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基改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及阳离子型PAN原丝油剂制备 被引量:1
1
作者 薛小强 许珈硕 +3 位作者 刘志坤 逢明剑 黎炜浩 蒋必彪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76,89,共6页
利用2-氯乙氧基乙醇对端氨基硅油进行季胺化,并利用机械乳化法进行乳化制备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油剂,通过调节乳化剂的含量和乳化机的转速,最终确定出羟基改性氨基硅油与OP-10的质量比为3∶4,乳化转速为3000 r/min制备出的油剂粒径和... 利用2-氯乙氧基乙醇对端氨基硅油进行季胺化,并利用机械乳化法进行乳化制备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油剂,通过调节乳化剂的含量和乳化机的转速,最终确定出羟基改性氨基硅油与OP-10的质量比为3∶4,乳化转速为3000 r/min制备出的油剂粒径和分散性指数(PDI)最好,乳液液滴均匀统一,油剂热稳定性和离心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 碳纤维油剂 氨基硅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革用反应性氨基硅油柔软剂的研制及应用性能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建华 张晓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7-88,91,共3页
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WS-62M)和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SG-Si900)为原料,胺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了反应性氨基硅油。将其作为柔软剂应用于皮革,并测试了有关性能。应用结果表明,反应性氨基硅油氨值为0.707... 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WS-62M)和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SG-Si900)为原料,胺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了反应性氨基硅油。将其作为柔软剂应用于皮革,并测试了有关性能。应用结果表明,反应性氨基硅油氨值为0.7076mmol/g,粘度为4200mPa.s时柔软性最佳,其处理后的皮革具有优异持久的柔软丰满手感特性,并有良好的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反应性氨基硅油 微乳液 皮革柔软剂 氨基硅油柔软剂 应用性能 反应性 皮革用 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聚二甲基硅氧烷 酯交换反应 氨乙基 二羟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硅油改性聚醚型聚氨酯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精华 刘伟区 +1 位作者 宣宜宁 张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9-632,共4页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氧化丙烯二醇、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原料在无溶剂条件下合成了有机硅改性聚氨酯预聚体 ,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以 3,3′ 二氯 4 ,4′ 二氨基 二苯基甲烷复合固化剂固化得氨基硅油改性聚氨酯材料 ,...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氧化丙烯二醇、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原料在无溶剂条件下合成了有机硅改性聚氨酯预聚体 ,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以 3,3′ 二氯 4 ,4′ 二氨基 二苯基甲烷复合固化剂固化得氨基硅油改性聚氨酯材料 ,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表面水接触角测试等表明 ,改性聚氨酯在ω(氨基硅油 ) =3%~ 15 %时 ,有较明显的改性效果 ,且在ω(氨基硅油 ) =10 %时 ,具有最佳综合性能 ,其拉伸强度和伸长率较未改性的分别提高 31%和 5 2 % ,表面水接触角提高了 2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氨基硅油 改性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硅油扩链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 被引量:60
4
作者 陈红 范曲立 余学海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97-301,共5页
通过将由甲苯二异氰酸酯与聚四氢呋喃,二羟甲基丙酸反应制得的聚氨酯预聚体在低浓度氨基硅油的水乳液中扩链,合成了一种硅氧烷改性的聚氨酯水乳液,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ESCA 能谱、接触角仪、电子拉力试验机、吸水率测定及乳液... 通过将由甲苯二异氰酸酯与聚四氢呋喃,二羟甲基丙酸反应制得的聚氨酯预聚体在低浓度氨基硅油的水乳液中扩链,合成了一种硅氧烷改性的聚氨酯水乳液,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ESCA 能谱、接触角仪、电子拉力试验机、吸水率测定及乳液稳定性测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硅氧烷改性的聚氨酯水乳液稳定性好,硅氧烷在乳胶膜表面富集,对聚氨酯材料有明显的表面改性作用,材料耐水性提高,而本体的力学性质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氨基硅油乳液 改性 扩链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硅油改性丁羟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26
5
作者 秦玉军 全一武 +1 位作者 张俊生 陈庆民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5-210,共6页
