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钨酸催化合成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富强 陈彤 +2 位作者 马飞 姚洁 王公应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0-263,共4页
以硅钨酸为催化剂、二乙二醇二甲醚为溶剂,对苯氨基甲酸甲酯(M PC)与甲醛缩合反应制备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进行了研究。考察了M PC与甲醛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硅钨酸用量对M PC转化率和MDC收率的影响,得到最佳的反应条... 以硅钨酸为催化剂、二乙二醇二甲醚为溶剂,对苯氨基甲酸甲酯(M PC)与甲醛缩合反应制备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进行了研究。考察了M PC与甲醛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硅钨酸用量对M PC转化率和MDC收率的影响,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M PC与甲醛的摩尔比为8∶1,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4.5h,硅钨酸与M PC的摩尔比为2.1∶100。在此优化条件下反应,MDC的收率为62.8%。对硅钨酸催化M PC与甲醛缩合反应的历程进行了讨论,硅钨酸既有催化反应物种形成活性中间体的活性质子,又有对活性中间体具有稳定化作用的硅钨酸阴离子,从而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甲酯 甲醛 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 硅钨酸 固体酸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胺与氨基甲酸甲酯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反应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其峰 王军威 +2 位作者 董文生 王心葵 彭少逸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277-1280,共4页
以无水氯化锌为催化剂 ,考察了温度、时间、催化剂含量及原料配比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 ,确定了最优化反应条件 ,并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 .最佳反应条件下 MPC收率可达 89.90 % ,选择性为 99.76 % .
关键词 苯胺 氨基甲酸甲酯 合成 氨基甲酸甲酯 化学反应 氯化锌 反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酸催化合成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士斌 姚洁 +3 位作者 王越 王公应 李石新 薛授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6,共4页
以混合酸为催化剂,水作溶剂,对苯氨基甲酸甲酯(MPC)和甲醛溶液或三聚甲醛缩合制备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的反应进行了考察,考察了混合酸浓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以甲醛为甲基化试剂的最佳反应... 以混合酸为催化剂,水作溶剂,对苯氨基甲酸甲酯(MPC)和甲醛溶液或三聚甲醛缩合制备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的反应进行了考察,考察了混合酸浓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以甲醛为甲基化试剂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混合酸浓度30%、反应时间2h、n(MPC)/n(HCHO)=1/1、反应温度100℃,MDC收率为89 47%;以三聚甲醛(STO)为甲基化试剂时,最佳反应条件为:混合酸浓度30%、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105℃、n(MPC)/n(STO)=15/4,MDC产率为75 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甲酯 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 甲醛 混合酸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钨酸催化合成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贺玲 王杲 +1 位作者 何国锋 田恒水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8-411,共4页
以磷钨酸为催化剂,考察了苯氨基甲酸甲酯(MPC)与甲醛缩合制备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磷钨酸对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的合成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在二乙二醇二乙醚为溶剂,n(MPC)∶n(HCHO)=5∶1,催化剂用量m(... 以磷钨酸为催化剂,考察了苯氨基甲酸甲酯(MPC)与甲醛缩合制备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磷钨酸对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的合成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在二乙二醇二乙醚为溶剂,n(MPC)∶n(HCHO)=5∶1,催化剂用量m(磷钨酸)∶m(MPC+HCHO)=(0.08~0.10)∶1,于110℃反应4.5h的条件下,MDC的收率为64.9%,选择性达到8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甲酯 甲醛 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 磷钨酸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剂体系液体酸催化合成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 被引量:1
5
作者 裴义霞 游志敏 +2 位作者 李会泉 关雪 张懿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357-360,共4页
