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丙基双淀粉磷酸酯糊液的屈服应力及触变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詹苑丽 王凯 +3 位作者 曹潇 张书艳 陈思谦 朱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09,共10页
为研究羟丙基双淀粉磷酸酯(Hydroxypropyl distarch phosphate,HPDSP)糊液的屈服应力和触变性行为,本文以不同链支比的玉米淀粉(CS)和蜡质玉米淀粉(WS)为原料的HPDSP为研究对象,讨论了HPDSP糊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临界质量分数、屈服应... 为研究羟丙基双淀粉磷酸酯(Hydroxypropyl distarch phosphate,HPDSP)糊液的屈服应力和触变性行为,本文以不同链支比的玉米淀粉(CS)和蜡质玉米淀粉(WS)为原料的HPDSP为研究对象,讨论了HPDSP糊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临界质量分数、屈服应力及触变特性。结果表明,HPDSP在5℃时的稀溶液-半稀溶液、半稀溶液-浓溶液临界质量分数分别为3wt%和6wt%。5wt%时玉米淀粉-羟丙基双淀粉磷酸酯(CS-HPDSP)和蜡质玉米淀粉-羟丙基双淀粉磷酸酯(WS-HPDSP)的屈服应力与温度相关性较低,而6wt%时两者屈服应力随温度升高(至85℃)显著下降了69.52%和77.95%(P<0.05)。HPDSP的触变性受质量分数和温度影响,5℃时,5wt%的CS-HPDSP和WS-HPDSP几乎无触变性,6wt%时触变环面积分别为163.49和85.00 Pa/s,随温度升高至85℃,两者分别降低86.38%和92.18%。WS-HPDSP的三段式触变性测定(Three interval thixotropy test,3iTT)展示出的触变性均小于CS-HPDSP,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综上,与CS-HPDSP相比,WS-HPDSP的屈服应力和触变性更小。本文为HPDSP在食品中作为增稠剂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羟丙基淀粉磷酸酯 流变学 屈服应力 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对玉米磷酸酯双淀粉性质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代蕾 姬娜 +1 位作者 熊柳 孙庆杰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9-31,共3页
以玉米磷酸酯双淀粉为原料,研究不同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对玉米磷酸酯双淀粉性质影响。结果表明,随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增加,玉米磷酸酯双淀粉糊化温度、峰值粘度、谷值粘度、末值粘度和衰减值相较于原淀粉显著升高;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为... 以玉米磷酸酯双淀粉为原料,研究不同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对玉米磷酸酯双淀粉性质影响。结果表明,随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增加,玉米磷酸酯双淀粉糊化温度、峰值粘度、谷值粘度、末值粘度和衰减值相较于原淀粉显著升高;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为25%和50%时,淀粉凝胶硬度、粘度和咀嚼性降低;但随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继续增多,硬度、粘度和咀嚼性增大。且添加25%和50%大豆分离蛋白后,样品凝胶孔变得大小不均匀;添加75%和100%大豆分离蛋白,样品凝胶孔明显大于玉米磷酸酯双淀粉凝胶孔,且孔壁较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淀粉 大豆分离蛋白 变性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棉产品采用双变性淀粉的上浆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闫怀义 于艳飞 +1 位作者 续跃平 王媛媛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59,共2页
探讨氨基甲酸酯-磷酸酯双变性淀粉在涤棉产品上的上浆效果。介绍了氨基甲酸酯-磷酸酯双变性淀粉的性能特点,并将其用于T/C 65/35 13 tex纱的上浆,对其上浆工艺、浆纱质量、织造效果和用浆成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氨基甲酸酯-磷酸酯双... 探讨氨基甲酸酯-磷酸酯双变性淀粉在涤棉产品上的上浆效果。介绍了氨基甲酸酯-磷酸酯双变性淀粉的性能特点,并将其用于T/C 65/35 13 tex纱的上浆,对其上浆工艺、浆纱质量、织造效果和用浆成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氨基甲酸酯-磷酸酯双变性淀粉适宜于涤棉产品上浆,上浆效果良好,可有效减小浆纱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酯-磷酸酯双变性淀粉 浆料配方 浆纱质量 织造效果 浆纱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植物双蛋白肉糜凝胶特性
4
作者 经琳 杜宇明 +3 位作者 赵祎 何锐 邓利玲 钟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40-248,共9页
动植物双蛋白食品因其高营养价值和全新口感成为研究热点。该文采用大豆蛋白和鸡肉复配制备动-植物双蛋白产品,将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hydroxypropyl distarch phosphate,HDP)、食用胶(魔芋胶与卡拉胶质量比为1∶1)、谷氨酰胺转氨酶(glut... 动植物双蛋白食品因其高营养价值和全新口感成为研究热点。该文采用大豆蛋白和鸡肉复配制备动-植物双蛋白产品,将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hydroxypropyl distarch phosphate,HDP)、食用胶(魔芋胶与卡拉胶质量比为1∶1)、谷氨酰胺转氨酶(glutamine transaminase,TG)以单独和复合形式添加至双蛋白肉糜中改善大豆-鸡肉复合双蛋白肉糜热导凝胶网络结构,提高产品的保水性和稳定性,通过测定双蛋白肉糜凝胶的结合特性、质构特性、流变特性,分析蛋白质二级结构及氨基酸基团所处微环境的变化、分子间作用力、观察微观结构以评估其效果,并以不添加辅料的双蛋白肉糜凝胶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HDP、食用胶可充实双蛋白肉糜凝胶粗糙多孔的网络结构,TG能通过交联作用使双蛋白凝胶网络孔洞致密且规则有序;3类添加物的单独和复合添加均提高G′,减小tanδ值,提高肉糜凝胶弹性,改善质构特性,并能不同程度提高双蛋白肉糜凝胶保水保油性,复合添加效果最显著(P<0.05);红外及拉曼光谱结果分析显示,各添加物可不同程度促进蛋白侧链疏水基团暴露,利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三维凝胶网络,使蛋白质二级有序结构含量增加,肉糜凝胶结构稳定性得到提高;各类物质的添加总体使双蛋白凝胶体系中离子键含量减少,氢键、二硫键含量上升,疏水相互作用增强,促进双蛋白间的凝聚,提高产品品质。综上所述,单独和复合添加HDP、食用胶、TG均能有效改善双蛋白肉糜凝胶结构和特性,且复合添加改善效果最为显著(P<0.05)。该研究结果可为动-植物双蛋白肉制品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 鸡肉 大豆蛋白 食用胶 谷氨酰胺转氨酶 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功能基环糊精单体制备 被引量:5
5
作者 朱久进 冉秀芝 +1 位作者 蒋炳英 谢焕玲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18,共3页
环糊精聚合物在分子识别、分离分析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将环糊精分子转变成含有高反应基团单体,是制备环糊精聚合物一种有效途径。利用合理分子设计路线,通过β–CD磺酰化和氨基化反应得单6–乙二胺β–... 环糊精聚合物在分子识别、分离分析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将环糊精分子转变成含有高反应基团单体,是制备环糊精聚合物一种有效途径。利用合理分子设计路线,通过β–CD磺酰化和氨基化反应得单6–乙二胺β–环糊精(β–CD–6–en),再与顺丁烯二酸酐通过胺解反应,制备既含双键又含羧基双官能团环糊精单体,并采用DSC、1H–NMR和IR对中间体和产物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功能基环糊精 变性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