以端羟基液体聚丁二烯 (HTPB)、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AEAPS)、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IPDI)为原料制备预聚体 ,利用多元胺 (MOCA)为固化剂 ,合成一系列氨基硅油改性的聚氨酯 .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表面水接触角 ... 以端羟基液体聚丁二烯 (HTPB)、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AEAPS)、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IPDI)为原料制备预聚体 ,利用多元胺 (MOCA)为固化剂 ,合成一系列氨基硅油改性的聚氨酯 .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表面水接触角 ,同时对材料进行了ESCA表面分析 .结果表明 :HTPB IPDI型聚氨酯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改性后的聚氨酯硅氧烷在表面富集 ,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力学性能 动态力学 表面水接触角 表面张力 氨基硅油 丁羟聚氨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硅油改性苎麻纤维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何莉萍 周海业 +2 位作者 李新起 袁剑民 何洪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2-75,共4页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用氨基硅油对苎麻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利用红外光谱分析(IR)、接触角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XRD)、热重分析(TG)等方法对改性前后苎麻纤维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氨基硅油改性的苎麻纤维表面成功包覆了有机硅分子...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用氨基硅油对苎麻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利用红外光谱分析(IR)、接触角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XRD)、热重分析(TG)等方法对改性前后苎麻纤维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氨基硅油改性的苎麻纤维表面成功包覆了有机硅分子,且表面羟基数量减少,吸水性较未改性的苎麻纤维下降,与聚丙烯相容性提高;改性后,苎麻纤维的结晶度提高了15%;在230℃以前,未改性的苎麻纤维质量损耗为5%,而改性后苎麻纤维基本上没有分解,改性后苎麻纤维的耐热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苎麻纤维 氨基硅油 结晶度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硅油微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壮 孙永强 +2 位作者 史修启 刘广宇 张勇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46,共5页
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MEE-8)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3)复配作为乳化剂制备氨基硅油微乳液,分析乳化剂复配比例、乳化剂用量、pH值等因素对氨基硅油微乳化的影响,确定制备plus氨基硅油微乳液的优化条件,对由此得到的... 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MEE-8)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3)复配作为乳化剂制备氨基硅油微乳液,分析乳化剂复配比例、乳化剂用量、pH值等因素对氨基硅油微乳化的影响,确定制备plus氨基硅油微乳液的优化条件,对由此得到的氨基硅油微乳液进行一系列的性能测试.并通过对体系加水过程中相行为的研究,绘制了包含液晶区域和O/W型氨基硅油微乳液区域在内的局部拟三元相图.结果表明,当MEE-8∶AEO3=4∶6、复合乳化剂用量占氨基硅油质量的45%、乳液pH值为5.5~6.5时,可获得固含量为30%、透光度为95%、体系均匀稳定的氨基硅油微乳液,此氨基硅油微乳液能较好地改善织物的柔软性和抗静电性,且在应用过程中性能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硅油 微乳液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 相图 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成法合成氨基硅油 被引量:15
8
作者 郑帼 刘燕军 葛启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3-75,共3页
以H2 PtCl6 为催化剂 ,以丙烯胺与含氢硅油加成 ,合成了氨值在 0 8~ 1 5的侧基型氨基硅油 ,并且在硅油分子中引入了烷氧基。最佳的反应条件是以甲苯为溶剂 ,催化剂用量 0 2mmol g,回流条件下在 2h内滴加丙烯胺 ,继续保温 2~ 3h ,然... 以H2 PtCl6 为催化剂 ,以丙烯胺与含氢硅油加成 ,合成了氨值在 0 8~ 1 5的侧基型氨基硅油 ,并且在硅油分子中引入了烷氧基。最佳的反应条件是以甲苯为溶剂 ,催化剂用量 0 2mmol g,回流条件下在 2h内滴加丙烯胺 ,继续保温 2~ 3h ,然后在 30min内加入正丙醇 ,继续反应 9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硅油 加成法 含氢硅油 柔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硅油改性聚丁二烯聚氨酯脲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6
9
作者 全一武 倪寒立 +1 位作者 张俊生 陈庆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37,共4页
过量的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加入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AEAPS)、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中制成预聚体 ,以 3,3′-二氯 - 4,4′二苯基甲烷二胺 (MOCA)为固化剂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含量的硅氧烷改性聚丁二烯聚氨酯脲。通过接触角、表... 过量的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加入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AEAPS)、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中制成预聚体 ,以 3,3′-二氯 - 4,4′二苯基甲烷二胺 (MOCA)为固化剂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含量的硅氧烷改性聚丁二烯聚氨酯脲。通过接触角、表面光电子能谱 (ESCA)测试 ,应力应变、动态力学热分析 ,结果表明 ,氨基硅油在聚氨酯脲表面明显富集 ,聚丁二烯聚氨酯脲的力学性能改变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氨基硅油 聚丁二烯聚氨酯脲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硅油接枝聚碳酸亚丙酯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成书 蔡再生 +3 位作者 邢建伟 任燕 孟娜 戈晶晶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2,共4页