以水作溶剂、液体酸为催化剂,对苯氨基甲酸甲酯(MPC)与甲醛缩合制备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的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硫酸为单一液体酸催化剂以及硫酸、盐酸、羧酸等各种液体酸互相混合后形成混合酸的催化活性。实验发现,在水溶剂... 以水作溶剂、液体酸为催化剂,对苯氨基甲酸甲酯(MPC)与甲醛缩合制备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的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硫酸为单一液体酸催化剂以及硫酸、盐酸、羧酸等各种液体酸互相混合后形成混合酸的催化活性。实验发现,在水溶剂体系中,以n(H2SO4)∶n(有机弱酸)=2∶1的混合酸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佳,在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3.5 h,n(MPC)∶n(HCHO)=2∶1的条件下,MPC转化率达95.1%,MDC收率达79.6%;将混合酸催化剂循环3次后,MDC的收率仍保持6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甲酯 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 混合液体酸 水溶剂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wis酸碱催化氨基甲酸甲酯和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文波 彭伟才 +3 位作者 赵宁 肖福魁 魏伟 孙予罕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7-372,共6页
以反应釜为评价装置,考察了不同种类的Lewis酸和Lewis碱催化剂对氨基甲酸甲酯(MC)和甲醇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活性。在Lewis酸系列催化剂中,ZnCl2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ZnCl2能与MC的酰胺基上的氮原子配位,从而高效地活化MC;在Lewis... 以反应釜为评价装置,考察了不同种类的Lewis酸和Lewis碱催化剂对氨基甲酸甲酯(MC)和甲醇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活性。在Lewis酸系列催化剂中,ZnCl2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ZnCl2能与MC的酰胺基上的氮原子配位,从而高效地活化MC;在Lewis碱系列催化剂中,CaO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能稳定甲醇中的甲氧基负离子,从而高效地活化甲醇。在相同条件下,ZnCl2的催化活性高于CaO。二者的混合物能同时活化两个反应底物而起到协同作用,达到最佳的催化效果。在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10h、甲醇和MC的摩尔比为20∶1的条件下,当MC用量为7.5g时,以0.5gZnCl2和0.5gCaO的混合物为催化剂,MC的转化率为58.5%,碳酸二甲酯的收率可达4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甲酯 碳酸二甲酯 甲醇 氯化锌 氧化钙 协同催化 酸碱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白酒中的氨基甲酸甲酯和氨基甲酸乙酯 被引量:17
7
作者 谭文渊 袁东 +2 位作者 付大友 李艳清 王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05-307,共3页
建立一种测定白酒中的氨基甲酸甲酯和氨基甲酸乙酯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方法。GC-MS条件为:色谱柱HP-55%苯甲基硅氧烷(30.0m×0.25mm,0.25μm),进样1μL(分流比50:1),柱温170℃,质谱离... 建立一种测定白酒中的氨基甲酸甲酯和氨基甲酸乙酯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方法。GC-MS条件为:色谱柱HP-55%苯甲基硅氧烷(30.0m×0.25mm,0.25μm),进样1μL(分流比50:1),柱温170℃,质谱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全扫描方式的质量扫描范围m/z 30~500,溶剂延迟3min。样品采用氨基固相小柱萃取净化、氮吹浓缩定容。结果表明:氨基甲酸甲酯和氨基甲酸乙酯在2~3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23和0.9811,平均回收率为76.10%和75.43%,RSD为4.48%和4.00%。该方法可应用于白酒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联用 氨基甲酸甲酯 氨基甲酸乙酯 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合成TDI前体——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的制备 被引量:14
8
作者 薛伟 丛津生 +2 位作者 李芳 赵新强 王延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55,共6页
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 (TDC)是绿色合成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的前体。利用碳酸二甲酯 (DMC)与 2 ,4 二氨基甲苯 (TDA)反应合成TDC ,考察了多种Lewis酸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 ,当以乙酸锌为催化剂时 ,170℃反应 3h ,TDC的收率为 89 6 %;... 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 (TDC)是绿色合成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的前体。利用碳酸二甲酯 (DMC)与 2 ,4 二氨基甲苯 (TDA)反应合成TDC ,考察了多种Lewis酸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 ,当以乙酸锌为催化剂时 ,170℃反应 3h ,TDC的收率为 89 6 %;当以硬脂酸锌为催化剂时 ,170℃反应 5h ,TDC的收率为 95 5 %。乙酸锌与硬脂酸锌催化剂的活性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采用XRD和IR研究了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变化 ,由于催化剂与体系中生成的甲醇发生酯化反应 ,产生没有活性的氧化锌 ,导致催化剂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化学 TDI 碳酸二甲酯 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 LEWIS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基脲与甲醇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军威 李其峰 +3 位作者 董文生 亢茂青 王心葵 彭少逸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30-933,共4页
