薇 刘国胜 +3 位作者 杜建新 杨荣杰 裘雪阳 朱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6-559,共4页
采用氨基硅烷偶联剂对聚磷酸铵进行了表面改性.溶解度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热失重分析表明,改性聚磷酸铵具有良好的疏水性;氨基硅烷偶联剂与聚磷酸铵发生了键合反应;改性聚磷酸铵的热失重速率明显降低.氧指数及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改... 采用氨基硅烷偶联剂对聚磷酸铵进行了表面改性.溶解度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热失重分析表明,改性聚磷酸铵具有良好的疏水性;氨基硅烷偶联剂与聚磷酸铵发生了键合反应;改性聚磷酸铵的热失重速率明显降低.氧指数及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改性聚磷酸铵与双季戊四醇复配膨胀阻燃聚丙烯的阻燃性能有所提高,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得到明显改善.研究表明,氨基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聚磷酸铵的方法简便、环保,降低了聚磷酸铵的水溶性,提高了膨胀阻燃聚丙烯的阻燃效果及界面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硅烷偶联剂 聚磷酸铵 表面改性 膨胀阻燃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改性聚氨酯的合成 被引量:25
5
作者 修玉英 贾云龙 罗钟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共4页
以氨基硅烷偶联剂为基础,对以异氰酸酯基为端基的聚氨酯预聚体进行再封端,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硅烷封端率的单组分湿固化聚氨酯。测试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成功接枝在聚氨酯预聚体上,产物的表干时间、粘接强度、耐湿热都得到很大改善,力学... 以氨基硅烷偶联剂为基础,对以异氰酸酯基为端基的聚氨酯预聚体进行再封端,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硅烷封端率的单组分湿固化聚氨酯。测试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成功接枝在聚氨酯预聚体上,产物的表干时间、粘接强度、耐湿热都得到很大改善,力学强度在一定封端率下保持较好,在聚氨酯密封胶、弹性体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聚氨酯 合成 聚氨酯预聚体 氨基硅烷偶联剂 单组分湿固化 聚氨酯密封胶 异氰酸酯基 粘接强度 力学强度 封端 耐湿热 弹性体 接枝 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联剂修饰伊利石处理含Cu^(2+)生产废水 被引量:1
6
作者 牛云峰 刘盼 +5 位作者 吴俊峰 王现丽 扶咏梅 郭一飞 朱新锋 顾效纲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2-54,共3页
采用氨基硅烷偶联剂KH550对伊利石原矿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伊利石对某企业含铜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50 mL Cu^(2+)质量浓度为194.65 mg/L的含铜废水中投加1.7 g的改性伊利石,Cu^(2+)去除率可达到99.5%,废水中剩余Cu^(2+)质量浓度... 采用氨基硅烷偶联剂KH550对伊利石原矿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伊利石对某企业含铜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50 mL Cu^(2+)质量浓度为194.65 mg/L的含铜废水中投加1.7 g的改性伊利石,Cu^(2+)去除率可达到99.5%,废水中剩余Cu^(2+)质量浓度为0.97 mg/L,达到《铜、钴、镍工业污染源排放标准》(GB 25467—2010)的铜排放标准要求。改性伊利石对Cu^(2+)的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硅烷偶联剂KH550 改性伊利石 含铜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