以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PPC)为软段,以二羟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合成水性聚氨酯(WPU)预聚体,通过氨基硅油(AEAPS)接枝改性制备了系列WPU乳液。采用红外光谱(FT-IR)、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接触角和耐... 以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PPC)为软段,以二羟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合成水性聚氨酯(WPU)预聚体,通过氨基硅油(AEAPS)接枝改性制备了系列WPU乳液。采用红外光谱(FT-IR)、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接触角和耐水试验对WPU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纯PPC型WPU胶膜软硬段微相分离不明显,AEAPS改性胶膜软硬段微相分离明显,胶膜的结晶性随着AEAPS含量的增大而降低,胶膜耐热稳定性、耐水性和水接触角随着AEAPS含量的增大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硅油 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 水性聚氨酯 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硅油改性环氧灌浆材料的形态与性能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斌 刘伟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8-151,共4页
采用氨基硅油与双酚 A型环氧树脂反应 ,并以此制备了一种新型糠醛丙酮环氧灌浆材料。研究了不同氨基含量对改性环氧灌浆材料固结物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氨基硅油在糠醛丙酮环氧基体中总体上呈现典型的“海 -岛”结构 ,当氨基硅... 采用氨基硅油与双酚 A型环氧树脂反应 ,并以此制备了一种新型糠醛丙酮环氧灌浆材料。研究了不同氨基含量对改性环氧灌浆材料固结物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氨基硅油在糠醛丙酮环氧基体中总体上呈现典型的“海 -岛”结构 ,当氨基硅油含量为 2 0 %时 ,它与基体的相容性最好 ,微观上呈现一种条带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硅油 改性 环氧灌浆材料 形态 性能 有机硅 环氟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戴润英 游胜勇 +5 位作者 龚磊 刘倩 魏玲 黄喜根 黄忠 刘光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5-87,91,共4页
以端侧氢硅油与丙烯酸甘油酯为原料,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得到的环氧硅油中间体,再与叔氨基化合物进行开环反应,合成了氨基封端聚硅氧烷。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改性硅油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以低含氢硅油与丙烯酸甘油酯为原料,... 以端侧氢硅油与丙烯酸甘油酯为原料,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得到的环氧硅油中间体,再与叔氨基化合物进行开环反应,合成了氨基封端聚硅氧烷。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改性硅油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以低含氢硅油与丙烯酸甘油酯为原料,铂催化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02%,反应温度为120℃下反应4h,生成的环氧硅油(中间体Ⅰ)在丙二醇溶液中与三甲胺盐酸盐,85~90℃氨化反应2h,得到改性氨基硅油。制备的硅油乳液具有亲水性,应用于织物的结果表明:整理后的织物具有低黄变性和良好的柔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氨基硅油 有机硅柔软剂 硅氢加成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段型聚醚/氨基硅油的结构表征及应用性能 被引量:23
13
作者 朱艳红 钱程 +2 位作者 周大鹏 赵帅 张亚芬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74,共4页
在铂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端含氢硅油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的硅氢加成合成了端环氧硅油中间体,然后用端氨基聚醚胺解开环,制得新型嵌段聚醚/氨基硅油(BPEAS),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BPEAS应用于棉织物整理,... 在铂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端含氢硅油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的硅氢加成合成了端环氧硅油中间体,然后用端氨基聚醚胺解开环,制得新型嵌段聚醚/氨基硅油(BPEAS),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BPEAS应用于棉织物整理,用KES风格仪等测定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黏度为6.7 Pa.s,氨值为0.600 9 mmol/g的BPEAS使用时无需加入乳化剂,经其整理的棉织物弯曲刚性和弯曲滞后矩降低50%~60%,悬垂系数降低15%,折皱回复角增加30°~40°,柔软效果、亲水性俱佳,并有一定的抗折皱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硅油 聚醚 嵌段 柔软剂 亲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硅油整理织物的色变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9
14
作者 罗巨涛 杨兴明 +1 位作者 宋新华 李芬 《印染》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23-25,共3页
大部分氨基硅油整理织物后的色变 ,与氨值的高低、乳化剂种类及整理时的工艺条件密切相关。通过分析 ,认为部分分散染料在氨基硅油整理时热迁移而使色光变化复杂 ,提出了选择使用氨基硅油整理剂的基本原则 ,以选择氨值为 0 .1~ 0 .3的... 大部分氨基硅油整理织物后的色变 ,与氨值的高低、乳化剂种类及整理时的工艺条件密切相关。通过分析 ,认为部分分散染料在氨基硅油整理时热迁移而使色光变化复杂 ,提出了选择使用氨基硅油整理剂的基本原则 ,以选择氨值为 0 .1~ 0 .3的氨基硅油为佳 ;研制了硅油活化剂AT以降低色变 ,经试验验证 ,其用量为 0 .1%~ 0 .6%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 氨基硅油 色变 原因 措施 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硅油和羧基硅油自组装超分子膜形貌及成膜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良仙 安秋凤 +2 位作者 王科峰 王前进 门靖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8-51,共4页