采用苯基脲与甲醇反应合成了苯氨基甲酸甲酯 ,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原料配比及反应工艺条件的影响 ,确定了适宜的合成条件 ,并根据产物分布对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以 Pb O为催化剂 ,于 1 40℃反应 4h后 ,苯基脲转化率为... 采用苯基脲与甲醇反应合成了苯氨基甲酸甲酯 ,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原料配比及反应工艺条件的影响 ,确定了适宜的合成条件 ,并根据产物分布对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以 Pb O为催化剂 ,于 1 40℃反应 4h后 ,苯基脲转化率为 95 .2 % ,苯氨基甲酸甲酯收率为 80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脲 甲醇 合成 氨基甲酸甲酯 聚氨酯合成材料 酯交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清洁合成过程研究Ⅰ.苯氨基甲酸甲酯催化合成及其缩合反应 被引量:42
10
作者 王延吉 赵新强 +2 位作者 李芳 张文会 郝东珍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14,共6页
在研究Zn(OAc)2 催化剂的基础上, 探讨了不同载体上Zn(OAc)2 的催化性能,开发出负载型的Zn(OAc)2 /AC(或α-Al2O3 )催化剂, 在该催化剂上用碳酸二甲酯与苯胺催化合成了苯氨基甲酸甲酯 (MPC... 在研究Zn(OAc)2 催化剂的基础上, 探讨了不同载体上Zn(OAc)2 的催化性能,开发出负载型的Zn(OAc)2 /AC(或α-Al2O3 )催化剂, 在该催化剂上用碳酸二甲酯与苯胺催化合成了苯氨基甲酸甲酯 (MPC),考察了反应条件 (进料比、反应温度) 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确定了适宜的操作条件, MPC的收率可达78% ,选择性为98% 。另外对MPC与甲醛缩合合成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以硫酸为催化剂时适宜的反应条件, 并制备出对该缩合反应具有一定活性的固体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甲酯 二苯甲烷 二异氰酸酯 催化 缩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用负载催化剂的制备 被引量:9
11
作者 薛伟 丛津生 +2 位作者 李芳 赵新强 王延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5-40,共6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乙酸锌催化剂。当采用活性炭(AC)为载体,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3 h时,催化碳酸二甲酯(DMC)与2,4-二氨基甲苯(TDA)反应制备2,4-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TDC)的效果最好,TDC的产率达86%。用TiO2对活性炭表面进...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乙酸锌催化剂。当采用活性炭(AC)为载体,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3 h时,催化碳酸二甲酯(DMC)与2,4-二氨基甲苯(TDA)反应制备2,4-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TDC)的效果最好,TDC的产率达86%。用TiO2对活性炭表面进行了改性,制备了TiO2包覆活性炭负载乙酸锌催化剂,170℃下反应1 h,TDC的产率较使用未改性载体的催化剂提高7%。TiO2的生成方式不同,对催化剂活性影响很大。采用XRD、XPS对各种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造成活性炭负载乙酸锌催化剂失活及其与表面改性载体负载催化剂活性差异的原因是由于表面Zn所处的化学环境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了TDC合成反应的催化活性,即随着Zn2p结合能的增加,Zn周围电子云密度降低,催化剂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 负载催化剂 制备方法 等体积浸渍法 乙酸锌催化剂 活性炭 反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和氨基甲酸甲酯制碳酸二甲酯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郑卓群 吴廷华 +2 位作者 茆福林 张奇能 陈飞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7-88,共2页
用Benson基团贡献法计算了氨基甲酸甲酯(MC)和碳酸二甲酯的标准生成焓ΔfH0m、标准生成自由能ΔfG0m和热容Cp,m,并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甲醇和MC催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的焓变ΔrH0m、自由能变化ΔrG0m、平衡常数Kp及氨基甲酸甲酯的平衡转化... 用Benson基团贡献法计算了氨基甲酸甲酯(MC)和碳酸二甲酯的标准生成焓ΔfH0m、标准生成自由能ΔfG0m和热容Cp,m,并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甲醇和MC催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的焓变ΔrH0m、自由能变化ΔrG0m、平衡常数Kp及氨基甲酸甲酯的平衡转化率c。结果表明,此反应在热力学上是完全可行的。同时采用热力学计算方法讨论了温度及反应物配比对MC平衡转化率c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甲酯 碳酸二甲酯 热力学分析 甲醇 标准生成自由能 平衡转化率 BENSON 标准生成焓 基团贡献法 反应物配比 催化合成 自由能变 平衡常数 计算方法 MC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催化氨基甲酸甲酯和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登峰 张学兰 +3 位作者 高阳艳 肖福魁 魏伟 孙予罕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7-390,共4页
在温和的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以溴代1-丁基-3-甲基咪唑([Bmim]Br)为阳离子、不同金属氯化物为阴离子的离子液体,并考察了它们催化氨基甲酸甲酯和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性能;同时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催化效果的影... 在温和的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以溴代1-丁基-3-甲基咪唑([Bmim]Br)为阳离子、不同金属氯化物为阴离子的离子液体,并考察了它们催化氨基甲酸甲酯和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性能;同时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以[Bmim]Br-ZnCl2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8h、氨基甲酸甲酯7.5g、甲醇64g、催化剂用量2.0g的条件下,DMC的选择性和收率分别达到89.4%和24.4%。由于离子液体中阴阳离子间的极性和电子作用力比单纯的ZnCl2中阴阳离子的极性和电子作用力大很多,在催化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体更稳定,所以与ZnCl2催化剂相比,[Bmim]Br-ZnCl2催化剂对于该反应具有更高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催化剂 溴代1-丁基-3-甲基咪唑 碳酸二甲酯 氨基甲酸甲酯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和甲醇制氨基甲酸甲酯体系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郑卓群 吴廷华 +2 位作者 茆福林 张奇能 陈飞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73,共3页
用Benson基团贡献法计算了氨基甲酸甲酯的热力学数据标准生成焓ΔfH0m、标准生成自由能ΔfG0m和热容Cp,m。通过对尿素和甲醇合成氨基甲酸甲酯反应的反应焓变ΔrH0m、自由能变化ΔrG0m以及平衡常数K0的计算分析表明,该反应在常温常压下... 用Benson基团贡献法计算了氨基甲酸甲酯的热力学数据标准生成焓ΔfH0m、标准生成自由能ΔfG0m和热容Cp,m。通过对尿素和甲醇合成氨基甲酸甲酯反应的反应焓变ΔrH0m、自由能变化ΔrG0m以及平衡常数K0的计算分析表明,该反应在常温常压下是非自发过程。当温度高于400K时,反应能自发进行,且温度越高反应平衡常数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甲醇 氨基甲酸甲酯 基团贡献法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碳酸二甲酯代替光气合成甲苯二异氰酸酯Ⅱ.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的分解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新强 王延吉 +2 位作者 李芳 王淑芳 丛津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615-617,共3页
在对于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 (TDC)分解反应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设计并安装了分解反应装置。实验结果表明 :TDC分解的最佳热载体为癸二酸二辛酯 ;最佳混合溶剂为“四氢呋喃 +硝基苯” ;适宜的反应条件是 2 5 0~ 2 70℃ ,2 .6 6 6kPa... 在对于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 (TDC)分解反应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设计并安装了分解反应装置。实验结果表明 :TDC分解的最佳热载体为癸二酸二辛酯 ;最佳混合溶剂为“四氢呋喃 +硝基苯” ;适宜的反应条件是 2 5 0~ 2 70℃ ,2 .6 6 6kPa。热分解的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最高产率为 85 5 % ,而催化分解的TDI最高产率为 92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二异氰酸酯 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 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清洁合成过程研究Ⅱ.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催化合成及其分解 被引量:21
16
作者 赵新强 王延吉 +2 位作者 李芳 张文会 郝东珍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53-58,共6页
针对苯氨基甲酸甲酯 (MPC)和甲醛 (HCHO)缩合合成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 (MDC) ,然后分解制备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 (MDI)的反应 ,考察了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及反应工艺条件的影响。在 MPC缩合反应中 ,盐酸既作为催化剂又作为溶剂 ,且... 针对苯氨基甲酸甲酯 (MPC)和甲醛 (HCHO)缩合合成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 (MDC) ,然后分解制备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 (MDI)的反应 ,考察了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及反应工艺条件的影响。