以氨基硅油(ASO)和羧基硅油(CAS)为构筑基元,在乙酸乙酯溶液中自组装形成超分子聚集体ASO/CAS。以单晶硅和棉纤维织物作载膜基质,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ASO/CAS的成膜性及膜形貌进行研... 以氨基硅油(ASO)和羧基硅油(CAS)为构筑基元,在乙酸乙酯溶液中自组装形成超分子聚集体ASO/CAS。以单晶硅和棉纤维织物作载膜基质,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ASO/CAS的成膜性及膜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SO/CAS在单晶硅上形成的膜微观形貌呈规则蜂巢状,膜不均匀,在2μm×2μm范围其均方根粗糙度为0.862 nm。和空白棉纤维织物相比,装有ASO/CAS膜的棉纤维表面条纹状沟壑明显减弱、针刺消失,纤维表面变得光滑。且自组装膜与水的接触角从处理前的0°上升到89.5°,使织物由亲水变为疏水。XPS分析表明,在ASO与CAS自组装形成ASO/CAS时确实存在静电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硅油 羧基硅油 自组装 超分子 膜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包油型氨基硅油微乳液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詹晓力 俞鹏勇 陈丰秋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44,共3页
基于复配实验确定水包油型氨基硅油微乳液的配方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了氨基硅油、复合乳化剂、水及醇多组分体系的局部拟三元相图 ,并讨论各种因素对氨基硅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氨基硅油 微乳液 乳化剂 相图 HLB值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硅油的合成和表征及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郭飞鸽 李小瑞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7-241,共5页
介绍了氨基硅油的各种合成方法(如本体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硅氢化加成法等)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并概述了氨基硅油的表征方法;重点介绍了氨基硅油在纤维(如织物、纸张和皮革)的整理、树脂(如聚氨酯、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改性、脱模剂... 介绍了氨基硅油的各种合成方法(如本体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硅氢化加成法等)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并概述了氨基硅油的表征方法;重点介绍了氨基硅油在纤维(如织物、纸张和皮革)的整理、树脂(如聚氨酯、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改性、脱模剂、个人洗护用品(如洗发香波、牙膏)和抛光剂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氨基硅油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硅油 柔软剂 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与应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周建华 张晓镭 倪亚琴 《印染》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7-10,共4页
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W S-62M)、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SG-S i900)和聚氧乙烯甲基缩水甘油醚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反应和开环反应,合成了可用于织物柔软整理的亲水性氨基硅油柔软剂,确定了其最佳合成条件。应用结果... 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W S-62M)、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SG-S i900)和聚氧乙烯甲基缩水甘油醚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反应和开环反应,合成了可用于织物柔软整理的亲水性氨基硅油柔软剂,确定了其最佳合成条件。应用结果表明,经亲水性氨基硅油整理后的织物手感柔软、白度和吸水性较好,有一定的抗皱性和耐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软整理 柔软剂 氨基硅油 疏水性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交联季铵化改性氨基硅油的合成 被引量:4
19
作者 齐海霞 罗光明 +1 位作者 吴芳 刘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5-27,共3页
采用四甲基氢氧化铵的硅醇盐为阴离子催化剂,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602)和止链剂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原料通过一步聚合法制备得到了具有一定黏度的氨基硅油,并通过环氧氯丙烷对双氨基硅... 采用四甲基氢氧化铵的硅醇盐为阴离子催化剂,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602)和止链剂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原料通过一步聚合法制备得到了具有一定黏度的氨基硅油,并通过环氧氯丙烷对双氨基硅油进行处理得到了低交联氨基硅油,后者通过环氧氯丙烷再一次处理制备得到了低交联季铵化改性氨基硅油。研究发现改性后的氨基硅油具有良好的抗黄变性能,其水溶性也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硅油 交联 抗黄变 水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硅油与蒙脱土协同阻燃尼龙6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秀苗 胡国胜 李萌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2,22,共3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得尼龙6/纳米蒙脱土/氨基硅油复合材料,研究氨基硅油和蒙脱土的含量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表明:蒙脱土的少量加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尼龙6的力学性能和抗熔滴性能;纳米蒙脱土与氨基硅油(ASO)具...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得尼龙6/纳米蒙脱土/氨基硅油复合材料,研究氨基硅油和蒙脱土的含量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表明:蒙脱土的少量加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尼龙6的力学性能和抗熔滴性能;纳米蒙脱土与氨基硅油(ASO)具有阻燃协同效应,使其极限氧指数(LOI)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蒙脱土 氨基硅油 阻燃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