在 MPC缩合反应中 ,盐酸既作为催化剂又作为溶剂 ,且母液循环使用两次时 ,MDC的收率为 78.4 %;若以 Zn Cl2 为催化剂、硝基苯为溶剂时 ,MDC的收率为 87.4 %;若以笔者开发的固载化 Zn Cl2 /AC作为催化剂 ,其单位摩尔 Zn Cl2 的 MDC收率远高于液体 Zn Cl2 催化剂。以混合溶剂溶解 MDC后 ,进行液相分解得到 MDI,锌及其有机盐对该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当以锌粉为催化剂时 ,MDI收率为 87.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 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 缩合反应 分解反应 清洁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法合成氨基甲酸甲酯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茆福林 吴廷华 +4 位作者 刘亚 管雁 郑卓群 张奇能 陈飞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6,共3页
对尿素与甲醇反应合成氨基甲酸甲酯 (MC)这一绿色化学工艺进行了系统地研究 ,全面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该工艺过程中尿素的转化率达 75 1% ,MC的选择性 10 0 %。MC的得率比专利报道中... 对尿素与甲醇反应合成氨基甲酸甲酯 (MC)这一绿色化学工艺进行了系统地研究 ,全面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该工艺过程中尿素的转化率达 75 1% ,MC的选择性 10 0 %。MC的得率比专利报道中的得率提高了 14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甲醇 醇解 氨基甲酸甲酯 氨基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氧基-N-2-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仲英 李江胜 刘卫东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共3页
对以邻硝基甲苯为主要原料,经锌粉 氯化铵溶液还原、氯甲酸甲酯酰基化、硫酸二甲酯甲基化合成N 甲氧基 N 2 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的工艺路线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还原反应中溶剂种类、还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以及N 羟基 N 2 甲苯氨基甲... 对以邻硝基甲苯为主要原料,经锌粉 氯化铵溶液还原、氯甲酸甲酯酰基化、硫酸二甲酯甲基化合成N 甲氧基 N 2 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的工艺路线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还原反应中溶剂种类、还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以及N 羟基 N 2 甲苯氨基甲酸甲酯的纯化方法.N 羟基 N 2 甲苯基氨基甲酸甲酯、N 甲氧基 N 2 甲苯基氨基甲酸甲酯均经MS,1HNMR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邻硝基甲苯 邻甲基苯基羟胺 N-甲氧基-N-2-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C与苯胺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贺玲 王杲 +1 位作者 何鑫凯 田恒水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4,共5页
苯氨基甲酸甲酯是非光气法生产MD I的重要原料,碳酸二甲酯(DMC)与苯胺甲氧羰基化法是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文中用基团贡献法计算了该反应体系的反应热、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化学反应平衡常数,所得结果可指导实验室研... 苯氨基甲酸甲酯是非光气法生产MD I的重要原料,碳酸二甲酯(DMC)与苯胺甲氧羰基化法是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文中用基团贡献法计算了该反应体系的反应热、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化学反应平衡常数,所得结果可指导实验室研究及工业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甲酯 碳酸二甲酯 苯胺 合成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吡唑环的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淼 张金波 +3 位作者 杨吉春 李志念 刘长令 李正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48-1352,共5页
以苯(吡啶)乙/丙酮类化合物为原料,经酯化、环化和缩合三步制得新型含吡唑环的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类化合物3a~3r,化合物及其中间体的化学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元素分析确认.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在400mg/L下分别对水稻... 以苯(吡啶)乙/丙酮类化合物为原料,经酯化、环化和缩合三步制得新型含吡唑环的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类化合物3a~3r,化合物及其中间体的化学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元素分析确认.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在400mg/L下分别对水稻稻瘟病、黄瓜霜霉病和小麦白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稻瘟病,R1为甲基或甲氧基取代的苯基时活性最好;对于黄瓜霜霉病和小麦白粉病,R1为苯基或甲基取代苯基的化合物杀菌活性优于其它化合物,R2为甲基的化合物杀菌活性优于R2为氢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 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类化合物 生物活性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